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开大学世界古代史教案(1)

第一章 世界历史引论    

 

    问题:

    什么是历史?

    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是不是科学?

 

    一、历史:往事。

 

    二、历史学:往事的追溯。

 

    认识过程的哲学原则——两种认识及其相互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形而下层面的认识与形而上层面的认识。

    上述哲学原则的历史学运用——貌似零乱的历史现象即史料与史实,属形而下层面的感性认识。内在的联系与客观的规律,属形而上层面的理性认识。

换言之,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在对于史料和史实加以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实现认识的升华。史料的考证和史实的罗列只是形而下和感性层面的初步认识。

举例:吉萨的金字塔与底比斯的神庙构成古代埃及历史的缩影——从古王国时期法老的统治到新王国时期僧侣势力的膨胀。

    紫禁城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缩影——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隔绝状态。

    传统民居的四合院——贵贱尊卑的社会现象与封闭倾向。

    “911”飞机与纽约世贸大厦撞击的画面——矛盾的对抗与文明的冲突。

 

    三、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

        1、石器——青铜器——铁器。

        2、攫取性经济——生产性经济;传统农业——现代工业;个体小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3、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4、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5、分散的历史和相对孤立的文明——全球化的进程。

        6、游牧群体与定居社会的冲突——发达地区与现代化边缘世界的对抗。

        7、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传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8、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世界历史,其实质是人类走向解放的漫长道路,即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继而摆脱传统社会的依附状态走向自由的过程。生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亦或从贫困走向富庶,构成历史演进的深层次背景。

 

    余言:

    历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旨在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和揭示人类社会的运轨迹迹。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第二章 原始社会: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1、 神话宗教的解释:

        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泥土造人。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上帝造人。

        唯心主义、物质的非永恒性和无中生有的原则;区别于现代克隆技术的唯物主义、物质的永恒性和从有到有的原则。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2、 科学探讨:

        思想的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林奈(瑞典人 1707-1778),人猿同归于灵长目——静态的相近。

        拉马克(法国人 1744-1829),人类源于类人猿——动态的联系。

        赫胥黎(英国人 1825-1895),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

        达尔文(英国人 1809-1882),人类由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恩格斯:劳动创造人,亦或制造工具的劳动构成人的特有属性。

        补充看法:理性、思想和信仰的追求构成人的另一属性。换言之,人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区别于动物。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1、攀树猿群: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3000-1000万年以前。

        埃及的原上猿、埃及猿和法国的森林古猿。

        林栖生活、四足行走和臂悬跳跃。

        2、正在形成的人:

        1000-100万年以前。

        印度的拉玛古猿和南非的南方古猿。

        气候的改变与森林的减少。

        两足、食草。

        3、完全形成的人:

        100-1万年以前。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克鲁马农人和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元谋人、长阳人、马坝人、丁村人。

        体态的变化(脑容量和牙齿)与制造工具的劳动。

 

        注意——遗址分布的跳跃性、化石演进的非连续性与科学研究的假说性。

 

    三、人种的差异:

        1、蒙古利亚人种。

        2、欧罗巴人种。

        3、尼格罗人种。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1、人类自然形态的演进。

        2、生产工具的演进。

        3、社会组织的演进。

 

第二节 原始公社

 

    一、血缘家庭公社:

        1、家庭——婚姻行为的限制。公社——公有的财产单位。

        2、血缘家庭——源于杂婚的原始群,辈分婚,旧石器时代早期。

        3、假说性——亚伯拉罕之夫妻与兄妹的双重关系,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南方部分地区。

 

    二、母系氏族公社:

 

        1、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

        2、族外群婚——族外对偶婚:望门居与居妇家。

        3、氏族的外婚制与部落的内婚制。

        4、母权制——妇女的支配地位、世系原则与女性崇拜。原因?婚姻形态。

 

 

    三、父系氏族公社:

 

