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2189

糖尿病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生黄芪30克 生晒人参9克 炒白术15克 怀山药30克 生地黄12克 熟地黄12克 茯苓30克 山茱萸10克 天花粉12克 五味子10克 炒薏苡仁30克(捣碎) 补骨脂10克 泽泻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类风湿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防风汤。

【处方组成】防风30克 甘草30克 当归30克 赤茯苓30克 杏仁30克 桂枝30克 黄芪9克 秦艽9克 葛根9克 麻黄15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成细末,每用15克,加大枣3枚、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主治】竹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伸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葛根汤配宽松散治疗颈椎病

关于经方配时方我选了5则运用经验,首先要讲的是葛根汤配宽松散治疗颈椎病。颈椎病现在是非常时髦的病,过去认为这是一种中老年退行性的病变。由于计算机的普及,长时间打麻将,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据说现在九岁的小孩都有颈椎病,这已经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病了。颈椎病最大的特征就是颈椎强直不舒,是比较难治的病,但颈椎病有个特点,它是波浪性发展的,在发作期时很不舒服,出现非常典型的症状,但如果这段时间治疗得很好,它又会趋于平缓,很长一段时间可以不复发。

张仲景有一首方子叫葛根汤,大家都知道了,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还有个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成无己将几几解释为鸟展开翅膀的样子,钱超尘先生说这个字解错了,认为几几应该读作“jǐnjǐn”,就是指项背拘急的样子。无汗用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这两个方子治疗颈椎病不是很好吗?的确,初期的颈椎病,受了风寒引起的颈椎病,这两个方子足矣!

但是颈椎病往往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最初出现症状时,影像检查可能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的改变,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发生颈椎弯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的变化。葛根汤中主要是以桂枝汤的基础来调和阴阳,温阳益阴,加入葛根升津达表,这个方子对于颈椎病因感受风寒而发作,致颈肩疼痛拘急不舒,是完全对证的。但是颈椎病的基础很复杂,除了感受风寒之外,病程久了往往会夹有气虚、阳虚,而且还往往兼有湿邪,湿邪不仅因寒而内生,又会因时令而外感,不仅有寒湿,有时也有湿热。因此如果还没有出现器质性变化的时候,我就在葛根汤中加入黄芪、附片以温阳气,加苍术去内湿,加威灵仙、羌活去外湿,这样就更加与病机相合,效果比较好。其中葛根的用重一定要重,我一般用50~80g,因为中药材效价本身就很低,再加上现在药物栽培加工的问题,达不到预想的疗效,而且葛根本来就是可以用作食疗的东西,饿的时候可以冲饥,所以剂量大一点没什么关系。

(葛根汤加减方:葛根5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5g,麻黄5g,附片10g,黄芪30g,苍术15g,羌活10g,威灵仙15g,生姜10g,大枣10g。)

这个方子也不是我随意想的,大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在广东汕头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听说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治疗感冒的方子很独特,特别有效,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就是葛根汤加苍术、附片。我原先以为广东汕头这个地方一年四季又热又潮湿,应当是湿热阴虚为主,应该用朱丹溪的方子或是温病学的方子,谁知这个老中医用了仲景的方子。他这个药加得非常好,苍术可以祛表里之湿,然后用少量的附片来引动阳气,促使阳气生发。我得到此方以后,就在这个基础上变成了我现在常用来治疗颈椎病的方子。

西医学将颈椎病叫做颈椎综合征,并分为五个类型。第一是颈性颈椎病,表现为局部酸胀疼痛、拘急不舒,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初期阶段,不一定发生了器质性的改变。第二个是神经根型的,当颈椎的生理弯曲变直,椎体松动,椎间盘因磨损而突出,或者骨刺压迫了一侧手臂的神经,引起一个手臂的酸麻胀痛。第三个是椎动脉型,即压迫了椎动脉以后引起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第四是交感神经型,是由于压迫到交感神经,出现心慌、失眠、胸闷、咽喉堵塞不适等症状。第五是脊髓型,压迫到脊椎以后,可以引起远端肢体的麻木或肌肉萎缩。这几类之中最多的还是颈性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可以上方加减治疗。

再说一下这个方的加减法。头痛可以加川芎15g,白芷10g;头晕加半夏15g,天麻30g,晕的严重时可以再合张仲景的茯苓泽泻汤,茯苓和泽泻可以用到30g;胸闷,心烦,失眠的,我一般合苓桂术甘汤,不用白术而用苍术,不用茯苓而用茯神。在临床上茯神配苍术,再配合欢花或合欢皮,甚至还可加入甘松,有非常好的调节心理紊乱的作用,还可以再加一味香附子,香附子配茯神叫做交感丸,是治疗心神不宁、失眠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子,交感丸在《串雅》等很多书中都讲过,很简单的两味药,一个调气,一个利湿。颈椎病还经常引起咽喉的不适,咽中似有痰梗塞,按慢性咽喉炎或梅核气治疗效果都不好,这时可以加白芥子10g,石菖蒲10g,诃子10g,有时候加石见穿;肢体麻木加豨莶草30g,鸡血藤30g;肢体疼痛可以加姜黄10g;如果有内热,经常口苦、咽干,则去桂枝、麻黄,加黄柏15g,或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中医看病最重要的第一个环节是分阴阳,学中医的人如果连阴阳都分不清,就根本不能看病。阴阳的表现形式就是寒热,《黄帝内经》中讲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在我的《我是铁杆中医》这本书里面几乎对所有疾病的治疗都分得很简单,就是首先分阴阳两途,看寒热虚实。颈椎病属阳气虚的,用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进行加减,疗效非常好。属于阴虚的,阴虚有火,气阴两虚,阴火上乘,可以用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颈椎病不见得就表现为寒证,尤其广东这个地方,天气比较热,阴虚火体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如果用我刚才所讲的葛根汤加减,可能会有些问题,桂枝、苍术之类药物温阳太过,以致于可能发生伤阴的情况,所以至少要去桂枝、麻黄、苍术,然后加黄柏,或者直接用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疗效还是很好的。

以葛根汤为主治疗颈椎病,如果加减得体,确能很快缓解症状,取得疗效,可是一但发生了严重的器质性改变的时候,这个方子就有它的局限性,要治本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退化的问题,靠汤剂很难做到,必须用丸散缓图。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石仰山先生有一首治疗颈椎病的方子,思路奇特,用药非同寻常,原方是19种药,也是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减的,是以煎剂为主。其中有三组药物设计得非常好,是三个重要的药对:第一是牛蒡子配僵蚕以化痰通结,因为痰湿入络是颈椎病的病因之一,牛蒡子性凉味辛苦,能消痰除肿、通行经络,僵蚕性平味辛咸,能祛风散结、燥湿化痰,两药相配一升一降,可以开破痰结、宣达气血、滑利椎脉。第二个药对是草乌配磁石,这个药对很少见,可以通脉息痛,头颈肩臂疼痛是颈椎病的主要见症,草乌大温大热,祛寒止痛的效果众所周知,磁石味辛咸性平,能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磁石的凉性可以制约草乌的峻烈,草乌的温燥也可以启磁石的阴寒,两者相得益彰,共奏通利血脉、消肿止痛的疗效。第三个药对是南星配防风,这个配法古代已有,玉真散就是这个配法,南星配防风可以祛风解痉,颈项拘急痉挛也是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南星既可行血祛滞,又可以化痰消积,为方中主药,虽有小毒,防风可制,李杲说: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正当用防风。(编者按:此为《本草纲目》中引李杲之语)。故两药相合,行无形之气,化有形之痰,使痉挛得解。

我就在这三组药物的基础之上,再加入几味药来加强这三个药对的作用。如加入急性子、石见穿、白芥子、乌梅、柯子,以强化第一个药对软坚散结的作用;加乳香、没药、苏合香,强化第二个药对温通和止痛的作用;加全蝎、蜈蚣、天麻、白芍、木瓜,加强第三个药对缓解痉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颈椎病骨质出现的一些退行性改变,根据中医所讲的肾主骨,补充了第四个药对,即龟板和鹿角霜,龟板可以滋肾阴,鹿角霜可以补肾阳,两者又都有止痛散结的作用,再加入狗脊、续断、巴戟,以强化补肾益督脉的作用。还有第五个药对,即加入川芎和葛根作为引经药,使其他药物能够到达颈椎这个部位。通过这五个药对,就形成一个标本同治、消补兼施的药方,我将其命名为颈椎宽松散。在临床上对于已经出现器质性改变的病人,经常把这个药粉用布包包煎的方式加入,等症状缓解之后就用其做散剂常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颈椎宽松散:牛蒡10g,僵蚕15g,生草乌30g,磁石30g,南星30g,防风30g,急性子10g,石见穿10g,乌梅10g,白芥子10g,诃子30g,石菖蒲30g,乳香10g,没药10g,苏合香5g,全蝎30g,蜈蚣10条,天麻15g,白芍15g,木瓜15g,龟板15g,鹿角霜15g,狗脊20g,续断20g,巴戟天30g,川芎15g,葛根30g。上27味药,分别以酒、醋炮制后,研末制成散剂,每日三次,每次3g,饭后开水送服。)

病案

李某,男,59岁,湖南人,200074日初诊。自诉患颈椎病十多年,三年前X片检查见第456颈椎轻度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有多发性脑梗塞。常见颈部发胀,头昏沉,胸闷,咽喉梗塞,时而一侧头痛,记忆力、视力下降。就诊前一周因吹空调引起颈肩强直疼痛,右侧头痛头晕,畏寒,不出汗,恶心欲呕,脉浮,舌苔淡白。

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3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5g,苍术10g,羌活10g,附片5g,威灵仙15g,香薷10g,厚朴10g,半夏10g,白芷10g,川芎10g,茵陈10g5剂。

710日二诊,药后微汗出,全身松解,要求继续服药,希望能得以根治。予以颈椎宽松散加减:炙草乌30g,羌活10g,白芷15g,葛根30g,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5g,白芍15g,三七10g,穿山甲10g,威灵仙10g,白芥子10g,牛蒡子10g,鹿角霜10g,诃子15g,乌梅10g,全蝎10g,僵蚕15g,蜣螂10g,九香虫10g,竹蜂5g,补骨脂10g,骨碎补15g,天麻15g,山萸肉15g。以上诸药研末为蜜丸,每丸重10g,日2次。

823日三诊,诉多年的头昏胀、头痛大为好转,咽喉梗塞基本消失,仍精神较差,视物模糊,睡眠不好,舌胖淡,脉弦滑。再以颈椎宽松散加减:附片30g,羌活10g,白芷15g,葛根30g,远志15g,石菖蒲15g,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5g,白芍15g,三七10g,穿山甲10g,威灵仙10g,白芥子10g,鹿角霜10g,全蝎10g,僵蚕15g,水蛭30g,蜣螂10g,九香虫10g,楮实子30g,枸杞子30g,补骨脂10g,骨碎补15g,天麻15g,山萸肉15g,紫河车30g,大海马1对。诸药研末为蜜丸,每丸重10g,日2次。

连续服药3个月后,感觉一切正常,视力也有好转,颈椎片维持原结论,但多发性脑梗塞结论已被否定,观察至今,未曾复发。

这是一个典型的颈椎病先治标,后治本的病例。治标用葛根汤加减,不用黄芪是因汗不出;不用麻黄而改用香薷,因时处夏月,古人云:夏月之香薷,犹冬月之麻黄也。香薷除了能散寒解表之外,尚能祛暑利湿;加厚朴,取香薷饮原方之意;再加半夏,复取厚朴半夏汤之意,以和胃止呕,消除咽部梗塞;加白芷、川芎,以散寒止痛;加茵陈清利湿热,于夏月颇宜。

丸药中我还用了一味九香虫,为什么用这味药呢?当时我是在进行一个尝试,我今年用的非常多,九香虫这个药有很多潜在的价值没有被我们认识到。大家都知道九香虫是治疗胃痛的,有很好的理气止痛的作用,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讲到九香虫是虫中之圣。我之所以最喜欢用动物药,原因在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很多严重的退行性的疾病,很多草木之品解决不了的疾病,用虫类搜剔之药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用的药方中间很多虫类搜剔之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九香虫这味药,这是味极臭的药,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它应该有很好的芳香走窜的作用。我治疗脑部的疾病,常用麝香、牛黄、雄黄、朱砂、马钱子、小白花蛇,大概只有这么几种药能够进入血脑屏障,但麝香、牛黄这些药都是极昂贵的,我就考虑有没有药物能够代替麝香,因为九香虫有浓厚的气味,应该有很好的辛散走窜的作用,于是就试用九香虫,以观察对于多发性脑梗塞有没有疗效,现在看来可能是有的。此外我在临床上还发现九香虫的壮阳效果也非常好,比海狗肾之类的药物效果都要好。

另为我还得到一个启示,原来一般认为脑部疾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萎缩、老年痴呆这些疾病就一定是脑部血管的问题,但现在看来不见得。在很多情况下,颈椎病可能是导致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始原因,颈椎压迫到椎动脉以后,引起长期脑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脑部细胞慢慢的死亡,丧失功能,或者由于回流不好而引起脑梗塞。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厚朴麻黄汤

[组成用法]

 麻黄1025g、厚朴1530g、半夏1220 g、五味子1215g、细辛1015g、干姜1015g、杏仁1520g,石膏50150g、小麦2050g

 先煮小麦熟,然后去小麦,再入余药同煎,合匀分三次温服。

 [方证]

 1,肌肤黄黑、体形偏胖的咳喘、烦渴、胸满、脉浮病人。

 2.小青龙汤证而鼻燥口渴、胸腹满胀、惊悸自汗或小便不利者。

 3,胃中冷逆,肺气胀满,臌而喘咳,且正气涣散者。

 [现代应用]

 1.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阻塞性肺气肿、胸膜炎、肺结核、矽肺等可见本方证。

 2.其他如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心脏神经官能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萎缩性胃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十二指肠憩室、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也可用到本方。

 [经验参考]

