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漫主义是“诗化”的时代,“诗”的蕴涵渗透于浪漫主义艺术的各个领域。

《仲夏夜之梦》与《幻想交响曲》



    浪漫主义是“诗化”的时代,“诗”的蕴涵渗透于浪漫主义艺术的各个领域。“诗化音乐”或“诗意的音乐表达”成为当时作曲家们追求的艺术目标。当然,这些作曲家对“诗化”品格的理解与实现各有自己独特的考量。舒伯特在《b小调第八交响曲》中的诗意探寻是以“歌唱性”的交响理路来展示心灵的激荡。第一乐章的三个重要主题环环相扣,贯穿其中的是古典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少有的“歌唱性韵律”,尽管这里的“歌唱”是让人揪心的“悲歌”。音乐一开始由低音弦乐奏出的短小引子颇具神秘感,这种幽忧色彩中的暗流涌动是以前的交响曲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它的到来必然导致后面主题的全新面貌。果然,紧接着出现的主部主题粉碎了人们对交响曲之奏鸣快板乐章的期待。双簧管演奏的这个主题用悠缓、阴郁的歌唱彻底打破了传统套路中原本应有的“动力感”和“兴奋度”,诗意的悲凉取代了动感的明畅。副部主题的舞曲般进行似乎带来一丝光亮,但它被打断后就成了希望的“碎片”。压抑的气氛始终控制着整个乐章的音乐流动。与贝多芬的创作相比,舒伯特的交响思维显然已经不再拘泥于动机性的乐思构建及其发展,而敢于运用自己更熟悉和擅长的歌唱性写作来重构交响-奏鸣的艺术格局。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舒伯特在和声语汇上的大胆创新,那种精致微妙的色彩变化使得他的交响话语显现出一种感人至深的诗意情愫。——孙国忠


音乐院校专业群申请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斯特交响诗的音乐美学观
什么是贝多芬的浪漫主义“阴影”丨《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
朱丽叶的悲歌 | 法国浪漫主义巨匠,柏辽兹的幻想
交响经典《命运交响曲》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演出官网
科学交响曲乐章6-3:数学与逻辑的诗意之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