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鉴藏·特别推介】孤独的行者——张亚伟和他的油画艺术 文/李文昌

艺 术 简 历


张亚伟,1958年生于河北定州。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8年油画《人体》入选江西九八油画年展(南昌)。


2000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助教班学习研究生主要课程。


2000年油画《画家》《同学》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江西展区作品展(南昌)。


2002年油画《旬》之三入选江西省首届油画的展并获铜奖(南昌)。


2003年油画《旬》之一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同年被选入精选作品展。于北京展出并全国巡展。


2004年油画《之轻之重——城市边缘》入选第10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州)。


2005年油画《万村》入选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北京),并全国巡展。


2005年油画《香田即景》入选2005年江西油画年展并获一等奖(南昌)。


2010年油画作品《之轻之重——城市边缘》入编新世纪江西文化十年(2001—2010)《西江览胜》优秀美术作品集。


2011年油画《往返田园》之一入选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杭州)。


2012年方大特钢“这一方热土”主题书画大赛,获绘画一等奖(南昌)。


2012年油画《适彼乐土》入选江西省第二届油画大展并获一等奖(南昌)。


2013年《北望附1》《北望附2》参加江西省当代油画家学术邀请展(南昌)。


2013年油画《往返田园——官坑8》入选全国油画展并获优秀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上海)。


2014年油画《北望·乐土》获第十四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南昌)。


2014年油画《北望·乐土》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杭州)。


孤独的行者——张亚伟和他的油画艺术
文/李文昌


· · · “然而,伟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为孤独者——尽管他也多次为此命运而深感痛惜,却又总是选择它,因为成为孤独者的命运,毕竟要比成为粗鄙者的命运少一些痛苦。”叔本华在论述了解自我时尝如是说。人生而孤独,只是平庸者选择了拼命地逃离,最终只是落入更加平庸的孤独。而独立精神者选择了直面孤独,从孤独中追求灵魂的自由,成为了摆脱粗鄙的智者。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假如让张亚伟选择,我想,他一定选择前者。

或许更多时候,孤独并非刻意的选择,只是有些人在可以精神自足的状态下,并不需要过多的社交与庸俗的娱乐来寻求自我的存在价值与感官愉悦。张亚伟即是如此,他的生活没有太多觥筹交错的社交,没有什么钓誉沽名的职务,年近耳顺的他,只是默默坚持了几十年的艺术创作,虽然入过两届全国美展,也获过诸多艺术奖项,却并没有像许多热衷于混“圈子”的艺术家那样,捞得一官半职、名利双收,更多只是徘徊于主流圈子的边缘,显得有些落寞与孤独。

而孤独,来源于坚守,张亚伟所坚守的正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理想。他并没有读过专业的艺术院校,没有高学历,仅是当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助教班进修过,而他手中的画笔却一直不曾停下。他也参加一些展览,在一些大中专院校作过兼职教师,但终究没有名正言顺的“圈内”职务,一直以自由艺术家的状态游离于外,以至于如今的他也只是中国美协、江西省美协的会员而已。或许正是坚守着这份简单的热忱,没有将艺术视为名利的筹码,踽踽独行于对精神的追求之路,才能有笔下那虔诚朴素的感动。

穷则独善其身,这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信条,张亚伟也同样坚信,他笑谓自己是“一介布衣”,没有过多才能去忧国忧民,只能在绘画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精神丰足。著名华裔美术史学家曹星原教授曾在“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时评论张亚伟的油画称道:

“无论从立意和用笔,张亚伟的《往返田园》都借用文人归隐的意蕴。本次送展四幅油画小品是他去年三次往返婺源写生中的几幅,他自己也认为当我们被城市的喧嚣所困扰时,在那里你可以得到回归自然的平静和恬淡,在那里你可以摩挲到古人土木建筑的温馨与智慧。面对南山,他不禁感叹,田园将芜,胡不归?”

在张亚伟身上不仅能看到叔本华笔下“孤独者”的特质,也能看到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遗韵。他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情怀,向往着桃花源式的精神家园,现实中没有,他就用油彩在亚麻布上虔诚地营造。所以,他热爱写生,热爱深入自然,不愿意埋首于画室之中对着死气沉沉的静物与照片,山村巷陌、工厂废墟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物象。他所追求的正是一种宁静自然,详适淡然的状态,虽然他也画许多工业题材的作品,但他更多是以一种俯视远观的角度来审度这些城市里的独特“家园”。

当然,不论何种情怀与精神,何种观念与思想,当具体到艺术表达上时,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媒介加以陈述。艺术史学家万木春在一篇艺术评论中写道:“在艺术的领地里,不存在凌跨于媒介之上的价值和观念。”若想通过媒介自由地表达精神与思想,就必须掌握精熟的技法,境界即在基础的旁边。涉及技法正是许多人刻意逃离掩饰的话题,但艺术恰恰就是“以技入道”,在哲人般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坚持匠人一样的劳作,故而西方的绘画大师更经常被称作“巨匠”。正是张亚伟的勤勉与坚持,让他掌握了扎实的油画技法。他的油画语言纯正而不落于粗俗,没有受到太多早年流行的苏派影响,更不像“85”新潮的反叛与张扬。或笔意纵横,深得伦敦画派的萧散俊逸,或写实谨严,颇有文艺复兴的凝重扎实,更受印象画派莫奈、西斯莱、毕沙罗等人的影响,以及为当代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的具象写实所感染,融合自己的一些经验与体悟,形成这般丰富熟练的技法。他早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时,常与崔小冬老师一起,深入研究大量西方古典名作,从临摹入手,被崔老师戏称为“临摹大师”。正是通过临摹西方大师的经典作品,他才能更深刻直接地吸收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法,不被一些“误读”与“偏见”所混淆。“临摹”这个在中国画学习中最经典的学习方法,被传统的中国艺术家反复强调,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学习传统不可逃避的必由之路。张亚伟将这个方法也应用到了油画学习中,他常说自己最好的老师就是“临摹”。

但是简单机械地复制,并不是“临摹”正真的内涵所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临摹,化他法为己用,融会贯通,求新求变。张亚伟也深谙此道,当他谈到他的具体创作时说“每一次创作时,都希望和上一张有所不同,这样的绘画才有意义”。特别是他以“南钢”厂区为题材的一系列大幅油画创作,相类似的场景和视角,却每一张都在努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当凝视着这么多规则平直的硬挺直线时,他联想起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他有意识地处理好这些直线的长短、粗细、穿插、虚实,在尊重客观的写实基础上将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笔调严谨朴实,给人以真诚静谧的感动。这些作品一如既往地没有出现具体人物,既像是秋天的清晨,也似冬日的午后,浅灰的天空下永远是一片清寂的安详,孤独就总是在他的油画里,这样挥之不去……

田园将芜,胡不归?精神的家园才是真正的归宿,张亚伟即是这般,孤独地行走在归去来兮的路上。






《旬》之二140cm×60cm×2


《北望·乐土》100cm×200cm



《适彼乐土》78cm×78cm×9


(微信编辑:殷雪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年,熬住孤独,他成了最疯狂的花痴
当代油画艺术家张亚伟
适合用来学习的美术技法视频 油画6
【人物 油画】技法 -太美了!
为什么有的油画看起来很肤浅,但实际上很有艺术价值呢?|油画|美术|技法
翁伟的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