 本方主要用于咳喘性疾病。如《千金要方》载本方主治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具脉浮者。同时载有麻黄石膏汤方,实乃射干麻黄汤之变局也。原方谓:治上气胸满者,麻黄石膏汤方。麻黄四两,石如鸡子大一枚,小麦升,杏仁十升,厚朴五两。深师用治久逆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名小投杯汤,咳者加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干姜三两

赵守真先生用厚朴麻黄汤治愈多例咳嗽气喘病人。临床以咳嗽、恶寒、头痛、胸满气急、口燥烦渴为使用指征。如朱某,患咳嗽,恶寒头痛,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据证分析,其有邪侵肌表,寒袭肺经,肺与皮毛相表里,故恶寒而咳;浊痰上泛,冲击于肺,以致气机不利、失于宣化,故胸满气促:烦渴者为内有郁热,滓液不布,因之引水自救;又痰积中焦、水不运化.上下隔阻,焦决渎无权,故小便色黄而短;脉浮则属外邪未解,小弱则为营血亏损,显示脏器之不足,如此寒热错内外合邪之候,宜合治不宜分治,要不出疏表利肺降浊升清之大法,因初以金匮厚朴麻黄汤。其方麻石合用,不惟功擅辛凉解表,而且祛痰力巨;朴杏宽中定喘,辅麻石以成功;姜、辛、味温肺敛气,功具开合:半夏降逆散气,调理中焦之湿痰;尤妙在小麦一味补正,斡旋其间,相辅相需,以促成健运升降诸作用。但不可因麻黄之辛,石膏之凉,干姜之温.小麦之补而混淆杂乱目之。药服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满止,再两剂,渚恙如失(《治验回忆录》)。刘景祺治许某,哮喘已半年有余。夜间喘剧,虚汗多,胸部异常憋闷,吐白粘痰,不能平卧,活动后喘剧,气短。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散寒宣肺平喘。处方:厚朴,麻黄,杏仁,小麦,石膏,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服三剂,明显减轻,夜能平卧,又服三剂,症状消失(《经方验》)。

本方要与类似方相比较。与小青龙汤相比,除口渴燥烦、胸满气胀明显外,因方中用大量小麦,故养正有余而逐饮不足,不能治疗溢饮而偏于定喘除满。与小青龙加石膏汤相比,本方所主表证偏轻而痰壅气滞较重,并有自汗眠差及腹胀气上等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相比,所主汗出多不恶风且虚实不同。本方可以看作小青龙加石膏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杏仁、厚朴、小麦而成。保留了治疗咳嗽的核心方根干姜、细辛、五味子,杏仁厚朴主喘,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可见本方所主当为咳喘。用小麦,可能有体质虚弱的原因。

 [原文点睛]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七篇第八条)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若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小麦一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论精选]

 黄树曾:厚朴麻黄汤中,麻黄散表邪,杏仁润肺止咳,半夏、干姜、细辛之温以涤饮降逆,石膏能消寒饮之人海有浮热,五味子敛肺气,免伤正气,尤妙在用小麦保护心主,除咳热咽燥,领诸药上行下出,攘外安内,惟邪聚致胸中逼仄,故主以厚朴耳(《金匮要略释义》)。

 赵守真:厚朴麻黄汤是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方,以厚朴、杏{二、小麦易桂枝、芍药、甘草,具有散饮降逆,止咳平喘之功。凡饮邪卜迫,兼有郁热,病势有向上向外倾向的肺系疾患,皆可化裁运用。其辨证要点为:咳嗽上气,胸满,烦躁,舌苔粘腻,脉浮(《治验回忆录》)。

 浅田氏云:此方之药,有似小青龙加石膏汤,然降气之力为优,故用于喘息上气者有效。主溢饮者,宜小青龙加石膏汤。又与射干麻黄汤互用。然此方宜于热强脉浮者。与彼方之用于无热有异也。又富贵安佚之人,过于膏粱腹满而咳者,此方加大黄有效。麻黄与大黄伍,势如表里,与千金黑散同意,颇有奇效也。

行气活血两员大将,学会加减法,可以延伸很多病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气为血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理气行滞,其中桔梗开胸膈,宣肺气,以行上焦气滞;柴胡、枳壳舒肝理气,以畅中焦气滞;牛膝导瘀下行,以通下焦气滞;生地、当归为佐,养血和血,俾活血而不伤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防止他药伤胃,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调畅气血之功。

《内经》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王清任亦谓: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余以为六淫七情致病,所伤者无非气血,初病在经主气,久病入络主血,故凡久病不愈的疑难杂证,总宜以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治疗大法。血府逐瘀汤既能活血,又可理气,用治多种疑难病证,随证加减,每获良效。

如阳虚而瘀者,加党参、黄芪,甚则加肉桂、附子;

阴虚而瘀者重用生地,加龟甲、麦冬;

寒凝血瘀者去生地,加桂枝、附子;

热熬成瘀者去川芎,加黄连、丹皮;

兼有痰浊者,加半夏、陈皮;

湿阻者,去生地,加苍白术、厚朴;

气滞甚者加檀香或降香;

出血者,加生蒲黄、参三七;

腹泻者去生地、桃仁,加木香、焦楂曲等。

01

1.顽固性头痛

《医林改错》谓: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头痛缠绵不愈,必有瘀血作祟,瘀阻脑络,不通则痛,其痛必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血府逐瘀汤能祛瘀化滞,俾血气流畅则头痛可止。古人谓: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故必重用川芎以祛血中之风,或辅以全蝎熄风,磁石镇风,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王某,女,38岁。头痛时发时止年余,发则头痛如裂,兼有胸闷易怒,失眠多梦,经潮时症状加剧,伴少腹胀痛,有血块,患者颜面晦滞,舌紫,脉细弦。瘀血搏结脑络,清阳难以上升,用血府逐瘀汤加全蝎粉1g吞服,3剂后头痛明显减轻,再服6剂即愈。

02

2.胸痹

胸痹以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为主症,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胸背部为心肺之府,加上气之会穴膻中,血之会穴膈俞均在胸背部,故其病理以气血失畅为常。胸中为阳之位,阳气不布,则窒而不通,故治疗冠心病等病,通阳亦至为关键,而通阳必用辛温,每取血府逐瘀汤加附子一味,以通阳活血,标本兼治;附子与方中生地同用,有通补阳气而不伤阴津之功。

甄某,男,70岁。冠心病,脑、肾动脉硬化10余年,胸痛彻背,入夜尤甚,神萎乏力,动则气促汗出。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ST段明显下移,选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舌紫苔薄白,脉细弱,结代脉频出。证属胸阳不振,血瘀气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熟附子5g1周后胸痛渐平,精神转振,结代脉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

03

3.失眠

失眠一证,历代多谓在于阴阳不通,如《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余对顽固性失眠每从瘀论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若瘀血阻于心脉,血气不和,血不养神,则夜不能眠。凡夜不能睡,或夜睡梦多,或梦游梦呓,服养血安神药无效者,均可取血府逐瘀汤以化瘀通脉,疏畅血气,俾神得血养,不安神而神自安。

陈某,男,42岁。失眠2年余,彻夜不寐,或少睡乱梦纷纭,伴有头晕且痛,思想不集中。患者面色翼黑少华,神萎,皮肤甲错,胸背部汗斑累累,舌紫苔黄腻,脉细弦。证属瘀滞络脉,血不养神,用血府逐瘀汤加磁石30g1剂后反兴奋难以入睡,第2剂后始见效果,14剂后已能安眠5~6h,肌肤甲错、汗斑也见消退。

04

4.情志病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藏血液,性条达,以疏泄为顺,若肝气郁结日久,未有不致瘀者,故王清任谓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余强调情志病初起在经主气,久病入络主血,凡以疏肝法不效者,当从血分求之,对神经衰弱、癔病、神经性低热、老年抑郁症等难治病,习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之,收效多捷。

周某,女,36岁。低热延绵数年,经多方检查,已排除肺结核、风湿、尿路感染及肝脏疾病,多法治疗,俱不见功,患者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腹满唇痿,舌青苔净,脉弦紧。证属瘀滞腠理,气血乖违,营卫失和,方用血府逐瘀汤加马鞭草30g,服至30剂后,热退,腹满亦平,他证悉除,随访正常。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制,取温经汤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没药活血祛瘀;延胡索理气行血止痛;官桂、炮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并引诸药直达少腹,主治瘀血积于少腹的妇科病证,为散寒活血的代表方,功擅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临床辨证而施,用于诸多疑难病证,亦能获效。

01

1.顽固性少腹痛

少腹为厥阴之界,厥阴为寒热之脏,故少腹痛病因以寒阻气滞不行,或热灼血郁不散为多见。寒能凝血,热能熬血,最终均可导致血脉凝涩,血瘀气滞,不通则痛,为此,通之一法,不能忽视。《血证论》谓:上焦之瘀多属阳热,下焦之瘀多属阴凝。若寒凝血瘀少腹不解,则症见腹痛绵绵,朝轻暮重,喜暖手按,苔白脉紧,治当温经逐寒,祛瘀止痛,投以少腹逐瘀汤每能奏功。

吴某,女,54岁。因阑尾炎手术后出现少腹部反复剧痛1年,痛剧时拒按,痛有定处,伴有呕恶,不能进食,多次作胃肠钡餐及胆囊造影检查均阴性,舌淡紫苔薄白,脉弦紧。术后有瘀,瘀阻气滞,不通则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柴胡9g,姜半夏9g等,4剂后,腹痛霍然而愈,随访数年,从未复发。

02

2.肠粘连

腹痛须分气血,不病于气,即病于血,腹腔术后,必有血瘀残留肠角,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痛,症见腹痛腹胀,痛有定处,大便秘结,呕恶时作,日久不愈,治宜以通为补。血喜温而恶寒,得温则行,遇寒易凝,习有温经活血法以消散宿瘀,取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肠粘连引起的腹痛,颇有效验。

赵某,男,38岁。因结肠癌手术后引起肠粘连,小腹绵绵作痛,恶心呕吐,时作时止,缠绵年余,久治不愈,舌淡苔薄白,舌边紫斑累累,脉细涩。此属术后瘀滞,久羁损阳,治宜温经活血。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红藤30g,败酱草30g,龙葵30g,蜀羊泉30g

服药1周,腹痛顿减,陆续服药6月,腹痛告愈。

03

3.不孕

不孕症每伴月经不调,或当至不至,或先期而至,或经血量少,挟有瘀块,或畏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暖喜按。治疗不孕首当调经,不孕病因多由肝郁、血虚、痰湿、肾亏、胞寒等引起气血乖违,瘀血内结,以致冲任不调,难以摄精受孕,而其中尤以胞宫虚寒挟瘀者最为多见,故常以少腹逐瘀汤祛寒化瘀,调和冲任,习加紫石英以增温经暖宫之力,投之多验。临床用于月经来潮前服57剂,以调和冲任,连服3月,则麟征可期。

此方对瘀血为患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癥痕等妇科疑难病证,亦有疗效。

刘某,女,36岁。夙有痛经,月经周期紊乱,经来色紫,有血块,婚后8年未孕。患者脸色苍黑,性情乖违,舌紫苔薄,脉沉弦:证属气瘀搏结,冲任无权,药用少腹逐瘀汤,月经来潮前连服5剂,平日则服血府逐瘀汤,11剂。3月后月经周期正常,痛经消失,半年后怀孕,生育一子。

排血毒——血郄放血

今天咱们说说腘窝。腘窝在大腿和小腿链接处,前面叫膝盖,后面叫腘窝。内经里有什么一段话:“心肺邪,沉于两肘;肝有邪,沉于两腋;脾有邪,沉于两髋;肾有邪,沉于两腘。

说肾有邪,会在腘窝处表现。其实在临证看的时候,肾有邪可以理解为血里有毒,也确实会在腘窝处崩起一条条青筋。

其实腘窝处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是血的郄穴。郄穴是干嘛用的呢?是用来消肿镇痛止血用的。

像是痔疮很痛,中医说这是大肠出问题了,肺和大肠相表里呀,大肠经和肺经的郄穴下针,温溜、孔最四针下去,痔疮痛当场就减缓很多了。

委中是血郄呀,意思是能够去血里的炎症。血里有毒的时候,统统都可以在这里做急救的。比如说被毒蛇咬到,也可以用这里呀,直接在腘窝青筋处放血。至于怎么放血,文章后面我会讲到的。

如果我们被毒蛇疯狗咬伤了,中医要救急的话,

一,先在腘窝放青筋处血。

二,吃一些黄连。黄连这味药味道非常苦啊,苦味是入心的,黄连下去可以护住心脉,不让毒素伤害到心脏。

三,搓艾柱灸在伤口的两端截断。那个时候还悠闲悠闲地切姜钻眼,不可能的!哪还管的了那么多,救急要紧啊,直接艾柱放上去灸的。两端一定是靠近心脏的一段和远离心脏的一端嘛,不会是横着是两端。

以上动作不分先后顺序,一定是越快做越好。如果毒素入血已经伤害到心脏了,中医是没有办法了。当然我们还是会尽力做,剩下的就看自己个命硬不硬了。

所以说,平时备点黄连,备些艾绒,备点采血针,如果有一天发现《生化危机》成为了纪录片,这三样东西没准可以救你一命哦。

继续说委中穴,委中穴又是膀胱经的合穴,大家了解针灸的话,一定听过一句口诀,腰背委中求。

就是说腰背出问题可以向委中处寻找办法。如果有青筋的话,我们同样可以采取放血的方法。

大家不必记住委中怎么找,因为我们是要在青筋上放血嘛。只要腘窝处有青筋,那就是我们要放血的时机。

放血的时候,腿一定是蹦起来的,腘窝绷的紧紧的。腘窝绷起来,可以让气血都集中在在这里,让放血可以起到最佳效果。可以是手前面扶着凳子,踮起脚尖,往后使劲蹬,这样子。

用那种测血糖的采血针和笔,直接在青筋上刺,可以多刺几次,多放点血,直到青筋消退为止。

大家不用心疼这点血,放出来的血全是颜色比较暗比较黑的,什么毒素都随着血通通都排出来了。

旧的血一去,新鲜血液就会过来,就完成了新陈代谢这个动作,对我们身体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哦。