        1、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2、族外对偶婚:从夫居。

        3、父权制——男子的支配地位、世系原则与男性崇拜。

        4、氏族的裂变与父权制家族的出现:定期轮换的份地。

 

第三节 原始文化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1、生产活动与知识的积累——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

        2、医学的萌芽与巫术。

        3、数字的出现。

 

    二、文字的雏形:

        1、结绳文字。

        2、图画文字。

        3、象形文字的萌芽。

 

    三、原始艺术:

        1、绘画。

        2、雕刻。

        3、装饰。

    四、原始宗教:

        1、墓葬。

        2、自然崇拜。

        3、灵魂崇拜。

        4、图腾崇拜。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1、血缘性。

        2、公有性。

        3、民主性。

        4、相互关系。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生产的进步——财富的增长——财富的剩余——财富的私有——社会成员的分化——矛盾的加剧。

 

    三、文明的标志:

        1、私有制。

        2、个体家庭。

        3、国家。

 

第三章 奴隶社会史导论    

 

    一、上古时代奴隶制的基本形态:

        1、 奴隶的界定——被主人占有的生命亦或主人的财物。

        2、 奴隶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3、 家长奴隶制:

        4、 家内奴隶制:

        5、 劳动奴隶制:

        6、 希洛制:

 

    二、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

        1、 奴隶的来源——战争;债务。

        2、 奴隶的构成——同族;异族。

        3、 奴隶制社会的阶段说与类型说:

        4、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经济对抗和社会矛盾:

        5、 奴隶制社会的次要经济形态与社会矛盾——原始公社的残存、自耕农成分与依附经济。

 

    三、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地位:

        1、奴隶制相对于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

        2、奴隶制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非必然性:

 

第四章 古代东方史    

 

第一节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1、 古代埃及历史的重新发现:

            1798年拿破仑的入侵。

            埃及学的奠基——商伯良与马斯伯乐。

            马涅托的《埃及史》与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

        2、 自然环境:

            河谷与沙漠。

            上埃及与下埃及。

            尼罗河——农业与纽带。

        3、 史前文化:

            新石器文化:

            铜石并用文化——巴达里文化(前4500-4000年):母系氏族社会。

            铜石并用文化——阿姆拉文化(前4000-3500年):父系氏族社会。

        4、尼罗河文明的萌芽——格尔塞文化:

            3500-3100年。

            与巴达里文化、阿姆拉文化之间的非连续性:外来文化。

            象形文字的出现。

            冶炼术的发明。

            国家的雏形:涅伽达与希拉康波里。

        5、早王朝:

            1-2王朝,前3100-2686年。

            都于孟菲斯。

            美尼斯与哈谢海姆。

 

    二、从古王国到新王国——法老的时代与僧侣的时代:

        1、古王国:

            3-6王朝,前2686-2181年。

            都于孟菲斯。主神拉神。

            法老统治的时代。

            金字塔——现存约80座,位于吉萨。源于贵族陵墓马斯塔巴。首座是第三王朝法老乔赛尔之墓,6层,约60米。第四王朝均为斜面角锥体,其中胡夫金字塔高140余米,哈弗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高22米而长57米。

        2、第一中间期:

            7-10王朝,前2181-2040年,混乱状态。

        3、中王国:

            11-12王朝,前2040-1786年。

            都于底比斯,主神阿蒙神。

            政治重心南移,法老权力衰微。

        4、 第二中间期:

            13-17王朝,前1786-1567年。

            希克索斯人入侵下埃及,建第15-16王朝。

        5、新王国:

            18-20王朝,前1567-1085年。

            都于底比斯,进入青铜时代。

            法老的扩张——雅赫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努比亚。

            僧侣势力的膨胀。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法老统治的衰微。

 

    三、后期埃及——古代尼罗河文明的衰落

 

            1、铁器时代。

            2、外族入侵——利比亚人(22-24王朝)与努比亚人(25王朝)的统治;波斯人(27、31王朝)的统治;马其顿人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四、古代埃及文化

 

        1、宗教:

