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慕课注册用户今年或超1000万,可它到底行不行?| 灼见


麦可思研究专注高教管理,订阅麦研图书馆可查看更多主题文章哦!


“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1

慕课评估大势所趋

 

慕课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课程评价。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部2015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明了“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管理思路。从2013年教育部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在清华大学的成立,到目前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在尝试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这个阶段还是以课程建设为主,鼓励投入资源和激发活力。到下一阶段,尤其是从《意见》发布之后到2020年,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国家精品慕课的评价认定,既对资源进行优化,又对部分高校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链接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今天发布2016中国慕课行业白皮书,这是中国慕课行业的第一本白皮书。根据白皮书,2014年核心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后,慕课用户规模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6年注册用户数将超过1000万。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这个时点可以把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重要工作放在信息化校园、“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整体布局,思考在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里,学生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大学教育?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发展环境?校园需要配置什么样的硬件与软件系统?管理者需要学会与运用什么样的智能化工具?其中哪些教学、培训或管理功能可以通过慕课更好地实现?慕课教学或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怎样得到认可与推广?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慕课进行评价。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为95后,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通过慕课可以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听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教授的课程,还可以拿到证书、学分或实习机会。作为参与慕课的学习者,他们最适合从自己的经历来为慕课打分,就像淘宝用户为自己购买的商品评上一星或者五星,并留下具体评语,有时还贴图为证。这些打分及评语都能为课程评价提供数据,也能给打算选修这门慕课的学生提供参考。

 

可见从国家、高校、学生这三方面来看,他们都希望能对慕课进行评估,并从评估结果里获得自己最关心的那部分信息。从国内外已有的慕课评估报告来看,目前还没有政府直接对慕课进行评价或认定的报告。高校内部对慕课的自我评价,可以参考哈佛和MIT在edX上线一年后和两年后分别完成的年度课程报告。这个报告的研究团队由哈佛教务长艾伦·加伯牵头,共有全校15名教授组成,其中教育学院的统计学教授安德鲁·何负责执行;MIT则由校长直接领导的数字学习办公室负责。第一年的报告分析了由这两所大学所提供的17门课程,第二年增加到68门。除了全校整体报告以外,每门慕课的授课教师还能获得该门课程的详细报告。这份报告的主要贡献有三点:首先是重新定义了慕课评价的相关指标,例如把用户细分为只注册从未登录,登录以后只浏览一下网页,看完了一半以上的课程内容,获得了证书等几种类型。其次是强调慕课评价要考虑学科门类的不同,例如哈佛最受欢迎的CS-50选课人数超过20万,报告里把类似的“巨无霸型”计算机类慕课单列出来,其他三种慕课学科门类分别是理工(不含计算机类)、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最后在对慕课进行排名时,报告采用了15种不同的维度,每个维度都列出前5名。除了常见的选课人数、拿证人数等排名,还包括反映学生背景的女生所占比例、国际学生所占比例,以及体现学生投入程度的视频观看比例、论坛发帖比例等。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报告里没有使用任何传统的学生评课问题,例如“你认为老师的讲解清楚吗?”排名所依据的大多数信息都来自于学生在学习慕课过程中留下的行为数据,例如根据登录的IP来判断是否在国外,根据视频点击、论坛发帖等网站记录来判断学生的投入程度等。以行为数据为主,这份报告可以避免抽样误差,因为它是基于对170万慕课学生的全数调查,网站记录的行为数据更是高达11亿条。

 

至于学生对慕课的评价报告,可以参考果壳网慕课学院在2015年4月发布的《2015全球MOOC排行榜》,这份报告借鉴了淘宝体,与哈佛和MIT注重研究的报告风格截然不同。首先,从报告名称来看,虽然冠以“全球”,但调查样本只基于中国的14000多名慕课学生,更适合被叫作《2015MOOC中国排行榜》。其次,调查样本偏小,却覆盖了1000多门慕课,平均下来每门课只有10多人评分,而小于30人以下的评分结果不具备统计意义。即使发布方根据每门课的评分人数进行了加权,仍然难以克服样本误差。再从评分维度来看,学生可以从知识量、教师参与、趣味、课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评分,满分为10分,并对课程难度作出“简单”“一般”“困难”的选择。这种主观、模糊的评分标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线下教学阶段,没有利用到慕课所带来的大数据、行为数据等现代化评价手段。以评价课程难度为例,前面提到的哈佛和MIT的慕课报告里就用了“拿证学生所花的小时数中值”这样一个创新指标,既包括所有拿证的学生,没有漏网之鱼,也利用网站对这些学生看视频、做题等记录来计算学习时间,真实而且准确。


2

慕课评价“三原则”

无论将来国内外对慕课进行评价的趋势如何变化,无论关注慕课排行榜的是政府、高校还是学生,根据本文分析的这两个报告实例,慕课评价离不开三条核心原则。


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慕课排行榜采用的维度应该主要围绕学生,包括选课人数、学生背景、投入程度、课程难度等。


其次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慕课网站上已经留下了学生每次登录、浏览、看视频、参与论坛、完成作业等学习行为数据,这是一笔丰富的数据宝藏,为什么还用“你觉得课程有趣吗?请打分”这样传统的评课方式?而且传统方式还面临抽样误差、学生的回答主观模糊等挑战。


最后是针对不同主体的关注点,政府要对慕课的整体情况心里有数,做长期发展和区域布局的顶层设计,同时找到并推广一批优质课程;高校内部的慕课评价更具体,更侧重教学实施效果与教学方法改进,可以帮每门课的开课教师提供数据反馈和教学支持;对于慕课评价,学生更关心上课体验和课程难度,以决定是否要选课或拿证,“淘宝体”的慕课排行榜可以提供一个快捷但相对粗糙的选课指南,例如果壳这次不太成功的尝试。而慕课评价机构需要更专业,既懂学生,又能结合大数据,既符合教育部的要求,又借鉴哈佛和MIT等高校已有的研究报告,才能提供一份有公信力的慕课排行榜,为政府的资源优化提供抓手,为高校的在线教学改进提供反馈,为学生选课提供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
熊丙奇:大学该有怎样的质量观
【课程思政①】高 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学校教务主任2017年个人述职报告模板 教务主年终述职报告
运用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