《伤寒论》之二——六经治则方法

《伤寒论通俗讲》——胡希恕说六经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表阳证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里阳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半表半里阳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里阴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表阴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半表半里阴证

 《伤寒论通俗讲》——胡希恕说治则:

 太阳病,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桂枝汤、麻黄汤。

 少阴病,同属于表证,亦宜汗解,但发汗需酌加附子、细辛等温性亢奋药。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阳明病,热结于里而胃家实者,宜下之;但热而不实者,宜清热。下剂如承气汤;清热如白虎汤。若胸中实,则宜吐,不宜下,吐剂如瓜蒂散。阳明病不宜汗。

 太阴病,虚寒在里只易温补,汗、下、吐均当禁忌。

 少阳病,只宜和解,柴胡汤、黄芩汤。

 厥阴病,法宜和解而禁汗、下、吐的攻伐,但和宜温性强壮药,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攻之。

 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以施行适方的治疗,此即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系。

 12月的疫情放开,需要直面疫情时,还是会发现中医知识的缺乏。在现实中切实感受中医治疗新冠的举重若轻。看过了两本中医相关的医案,一个偏于普通轻症,一个就是专属的重症类,中医都是手到擒来。一个清肺排毒汤,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承气汤、五苓散等经方而来。其中还是离不开《伤寒论》的体系,虽然是温病但属于寒湿范畴,《伤寒论》的方法依然有用。

 现在又是再读《伤寒论》,参考名家胡希恕老先生的《伤寒论通俗讲稿》,郭霭春先生的《伤寒论——校注白话解》等书。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认识理解《伤寒论》的体系,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

 在《伤寒论》之前,读过《大医至简》对《伤寒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整体的辨证思维体系,估计是不能背完《伤寒论》条文是其中之一。再有对中药学和方剂学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个药,桂枝,麻黄的特性都不了解,先前读《伤寒论》就存在诸多困难。现在补了一定的中药学和方剂学知识后,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运用中医相关生活技能,比如说的以食治之谓之神,逐渐能够整体化理解《伤寒论》可以聚焦具体的一些方证在说什么。比如附子、细辛之类,现在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更容易理解辨证的思路了。

 六经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读书笔记有说过,当时能理解思维,抽象方法,而现在是需要聚焦在某个具体的实例。用现代的话说,用了多维角度对人体进行建模,有不同的函数,每个有不一样的参数标准。《伤寒论》用阴阳和表里半表半里,《温病条辨》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从不同维度去解构人如何应对疾病,大道同圆,它们都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都出不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攻之,但方证的适宜就各有所长。

 在郭霭春老师的《伤寒论校注白话解》,涉及对桂枝汤方的成注(成无己)他对桂枝汤的解释,引用了《内经》中的辛甘发散,甘缓,酸收等精要来分析组方。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在读《内经》时没办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从《伤寒论》又反过来理解《内经》的精要。

治疗月经不调量少的一张好方

临床上很多月经不调,有一部分是肝郁脾虚,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常见此证型;但是现在生活条件优越,营养过剩,肝郁脾虚型就少了,反而肝郁肾虚型的居多;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思想紧张常致妇女肝气郁结,久之化火伤阴,以致月经紊乱,经少经闭,对此证的治疗逍遥散就有些不吻合对证,相反定经汤更合拍。

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原方组成如下:

菟丝子一两,酒炒白芍一两,酒炒当归一两,酒洗柴胡五分,大熟地黄五钱,九蒸山药五钱,炒白茯苓三钱,芥穗二钱,炒黑。

其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理气,半个逍遥散;菟丝子、生、熟地黄、怀山药滋补肾阴,半个六味地黄汤,茯苓安神,芥穗调血,妙也。

以下分享两则临床运用定经汤的医案。

医案一

马某,女,26岁,月经一个月要来两次,每次23日,量少,西医检查化验认为是黄体不足,予以黄体酮治疗改善不大,后求治于某中医研究院专家治疗近半年不效,经人介绍改治疗于我。

刻诊: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微数,心烦易怒,饮食正常,大便略干。查前医用药为逍遥散加减,疏肝理脾,肝郁有之,脾虚何在?言脾健生血,纯粹胡语。此乃肝郁肾虚,定经汤证。

处方:牡丹皮12g 枙子12g 柴胡12g当归30g 白芍12g 生地黄50g 菟丝子30g 怀山药30g 茯苓12g 薄荷10g

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半月后复诊:月经至今未来,心烦易怒好转,心情畅快,上方去牡丹皮枙子加香附子12g,再服10剂,少腹微胀,停药2天后月经而至,量适,5天结束。

后以此方加工成蜜丸,续服1个月,第3个月怀孕。

医案二

宋某,女,22岁,四川人西安打工,早婚。月经一直愆后,来一次10天左右,量不多。

平时脾气暴躁,常为小事发火,且不由及,缘于家里催其赶快怀孕生子,一直不随意,求治中医于我处;

刻诊:察舌微红,苔薄黄,脉弦滑数,左寸关尤甚,腰酸困,乳腺略有增生,饮食二便正常。辨为定经汤证。

处方:牡丹皮12g枙子18g 柴胡30g 当归10g 赤芍30g 薄荷10g 生地黄15g 菟丝子15g 怀山药15g 茯苓12g 白蒺藜15g 生龙骨、生牡蛎各15g

7剂,水煎服,每日3次。

1周后复诊,心情好转不太发怒,余证无大变化,前方续服十四剂,月事而至,量适中,5天结束;

效不更方,又续服半月停药,以后月经正常,第四个月怀孕,一年后产一子。

通过上述2个病案,需要说明的是定经汤在运用中要把住两个方面,肝郁突出,重用柴胡当归白芍薄荷,轻用菟丝子地黄山药;

肾虚突出时,重用菟丝子地黄山药,轻用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烦躁易怒加丹枙,精亏严重加枸杞杜仲;此乃活法,不可胶泥刻板对待定经汤。

再重申一遍此方为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切记认准。

防己地黄汤的用法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其组成很有特点,由大量生地黄配伍少量祛风药组成,剂量为生地黄60g、防己3g、桂枝9g、防风9g、炙甘草3g,根据原方的记载,地黄需要蒸熟后绞汁服用,1984年《河南中医》发布了一个代替服法,就是改蒸法为浓煎,并要加黄酒,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关于防己地黄汤这张方子,条文讲: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由于条文指证不明,所以后世应用本方并不多,但在经方家手中,此方常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量,下面笔者总结了本方的三个常用病症。

一、狂证 原文记载本方为治狂之方,适合阴虚血少之证。一25岁女子,患精神分裂,失眠多动,语无伦次,狂躁异常,随地大小便,问之多不答,胡乱行走,经常喜欢挠头部,抓出血迹斑斑,身体瘦弱,双侧面颊微红,脉洪大无力,舌红少津液发干,处方防己地黄汤。服10剂,夜能眠,胡乱游走,呼之能止。又继续服用40剂,言行表情基本正常。二、脏躁癫病 癫痫、脏躁等神志病,只要出现舌红而干,苔少等阴虚血少之证,亦可使用防己地黄汤。一33岁女子,数年来头晕乏力,失眠多梦,心悸,时而哭闹,时而眩晕欲扑地,用甘麦大枣汤数剂无效。后来病症加剧,或张嘴吐舌,或自言自语,脉轻取即得,重按细数,舌质红,无苔,嘴唇发干,口苦,经常感觉项背部不适,处方防己地黄汤,仅5剂,头皮发紧消除,精神安定,继续服用巩固。 由此可见神志类疾病,只要出现乏力,脉细,舌红苔少之证,均有使用防己地黄汤的机会。三、中风瘫痪病 防己地黄汤是收录在《金匮要略》中风病篇,虽然条文未提及中风,但亦可应用。 一51岁女子,重症肌无力。发病之初,无故摔倒,后便站立不起,甚至全身瘫痪没有疼痛,脉细数。投防己地黄汤加黄芪,4付后诉效果很好,嘱多服至恢复正常。 上述医案也可说是痿证,总之就是肌肉的运动失常,属于神经内科的疾患,这类病最常用到三种药,分别是麻黄、黄芪和地黄,麻黄有振颓起废之功效,偏于通,黄芪和地黄偏于补,二者有时多在脉象上鉴别。

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

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

每日1剂。上药每剂煎了次,每日上、中、晚分服。

本方疏肝和胃,行滞镇痛,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脘腹胀满或胀呃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用以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棟子、焦栀各12克,用以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芩15克,黄连6克,用以清泻郁热;食后痛甚或嗳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嫖蛸15克,用以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法罗海12克,以温散行滞。

治疗受寒胃痛、血瘀胃痛、虚寒胃痛

1、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20克,胡椒了克。鲫鱼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每日2次。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2、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每日2次。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3、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每日2-3次。本方温中健脾,适用于虛寒所致的胃疼。

治疗食积胃痛、胃脘胀满疼痛胃疼验

1、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各10克,白糖30克。前三味水煎15分钟取汁,用纱布过滤调人白糖,趁热用,每日2~3次。本方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胃痛。

2、槟榔200克,陈皮2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待冷将槟榔用刀剥成黄豆大小的碎块,饭后口含少许。本方适用于食积胃疼。

3、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三石汤,一个治疗高热日久不退的好方子

导读:

三石汤加减广泛用于温病湿热、蔓延三焦及里热、湿热之病证。

三石汤

VS

三石汤的方剂组成:生石膏、寒水石、滑石、杏仁、金银花、竹茹、通草、甘草、金汁。 本方微苦辛寒兼芳香法也,三石汤以紫雪丹的三石为君药,取其得庚金之气,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也,杏仁、通草宣通气分,且通草直达膀胱,杏仁直达大肠,竹茹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金银花清解热毒,金汁不用。 张老用三石汤治疗高热日久不退时,必加人参(最好生晒参)和鳖甲,是因热易伤气,热易伤阴故也。高热大汗出,加人参益其气津、敛其汗,以杜大汗亡阳。《温热论》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湿去热透,阳气得通,既不助邪,也不伤阴。用三石汤治发热,张老必加知母,以泻火滋阴,伍以石膏取白虎之意也。温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症,温为通阳不同。湿温病如此,痰热羁肺,何独不然? 病案举例

VS

杨某,男性,18岁,学生,住院号60947。患者发热50余天,1个月前以发热待查住院治疗3周,疑为伤寒、病毒感染。先后用过青、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治疗20余天,罔效。体温波动在38.240.2之间。后用氢化考的松发热骤退,体温正常1周而出院。出院后10天又发高热,其特点是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至天明则热势稍微,但不低于39,日日如此,于19821216日以发热待查收入我院经中医治疗。 查体:精神极差,表情痛苦,贫血貌,咽充血(+++),扁桃体度肿大,右颊部黏膜处有1cm×1.5cm溃疡一处,左颊部、右腋下及腹股沟分别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1个,质中无压痛,胸腹有散在丘疹。