            诸多神灵的并存。灵魂不灭与木乃伊。

        2、文字:

            象形文字之表意、表音和部首符号。24个表意符号——22个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与阿拉伯字母的源头。纸草。

        3、建筑

            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

        4、科学:

            天文学——天文观测与星位的确定。太阳历之3季12月365天:罗马朱里亚历、中世纪格里哥利历和公历的前身。

            数学——十进位。圆周率3.16。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1、 自然环境:

            美索不达米亚;亚述与巴比伦;阿卡德与苏美尔。

            干旱,河谷,灌溉农业。

            位置——埃及的封闭性与两河流域的开放性。

        2、 古代历史的重新发现:

            19世纪-20世纪初的考古活动——遗址的发现。

            德国人格罗芬特译古波斯文,英国人罗林生译亚述文和巴比伦文。

        3、 苏美尔文化:(铜石并用时代)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前4300-3500年)。

            乌鲁克文化(前3500-3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前3100-2800年)。

            苏美尔城邦(前2800-2371年)。

        4、 阿卡德城邦:(铜石并用时代)

            2371-2191年。

            貌似阿拉伯人。

            阿卡德语——亚述语与巴比伦语。

            萨尔贡与两河流域南部的初步统一。

            2191年亡于库提人。

        5、 乌尔第三王朝:(青铜时代)

            2113-2006年。

            乌尔纳姆及其法典。

            2006年亡于埃兰人和阿摩利人。

 

    二、古巴比伦王国:

        1894-1595年。

        阿摩利人与前1894年巴比伦建城。

        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及其法典。

        1595年亡于赫梯人。

 

    三、亚述帝国:

        古亚述——前2500-1500年;城邦时代。

        中亚述——前1400-1078年;城邦—王国。

        新亚述——前935-612年;铁器时代;扩张:叙利亚、乌拉尔图、巴比伦尼亚、埃兰、埃及,统治两大文明发源地;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四、新巴比伦王国:

        626-539年。

        迦勒底人。

        巴比伦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

        尼布甲尼撒二世。

        539年亡于波斯人。

 

    五、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1、 文字: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2、 文学:《埃努玛·埃利什》,《洪水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和阿伽》。

        3、 科学:天文历法——阴历,年分354天12月,8年3闰。数学——10进位与60进位,圆周率为3

        4、 艺术:建材的局限——粘土。多级寺塔。悬苑。

 

第三节 古代波斯

 

    一、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早期历史:

        1、 扎格罗斯山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位置与地貌:

        2、 早期历史:前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前5000年的铜石并用文化—前3000年的青铜文化。

        3、 埃兰:胡泽斯坦;前2700年建国;与两河流域之间的战争与交往;前639年亡于亚述。

        4、 米底:伊朗高原西北;前700年建国;前550年亡于波斯。

 

    二、阿黑门尼德王朝:

        1、 波斯人的兴起:法尔斯;前7-6世纪臣服米底;10个部落;前558年建国;前550年灭米底。

        2、 居鲁士:扩张——前546-529年,降服小亚的希腊诸城邦,灭新巴比伦,进攻中亚,败于马萨革泰人。

        3、 冈比西斯:扩张——征服埃及。

        4、 大流士:扩张与改革——印度河、中亚、色蕾斯;行省制、军区制、贡赋与货币、驿政制。

        5、 阿黑门尼德王朝的衰落:波斯希腊的战争与马其顿人的东征。

        6、 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经典、教义。

 

    三、安息王朝:

        1、 帕提亚。

        2、 前247年-公元226年。

        3、 丝绸之路。

        4、 与罗马人的战争。

 

    四、萨珊王朝:

        1、226-651年.

