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列方1700
补肾壮阳方
方一:(自组方)枸杞子100,熟地50,制黄精50,黄芪50,海马50,黄狗肾50,杜仲50,覆盆子50,雄蚕蛾30,淫羊藿30,肉苁蓉30,淮山药30,韭菜籽30,怀牛膝30,锁阳30,打粉泡高度酒7斤半个月服。。
方二:萸肉25克,生地20克,龟板10克,巴戟10克,锁阳10克,牛膝20克,枸杞子20克,肉苁蓉10克,女贞子20克,韭菜子10克,补骨脂30克,菟丝子30克。太子参30克,黄茋20克,风流果40克。五味子10克,淫羊霍10克,山药20克,海龙15克,海马15克。
方三:牦牛鞭2根,鹿鞭2根,鹿茸60g,腽肭脐60g,红参100g,阳启石100g,雄蚕蛾60g,淫羊藿100g,熟地150g,海马50g,黄狗肾50g,覆盆子100g,附片30g,黄芪150g,肉桂100g,杜仲100g。干姜50g,桑椹150g。
泡洒,三个月,密封,不见阳光,服药期间,不喝茶,忌食萝卜,辛辣。
 
 
 
 
 
 
 
 
盆腔炎
分享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盆腔炎的两个方剂
盆腔炎多发生于已婚妇女。盆腔炎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炎性病变,临床上往往难以区分,故称盆腔炎。现介绍验方二则,疗效尚好。
一、银连汤:
金银花、连翘各3Og,红藤、败酱草各2Og、粉丹皮、赤芍、桃仁、玄胡、车前子各10g,每日水煎分三次服。
二、蒲公英汤:
蒲公英3Og、玄胡、赤芍、丹参、当归、木香、香附、乳香各10g、粉甘草6g,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急性盆腔炎患者宜选用银连汤,慢性盆腔炎宜选用蒲公英汤。
 
 
 
 
 
 
 
 
 
阴囊潮湿验方
生牡蛎30克 枯矾60克 黄丹30克 研粉外用。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如果你觉得这个偏方对你帮助,就请把它转发出去,推荐给你的亲朋好友,或许大家会从中受益,受益者必会感激你终生。
 
 
 
 
 
 
 
肠粘连
顽固性肠粘连,甚至在手术后仍然出现粘连的患者,均采用以下方剂,效果神奇,疗效很好。
炒卜子15g 厚朴15g 木香9g 乌药9g
桃仁9g 赤芍9g 泻叶9g 芒硝9g内服。
肠粘连由各种腹膜炎症引起,如化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手术后遗症及腹部外伤造成肠曲之间粘连、肠曲与腹壁间粘连、肠与大网膜粘连等,粘连的轻重范围不尽相同,临床以手术后遗症粘连最多。中医属“肠结”范畴。轻者只是隐痛,术后腹膜炎引起的粘连则在刀口下隐隐作痛,也有少数腹痛剧烈。严重者有腹肌紧张、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脉弦数、舌质红绛等。梗阻性肠粘连除腹痛外,尚有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肠粘连者一般多体弱,伤口愈合慢,单纯静脉输液消炎杀菌很难达到根治效果,而采用中药口服加理疗恢复比输液快。肠粘连的病理是湿热瘀阻,中药穿山甲、皂角刺、薏苡仁、桃仁、红花是治疗肠粘连关键药。下方治愈过数十例肠粘连患者,一般为2周,治愈率达90%,慢性者也不过6周。
中医可选用统方治粘连方,适宜各种肠粘连患者,一般1~3周可愈。
肠粘连方:
败酱草20g,白花蛇舌草30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木香10g,香附15g,炒薏苡仁50g,苍术15g,清半夏20g,皂角刺30g,乌药10g,当归15g,桃仁15g,红花10g。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200ml。忌食辛辣、鱼腥。
单味治疗或后续筑固,防止肠粘连:
薏苡仁30~ 60克,加水1000~ 1200毫升煎煮,取汁饮用(不食薏苡仁)。每日1剂,分2 次空腹饮用。
肠粘连是指有腹部炎症或手术病史,继而引起的长期经年不愈的腹痛,甚则可引起肠梗阻或不全梗阻,本病属中医腹痛、肠结或关格的范畴,给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方法,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效果欠佳,有效率不足50%。而中医药因其良好的疗效日益显著受到重视。
腹痛多有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患者下腹痛明显,伴有腹胀便秘,舌质暗,苔薄腻微黄,脉弦,且有阑尾切除术史,故考虑为术后肠粘连,中医属瘀血阻滞型腹痛。病机为腹部手术,致血络受伤,腹中瘀血,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故而腹痛,腹胀,大便不畅;瘀血积而化热故口苦。治疗给予活血化瘀理气,则瘀血化气机通腹痛止,即“通则不痛”。且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所以在化瘀理气论治基础上,结合通法,使瘀血得除,腑气得通则腹痛止。方中败酱草、丹皮、当归、桃仁、元胡、鸡血藤活血化瘀,广木香、川楝子理气止痛。藿香、大腹皮、川朴、陈皮、枳实、杏仁、炒莱菔子行气消胀通腑,如此瘀血化腑气通,则腹痛止。
偏方治血瘀腹痛:
艾和生姜,把艾叶和生姜全部敲碎,捣成碎粒状,在痛的地方揉搓,这个方法也是适合痛经的女同志的。另外把艾叶+生姜+红糖内服更佳。外用如果先用蒜泥先在腹部搓热后,再敷姜艾,效果更佳。
 