两次住院,为求确诊。曾做两次血培养,多次查尿、大便常规及痰、尿、便培养,腮溃疡处分泌物培养涂片、血沉、结核素试验,痰、尿找结核菌,找狼疮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淋巴穿刺瑞氏染色找郎格罕细胞,免疫球蛋白,C3E-玫瑰花环试验,胸透、胸片、心电图、肝功、肾功均未发现异常。唯血红蛋白(98128g/L)、白细胞(1.64.1×109/L偏低,多次找到异形淋巴细胞(3%~4%)及骨髓培养网状细胞较多(4%)。印象:发热原因待查。多次请会诊,始终未能确诊,并表示西药无良法,建议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发热(39.5)恶风,热甚则前额头痛,微汗出,咽喉肿痛、糜烂,唇干口燥,喜热饮,饮量不多,干咳无痰,心悸息短,心烦不宁,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解,胸见斑疹,神疲体惫,面色苍白,舌绛,舌前无苔、中根黄厚而燥,有纵行纹裂,脉浮细数,沉取无力。综观脉证,诊为风温。系属风温内陷,气营两燔,温邪久羁,耗液伤津,邪盛正虚,当以扶正祛邪。治宜滋阴凉血,清热解毒,透邪外达。 予周慕新退热良方:水牛角粉(冲)、薄荷(后下)各3g,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连翘各15g,鳖甲20g(先煎),青蒿18g,生石膏40g(先煎),知母12g,山栀、沥黄芩各10g,芦根30g。日服2剂,分温4次服。为了加强口腔护理,另以野菊花、贯众、蒲公英各15g,水煎过滤雾化吸入,每次4mL,每日3次。又以野菊花、贯众各15g,黄连6g泡水频频漱口。 经上法治疗两日,发热如故,呈稽留热,体温与脉搏呈分离状态,但咽喉肿痛、唇干口燥有减,舌较前有津。药既有效,仍宗前方加酒大黄6g,又进4剂。诸症递减。 隔日大便1次,颇畅,腥臭难闻。虽持续高热,体温高达39.4,但持续时间短,一般多波动在3838.7之间,胸部斑疹隐退,象征内陷之温邪有启发外达之势。即日请喉科会诊,印象:急性扁桃体炎。 启发笔者细审其证,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等症状均在上焦,更法泻火解毒,清利咽喉,投普济消毒饮加人参、麦冬。处方:僵蚕粉(冲)、黄连各3g,生石膏100g(先煎),马勃(包煎)、牛蒡子、连翘各10g,升麻5g,玄参20g,麦冬15g,白人参6g(另煎先服)。日服2剂。 3天后咽喉肿痛明显减轻,口腔糜烂瘥,舌尖红,苔黄有津。唯神疲体惫恶风加重,自以衣服裹头,汗出涔涔,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神志似明似昧,厌服中药。3天来血红蛋白、白细胞速跌,分别为11.7%~9.5g%,(1.62.3×109/L,是属邪盛正衰,势入险途。 姑予大补气液,固表清热;若能使血红蛋白、白细胞迅速回升,热势渐退,方能转机。拟生脉散、玉屏风散、竹叶石膏汤合剂化裁。白人参6g(另煎先服),麦冬18g,黄芪、半夏各15g,於术、五味子、竹叶各10g,生石膏30g,防风3g,水煎日1剂。 进上药3剂后,精神好转,咽痛平,汗出减少,恶风瘥,舌红较前变淡,苔黄厚较前有津,余症:脉浮数,前额头痛,仍发热,体温3838.5,查血红蛋白12.2%~12.8g%,白细胞(2.24.1×109/L。综观脉证及血象变化,是气阴有来复之渐,此为佳兆,但病势仍属危重,尚未脱离险途。 嗣原方再进两剂,以冀再有进益。药未全尽,突然又发高热,体温达40,恶寒无汗,头痛咽痛,咽喉左侧可见脓栓,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涩痛,舌尖红,苔白黄以白为主,滑而有津,脉浮数。揆诸病情,说明邪已浅出气卫,又夹有新感,邪正交于卫气之间,因势利导。宜寒凉清解,拟三石汤加银翘桑菊之属,以求一战成功。 处方:生石膏80g(先煎),寒水石(先煎)、芦根各30g,飞滑石(冲)、桔梗各10g,桑叶、菊花、连翘各12g,薄荷(后下)、白人参(另煎兑服)各6g。急煎1剂,4小时内分温两服。 进上药两小时后,汗出甚多,体温36.5,精神好转,始有食欲,尚余咽痛、头痛未瘥。查血红蛋白12g%,白细胞4.8×109/L。即日下午低热,体温最高达37.3,继投前方,递减石膏、寒水石之量,3剂药后,发热全退,体温正常。至此患者已脱险履夷。 余热未清,尚有口渴,下午心烦,右颌部、腋下、腹股沟可触及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舌尖红少苔,脉细数。为避免炎症复燃,拟生脉散、消瘰丸、清络饮合方以善其后,再进30余剂。观察月余,淋巴结肿大消失,体温正常,多次查血红蛋白13.5%~14g%、白细胞(5.18.3×109/L。于198229日康复出院,追访4个月,全如常人。 按:本病原为风温外袭,失于清解,温邪内陷,气营两燔,温邪久恋伤阴。治疗遵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宗旨,更加扶正之品,首选周慕新的退热良方(功似清营汤),于滋养营阴,清解营热药物中,佐以轻清透泄之品,以冀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结果效与愿同。 虽持续发热4天,无继续伤正之象,有逐日正复之征,后审其证,咽痛糜烂等均在上焦咽喉,故用普济消毒饮,药后虽证轻热减,但因扶正不足而出现邪盛正脱,病入险途之象。急以扶正固脱,药后果然正气恢复,出险履夷。 后又发热,体温高达40,按之烙手,但多见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苔由黄转薄白,说明邪热已浅出气卫,并夹新感,故投三石汤加清凉解表之品,药后汗出证瘥热平。尾留阴虚内热余邪未净之证,为正本洁源,杜其复发,投滋阴清热之品40余剂,善理其后。本病治疗特点,扶正祛邪贯于始终,所以臻效。

虚不受补?问题的根本并不在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一进入秋天,很多人就习惯性地贴秋膘,开始吃很多补品进补。但往往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总听到另外的声音:我湿气重,容易累,别人都说我气色不大好,可我又虚不受补。”“我越补越虚,越补越上火……”

《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真的是虚,怎么会不受补呢?

其实,虚不受补、进补困难的病根不!是!虚!

虚不受补一般都有哪些特征?

阳虚怕冷,却不能吃热性食物或药物,一吃就上火。

气虚,身体虚弱无力,却吃不了补气的东西,吃完反而会有胸闷感,或者热症。

阴虚质,舌苔剥落或无苔,但不能吃滋阴之物,一吃胃里就难受,感觉无力运化。

真正的虚弱,一定是可以补的。

进补困难归根到底是脾胃气机不畅!

一、脾胃积食

嘴里有酸臭味儿

时而便秘、时而大便不成形

大便非常臭

食欲差不想吃饭,吃完肚子胀

舌苔厚

可以常喝山楂粥、麦芽茶,帮助消食。

二、脾胃湿热

胃容易灼热疼痛

经常反酸,吐酸水、恶心

口干口苦

小便黄,大便黏马桶

舌苔黄腻

容易长痘

女子白带多黄,男子阴囊潮湿

在进补前,得先清理一下身体里的湿垃圾,喝点茯苓薏苡仁粥、白扁豆粥、芡实排骨汤等等。

三、脾胃虚寒

经常饭后腹胀

消化不良

食欲不好,吃得不多

容易大便不成形

吃寒凉食物或受寒会肚子痛、拉肚子

进补之前,平时可以喝点生姜红枣茶、砂仁粥,炒菜加点丁香,吃鱼或螃蟹时放点紫苏,让脾胃暖起来,让气血足起来。

四、肝郁脾虚

时常心情不好、紧张焦虑压力大

食欲差,容易腹胀

两胁胀疼,乳房胀痛

胸闷,爱叹气

大便不成形

情绪要么易燃易爆炸,要么郁郁寡欢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开心起来。不妨吃点桑椹,喝点桑叶茶、玫瑰花茶,让身心都放松点。

其实,虚不受补/进补困难的情况,常见于女性,很多身体亏损的女人脾胃都不好,而很多滋补的食物,都比较厚腻,不好消化,这时候脾胃本来就虚弱,再吃这些厚腻的滋补食物,不仅运化不了,身体还会滋生出痰湿来。所以说,脾胃不好,是造成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

调脾在先,进补在后

急补不如缓补,药补不如食补

脾胃虚弱的人,应用食疗先调养脾胃。最好遵循多种类、多变化、富营养、易消化的原则。

养脾胃的好法子——晨起喝粥、饮汤

《粥记》说:「每一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肚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我们提倡的,不是白粥配泡菜;这里的,也不是家煲汤,而是方便快捷,营养不简单——高蛋白、无油脂、小分子好吸收,营养无负担的鸡元汤!

脾胃虚寒可常吃生姜大枣粥,喝双乌肽鸡元汤(乌鸡+乌鱼+高良姜)及精蓉阳元汤(黄精+肉苁蓉+土鸡),暖脾胃、补气血;

脾胃有积食,常吃山楂粥,喝鳄鱼肽及牛肌肽鸡元汤,助消食化痰;

脾胃有湿热,常吃薏米红豆粥、青菜粥,喝鳄鱼肽鸡元汤及鲍鱼莲子型鸡元汤,助健脾、清热利湿;

肝郁脾湿,常吃黄花菜粥,喝鲍鱼莲子型鸡元汤,助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另外,调养脾胃时最好不要做以下四件事,非常影响效果:

1、不要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寒湿最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及代谢。

2、少生吃寒性水果、蔬菜,寒易伤阳,减弱脾胃功能。

3、晚餐少吃,七八分饱足以,千万不可暴饮暴食、大鱼大肉。

4、「怒后不可即食,食则不化」,生气后不要吃东西,带气吃饭会造成气机不畅而胃痛。

5、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人,生冷、油腻、煎炸、熏烤与容易胀气的食物最好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最好不吃。

秋冬之际,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是,在补补补之前,得先问问自己,身体能消化吸收多少?会不会反而阻碍气血生成?

进补之前,应先该祛湿的祛湿,该疏肝的疏肝,该化瘀的化瘀,把身体里的痰湿、气滞、瘀血垃圾都清扫干净后,补品才有进来的余地,这也会让你在调养体质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药食同源小方:甘麦大枣汤,可男女通用,缓解压力调节负面情绪

甘麦大枣汤

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妇人脏躁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适应症】行经情志异常心脾两虚证、产后抑郁。

【症状】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中药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甘草 入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本草经集注》中,将甘草列为上品,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将其尊称为国老。它可以缓解心理和情绪的紧张,能补三焦元气、调和诸药,还能补益心脾。

小麦 养心、益脾、清热、润燥,治妇女脏燥之证,脏燥,病名出自《金匮要略 · 妇人杂症脉证并治》,书中讲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指出这样的疾病一般都会表现为悲伤欲哭,出现心病,此时的女性和之前判若两人。又容易出现打呵欠、伸懒腰,一副慵懒之象,此时容易出现肾病。现在临床常用小麦除虚热、止虚汗,补虚、强气力。

大枣 质地比较柔润,味道比较甜醇,除补血益心脾之外,还能安神,临床常用来调脾胃、治气血、津液不足。

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使心气充,阴液足,肝气和,则脏躁诸症自可解除。

若见阵发性身热、脸赤、汗出,可加麦冬以养心止汗;心烦不眠,可加百合、酸枣仁以养肝宁心;呵欠频作属于心肾两虚者,可加山萸肉、党参以补养心肾。

这三味既是食材,也是药材,都非常平和,甘能补、能缓、能和,补正气之不足,调紊乱之契机,和动乱之阴阳。调制阴阳平衡、五脏之躁动。

别看这小小的几味药,当机体出现紊乱的时候,它们就发挥很好的作用。临床效果比较好。另外,甘麦大枣汤不只是调节妇女精神上的问题(如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等等),还可以治疗男性的疾病,可男女通用。

其药力轻缓,在早期应用效果比较好,但病程日久,就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辩证用方,或与其它药方合用,疗效会更好。

老人孩子有严重的咽喉肿痛,可用普济消毒饮

现在,雾霾越来越厉害,人们一患外感就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咽部肿痛(扁桃体所处的位置),甚至最终引起肺内感染,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治疗此症有特效。

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外感病越来越厉害了。

以前患外感,吃一点儿药就可以起效,恢复得也快。但近几年,寻常的药吃下去已经没有力道了。我猜测,这与环境变化有关。

现在雾霾越来越重,这与古人所讲的瘴气类似,但却比瘴气要复杂。

因为瘴气毕竟出自自然界,而现在的雾霾,很多是工厂排污排出的化工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成分极其复杂,这就带给病邪更复杂的生存环境了。

同时,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我经常听患者自述:这次上呼吸道感染,滴头孢快半月了,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我觉得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外邪也在进化,能活下来的,都是抗生素没有杀死的,结果它们繁殖开来,就有超级细菌了。

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看医院里面,尤其是儿科医院,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看来每次外感流行,规模都不小。

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内感染,要引起重视。我曾遇到几位老人受此拖累,几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怎么办呢?

中医里面都有哪些好的方子可以用呢?

对于上焦热毒壅结,尤其是咽部严重红肿,普通药物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用到古代成方普济消毒饮。

对这个方子的作用,创立这个方子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是这么解释的:

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蓝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原方子里面,黄连用得比较重,这是为了破上焦热结,我们今天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比例。

配方:

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

用法:把药物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熬开锅30分钟即可。分成3碗,早晨、中午、晚上各服用1碗。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等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的症状。

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

有段时间,我接连去了几个雾霾严重的城市,有一天突然感觉咽喉不适,因为当时要讲课,无暇顾及,也就没有吃药。

结果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咽喉红肿严重,整个上焦极度不适,说话沙哑困难,已经到了无法发声的地步了。当时感觉毒邪来势凶猛,咽喉的红肿也超出我的想象,可是,当天下午仍然有课要讲,怎么办?

于是,赶紧到药店抓了普济消毒饮的药,熬好,喝了一次,仍难以说话,于是带剩下1大杯提前到课堂,不断地喝。2小时后嗓音渐开,到了时间竟然可以正常讲课了。最惊喜的是,下课后发现咽喉红肿已基本消失。

这样的经历很痛苦,我不想再有第二次,但也让我深深领略到此方的力道。我当时发了微博,说:感谢东垣先师立此良法!

大家要记住,一定是在体内有热毒的时候,才可以用这个方子,因为这里面都是寒凉之药,阳虚的人慎用。

而此方用过之后,热毒一旦解掉,就要换其他平和的方子了,不可长期使用。

按照我的经验,如果遇到患者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治疗手段都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会开心了:我患了感冒,就立刻用这个方子,一定能快速解除病痛吧!

这么想是不对的,此方只是治疗热毒壅结上焦。什么是热毒壅结上焦?

