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强化院校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强化院校研究

   来源:    点击数: 8   发布时间: 15-10-08 11:51:10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共同决定的历史使命,而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通过院校研究来深入探求。

一、历史的维度

院校研究是转型高校摆脱困境的理性诉求

从历史的维度看,院校研究的产生、发展是高校面对质量、效益和变革问题的理性诉求。院校研究最基本的内核是高等学校内部的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学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院校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院校研究最初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美国,政府和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了“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一些高校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管理问题,并设立专门机构开展“自我调查”以回应政府和社会基金组织的“院校调查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在20世纪80年代向普及化阶段过渡,规模的急剧扩张伴随的是高等教育社会声誉的下降,资源的紧张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摆脱自身面临的困境,高等学校更加主动地加快院校研究制度化进程,并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逐步通过院校研究开展“系统的运行资料收集”、“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政策分析”、“组织分析”、“计划研究”、“预测”、“规划”以及“组织管理再设计”等。在欧洲,院校研究在政府发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产生,虽然与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路径有所不同,却也是与日益突出的质量问题密切相关。美欧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了院校研究是高校管理在大众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理性诉求。当前,我国政府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确立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任务措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市场经济供求规律及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伴随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深化,所有高校都要接受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和对于人才输出质量的检验。质量与效益已成为社会问责于高等教育的主题,而结构的调整则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这种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就是政府积极引导推动占高等教育主体、却处于质量和效益末端、且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地方本科高校由学术型高校系统转出,进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队伍当中。这是地方本科高校的深层组织变革,要承受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重重压力,需通过院校研究针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政策的引领与保障、民意的认知与反馈、效果的跟踪与评估等关键任务提供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决策支撑。从我国院校研究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以潘懋元教授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开始发现、关注、介绍院校研究。21世纪初至今,以刘献君教授为代表的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倡导、推动了我国高校院校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并发起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加强对自身的研究、提高院校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但院校研究推进科学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功能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从1999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发展历程来看,能够脱颖而出,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地方本科高校“领头雁”的学校也恰恰是高度重视和深入推进院校研究和管理创新的学校。因此,更多处在转型发展探索期或攻坚期的地方本科高校,尤其需要强化院校研究。

二、价值的维度

院校研究追寻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

从价值的维度看,我们需要通过院校研究“自我研究”、“管理研究”、“问题研究”的本质取向,追寻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首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回归“地方”的特色发展,需要通过“自我研究”来自主创新。“自我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靠自我来研究,二是对自我的研究。当前阶段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看似由政府所推动,但政府政策的抛出是以十余年来若干地方本科高校自主创新的探索来铺路的,在旧有的体制藩篱下,这些高校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研究、打造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自下而上地推动了政府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充分彰显了“自我研究”的力量。政策的引领是宏观、共性的,自身的道路是微观、个性的,共性蕴藏于个性之中,因此,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不能被动跟风,不能笼统模糊,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人研究自己的事,抓住“地方性”这个特色着眼点,因地制宜地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发展逻辑。如此才能打破同质化的僵局,寻回自身生存的价值意义。其次,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系统的改革工程,需要通过“管理研究”来统筹兼顾。教育部2014年1月17日印发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经验交流材料“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的五点体会反映了管理在转型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最重要的是学校目标的定位,最困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最根本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最需要的是各级政府的支持。”这是“以改革来推进的发展”,并且是系统化的综合改革。改革的方向引领、方案设计、组织推进、制度保障、要素组合、考核评价、利益分配等都要通过管理研究来实现。虽然转型发展需要高校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共同变革,但在外部管理体制变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已经改变了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可改变的事情”,并发挥了先行示范引领的作用,成为国家新政策的实践依据。院校研究致力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尤其要通过管理创新来释放活力,特别是要研究如何摒弃管理中的“‘撒胡椒面’现象、‘吃大锅饭’现象、‘花架子’现象、‘搭便车’现象、‘庸才沉淀’现象”,否则转型无法成功。再次,转型发展是面临生存危机的道路选择,需要通过“问题研究”来寻求对策。对于众多地方本科高校来说,长期受管理体制机制和学术型评价体系的束缚,发展中矛盾重重,生存危机四伏。转型发展将地方本科高校置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中,是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的根本变革,理顺了发展逻辑,但却需要高校主动研究,攻克一系列难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重点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打破封闭办学的桎梏,建立开放共赢的校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如何打破传统学科化的专业体系,建立紧密对应产业链和产业群的专业体系;如何打破教师“本本主义”的路径依赖,建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打破知识中心、把学生当作被动客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能力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等等。这些核心问题及其配套的保障措施,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剥茧抽丝,各个击破。而院校研究正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旨趣,而非致力于构建游离在办学实践之外的宏大理论。