 
 
 
 
 
 
 
导滞汤4
【别名】 导气汤
【处方】 芍药汤去桂、甘草,加枳壳。
【功能主治】 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而兼渴者。
【摘录】 《医方集解》
 
 
 
 
 
 
 
导滞汤3
【处方】 黄芩(酒炒)3钱,黄连(酒炒)3钱,木香3钱,当归1钱5分,赤芍1钱5分,槟榔1钱5分,山楂1钱5分,大黄3钱。
【功能主治】 初痢脓血,赤白混杂,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热服。
【摘录】 《玉案》卷三
 
 
 
 
 
 
导滞汤2
【处方】 四物加蒲黄(生)、甘草梢、泽兰叶、姜皮、牛膝、红花、瞿麦、陈皮。
【功能主治】 祛瘀利水。主妇人产后污血阻滞,溺窍不通,以致淋沥。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温病学》必备经典条文
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
2.“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素问·热论》
3.“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难经·五十八难》)
4.“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叶天士《温热论》)
5.“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叶天士《温热论》)
6.“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吴鞠通《温病条辨》)
7.“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吴鞠通《温病条辨》)
8.“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吴鞠通《温病条辨》)
9.“细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铄津液,涸尽而死也” (吴鞠通《温病条辨》)
10.“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王孟英《温热经纬》)
11.“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章虚谷《医门棒喝》)
12.“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陆子贤《六因条辨》)
13.“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叶天士
14. 斑疹“红轻、紫重、黑危”——雷少逸
 15. 斑疹“宜见不宜见多”——叶天士
16.“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叶天士
 
 
 
 
 
 
 
 
 
〖下焦潮湿,时间短促,清泄肝经湿热来调理〗
1、平时喜欢喝酒,生活没有规律
2、升举尚可,但时间短促
3、下焦潮湿,小便次数多且黄赤
4、失眠多梦,咽干,烦躁易怒
5、舌质红,苔黄根腻,脉弦滑
辨证:肝经湿热
治法:清泄肝经湿热
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当归、苍术、川牛膝、黄柏、甘草。
二诊时,患者反馈尿频、下焦潮湿减轻,其他症状未减,原方加制龙骨、牡蛎,
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时间有所延长,排尿正常,但患者仍旧急躁易怒,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这是因为湿热已去,但仍旧肝气不舒,治以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去白术,加青皮、龙骨、牡蛎,一个疗程后,患者更胜往昔,感情和谐。
 
 
 
 
 
 
 
 
静脉曲张“招牌”小方,无比珍贵,千金难得...
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不说废话,直接上干货。下肢静脉曲张的朋友,此方值得珍藏!
方子组成:白芍、桂枝、当归、通草、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功效:此方可以散寒,还能够增强血液流动,所以说是双管齐下。特别适合因寒邪侵袭导致的静脉曲张。
评述: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患下肢静脉曲张,说白了,就是一团淤血堵在了血脉管道里面。导致瘀堵,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原因:受寒。血液受寒,自然就流不动了,也就淤堵再来小腿肚上,出现了静脉曲张。
这张方中,有一味药叫做桂枝。如果大家对中药有点了解,那么你一定知道桂枝是温阳散寒的,阳气十足。但是桂枝不止散寒,还能够活血化瘀,将气血推动至下肢,使气血回流顺畅。
细辛和桂枝功效相似,也可以散寒;通草可以打通瘀堵的脉络,让血液流通顺畅。甘草和大枣则负责调和诸药。
这张方子流传多年,经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最后依旧坚挺,可见其“魅力”所在。
 
 
 
 
 
 
导饮丸1
【处方】 青皮 陈皮 京三棱(炮)广茂(炮)黄连 枳壳(麸炒)各30克 大黄 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气滞水停,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晕,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状如伤寒;以及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下。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导亦承气汤
【处方】 赤芍3钱,细生地5钱,生大黄3钱,黄连2钱,黄柏2钱,芒消1钱。
【功能主治】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
【用法用量】 水5杯,煮取2杯,先服1杯;不下再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导药
【处方】 戎盐1升,皂荚半两(去皮子,炙),细辛1两6铢。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青瘕。
【用法用量】 以三角囊大如指,长3寸,贮之,内阴中,但卧。瘕当下,青如葵汁,养之如产法。
【摘录】 《外台》卷三十四引《素女经》
 