严格地说,只是感冒的后果,是感冒引起了严重的感染的后果,或者说是感冒的一个阶段,就是严重热症的阶段。

而这种热毒壅盛于上焦,也可以出现在感冒之外的外感传染病发病过程中,比如腮腺炎等。所以大家要了解,此方并非感冒的通用方。

但是,如果有严重的感染,热毒壅盛的时候,可以考虑请医生具体诊治,根据情况加减此方。

我们通常说咽喉肿痛,其实,两者不同。

喉在下在前,是我们所讲的喉结位置。喉咙突然肿痛,严重的会有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甚至毙命。

方子用我讲过的喉科大师耿鉴庭的丹栀射郁汤,一两剂即愈。而咽部,位置在上在后,如果有热结,多表现为扁桃体红肿,李东垣此方甚佳,也会一两剂显效。

随着环境的恶化,疾病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曾经用过的药物方剂,很可能效果会越来越不好,此时,发掘古人的药方,并及时学习,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流感季节,看着医院里面每天数以万计的患者,看着医院门口被车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我时常会想起,当年把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药方刻在各个路口,四方百姓传抄的情景。

方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李东垣的济世之心,却永远刻在了人们能望见的地方。

便秘

治一切便秘方:党参12、生白术60、肉苁蓉15、陈皮20、厚朴15、枳实20、干姜12、花椒15、当归20、郁李仁15、玄参20、桃仁15、黄连10、黄芩15、生姜20、甘草15

便秘验方茶饮:火麻仁5g、番石榴果3g、莱菔子3g、葛根2g、决明子5g、桑葚3g、槐米2g、黑木耳2g、黄精2g熬成汤代茶饮用。

便秘茶饮验方:火麻仁5g、番石榴果3g、莱菔子3g、葛根2g、决明子5g、桑葚3g、槐米2g、黑木耳2g、黄精2g熬成汤代茶饮用。

八种方法治乳腺增生,一个比一个绝

第一种:重泄天宗穴

 取一个中偏大一点的罐,在天宗穴位置抹上刮痧油或凡士林,然后逆时针方向快速走罐,直到出现豆大的痧点,大约三五天后,再拔下一次,共拔三次基本解决。

 用这个方法第一次是治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只拔了一次就没事了,十几年以后再遇见,还一直夸效果不错。

第二种:全蝎粉蒸鸡蛋

 取全蝎9只,焙干研粉,再分九份,每份配一只鸡蛋蒸鸡蛋羹食用。用法是连吃三天休三天,直到把九组吃完。

 此方法为加拿大一朋友提供,自述全家都是用这方法解决了乳腺增生。

第三种:足反射区疗法

 在脚面部位,脚趾上,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间大约一个圆形的区域,称为乳腺反射区。在这个区域,外下侧对应身体的腋下,是最易发生问题的区域,外上侧对应乳房外下侧,里下侧对应乳房的里上侧,里上侧对应乳房的里下侧。在这个区域,抹上刮痧油或凡士林和云南白药配制的药膏,把找到的小痧粒一个一个刮开。乳腺增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第四种:臂针疗法

 在小臂中点,再向上大约上部的三分之一处,正中间向下15-30度向指尖方向扎一针,再旁1.5公分左右,稍斜向中间两边各扎一针(这两针是经过乳头的对应区),三针主要解决的是经前乳房胀痛发硬,扎上向各个方向轻推乳房,一二分钟胀痛就消失了。

第五种:右侧阳陵泉一针疗法

 这个方法是:用0.3*40的针,在右侧阳陵泉先针入一公分左右,然后向上下左右对角各个方向围刺扎几下,再深入0.5-1公分向各个方向围刺,如此大约做三个深度的围刺。同时让患者自己把指肚轻轻按在乳房上轻拨硬块,一般一二分钟就可以化解。

第六种:脐针打枪疗法

 脐针打枪,是指先在肚跻跻壁向患者右下侧45度扎一与肚皮大约15度左右的针,再在脐壁扎一指向培生硬块的针(把针尖指向患处,称为跻针打枪)。然后依次快速捻转提插这两针,同时让患者自己用手指轻拨硬块,一般几分钟就明显变小或消失。

第七种:立体针疗法

 在立体针中,大拇指对应人的头部,食指对应人的上肢,无名指对应人的下肢,小拇指对应人的尾椎,中指对应人的躯干部(且第一指肚对应人的胸腔,第二指肚对应腹腔,第三指肚对应人的小腹)。

 1、在第一指肚,对应胸腔的位置,用0.25*13的半寸针,在离开四个角大约半公分,向心各扎一针,正中间再扎一针,称为五虎擒羊式。

 2、在中指指跟,贴皮沿中线向上扎一针,然后快速捻转提插,同时手指肚轻推硬块,一分钟左右就可以收到明显效果。

第八种:董针疗法

 组穴如下:四花,驷马,重子重仙,三重,上三黄,双龙穴。全部对侧取穴

注:乳腺纤维瘤效果不明显,因为手术切下来的纤维瘤里面基本是实心了,不好化解!

〖中医脐疗〗天麻填肚脐,乳腺不增生

【单方】: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

【用法】:天麻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主治】:乳腺增生。

自制黑发药酒

自制药酒喝居然能把两鬓白发弄黑。

时逢本地的桑葚果成熟季节,听说桑葚泡酒能黑发。于是我自制药酒喝居然能把我得两鬓白发弄黑了。

肉苁蓉,菟丝子,远志,制首乌,熟地,山茱萸,五味子,党参,桑葚,冰糖,35度左右的米酒。泡2个星期后,随泡随喝。

早晚一小杯。喝到5月底,一学生突然问起:老师您以前的白头发去哪了?你吃了什么把头发弄黑了!我才意识到,原来喝了这个药酒居然能黑发。

现在把这个配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补中益气丸巧搭配还可以治这4种新冠后遗症,阳康患者建议收藏

补中益气丸作为新冠恢复期推荐用药,很多人没有听过,或者是不会使用,今天和医生教你一招,如何应对新冠后的4种问题。

首先先来大家简单认识一下补中益气丸,它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可以调理很多的脾胃虚弱情况,我们说本次疫情可能攻击的是肺,但是重要战场却是脾胃,因为脾土升肺金,脾胃虚弱,可能会加重肺的问题,肺不好呢,也可能会反犯脾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脾胃的角度来调理这些后遗症。

如果你阳康以后呀,容易心悸气短,然后呢还倦怠乏力,平时少气懒言的,不想多说话,感觉身体虚弱无力,还容易出虚汗,有的人还可能容易腹泻,甚至脱肛,这时候可以搭配一个生脉饮,来益气养阴,补虚固脱。

那如果说你出现的症状是。失眠盗汗,晚上睡着的时候呀,身体出很多汗,然后呢,有的人还伴随着五心烦热胸闷烦躁的情况,白天呢,还没啥精神,体倦乏力,这可能还见有阴气不足了,无法制约阳气,所以出现了虚火内生的情况,了那这个时候呢?可以搭配一个知柏地黄丸来滋阴降火

第三种情况那如果说你平时出汗比较严重,走两步路呀,或者是稍微干点活就感觉出汗出的特别多,体虚汗多,有的人呢,可能还畏风,容易感冒,脾胃呢,也不太好,脾胃虚弱,这个时候呀,可以搭配一个玉屏风散。

最后一种情况呢,就是咳嗽,干咳少痰,气短咳喘,咳嗽的时间较久,有的可能三四周了还没好,甚至是吃了止咳药作用也不明显,平时不想多说话,说话声音也没有以前洪亮了,这个时候可以搭配一个补肺丸

最后和医生的提醒大家,如果你自身有一些基础病啊,比如说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情况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私自盲目用药,我们下次再见。

中药是通过化淤通络、改善循环,消除体内淤积,以达到祛除黄褐斑效果

组成:桂枝、白芍、甘草、黄芪、当归、女贞子、五味子、大黄、土鳖虫 (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需服用1个月。

风湿热痹型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验方

【症状】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或收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祛风。

【处方组成】生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桑枝15克 桂枝9克 忍冬藤30克 连翘15克 威灵仙15克 赤芍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湿盛着痹风湿性关节中药治疗验方

【症状】湿盛着痹。肌肤麻木,肢体酸楚痛着,痛处固定不移,活动不使,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利湿和络、祛风散寒。

【处方组成】薏苡仁15克 川芎9克 当归12克 麻黄6克 桂枝9克 苍术9克 生姜3片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小时。

寒盛痛痹型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验方

【症状】寒盛痛痹。关节疼痛较为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痛处皮肤不红不热,得热则舒,遇寒则加剧,舌苔白,脉弦紧。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温。

【处方组成】桂枝9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白术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 威灵仙9克 防己9克 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脾虚、湿气重、大便便溏、白带过多、消化不良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健脾祛湿汤。

【处方组成】茯苓5克 山药5克 薏仁5克 芡实5克 莲子5克 陈皮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各温服1次。

【功效】健脾祛湿、养颜、清火、利尿、养心安神。

【主治】脾虚、湿气重、大便便溏,白带过多,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湿热型流行性感冒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三花清解汤。

【处方组成】忍冬藤15克 忍冬花15克 连翘15克 杏仁10克 淡豆鼓10克 栀子10克 玉竹10克 桔梗10克 前胡10克 菊花10克 鲜桑枝30克 薄荷5克 甘草10克 石膏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各温服1次。重病可于一昼夜服2剂,亦可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宣湿,辛凉解表,扶正祛邪。

【主治】流行性感冒(湿热型),证见恶寒发热,自汗,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痛为剧,腰背骶骨,及四肢皆痛,面赤,舌红、苔色灰白而干、口渴烦躁、咳嗽痰少,或带血丝,但脉反迟或缓。

【加减】本病一般以湿热型为多见,且容易并发其他变证,故临证用药宜随证加减:

咳引胸痛,呼吸迫促,带铁锈色痰,是病毒侵犯肺部,络脉受伤。宜本方加紫菀15克,润肺下气,鲜苇根120克,甘寒滋阴。.呕吐腹痛,肠鸣泄泻,是病毒侵犯胃肠,运化失常。宜本方加黄芩10克,炒黄连5克,苦寒泻火坚阴厚肠止泻;大豆卷15克,陈皮10克,清胃散结理气。去栀子,杏仁以防泻降太过。.神昏谵语,角弓反张,是邪毒侵犯心包,肝风内动,宜本方去薄荷,桔梗、前胡等气分之药,加莲子心15克、白芍15克、钩藤10克,以清心、平肝、熄风;另加牛黄清心丸,每次服1粒,每日3次,或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每次服半粒,每日服3次,芳香通络,清神醒脑。可续服数日,以神清病退为止。.肢体关节肿胀作痛,是病毒侵犯肢体,阻滞经络。宜本方加海桐皮15克,苡仁30克,五加皮15克,以祛风、利湿、逐瘀、止痛。去桔梗、前胡二味上焦气分之药。.常有一过性之麻疹或加猩红热状之皮疹,虽非真正斑疹,也有烦躁不安,是病毒侵犯营分。宜本方加丹皮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以清营分之热。去玉竹、薄荷、前胡气分之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川牛膝30克 独活20克 三棱20克 莪术20克 海桐皮30克 乳香20克 没药20克 土鳖虫15克 制川乌10克 威灵仙30克 红花15克 舒筋草30克。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

气虚阳脱型低血糖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令生脉散。

【处方组成】人参12克(另煎) 附片12克 太子参30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6克 山茱萸12克 龙骨30克(先煎) 牡蛎30克(先煎)。

【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心脾两虚型低血糖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治则】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处方组成】黄芪15克 党参12克 当归9克 酸枣仁12克 远志3克 麦冬9克 五味子6克 柏子仁9克 龙眼肉15克 炙甘草3克。

【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各温服1次。

肝虚风动型低血糖中药治疗验方

【治则】养肝熄从。

【方药】补肝散加减。

【处方组成】当归9克 山茱萸肉12克 五味子6克 白芍15克 黄芪20克 川芎6克 木瓜6克 熟地12克 山药15克 枸杞子12克 甘草6克 大枣6枚。

【加减】额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痰热蒙窍型低血糖中药治疗验方

【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处方组成】菖蒲9克 郁金15克 鲜竹沥20克 山栀子9克 连翘12克 竹叶9克 木通6克 丹皮9克 玉枢丹3克。

【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12克、葛花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固崩止带剂之固经丸

固经丸《丹溪心法·卷五·妇人八十八》 治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及崩漏之常用方

【组成】黄芩(炒)、白芍(炒)、龟板(炙)各一两,黄柏(炒)三钱,椿树根皮七钱半、香附子二钱半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温酒或白汤下五十丸。

【方歌】

固经龟板芍药芩,黄柏椿根香附应;

阴虚血热经量多,滋阴清热能固经。

【方解】

龟板〈君〉 咸甘性平 滋养肝肾,潜阳治火。

白芍〈君〉 苦酸微寒 敛阴益血养肝。

黄芩〈臣〉苦寒 清热泻火止血。

黄柏〈臣〉苦寒 泻火坚阴。

椿根皮〈佐〉苦涩而凉,固经止血

香附〈佐〉辛苦温~防寒凉太过,止血留瘀~行气以助活血且有调经之效。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固崩止带剂之易黄汤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之常用方

【组成】山药(炒)一两, 芡实(炒)一两, 黄柏(盐水炒)二钱, 车前子(酒炒)一钱 白果(碎)十枚

水煎,连服四剂,无不全愈。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并者,均可治之。而治带之黄者,功更奇也。

【方歌】

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

能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方解】

炒山药〈君〉、炒芡实〈君〉 补脾益肾、固涩止带(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

白果〈臣〉甘苦涩 善收涩止带,兼除温热(引入任脉)。

黄柏〈佐〉苦寒入肾,<清热燥湿>(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也)。

车前子〈佐〉甘寒,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出。

凡带症多系脾湿。初病无热,但补脾土兼理冲任之气,其病自愈。若湿久生热,必得清肾火而湿始有去路,方用黄柏、车前子妙。山药、芡实尤能清热生津。

【功用】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主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重镇安神剂之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辩惑论》 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心神烦乱之常用方

【组成】朱砂(另研水飞为衣)五钱, 甘草五钱五分,黄连(去须净,酒洗)六钱,当归(去芦,二钱五分),生地黄一钱五分

上件除朱砂外,四味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shǔ )米大,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唾咽下,食后,或温水、凉水少许送下亦得。此近而奇偶,制之缓也。

【方歌】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方解】

《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

朱砂〈君〉质重性寒,色赤通心,重镇安神,清热泻火(标本兼治)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

黄连〈臣〉苦寒,直泻心火,除烦泻热。

生地〈佐〉甘寒 滋阴清热补心;

当归〈佐〉补血养心;

以上二药相合,使被灼之阴血得以充养。

甘草〈佐使〉甘寒 泻火补气,和中调药且又防朱砂质重碍胃,治黄连苦寒伤胃。

【使用注意】朱砂内含硫化汞毒,有毒,不宜水煎,且不宜多服久服。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憹,<舌尖红,脉细数>

阴阳双补剂之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治肾虚暗痱证之代表方

【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方解】

熟地〈君〉、山茱萸〈君〉 补肾填精、滋补肾阴。

巴戟天〈君〉、肉苁蓉〈君〉 温壮肾阳。

以上四药阴阳并补,温肾填精。

附子〈臣〉辛热、肉桂〈臣〉辛热 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元,以增温补肾阳之力。

麦冬〈臣〉、五味子〈臣〉、石斛〈臣〉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

石菖蒲〈佐〉、远志〈佐〉、茯苓〈佐〉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薄荷〈少佐〉轻清疏散,解郁开窍。

生姜、大枣为〈引〉,调阴阳,和气血。

地黄饮子将少还丹中杜仲、小茴香、山药、枸杞子等—>附子、肉桂、麦冬、石斛、五味子等,故补肾阳滋肾阴之功更甚一筹。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缘何称《伤寒大数》

《吕氏春秋》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天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十二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的确是个很特别,很重要的数字,生肖有十二个,时令有十二月,一天有十二时辰,音乐有十二律等。为什么+二这么受重视呢?因为古人认为十二乃天之大数,这与古代的天文有关,十二次月圆为一岁,由此,十二便被中国古人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伤寒大数之名即源于此。

伤寒大数

2/7太阳肺经,4/9少阳心经10阳明胃经,5太阴脾经,3/8厥阴肝经,1/6少阴肾经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明乎此则伤寒论可读,仲景方可用矣!

