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构”≠“重现”:完全真实的历史根本不存在!

历史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是时间。当你说完一句话、做完一个行为的瞬间,这些话和行为就变成了历史。在目前的科学认知里,时间是不可逆的,所以,历史也就具有不可复制性。很多人都喜欢说“还原”历史,或者叫“重现”历史,实际上这是不对的,现代史学理论早已证明,历史是无法被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复原的。原因很简单:人们无法再次回到历史现场!研究者无法直接面对研究对象,这大概是历史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了。(会穿越另当别论!不过,历史有风险,穿越需谨慎。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你被雷劈后穿越了,低头一看,身上绫罗绸缎,再看镜子,闭月羞花,正疑惑自己是谁时,一个彪形大汉踹门而入,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提着刀,你一看,呵,挺面熟啊,就听大汉说:嫂嫂,还我哥哥命来。)

无法直接面对历史,怎么来认识历史呢?犯罪学上讲,一个人犯罪,必然会留下痕迹。历史学也一样,历史的痕迹,就是通常讲的“史料”。史家离了史料,就像鱼儿离了水一样。哪怕你是史学界的大咖,也要老老实实地跑图书馆一条一条的抄材料。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就明言“史学就是史料学”,认为史家的唯一任务在于“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但是,有了史料,历史就能“重现”了吗?图样图森破!

首先,史料以文献为主,而文献也是由人来记载完成的,即使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也已经不是历史事件本身,已经掺杂进记载者的主观成分,甚至是有意造假,而后来人再根据这一已经掺杂了主观成分的史料来认识历史,就更容易偏离历史真相。尤以“日记”最为突出。(提到日记,总想到网上流传的关于胡适打牌的日记,原文并非如此,网上乃以讹传讹。)真正的历史学家在对待史料的时候都十分谨慎。梁启超把它比喻为“老吏断狱”,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考证。(不过,中国史学有一项传统,叫做秉笔直书。最典型的例子,要属春秋时期“崔杼弑君”一事。崔杼的妻子貌美如花,被齐庄公盯上,总找借口谈心,一来二去谈到了床上。有一天,崔杼起床照镜子,咦?头发怎么绿了?一怒之下就把庄公给杀了,另立新君,自封相国,把持朝政。有权有势的人很少有害怕的东西,鬼神算一个,历史记载算一个。崔杼担心弑君之罪被史官记载下来,就把太史找来,威胁太史按照自己意思来写,说庄公是得病死的,否则不客气。没想到,太史当场记载:“夏五月,崔杼弑其君”。崔杼一看,小子不上道啊,死去吧,就把太史杀了。太史有个二弟,也做史官,崔杼把他找来,说了一样的话,并指了指地上的血。结果,二弟仍然写“夏五月,崔杼弑其君”。崔杼一看,死去吧,又杀了。太史还有个三弟,也是史官。崔杼再找他来,又说同样的话。太史三弟说: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崔杼看了看他,说,知道该怎么办了吧。太史三弟点了点头,抹脖自杀。崔杼命令其他太史补缺,未曾想太史仍然写一样的话。崔杼彻底投降。)

其次,历史书写者必然受到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哪些历史能够进入书写范围?怎样进行排列组合?应该怎样评价?等等,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写者那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就是说,即使能够保证史料是真实的,但每一份史料仅仅能展现历史的一个镜头,至于如何把这些镜头制作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那就要看各自的剪辑功力了。所以,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被重写。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与台湾女相亲片段就十分典型。“解放”和“沦陷”,都是指国共战争这件事,但胜利者和失败者在情感、用词等方面是很不一样的。

当然,真正尊重历史的人都不会脱离史料任意捏造历史,你可以说“解放”,也可以说“沦陷”,但不能说国民党把共产党赶到了台湾;你可以说孔子很革命,也可以说孔子很保守,但把孔子说成是韩国人,那就是对我大中华13亿人民的挑衅。近些年,后现代主义被引入到历史学领域,产生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不少人认为历史不过是语言和文字游戏,是可以信口开河的。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固开修史历史“拐点”
绪论丨历史:关于记忆的科学与艺术
史官的血
两兄被杀,弟弟仍把上级的丑恶写出来,视真实大于生命的古代史官
历史如何记录?看史家直书的精神
历史上最有血性的史官:短短五个字的历史记录,三条命才保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