 
 
 
 
 
 
一张神奇的方子——既可补脾疏肝,又能除湿...
一张神奇的方子——既可补脾疏肝,又能除湿气止白带,终于找到了!
你我本无缘,全靠这张方。话不多说,直接上方子。
【组成】:
山药,炒白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柴胡,黑芥穗,炙甘草。
【用法】:
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功效】: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
脾虚且肝郁,带下色白,清稀不愁,倦怠无力,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方解】:
山药——补肾,固涩收带;
白术——健脾,化湿浊;
人参——补中益气;
白芍——柔肝理脾;
苍术——燥湿运脾;
车前子——利湿泄浊;
柴胡、芥穗——疏肝理气。
总的来说,这个方子思路很好,可肝脾同调,同时又能除湿气,止白带。白带一止,阴痒也会消失,所以这则在妇科炎症的治疗中大放异彩,文中的一般症状基本都有效果。
 
 
 
 
 
 
 
 
 
《医方考》水肿门第三十六
叙曰∶水由地中行,顺道也。怀山襄陵,逆道也。治之者行其所无事,则智大矣。故治水肿者,亦因其势而利导之,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而药惟宜焉,则医之大智也。
九味羌活汤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 黄芩 甘草
水病,腰以上肿者,此方微汗之,即愈。
腰以上皆肿,谓头面俱病也。《内经》曰∶上盛为风,下盛为湿。故腰以上皆肿,必兼风治。盖无风则湿不能自上于高巅清阳之分也。是方也,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皆辛甘之品,可以疏风,亦可以除热,所谓辛药能疏风,风药能胜湿也。风湿相搏,必有内热,故用生 。黄芩之凉。而甘草者,所以调和营卫,使其相协而无相争也。
加味五皮饮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姜黄 木瓜
水病腰以下肿者,此方主之。
腰以下肿者,水性就下之象也。药之为道,辛者、轻者可使走表。枯者、淡者可使渗利。苦者、寒者可使去热。味质浓重者可使走下,是方七味,或各一其性,或兼而有之,故可以渗利皮肤中之水,而调其气血也。
疏凿饮子
羌活 秦艽 商陆 槟榔 泽泻 木通 大腹皮 茯苓皮 赤小豆 椒目(等分)
遍身水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
遍身水肿,则外而肌肤,无一而不病矣;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不利,则内而三焦,无一而不病矣。是方也,羌活、秦艽,疏表之药也。水邪之在表者,得之由汗而泄。泽泻、木通、腹皮、苓皮,渗利之药也,水邪之在里者,得之由溺而泄。商陆、槟榔,攻水之药也,水邪之壅塞者,得之由后而泄。赤小豆。椒目,燥湿之品也,水气之蒸溽者,得之以 而竭。随在而分其势,病其不衰去乎?
大橘皮汤
陈皮(一钱半) 木香(二分半) 滑石(六钱) 槟榔(三分) 猪苓(去皮) 白术(炒) 泽泻 肉桂(炒,各五分) 茯苓(一钱去皮) 甘草(二分)
湿热内攻,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滑泄,此方主之。
湿热内攻,故令腹胀;小便不利,故令大便滑泄。陈皮、木香、槟榔,行气药也,气行则湿行。滑石、甘草,暑门之六一散也,用之所以治湿热。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肉桂,伤
严氏实脾散
浓朴(姜汁炒) 白术 附子 大腹子 白茯苓 草果仁 木香 木瓜 干姜(炮,各一两) 炙甘草(半两)
水气肢体浮肿,口不渴,大便不秘,小便不涩者,阴水也,此方主之。
脾胃虚寒,不能制水,则水妄行,故肢体浮肿。以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大小皆利。是方也,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热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浓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名曰实脾散者,实土以防水也。虽其药味不皆实土,然能去其邪,乃所以使脾气之
舟车丸
牵牛(四两,炒) 大黄(二两,酒浸) 甘遂(面裹煨) 大戟(面煨) 芫花(炒)青皮(炒) 陈皮(去白,各一两) 木香(五钱)
水肿证,病气、形气皆实者,此方主之。
通可以去塞,牵牛、大黄、甘遂、芫花、大戟,皆通剂之厉者也。辛可以行滞,陈皮、青皮、木香,皆行滞之要药也。此方能下十二经之水,下咽之后,上下左右无所不至,故曰舟车。
《千金》苦瓠圆
取苦瓠白穣实,捻如大豆,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至午当出水一升,如此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内慎口味。苦瓠须好,无厌翳细理者。不尔,有毒,不堪用。大水,头面遍身肿胀者,此方主之。石水者,亦主之。
 