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也,以数定象,因数明象,象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

偏方】师传奇效5秘方,千金难求!

1.中华传世奇效药方之千金养肝方

 此方于民国四十多年,一中医师开给陈立夫治疗B肝的方子,每天煮份当茶喝。连续喝两个月,治好陈立夫的B肝,陈立夫感激之余便赠送中医师台币一千万元。于是此中医师用一千万元创办了中国医药学院。此方平和,没事煮来当茶喝,可以整肠健胃,肠胃好了,自然身体健康。服此方注意事项:忌吃冰品、乳制品(如牛奶、养乐多),碳酸饮料,人工食物。

 方子:白术、黄耆、红枣、生姜、获苓、白扁豆、白芍、甘草各两钱,水约1500cc,煮开后小火再煮约30分钟(此方约20)

 查看上列药材,都是中医常用,不具毒性的中药成分。其中主要是针对脾胃的药,其次是针对肺、心的药,只有一味白芍是针对肝来的,这就是中医强调五行生克的用药原理。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土旺则不怕水克;木生火,火()旺可泄木实;肺属金,肺金克木,可制肝火。简单一方药,竞能治疗西方医学花费数百亿无法治疗的B(大陆称乙肝)

 提示: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傳世神效方之无忧散

 凡男女老少、病家、未病者,全都可服此方,则正气得充,气血通畅,内邪不能藏身,外邪无法近身。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凡我自己门诊的所有人员,亲属及朋友等,我都要求他们每日早晚各服1杯,不间断服用,慢慢地可以使周身暖和,手足不冷,精力健旺,气血通畅而百病不生。劳累,疲乏后更可服之,可立补精神,益气充脉。 另外,如果中年妇女更年期见下肢疲软,精力衰退,易于发脾气,心烦失眠诸症也都可以服此方。如果有流感来袭,先服此方以预防。如果已经有感冒,发烧,鼻塞,身痛等症状,也还都可以无忧散解之。如果以上病症非常明显,单纯服散剂可能力量不足,还可以原方半量为剂,水煎服,日一剂。连服数剂,则其效必大增。

 组方:防风45克,天麻45克,白芷60克,猪苓30克,白术30克,制附片60克,炒千姜240克,泽泻30克,陈皮30克,肉桂30克,川芎45克,茯苓30克,生半夏(先开水洗七次,再晒干备用)30克,麻黄45克,细辛30克,酒制大黄20克,生黄芪90克,当归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次50克,加生姜5片,水煎。加600ml凉水,煮成300ml,温服,早晚各服1碗。常服无优散,可以无忧。

 提示: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实效秘验方之脱发方

处方:桑叶、侧柏叶、苦丁茶、何首乌、当归各20克。适用症:头发脱落、毛发稀疏、枯黄。

用法:熬成药水之后洗头,一日一次。直至头发停止脱落,头发增粗、乌黑发亮。

疗效:治疗时间,大约需要两个月左右,中青年效果最佳。

提示: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领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名医秘方之强记不忘丹

 此方是我二十几年临床常用的一一个验方,疗效非常理想,也是我读书时学中医服用过的验方。

 药方:大人参90克,黄芪120克,忘忧草120克,柏子仁90克,元肉120克,朱砂35克,石菖浦120克,煅龙齿90克,灵磁石60克,酸枣仁90克,东阿胶130克,熟地黄60,明天麻60克,茯神90克,远志仁90克,紫河车60克,硫黄35克,牛脑花一具,红蚂蚁250克,记忆果25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为丸,次10克,日三次。

 临床疗效:坚持服用30天后明显头脑清醒,60~90 天记忆增强,120天后可以强记不忘。

 提示: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千年古方之长生保命丹

 配方:地骨皮(去梗酒浸)、牛膝(去皮、芦,酒浸)、甘菊花、枸杞(酒浸)、石菖蒲(晒干)、远志(去心酒浸)、生地黄(忌铁器)各二两。

 制用法:.上述诸药碾成细末,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用温酒送服。

 药效:返老还童,百病皆除。服药五十日能日记万古言, .容貌红泽,白发复黑,二三年骨髓坚实。凡用此药需择日,勿令妇人鸡犬见。

偏方】13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秘方!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为常见的慢性病,其临床特点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气性困难伴哮鸣者,往往可经平喘药物控制或自行缓解。属中医学的范畴。

为您收集十三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偏方,如下:

1、车前子麻黄汤【原料】车前子6克,麻黄3克。【制作法】将上述药材用水煎煮,滤渣取汁。【用法】每日2次。【功效】宣肺利水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喘。

2、平喘方【原料】茯苓、川芎、赤芍各15克,陈皮、僵蚕、杏仁各10克,紫苏子9克,麻黄6克。【制作法】将上述药材用水煎煮,滤渣取汁【用法】每日1剂。【功效】降气平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3、胡椒杏仁蛋方 【原料】胡椒、杏仁、桃仁、糯米、栀子各8粒,鸡蛋1(取蛋清)。 【制作法】将上药共研末,调入鸡蛋清外敷双足涌泉穴(足心),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敷至鸡蛋清干为止。 【用法】每日1剂,连敷3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下气平喘。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辅助疗效。4、清肺化痰汤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玄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用法】轻者日服1剂,早晚2次分服,重者日服2剂,分4次服完。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风温、春温、冬温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

 【来源】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院主任医师郭中元验方。5、麻黄都气汤 【组成】麻黄36克,杏仁、山萸肉、焦楂肉各10克,熟地、炙磁石各1220克,山药1020克,茯苓912克,泽泻69克,丹皮39克,五味子510克,蛤蚧尾粉1克(分冲)。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若面红足寒,冷汗,吸气困难,烦躁不宁,舌苔变黑而润,脉沉细而欲绝者,加肉桂、黑锡丹(另吞)。

 【功效】补肾定喘。

 【主治】肾虚喘病。

 【来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焦树德验方。

6、益气定喘汤

 【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紫菀9克,银杏仁9克,橘红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定喘。

 【主治】脾虚哮喘,痰多气短,畏风,自汗,苔薄白,脉虚大。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伯岳验方。7、肺肾同治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细辛3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9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地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纳气,温化痰饮。

 【主治】肺实肾虚之哮喘。

 【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徐嵩年验方。

8、化哮八宝丹

 【组成】琥珀2克,珍珠2克,朱砂2克,钟乳石8克,冰片1克,羊胆6克,蜂胶12克,乌贼炭12克。

 【用法】上药研极细末,蜂胶糊丸如绿豆大,每服1克,日服3次,每次以土茯苓30克,煎汤送下。

 【功效】化湿泄毒。

 【主治】过敏性哮喘。

 【来源】上海市名老中医顾丕荣主任医师验方。

9、咳喘合剂

 【组成】天竹子12克,黄荆子15克,石苇30克,佛耳草15克。

 【用法】上方为1日量,可制成合剂服用。

 【功效】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及痰热哮喘。

 【来源】全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10、二麻四仁汤

 【组成】炙麻黄4.5克,麻黄根4.5克,苦杏仁9克,桃仁9克,郁李仁9克,白果仁9克(打),百部9克,款冬花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4.5克,辛荑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哮喘大发作每日1剂,甚者1剂半;缓解期隔日1剂或服5剂停2日后再服。

 【功效】调气除痰,脱敏平喘。

 【主治】哮喘病。

 【来源】上海市著名老中医陈苏生研究员验方。11、杏仁四子汤

 【组成】杏仁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葶苈子10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痰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来源】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教授验方。

12、补肾平喘汤

 【组成】太子参30克,麦门冬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炒苏子15克,地龙15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肉15克,胎盘6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需要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处方组成】川牛膝30克 独活20克 三棱20克 莪术20克 海桐皮30克 乳香20克 没药20克 土鳖虫15克 制川乌10克 威灵仙30克 红花15克 舒筋草30克。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

【方解】方中川牛膝能强筋壮骨、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祛风利湿;独活功善祛风湿、止痹通,为治风湿痹要药;红花散瘀血;土鳖虫搜风活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舒筋草、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乳香可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没药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通经脉、散血热、止疼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全方共秦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附子30克 茯苓30克 桂枝15克 威灵仙15克 白术15克 麻黄6克 细辛3克。

【功效】健脾益胃,散寒除湿。

【主治】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1个小时,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午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生石膏30克 生地30克 茯苓30克 白求15克 桑枝15克 秦艽15克 威灵仙15克 防己15克 伸筋草15克 玄参10克 麻黄10克 独活10克 甘草10克。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利水、舒筋活络、祛风湿。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一味药巧治关节炎、肩周炎

风湿、类风湿问题,在中医传统上称之为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治疗痹痛的一个方子,大概是这样组成:

苍术10g、黄柏10g、知母10g、防风10g、防己10g、片姜黄10g、桂枝10g、赤芍10g、炙南星10g,川草乌5g、全蝎5g、雷公藤5g、天仙藤15g、清风藤15g

这个方子对关节痹痛的风湿热痹包括风寒湿痹,有特殊的作用,尤其以肩、臂疼痛为主。

妙用附子,8mm肺结节,不难消,不是什么大事儿

 前段时间,一位肺结节患者,在当地医院用尽了手段,跑了那么多地方,效果都不如意,于是通过朋友介绍便想着找我试试。

来看诊时,他问:我听说你可以治肺结节,你看我这病能治不?

经患者自述,2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尤其是换季,每次都得持续好长时间。除了咳嗽还伴有咽痒、咽部有异物、卡痰的情况。

后来因为受凉开始频发咳嗽,服西药后没有效果,症状逐渐加重,伴随胸闷憋气、失眠的情况。家里人带他在当地大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自己有了肺结节。

详细看完患者的症状后,我跟他说:你这是肾被冻住了,把被冻住的肾给暖化了就行了。

这位患者本身是不相信中医的,这次过来也就是试试,听完我的话,他生气的说:你是庸医吧,我都跟你说了是肺结节,你却跟我说是肾的病,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能有什么关系啊?

我说:放心吧,你去那么多医院都花了上万块钱,几十块钱一付的方子,你试试又何妨?

开出方子:

附子、桂枝、肉桂、茯苓、白术、牡蛎、龙骨、地龙。

服完之后,主动复诊说他的咳嗽症状减轻了很多,之后接着调整用量,一个月后大部分症状好转消失。服药3个多月后,在医院检查结节已经消失了。

其实他的这个病在开始的时候,痰是清而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痰生火而有虚热了,所以他舌红,但肾气不足,就像一块冰一样,肺气的不到滋养,痰湿排不出去,加上气血又不足又有血瘀就形成了结节。

有人问我用有毒的附子难道就不怕吗?

当然怕,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身为一个大夫,明明知道这个病能治好,却畏首畏尾的不敢用药,谈什么救死扶伤?

鼻息肉方 藿佩苍耳汤

组成:藿香,佩兰,茯苓,苍耳子各10,陈皮,半夏各6,升麻3,辛夷,白术,白芷,薄荷各6

三种中成药从头到脚散结节、囊肿、息肉

身上长了结节、囊肿、息肉怎么办?

今天就教给大家如何用逍遥丸搭配其他中成药搞定各种包块。

在临床中,我们在碰到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等患者朋友的时候,往往会开一个逍遥丸搭配着用。

这是因为长结节,囊肿,包块,息肉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常不开心,有一部分人喜欢生闷气,有事情总是憋在心里。还有一部分是总感觉气不顺,控制不住的发脾气,有时候气的自己头晕目胀。

而逍遥丸就是疏肝解郁,把郁结在身体里面的气机给疏通开,气顺了肝郁自然也就好了。但是单单一个逍遥丸是不够散结的,所以还要搭配其他中成药。

1、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可以活血化瘀消癥,像30-50岁这个阶段的女士,如果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可以试试这个中成药。

2、夏枯草胶囊

夏枯草胶囊的配方来源于《证治准绳》,主要成分就是夏枯草、,夏枯草是中药中的散结名药,可以清肝火,散郁结。

3、乳核散结片

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知道是调理乳腺问题的,它也可以疏肝解郁,软件散结,理气活血

中药白芨细粉外敷-治褥疮、皮肤溃疡、糖尿病老烂腿有良效『仅供参考』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特别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更易发生褥疮。

民间中医疗法,用白芨研成细粉敷在伤口上,意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碗口大的褥疮只需要敷几次,伤口就能长好。

具体做法:将白芨打成细粉,然后将疮口脓水清理干净后,将白芨细粉敷上,对于没有脓水的病人可直接敷上。

注:该方对于糖尿病老烂腿、办公族屁股坐疮、龟头溃烂等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扁平疣的良方--复方木贼洗剂『仅供参考』

【药物】木贼、香附,鸦胆子,紫草、柴胡,板蓝根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先文火后武火煮沸20分钟,取汁,用棉棒蘸一点涂皮损处,每天外涂4--6次。3周为一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扁平疣46例,痊愈3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

【医案】方某,女21岁,3个月前额部出现扁平丘疹,随后额,颊,下颌部及双手背陆续出现十个针头至米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无自觉症状。诊为扁平疣,以复方木贼洗剂如法外涂,治疗一周后,皮疹消退近半,皮损处微红,二诊仍以上方治疗周余告愈。

中医治膀胱癌的验方【仅供参考】

出现湿热淋症状,兼有尿血,可用八正散加减治疗: 瞿麦、篇蓄、车前子()、滑石、梔子、生甘草、木通、酒大黄、灯心草为引,加黄柏炭、川断炭、小蓟炭、莪术、白花舌草、琥珀粉(三七粉)(分两次冲服)、疼痛者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

腰椎间盘突出气带血瘀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三七10克 川芎10克 枳壳5克 鸡血藤5克 牛尾骨200克。

【用法】以上食材一起煲汤喝,每周1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气滞血瘀。

酒糟鼻中药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 生枇杷叶9克 当归9克 生栀仁9克 白芷6克 桑白皮12克 黄柏9克 黄连3克 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次。

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六不治的扁鹊,不医穷的仓公

扁鹊是渤海人,姓秦叫越人,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客馆当伙计并不起眼。有个叫长桑君的人到客馆里,大家都不觉得长桑君有什么不同,只有扁鹊对他十分尊敬,认为他和一般人不一样。长桑君也认为扁鹊和普通人不同,来来往往他们交往了有十几年的时间。有一天长桑君把扁鹊叫到一边,看四下没人便对他说:我有秘传的医书,我年老了,想传给你,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扁鹊说好吧,我一定按照您的意思办。长桑君这才从怀里拿出一种药交给了扁鹊,说你用草木的露水送服下这种药,三十天之后你就能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了,然后才把秘传的医书也交到了扁鹊手上。办完这件事以后,长桑君就不见了,说的好像是仙人一样。

我很酷不是吗?