        2、与拜占廷帝国之间的战争。

        3、阿拉伯人的入侵。

 

第四节 地中海东岸的古代文明

 

    一、赫梯:

        1、 位置——小亚东部。

        2、 前2000年建国。

        3、 前8世纪亡于亚述人。

 

    二、腓尼基:

        1、位置——黎巴嫩。

        2、腓尼基——迦南——布匿。

        3、海上贸易:前2000-1000年——东地中海及黑海;前1000-600年——西地中海。

        4、 腓尼基文字。

 

 

    三、巴勒斯坦:

        1、 前2000年后期希伯来人的移入:12个部落,北称以色列,南称犹太。

        2、 前1200-1020年:士师时代。

        3、 扫罗王(前1020-1000年)——大卫王(前1000-960年)——所罗门王(前960-930年)。

        4、 前721年亡于亚述;前586年亡于新巴比伦。

        5、 犹太教:演进、主神,巴比伦之囚,教义。

 

第五节 古代印度

 

    一、自然环境:

        1、 位置与范围。

        2、 孤立性;类似于东亚而区别于中东。

        3、 南部与北部的差异及历史进程的非同步性。

 

    二、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哈拉巴文明

        1、 哈拉巴文明的发现:印度河流域。

        2、 时间:前2500-1750年。

        3、 性质:城市文明——城墙、塔楼、街道、浴室和房宅。

            农业文明——谷仓、农作物、农具。

            定居性。

        4、 哈拉巴文字:2000余件文物,500余文字符号,尚未解读。

        5、 创造者:土著达罗毗荼人?外来者?

        6、 消失:自然灾害?外族入侵?

        7、 社会性质的无从确定。

 

    三、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

        1、 雅利安人的到来:南俄草原——伊朗——印度。

        2、 吠陀时代:

            1400-600年,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早期吠陀时代——前1400-900年,印度河流域,游牧-农业,铁器时代,军事民主制。

            后期吠陀时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国家雏形。

        3、 列国时代:

            600-400年。

            中心东移恒河流域。

            诸国并立,佛经之所谓16国,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

 

    四、孔雀王朝与贵霜帝国:

        1、 孔雀王朝:

            324-187年(战国后期-西汉初年)。

            阿育王(前269-232年)——南征德干高原;改奉佛教。

        2、 贵霜帝国:

            公元1-5世纪。

            大月氏人的迁徙:河西走廊——中亚;1世纪初立国于中亚的巴克特里亚;1世纪中叶南下印度河流域;1世纪末领有中亚及印度河流域,都于富楼沙即白沙瓦。

            四大帝国:东汉、罗马、安息、贵霜。

            5世纪亡于白匈奴人。

 

    五、种姓制度:

        1、 起源:征服与种族的对立——早期吠沱时代。

        2、 演变:(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种姓/达萨种姓——(后期吠陀时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孔雀王朝)舍提与贱民。

        3、 相关问题:种族差异、经济地位、宗教生活、法律身份。

 

    六、婆罗门教:

        1、 开端:早期吠陀时代。

        2、 经典:《吠陀》。

        3、 多神崇拜——梵天、湿婆、毗湿奴。

        4、 轮回转世。

        5、 种姓制度的神化。

 

    七、佛教:

        1、 背景:前6世纪新旧势力的消长。

        2、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3-483年),尼泊尔,刹帝利种姓,29岁出家,36岁得道成佛,80岁进入涅磐。

        3、 教义:四谛——苦、集、灭、道。

        4、 特点:轮回转世的继承;人生多苦与众生平等。

        5、 演变:阿育王与国教的地位——贵霜时期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13世纪以后在印度的衰落。

 

    八、古代印度文化:

        1、 文字:哈拉巴文字;

            梵文——婆罗门教文字;

            巴利文——佛教的文字。

        2、 文学:宗教文学——《吠陀》、《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佛本生经》。

        3、 艺术:宗教艺术——桑奇佛塔;阿旃陀石窟。

        4、 科学:零的概念与佛教之无我的思想。

 

第五章  古代希腊罗马史    

 

第一节 古代希腊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1、 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

            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爱琴海世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西部。