三、实践的维度

院校研究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举措

从实践的维度看,院校研究发挥功能、推进转型,需要文化氛围的营造,科学方法的使用,以及研究网络的构建。第一,要通过领导者带头研究来营造“转型”文化。转型是一种改革,改革需要触动各种利益,需要调节各种关系,这需要营造一种理性的文化来引领发展,营造一种自省的文化来厘清问题,营造一种创业的文化来真抓实干,营造一种沟通的文化来处理矛盾。这种文化是学校的整体文化,是发展的氛围,需要自上而下的示范和自下而上的认同。虽然美欧国家院校研究主要是由规范的专业机构中专业的研究人员从事的咨询研究,但这只适应于其高校管理者高度认同和依赖院校研究组织来进行科学决策的文化,在我国,院校研究专业组织的发育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研究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需要充分唤醒学校领导者的自觉研究意识,从而带领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合作来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真实问题。转型发展虽然最终要落实到教师和课程上,但没有积极健康的“转型”文化,没有配套的转型制度与机制保障,就不能激发、保持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创造活力。第二,要通过对试点的案例研究来挖掘本土“转型”经验。转型呼吁本土创新,别校的经验再好,照搬却可能水土不服。应在自己学校的土壤中去培植好的种子,通过试点和重点支持来使好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因此,通过本校典型案例来呈现共生环境中成功突破的可能路径,对于树立信心、示范引领、完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试点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对于宏观、微观层面都是如此。尤其是教育改革,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更要慎之又慎。如何使试点目标和内容更加细化明确,如何使试点工作更加规范,如何评估试点工作,如何总结试点经验并示范推广,如何通过试点工作推进配套政策的落实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加以研究。转型发展不仅需要成功经验,更需要推广成功经验背后常常被忽略的逻辑关联和运作过程。案例研究最适合研究“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刘献君教授2007年撰文强调,要将案例研究作为院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院校研究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建立了中国院校研究案例库。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围绕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永恒主题,各学校更应该建立自己与时俱进的案例库来支撑发展决策。第三,要通过调查研究使“转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转型发展进程中,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心声、智慧不容忽视,基层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调查研究是上传下达、征求意见、相互沟通的重要方法,是赋予师生员工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的重要途径。院校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挖掘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决策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弥补经验管理的不足。专业转型和教师转型是转型的两个重点课题。针对专业转型至少应开展如下的调查研究:一是要调研专业的转型基础。转型不能一刀切,要量力而行,顺势而为,依据专业的特点和基础来改造、延展。二是要调研专业的转型发展环境。要研判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走势及需求,在市场细分中找到专业的服务面向定位。三是要调研专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要在同行比较中发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确立重点突破的战略部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体目标,里面涉及到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离不开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协商、激励来引导教师释放潜能,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统一起来。第四,要通过合作研究来实现学校整体“转型”。“转型”发展要获得成功,必须克服学科专业间、行政部门间、学术与行政间由于分工造成的壁垒和改革成果的“碎片化”。整合学校内部的政策和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政策冲突造成的内耗,可以降低改革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并通过“组合拳”来争取更多外部合作的机会。“劝说、学习、培训、构建网络等弱工具”是“整体性治理”的有效手段。院校研究是研究人员与管理者共同合作的研究,它是一种柔性机制,通过研究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换,通过研讨协商可以建立对转型问题的理解与共识,还可为刚性的组织变革做好前期的准备。因此院校研究应该是网状工作模式,按照学校总体发展需要设计好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分解,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多地围绕专题开展研究,学校领导和院校研究人员则以开展跨界研究和全面研究为主。各项研究互相效力,最终达到支持学校系统变革的整体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600多普通高校将转型职教
201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扫描(5)
教育部将推出多项举措力促地方本科高校转型
郭建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探析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
高校应积极构建自身“新常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