如果从这个故事上看,扁鹊似乎是得到了仙人的传授,我认为不然,任何技能没有快速学会的捷径。扁鹊和长桑君相处的十几年里,也是在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随后扁鹊便成为了一名悬壶济世的大夫,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扁鹊有时候在齐国行医,有时候在赵国行医,在赵国的时候,大家都称呼他为扁鹊,扁鹊这个称呼出自上古的神医之名。

晋昭公在位时,众多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的力量衰弱。这个时候晋国当权的是赵简子,虽然赵简子只是个大夫,但是却大权独揽。不过他生病了,一连五天都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担心,于是便找来了扁鹊,让他给赵简子医治。扁鹊查看了赵简子的病情后,对前来询问病情的人说没有什么问题,赵简子的血脉都很正常,你们不要大惊小怪的。以前秦穆公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他昏迷了七天才醒来,醒来后就说自己见到了天帝,天帝告诉他晋国将五代混乱下去。依我看赵简子不出三天也一定会自己醒过来,并且也会说一些话。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果然自己醒了过来,说见到了天帝,天帝和他说晋国会一天天衰弱下去,到了第七代的时候就会灭亡,秦国人将打败周人,但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的政权。左右的人把扁鹊对他病情的诊断告诉了他,赵简子便赐给了扁鹊四万亩田地。

因病施治,起死回生

后来扁鹊经过虢国,听人说他们的太子死了,便到了王宫,问太子得了什么病?一位喜好医术的中庶子向扁鹊描述了虢国太子的症状,并表示太子已经死翘翘了。扁鹊又问太子是什么时候死的?中庶子说是上午死的,扁鹊说快带我去见虢国国君,我有办法让太子起死回生。

中庶子一脸的错愕,半天说不出话来,但还是带扁鹊去见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说扁鹊来了,十分高兴,他对扁鹊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只是我们是个小国,没有奢望过能得到您的帮助。今天您能来救太子,我从内心感谢您对我们虢国的帮助!说完毕竟声音哽咽,泣不成声了。扁鹊说太子得的病叫做尸蹶,主要是阴阳失衡导致的脉象混乱脏器受阻,才会气血衰败看上去像是死了一样,但还有的救。说完扁鹊便从百会穴下针,不一会儿,虢国太子就苏醒过来了,进一步调和阴阳,又吃了二十几天汤药,虢国太子就恢复的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让死人复活,扁鹊说不是我能让死人复活,而是他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让他恢复健康罢了。

讳疾忌医,多疑无断

扁鹊到了齐国,见到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齐桓公用招待宾客的礼节接待扁鹊。扁鹊在朝堂上见到齐桓公后说,你有小病在肌肤和肌肉之间,如果不及早治疗的话就将深入体内,齐桓公笑着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王宫后,齐桓公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欢功利,想把没有病的人说成有病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过了五天之后,扁鹊又来见齐桓公,扁鹊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在血脉里了,不治就要深入体内了,齐桓公说我没有病。又过了五天,扁鹊去见齐桓公,他说您的病已经在胃肠间了,不治将更加深入体内。齐桓公很不高兴,一句话也没有说。又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齐桓公,见到齐桓公后,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掉头就跑。齐桓公派人追上扁鹊,问为什么一言不发就走了。扁鹊说齐桓公的病灶已经深入骨髓了,就算是神仙也没有办法了。又过了五天,齐桓公病重,于是急忙派人去找扁鹊,这个时候扁鹊已经逃离齐国了,不久之后齐桓公就不治身亡了。

齐桓公死在自己的多疑,这和他个人的成长环境是有关系的。如果他能够相信扁鹊的话,及早医治的话,就不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了。病人们忧虑的是为什么疾病这么多,医生忧虑的是为什么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么少。所以有六种患病的情形是不能医治的,第一是为人傲慢不讲道理的不能医治;第二是轻视身体看重钱财的不能医治;第三是衣着饮食不能调整规律的不能医治;第四是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不能医治;第五是身体羸弱,不能用药的不能医治;第六是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不能医治。有上面六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医治。

我老了

扁鹊云游食海,按照各地不同的风俗,改变自己医治范围。由于治好了秦武王的病,得罪了秦国的太医令李醯,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担心扁鹊取代自己的位置,就派人假扮成猎户刺杀了扁鹊。现在中医的诊脉法,都是按照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太仓是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官吏,他的名字叫淳于意,年轻喜好医术。他向阳庆学习医术,阳庆这个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继承自己医术的人,他见淳于意天资极高,便让淳于意放弃以前学过的东西,而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淳于意。三年之后,淳于意医术学成,为人看病,预断生死,多有应验。但是淳于意不愿意为人看病,总是到处云游去结交诸侯,因此天下很多患病而不能得到他医治的人都很怨恨他。

汉文帝四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根据大汉律法,淳于意要被用囚车押解到长安去。他的六个女儿痛哭流涕,淳于意大怒,说生了六个女儿还不如有一个儿子管用,到了危难之时除了哭就没有什么用处。她的小女儿听后,停止了哭泣,和父亲一起来到了京城,并上书给汉文帝,说肉刑太过残酷,让人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自己愿意替父抵罪,做奴婢来免除父亲的肉刑之苦。汉文帝看后十分感动,便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过,淳于意依靠自己小女儿的一片孝心得以免罪。后来汉文帝问淳于意看病的情况,淳于意一一如实作答,他看的算是诸侯和达官贵人,很少有平民百姓,这个做法和扁鹊大相径庭。

治血管堵塞验方

治血管堵塞处方:黄芪15克、丹参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当归尾12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党参15克、熟地10克、三七5克、鸡内金15克、薏米20克、制牛膝10克、羌活6克、独活6克、木瓜10克、甘草6克。(注:牛膝单包。药店一般卖的是生牛膝,回家用锅小火炒微黄即制牛膝。)

服用方法:水煎两到三次合成一碗,分早、晚饭前温服。七剂为一疗程,安全无副作用,一般一疗程即愈,效果惊人!

烧伤

 黄连水(经验方) 黄连适量。将黄连煎水制成510%黄连水备用。用时注意痂下有无积脓,如有积脓,应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创面上用纱布浸药湿敷,每日23次,10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烧伤已有感染者。

保护心脏的良方

保护心脏的良方:三七、丹参、洋参各50克、晒干打成细粉。根据病情可增减用量,一般每日1克,温开水冲服。

治一切中风后遗症的验方:黄芪60克,杜仲,川断各20克,当归12克,鸡血藤6克,赤芍5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各3克,蜈蚣2条,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主治:一切中风后遗症!

给大家提供一个脑溢血后遗症的药方

黄芪60g、陈皮10g、全虫6g、蜈蚣2条、土鳖10g、水蛭10g、甘草6g、石决明30g、杜仲15g、胆南星10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15g、川牛膝15g、天麻15g、钩藤20g、茯苓30g、龙骨30g、制首乌30g、牡蛎30g

每天一副熬出三碗,一天分三次,饭后服用,也可以上午熬一次喝下,下午和晚上再加水熬喝下这个药方在我们农村本地治好了很多人,是一位老中医开出来的,我姐姐的婆婆抢救过来之后,就服这个三个月,现在生活可以自理了,当时大家对老人的护理都很担心,现在放心了。 如果对有这个病的朋友有帮助,也算我对那些曾经给我提供帮助的朋友的一个回报,这个方子用的人多,我并不认识,但我姐姐的婆婆用这方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情,老人家现在生活已经可以自理了。我另外一个亲戚使用一个月也看到效果了,还在坚持服药

指压穴位治疗呃逆打嗝偏方

1、指压眉弓法:医者用双手拇指尖紧切患者两眉弓上缘中外三分之一处,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反复按压3~5分钟。大部分一次按压症状消失,个别的二次按压痊愈或缓解。

2、指压人迎穴:令患者仰卧位,或仰靠位,医者双手食指按双侧人迎穴(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食指用力要适当,不可过猛。本法用于脑血栓,噫病等慢性疾病伴呃逆,或因饮食受凉等之伴呃逆者,均有满意效果。

陈皮治疗慢性肠炎

1、治慢性肠炎方:我患了慢性肠炎,虽不断服药,但不见好转。日久骨瘦如柴。巧遇一位老中医诊治,他开的处方组成是:云苓30克,白术20克,川朴10克,枳实10克,肉桂5克,附子4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服此药一剂,腹部疼止胀消,服三剂后大便由稀变稠,食量有增,继服数剂,病痊愈。迄今数年,从未复发。

2、治慢性肠炎方:组成:陈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米壳15克。水煎服。服药期间忌吃肉类。我1981年患肠炎久治不愈,转为慢性肠炎,后经友人介绍此方,三剂痊愈。后还用此方治愈痢疾十多人。

干姜童子鸡治疗胃下垂偏方

1、子母鸡1只,干姜、砂仁、公丁各3克。将子母鸡(童鸡)宰杀后,去毛洗净,保留心、肝、肺。将鸡切成小块,放人砂锅中,用文火炖至烂熟,再把干姜、公丁、砂仁研成细末,吃时加人鸡肉汤中。每3天吃1只鸡,每日分2次食用。一般吃1~5只鸡即能生效。本方补中益气,适用于胃下垂。

5.治胃下垂验方:柴胡、炙升麻、炙甘草各3克,枳壳20克,白芍、玄胡、炒川棟、白术、炒神曲、山楂、党参、黄芪、鸡内金各10克。每剂煎2次,首次加水约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同法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为次饭后服用。本方功能疏肝益气,对胃下垂有较好疗效。

山楂加一物的特效

1、山楂+荷叶:代茶饮,降压降脂再也不用发愁。

2、山楂+黄芪:代茶饮,通血管治脑梗。治肺结节,治一个好一个。

3、山楂+花椒:煮一煮,想肚子大都难。

4、山楂+桃仁:快速降脂效果好。

5、山楂+决明子:降压、降脂去三高。

6、山楂+红枣:保护肝脏,血管通畅更轻松。

7、山楂+丹参:给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预防心脑血管病。

8、山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心脏保护神。

9、山楂+苦瓜:三天血糖嗖嗖降。

10、山楂+枸杞:去除血管中的垃圾。

两味中药去疤痕小秘方(自然神草)

当脸上,或暴露的皮肤上有了难看的伤疤痕,会不会让你再也不愿往人多的地方去,夏天不愿穿短袖的衣服,不愿意穿漂亮的裙子,让你看起来没有了自信。当你尝试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的时候,可以用我提供的小偏秘方试试:土大黄、桔梗各30克,水煎浓汁,每日涂擦在疤痕处,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疤痕就会慢慢淡化。

倪海厦谈阴阳,教你辨浮尸是男还是女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一对阴阳矛盾的统一体,阴阳即神秘,又新奇。比如:我们人体的头部、躯干,后为阳,前为阴;上肢,内部为阴,外部为阳;下肢前为阳(近骨为阳),后为阴。而女人则正好相反,因此看到河里的死尸,仰着的是女人,爬着的是男人。

 再一个,阴阳互根,相到依存,不可或缺。比如我们手心脚心、胸腹为阴,但它却应该是温暖的。手背后背为阳,却应该是发凉的。我们身体的赤白肉际,就是阴阳的分隔线。

黄芪当归补气血方比例

黄芪补气,当归补血,因此临床上常用黄芪和当归来补气血。当归配伍黄芪来自当归补血汤,本方有补血药之当归与补气药之黄芪两味药材组成,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重量为1:5。实验证明,在当归补血汤方中,当归的成分阿魏酸,黄芪的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素的含量在当归与黄芪的配伍比例为1:5时达到最高峰。当归补血汤出自金元时期的医学大家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作为经典名方被后人沿用至今,是补血剂中的补气养血基础方,也是经典的气血双补名方。主治气虚血弱阳普外越虚劳内伤,证见烦渴欲饮,肌热面赤,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也用于夫人产后经期血虚头痛发热,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和等见。当归补血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气血虚弱所致的复发性口疮,进性眩晕,产后便秘,产后贫血及营养不良,还可用于治疗慢性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症。