            地理特点——地貌的闭塞性、农业的不足亦或非农业性和航海的便利性。

            4000年即史前时代的非希腊人——皮拉斯基人、勒勒吉人和卡里亚人。

            2500-1100年的移民浪潮与希腊人的出现——(前2500年)希腊半岛北部/(前1900-1600年)希腊半岛中南部/(前1100年)爱琴海诸岛屿。

            希腊人的五大集团——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人和阿卡亚人,阿提卡半岛的爱奥尼亚人,希腊中部诸地的埃奥利亚人,马其顿的马其顿人。

        2、 爱琴文明:

            2000-1200年。

            青铜时代。

            爱琴文明的发现——《荷马史诗》与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19世纪的考古及施里曼和伊文思。

            克里特文明——前2000-1400年;米诺斯王宫;象形文字与线形文字1;创造者属于非希腊人。

            迈锡尼文明——前1600-1200年;线形文字2;创造者属于阿卡亚人;特洛伊战争。

            注意:希腊文明开始于克里特,希腊人的文明开始于迈锡尼。是为古代世界的普遍现象,存在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诸多地区。

        3、 荷马时代:

            11-9世纪。

            荷马其人与《荷马史诗》。

            铁器时代。

            城市与工商业的衰落。

            英雄时代。

 

    二、古风时代:前8-6世纪

        1、 城邦形成的时代:

    城邦的界定。

            城邦的分类:人口构成——爱奥尼亚人城邦、埃奥利亚人城邦、多利亚人城邦。

            形成途径——自然演进的城邦、源于征服的城邦、殖民城邦。

        2、 海外殖民的时代:

            海外殖民的原因——生存空间的需要、政治斗争、技术条件。

            海外殖民的范围——东地中海及黑海;西地中海。

            海外殖民的性质——希腊人文明的扩张与制度的延伸;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变。

            历史影响——经济方面;政治方面。

        3、 斯巴达:

            位置与居民。

            多利亚人的南迁与斯巴达人的征服。

            社会结构——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

            城邦政治——贵族政治;军事统治。

            伯罗奔尼撒同盟。

        4、 雅典:

            位置与居民。

            提秀斯改革。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上述改革的主题——地域关系的扩大;公共权力的强化;民主政治的完善。

 

    三、古典时代:前5世纪

        1、 希波战争:

            战争起因——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扩张;米利都的反抗;爱琴海霸权的争夺。

            战争进程——前492-479年:战场、战役、盟主。

            479-449年:战场、战役、提洛同盟与雅典霸权。

            战争结局——卡里阿斯和约。

        2、 雅典的民主政治:

            泰米斯托克利。

            厄非阿尔特。

            伯里克利。

            相关评述。

        3、 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起因——雅典与斯巴达;雅典与科林斯。

            战争进程——前431-421年;前415-413年;前413-404年。

        4、 古典时代的结束:

            所有制的变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

            内战的延续。

 

    四、希腊化时代:前4-3世纪

        1、 马其顿人的兴起:前359年腓力二世的改革——政治与军事。

            338年喀罗尼亚战役。

            337年科林斯会议。

        2、 亚历山大东征:矛盾的转移与扩张的趋向。

            334年格拉尼库战役与小亚的占领。

            333年伊苏战役与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

            331年高加米拉战役与两河流域的占领和波斯帝国的灭亡。

            329年攻入中亚。

            327年攻入印度河流域。

            325年撤军。

        3、 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安提柯王朝、赛留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

            4、 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遗产:交往的扩大——文化中心的东移——希腊化时代的双重倾向。

 

    五、古希腊文化:

        1、前古典时代:

            神话与史诗。

            神人同形同性。

            提坦体系与奥林匹斯体系。

        2、古典时代:

            中心是雅典。

            文学——悲剧与喜剧。

            哲学——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历史学——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

        3、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中心是亚历山大里亚。

            哲学——伊壁鸠鲁与斯多葛派哲学。

            科学——欧几里德与阿基米德。

 

第二节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1、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

            古代罗马史的舞台——地中海世界。

            意大利的位置。

            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农业性、内部联系性、外部开放性。

            利古里亚人——土著?非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

        2、意大利半岛的早期文化:

           2000年代初期意大利人祖先的移入——中欧—阿尔卑斯山—意大利。

           特拉马尔文化——拉丁人;青铜时代;母系社会。

           1000年的第二次移民。

           维兰诺瓦文化——翁布里亚人;铁器时代;父系社会。

       3、伊达拉里亚时代(前8-6世纪):

          伊达拉里亚人的来源?