经曰∶苦能涌泄,故用之在上,则令人涌,用之在下,则令人泄。今以熟面裹之,空腹而吞,盖用之于下也,宜乎水自泄矣。石水者,四肢皆瘦,惟有少腹坚硬如石,肿胀而便不利也!
麦门冬饮
麦门冬(五十枚,去心,姜炒) 粮米(五十粒)
水出高源者,此方主之。
肺非无为也,主降下之令焉。凡人饮入于胃之时,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热失其降下之令,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渍于高源,淫于皮肤,则作水肿。诸医罕明乎此,实土导水,皆不能愈。故用麦门冬清肺,以开其降下之源。粮米益脾,而培乎金之母气。此治病必求其本也。或问∶此证何以辨之?余曰∶肢体皆肿,少腹不急,初病便有喘满,此其候也。
 
 
 
 
 
 
 
 
 
 
防己黄芪汤大防风汤方解
防己黄芪汤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炒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表虚不固,方邪与水湿郁于肌腠,症见汗出恶风,身重而小便不利,舌淡苔白属虚症,脉浮为风邪在表,治宜益气祛风,健牌利水。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药相伍,扶正祛邪之力更强,体现了标本兼顾的配伍形式。白术补气健脾,配黄芪有实卫之功。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六药相合,表气的固,水道通利,脾气健运,则风水、风湿诸证自解。
大防风汤组成:防风、羌活、附子、牛膝、杜仲、黄芪,川芎,甘草各6g,党参、白芍、熟地各10g,生姜、白术、当归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通络,祛风胜湿,补益气血。
方解: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而气血雍滞,局部皮不变,漫肿酸痛:治当温经通络,祛风胜湿,补益气血。方中防风、羌活、生姜、附子祛风湿,散寒止痛以祛邪,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补血汤及八珍汤益气补血以扶正。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补肝肾、益气血之功,而成扶正祛邪之剂。
 
 
 
 
 
 
大防风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防风汤
处方:防风(一钱) 熟地黄(一钱) 白术(一钱) 羌活(一钱) 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 黄蓍(一钱) 牛膝(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半) 当归(酒洗.一钱半) 杜仲(姜汁炒.去丝.一钱半) 芍药(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去风顺气,活血壮筋;又治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防风汤
处方:川芎(抚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熟干地黄(洗)、白术、防风(去芦)、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白芍药、黄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各二两。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甘草(炙)、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大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服之气血流扬,肌肉渐生,自然行履如故。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姜七片,大枣一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大防风汤
处方:川芎(抚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脐)各45克 熟干地黄(洗)白术 防风(去芦)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白芍药 黄耆 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各60克 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甘草(炙)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主痢风,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鹤膝风,两膝肿大疼痛,髀胫枯瘦,但存皮骨,拘挛跬卧,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枚,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时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导痰小胃丹
【别名】 竹沥化痰丸
【处方】 天南星2两半,半夏2两半(2味用白矾、皂荚、姜汁水煮透熟),陈皮1两,枳实1两(2味用白矾、皂荚水泡半日,去白矾,晒干,炒),白术(炒)1两,苍术(米泔、白矾、皂荚水浸1宿,去黑皮,晒干,炒)1两,桃仁1两,杏仁1两(2味同白研、皂荚水泡,去皮尖),红花(酒蒸)1两,大戟(长流水煮1时,晒干)1两,白芥子(炒)1两,芫花(醋拌1宿,炒黑)1两,甘遂(面裹煨)1两,黄柏(炒褐色)1两,大黄(酒蒸,纸裹煨,焙干,再以酒炒)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竹沥煮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上取胸膈之顽痰,下利胃肠之坚结。主中风,眩晕,喉痹,头风,哮吼等症。
【用法用量】 竹沥化痰丸(《回春》卷二)。
【摘录】 《古今医鉴》卷四
 
 
 
 
 
导痰消滞汤
【处方】 南星、半夏、枳实、橘红、厚朴、石菖蒲、竹沥、生姜。
【功能主治】 豁痰利窍。主内伤,口噤不语。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导痰消风散
【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白芷、全蝎、羌活、防风、荆芥、升麻、细辛、芦荟各等分。
【功能主治】 鹘眼凝睛。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眼病方药大全
防风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妙方(方11首)。。【大防风汤】川芎45克,附子45克,熟地黄60克,白术60克,防风60克,当归60克,白芍药60克,黄芪60克,杜仲60克,羌活30克,人参30克,甘草30克,牛膝30克。上药研细末。
这张方子号称「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独独这两种人要慎用
感冒发烧中成药-感冒2
李东恒 升阳十七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