黄芪当归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感冒和有内热的慎用。

如何通过摸脉诊断是否怀孕及生男还是生女

在电视上经常我们可以看到有这样的镜头:老中医给夫人一摸脉,然后双手作揖说:恭喜老爷,夫人有喜了。因此对中医的脉诊很早就有了一种神秘感。

 刚学脉诊的时候,书上说有孕的脉象是滑脉,滑脉是如珠走盘之象,并解释说:就是说,有一种象珠子在盘子上滚过的感觉。切次应用于临床,当然是找了一个大肚子孕妇(看到人家肚子大了,肯定知道是怀孕了,然后试诊),的确摸到了滑脉,一种用我的话就说就是传递感,即普通人的脉象是寸关尺统一向上跳,而怀孕的脉象在寸关尺三个点位上明显有一种从一侧向另一侧传递的感觉。

 再后来,看到网上一个快手文章,说中医摸脉和西医大pk,中医完胜,这更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经常和中医朋友们一起探讨脉诊。有一次去我校图书馆去借书,偶尔谈起孕脉,单位一女同事她爱人以前是医院拍片的,她说:孕脉挺简单,就是一紧一松的感觉。她这一说不要紧,再摸大肚子孕妇时,的确感觉到了明显的一高一低脉象。

今天看倪海厦老师的快手视频,他也提到了孕脉就是在手上可以摸到两条脉在跳动,这与我平时给人摸的感觉不谋而合。不管说是一紧一松,还是一高一低,还是两条脉,因为出现的位置不一样,自然都有一种如珠走盘的传递感,都是孕脉。

 知道了孕脉以后,当然还是不满足,还想要知道怀的是男还是女。于是继续经常和朋友们探讨此事,再后来和常驻马来西亚来的中国朋友再谈起孕脉时,他说那挺简单的,在左手上出现滑脉生儿子,在右手上出现滑脉生姑娘。后来经临床验证七八例,几乎无一例外是正确的。

倪海厦老师教你把脉断癌症

记得前段时间,在快手上看到一则中医诊脉让人叹为观止的故事:有一个人陪他爱人去找一蒙医治病,顺便号了一下他的脉,蒙医告诉他:你的左肺有一结节,请你到医院检查。当时去医院要求检查肺的时候,医生说如果中医摸脉能摸出来,还要我们医院医生做什么?结果一检查,的确有一结节。医生一下蒙了,并说,这个结节只有0.6厘米,按规定现在不用管它,只有当它超过1公分才需要处理,做好随访就是了。这人回到蒙医那儿,蒙医说我给你开一个月的药,再去检查,如果结节没了,就算了。如果没不了,你可以找别人治。这人吃了一个月的药再去医院检查,结节没了,这时医生问:能告诉我这个蒙医的电话吗?当时我就被这个蒙医的摸脉折服了。今天我看了倪海厦老师的视频,恍然大悟。现在我就给朋友们介绍蒙医是怎么做到的。

诸积大法说: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古书的积就是指癌症、肿瘤,癌是细而附骨的脉(脉细而附骨是指附骨还能摸到脉)(痛是移动的没事,固定不变的昼夜痛,就是问题)。 寸对太渊,关对经渠,尺对列缺穴。 寸对胸:在寸上沿腕横纹向小拇指侧走,可能是喉癌、脑瘤、舌癌。附骨脉在关上(对脐旁),可能是肝癌,胰腺癌,胃癌等。 尺对气冲下腹部,有这个脉象可能是子宫癌、卵巢癌、前列腺癌。

 左手有在左侧,右手有在右侧,双手都有在中部。一息五至正常(呼吸一次,脉跳动五次是正常的),如果病人从八至降为六至,说明好转,脉由细变粗,也是好转。乳腺癌的乳头从塌陷慢慢向外了,也是好转。

 癌症治则:一是喝热水汽化冷水(癌需冷水。二是越天然食品越好,杜绝维他命。

活用小陷胸汤加味治咳喘

国医大师梅国强主攻《伤寒论》,旁及各家学说。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而活用经方,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确有疗效。本文谨以梅国强治咳喘之中,病情复杂而处治精妙者,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肺癌

 梁某,男,57岁。201574日就诊。晚期肺癌,化疗阶段性结束。刻下喘气微咳,白痰或绿痰,乏力消瘦,面色萎黄,纳差,脉弦缓,苔中根部白而略厚,前半部分少苔,质绛。症似虚象,然舌象示痰热内阻,故先予小陷胸汤加味清热化痰散结:

 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母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南北沙参各10g,鸡内金10g14服,服用后咳嗽气喘减轻,据上方加减服用1月余,咳嗽气喘逐步好转。

 822日二诊:诉咳嗽白痰量多,或有少许黄痰,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好转,食欲不振,成形大便日1次,脉缓,舌绛少苔。首诊舌质绛,前半部少苔,说明痰热阻肺之中,已伏阴伤苗头。一月之间舌象示厚薄不均或苔白厚,仍以痰热为主,遵临证谨守病机”“效不更方之旨,据原方加减服用1月,症状逐步好转,可说明前述辨证正确。后8月来诊时舌绛少苔,说明痰热减轻,而以肺阴不足为主,故予沙参麦冬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南北沙参各10g,生石斛10g,麦冬10g,法半夏10g,玉竹10g,浙贝20g,桔梗10g,百合20g,生地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壁虎10g,生二芽各10g,鸡内金10g7服。

 822日三诊:咳嗽较前好转,咯白痰或绿痰,胸闷气短,活动后尤甚,大便日行1~2次,成形,就诊期间同时进行第二阶段化疗治疗,苔白厚质绛,脉缓。舌苔转白厚质绛,此为边服中药边化疗,故舌象变化较快。此时之舌象,说明痰热阻肺为主,故改用首诊之方加白英20g,龙葵15g,以清热;红景天20g,黄芪30g,清热益气,7服。

 95日四诊:咳嗽次数减少,白痰量多,兼少许绿痰,清涕多,胸闷气短,苔白略厚,脉缓。苔白略厚,提示痰热阻肺,肺失宣降。予化裁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龙葵15g,苏子10g,红景天20g14服。

 912日来五诊:已在第4次化疗后。气短喘甚,咽部有痰,量多,咯白绿痰,精神不振,乏力,纳可,舌质绛,苔白而厚薄不均,二便调,脉缓。此时舌象,再见痰热与阴伤并存,不宜麻杏甘石汤,改用小陷胸汤加味,兼益气生津法。

 处方: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母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黄芪30g,红景天20g,当归10g,川芎10g7服。

919日六诊:诉咳嗽,气喘减轻,白痰或绿痰量少,食欲不振,清涕,喷嚏,二便正常,脉缓,苔白略厚,质绛。此为痰热阻肺,阴伤其内,反复化疗,正虚邪实,最难调治。唯能去得一分痰热,能存得一分正气,以祛邪为主,扶正次之,予麻杏甘石合沙参麦冬汤化裁:

 麻黄10g,杏仁10g,北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石斛10g,法半夏10g,陈皮10g,浙贝母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红景天15g。患者坚持服用此方至12月化疗结束,精神饮食好转,精力有所恢复。咳嗽基本消失,食欲可,后未再至。

 咳嗽合并更年期综合征

 胡某,女,51岁。2015425日初诊。咳嗽反复发作4月余,咽痒白痰,间有少许绿痰,偶尔胸闷隐痛,夜尿3次,不胀不痛,睡眠不安,脉缓,苔白略厚质绛。辨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宣肺。予化裁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射干10g,浙贝母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鱼腥草30g,法半夏15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5g7服。

 52日二诊:诉咳嗽减轻,咯白痰咽痒,乍热乍寒,自汗盗汗,夜间手足心热,近4个月月经不规律来潮,夜尿5次,大便日行2次,睡眠欠佳,心烦易怒,脉缓,苔白厚。此时咳嗽虽轻,而乍热乍寒心烦等症突出,既不可舍治肺之法,更需和解枢机疏利三焦。梅国强予柴胡陷胸汤加减,以期二病同治。

 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5g,射干10g,浙贝母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全瓜蒌10g,黄连10g,白英20g,败酱草2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g14服后咳嗽消失,再辨证用药3月,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均消失。

 咳喘伴类风湿性关节炎

 蔡某,女,33岁,201812月就诊。咳嗽,白痰难咯,咽喉异物感,胸痛,气短,脉缓,苔中根部白厚,质绛。双腕关节微热肿痛,不红,右手为重,左膝关节肿痛微热,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现服用强的松每日1次,每次5mg。辨为痰热阻肺,兼湿热痛痹,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兼清热蠲痹,拟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法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5g,浙贝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吴茱萸6g,白英20g,败酱草20g,鱼腥草30g,蒲公英30g,刘寄奴25g,徐长卿25g,老鹳草15g

 14服。咳嗽消失后继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结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条叙症简略,小陷胸病之心下或胸膈痛,已隐于字里行间,不过小结胸病之疼痛,较前者为轻。梅国强认为小结胸病之部位,应在心下(胃脘)与胸膈之间,原文所称正在心下者,举其一端而已。梅国强将小陷胸汤之主治病情,归纳为三类,其一痰(湿)热中阻之胃痛诸病;其二痰热阻肺之咳喘诸病;其三痰热与瘀血互结之心脏疾患,如冠心病之类。从梅国强所存2万余份病历中,均可得到证明。

 梅国强还从温病学中吸取营养,除证实小陷胸汤证有胸膈痛外,主要借以认定本证的舌质舌苔。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0条: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伤寒论类方》记载小陷胸汤:脉浮滑,面赤,身热……舌上黄苔……按之心下痛……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结合前述文字,则本证之舌苔可有白薄而干,苔白薄(厚)而质鲜红或绛,苔黄厚腻之类,亦为辨证关键之一,不可等闲视之。

活用麻杏甘石汤治咳喘

国医大师梅国强主攻《伤寒论》,旁及各家学说。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辨证,而活用经方,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确有疗效。

 《伤寒论》第63条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条文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上均言表病传里,邪热壅肺之喘证,其症应有发热或高热。初起可兼微恶风寒,继则发热不退。肺为热邪壅滞,宣发与肃降功能受阻,故以喘为主证,或可兼咳。又因肺合皮毛,热邪内盛,蒸腾津液,故汗出甚多,而热不为汗衰。此即本方治疗外感病肺热咳喘之大要。若将本方移作杂病咳喘之用,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善于识别何为杂病之肺热。梅国强认为:杂病肺热,多不发热,例如咳吐白或黄稠痰,或白稀痰而咯出艰难,咳引胸痛、胸闷、气短,或口渴,或烦躁,或便结尿黄,或脉数等。但见1~3项,则当考虑其肺热,更须验之于舌。因杂病肺热咳喘者,其有黄苔者,人所共知。有白薄苔而干燥者,乃肺热之征象,如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言:舌苔白而薄者,外感风寒也,当疏散之;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此处肺津伤乃肺热之互词。该篇又云: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此为痰热阻肺之舌象,而杂病肺热咳喘,多为兼痰。总之,杂病肺热咳喘,辨之于症固然重要,而验之于舌更为重要。其二要善于化裁经方,因杂病咳喘多不发热,亦无热蒸之汗,故需清化肺热,而不宜用石膏之寒凉,而以黄芩、鱼腥草之类清化肺热,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对老年体弱者,或小儿特别重要。原方中之炙甘草,为佐使之品,可用亦可不用。

小儿肺热咳 孙某,男,2岁半。2019618日初诊。咳嗽4天,患儿于528日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9天,不伴咳嗽,经抗生素治疗后退热1周。现咳嗽4天,既不发热,也不咽痛,咳有痰声,大便2日一行,脉缓,小儿指纹达风关,色淡紫,苔白厚质红。梅国强分析:此例两岁小儿,肺脏最娇,前患咽痛已愈,当前咳嗽,或为前次之余热未清,或为肺有郁热兼痰所致,不得以外感病视之。据咳有痰声,便秘,舌象分析,乃肺有痰热所致,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梅国强拟化裁麻杏甘石汤:

 麻黄4g,杏仁4g,浙贝6g,桔梗4g,百部4g,前胡4g,紫菀4g,冬花4g,鱼腥草6g,金银花6g,蒲公英6g,地丁6g

 7服后小儿咳嗽消失,足见前述理论之正确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丁某,女,60岁。2017516日初诊。咳喘多年,就诊时复发约10日,患者于2014年经某医院诊治明确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来诊时咳嗽白痰量多,时时咳吐,随身携带小塑料袋盛痰(仅候诊期间咳痰小半袋,量约为200ml),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盗汗,夜尿3~5次,大便日行2次,成形软便,体胖,脉缓,苔黄厚腻,质绛。此例咳嗽痰多,胸闷不能平卧,结合舌象分析,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拟化裁麻杏甘石汤:

 麻黄10g,杏仁10g,射干10g,马勃1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浙贝母20g,白英20g,败酱草30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蒲公英30g7服。水煎服

 523日二诊:咳嗽减轻,咳引胸痛消失,胸闷气喘,夜间可平卧休息。嗽白或黄痰,喉中痰鸣,咽痒,脉缓,苔白厚质绛。病虽明显减轻,但咳喘其来也渐,痰热阻塞肺络其根也深,非短期可愈,需坚持调治。

 故于前方加细辛5g,紫花地丁30g,天葵子15g,地龙20g14剂。

 从痰热来看,似无加细辛之理由,但非辛润通达难以直抵肺络,故非因兼寒而加。至同年912日,天气尚热,更兼劳累,旧病再发,除前述症状外,胸闷胸痛气喘加重,痰中带血,此为痰热损伤肺络之象外露,因而不可固守前方,而改用化裁麻杏甘石汤合小陷胸汤与之。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半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枳实20g,浙贝20g,桔梗10g,百部10g,前胡10g,紫菀10g,冬花10g,白英20g,败酱草20g,蒲公英30g,地丁30g,白蚤休10g

 以此方为主,略事加减,连服药将近2月,咳嗽咳痰基本消失,无胸闷喘气,复常劳作而有所节制。续将上方制成水泛丸坚持服用至今(20204月),尚属平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60doc个人图书馆
医门凿眼 (一)
仝小林中医方汇总02(至20130403止)
《医学衷中参西录》笔记
10-108中医小药方六十八(一百首)
杨大夫《金匮要略》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