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的黄龙山紫砂泥矿




图片摄于2003年


图中所示矿井出产的并非单纯紫砂矿,是制陶泥矿,以夹泥为主,泥矿中泥层组成的一般情况如下:



黄龙山大矿区的发现与开采,使整个陶瓷产区逐步由山区移迁到了丁山范围的白宕、边庄、汤渡、蠡墅、东贤一带,主要原因:第一有山,山坡上建窑容易;第二是水路交通方便,同时紫砂产品件头小,生产用泥总量少,与黄龙山有蠡河相隔,可用船运、肩挑,不像大缸生产运输量那么大。



一、早期开采

最早的紫砂专著明代《阳羡菩壶系》记载:“皆深入数十丈乃得”,“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老泥出团山。”这一记载事实直到建国初期也没改变。上面所说的赵庄、蠡墅实属现黄龙山矿区。


记忆中的位置分布图


露天开採的概念就是山下面,在大小矿井间开採


黄龙山矿区是一座高60米左右的黄石山,石根均在水平线以上,是主要的夹泥和紫砂泥的产区。找泥宕时先在黄石山凹处的石底脚处试找“眼口”,由“眼口”引进石隙底部,逐步以泥引进、见泥追泥,逐步深入,如有泥可采,“眼口”就成了“宕口”。



“宕”即洞,挖进三五尺(一米多)就需就地用黄石搭圈,以拱圈支撑,凡挖进一二米就需以石砌拱,以防塌方之危险,挖洞不能太阔,约一米多,窄时要侧着身子进出,高度一般只一人多高,具体高度视挖掘时周边泥层情况而定,低时人要爬进爬出,有时会遇到“龙骨”(特别坚硬的黄石),它凿不动,但可借作支撑架。



当时的主要挖掘工具名称叫“大锄”,以簸箕装泥,短扁担(不到一米)挑运。开采作业,因洞内窄小,坡度又大,一般进洞后马上下坡,最斜坡度有三十多度,要爬上爬下,非常难走,宕中平道极少,因紫砂泥开掘的大多是块状,故成块的可以用手搬运。深进后的照明不能用燃烧耗费太多氧气的火油,而是用豆油灯,灯油少,灯光弱,三米不到要放上一盏。



石山无路,开出的块状矿泥是用木制独轮车(狗头车)载运至山下河边,挑至船上,分头运送到各个练泥磨坊,储存备用。


二、陶瓷公司成立原料总厂后的开采

1958年下半年,陶瓷公司成立了原料总厂,改造黄龙山红旗宕,定名为1号斜井,拓宽巷道,宽1.8米,高2.2米,用黄石砌碹,每隔60厘米再砌一黄石碹,以防坑道塌方,确保坑道安全生产。

1965年改造2号斜井,主井标高11米,副井标高14米。

1972年由国家投资2.58万元,新建黄龙山4号井(斜井),每层开采,向下开拓深度36米,泥分层断面为7米。1985年5月兴建二期工程。1979年8月,开始建黄龙山5号井,开采夹泥和紫砂泥,矿井由铁轨矿车用卷扬机传动运泥,电钻打眼爆破。4号井和5号井是紫砂泥的专产井。


4号、5号大矿井图

此大矿井非1957年就有,是有了原料总厂,有了电动机械设备以后的大矿井。




1984年10月,国家投资5万元,试用湿式电煤钻打眼、“空房悬顶”有轨无底柱分段落矿、中深孔回采新工艺。采掘条件日益改善,人员进出有升降机,矿泥则由皮带传动运输。


三、露天开采

从1997年起,陶瓷公司原料总厂因严重亏本,无力在井下排水,致使最后的4号井停产,这样只留下台西大队属区里的小规模露天开采,此时黄龙山的石头基本采光。2003年招标大面积露天开采。2004年元旦,宜兴市政府全面禁止对黄龙山矿区的开采,过往的宕口、 矿井经露天开采,现已成为大水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兴紫砂泥早期的开采状况
紫砂矿料 开采
紫砂泥开采、练制之谜(官方权威版)
开采近500年,沉睡5年,紫砂矿背后的故事...
紫砂矿料的分布、矿区主要矿层分布及开采剖面图
紫砂矿脉科普,让你全面了解黄龙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