          社会性质?

          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希腊移民城邦——叙拉古、他林敦;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犁的传入。

       4、 王政时代:

        人口的分布——西北部是伊达拉里亚人,东北部是翁布里亚人,中部是拉丁人,中东部是萨宾人,南部是希腊人。

        罗马建城——前7-6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萨宾人与拉丁人的交界处;七丘同盟。王政时代的罗马社会——军事民主制;氏族/胞族库里亚/部落特里布;军事首领勒克斯。

        王政时代的七个王——1、3/拉丁人;2、4/萨宾人;5、6、7/伊达拉里亚人。

        罗马平民——无权性、私有性、依附性。

        罗马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罗马与希腊的比较——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第六王)——地域、等级、机构。

        罗马人的暴动与王政时代的结束。

 

 

    二、罗马共和国:

 

       1、 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原因——权利、土地与债务。

        进程——前5世纪,权利的争取,撤离运动,保民官与十二铜表法。

        4-3世纪,土地与债务的解决,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波利提阿法案,霍腾西阿法案。

        后果——社会关系的改变;国家机构的完善;外部扩张的动势。

       2、 罗马人的扩张:

        意大利的统一:前5-4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战争;

        4世纪的萨莫奈战争;

        3世纪的希腊战争。

        地中海的征服:布匿战争(前264-146年)与西地中海的征服;

        马其顿战争(前215-168年)与东地中海的征服。

        统治政策:意大利半岛的分而治之;

        意大利以外的行省制度。

       3、 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三次奴隶起义。

        小农与大地产主的矛盾——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和马略的军事改革。

        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同盟战争。

        苏拉独裁——前三头同盟——恺撒独裁——后三头同盟——屋大维的独裁。

 

 

    三、罗马帝国:

 

       1、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的繁荣:

        政治的发展——基础的扩大与机构的完善。

        经济的进步——行省的变化。

       2、 公元3世纪的危机:

        政局动荡与离心倾向。

        高卢和西班牙的巴高达运动。

        蛮族的威胁。

       3、 基督教的兴起:

        基督教诞生的时空范围——公元1世纪初的地中海东岸即巴勒斯坦和小亚西部。

        基督教兴起的社会基础与思想渊源——犹太教的神学思想与斯多葛派的哲学思想。

        耶酥其人。

        早期基督教——四福音书,末世论与天国思想,基督教公社。

        基督教的合法化——内在原因。

        传播范围的扩大。

        社会构成的变化。

        教义的倾向性。

        米兰敕令与尼西亚会议。

        奥古斯都与教父学——

        修道院的出现——

       4、晚期罗马帝国——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

        戴克里先的改革——君主制,四帝共和,税制。

        君士坦丁的改革——政区改革,迁都。

        罗马帝国的分裂。

 

    四、古代罗马文化:

 

       1、文学:屋大维时代——维吉尔的史诗,贺拉西的田园诗,奥维德的情诗。

       2、哲学:卢克莱修的唯物论与辛尼加的唯心论。

       3、历史学:波利比阿的《通史》,李维的《罗马史》,塔西陀的《编年史》和《历史》,阿庇安的《罗马史》。

       4、科学:瓦罗/加图/科路美拉的《农业志》,普林尼的《自然志》,斯特拉波的《地理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00年世界大格局变迁(上):中国后发超车,最终屹立于东方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九上历史1-6课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世界古代文明一览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课《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知识梳理
五大文明发祥地,公元到来之前,被四大帝国整合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