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069
上盛下虚,气不升降,阴阳不和,胸膈痞满,饮食不进,肢节痛倦
沉附汤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沉香(锉)15克
【功能主治】 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阴阳不和,胸膈痞满,饮食不进,肢节痛倦。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分作三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沉附汤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半) 干姜(炮.二钱半) 沉香(一钱二分) 白术(一钱二分) 炙甘草(八分)
【功能主治】 治虚寒无阳,胃弱干呕。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沉附膏
【处方】 附子2只(重7钱者。慢火炮,去皮脐),沉香3钱,乌药3钱。
【功能主治】 滋助真气。主男子真气伤惫,形羸气劣,渐成痨瘵,将不救者。
【用法用量】 将附子以快刀薄切如纸,平分作3服,每服别用沉香、乌药各1钱,各用水1分,于粗瓷器中磨膏子,别顿;取前附子1分,以水8分浸附子在银器内,用物画记水痕,更入水1大盏,慢火煎至所记痕处,去附子滓,却入乌沉膏子,和调再煎,略沸倾出,夏月则用冰雪浸极冷服之,冬则露1宿,来日早服。将附子滓用热蒸饼和吃,或留滓焙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亦得。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经二十余年倾心钻研,创始了在中医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崭新的腹针疗法。为针灸学领域中增添了新的篇章,并为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实践证明:薄智云教授创始的腹针疗法是具有科学性的一种新的、无痛、安全、快捷、高效的疗法。“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的理、法、方、穴,在腹部进行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特别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依据“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的含义,可以把人体经络的形成追溯到胚胎期。胎儿是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营养逐渐成形的,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这些通道便是经络系统。因此,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腹部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在神阙系统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地分解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调节系统,一个位于腹壁的浅层对全身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通常把它称作外周系统。一个位于腹壁的深层对内脏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也称作内脏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影响对全身起着调控作用。
腹针疗法特点:
一、创新的理论——神阙经络调控理论。神阙经络系统对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决定了腹针疗法的广泛适应性。腹针穴位以传统的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新穴为补充,但在临床上却有很广的涵盖面,证实了‘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理论。从每一个穴位的不同深度去发掘它的穴性与功能,大大地拓宽了每一个腹穴的临床适应症,从而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非常丰富与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全新的针灸治疗体系。二、独特的方法——薄教授在总结前人针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腹针大法,突出了祖国医学 “辨证施治”与“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三、神奇的疗效——腹针在治疗慢性病、全身病、疑难病时,具有立竿见影、疗效确切的优点。所以,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薄智云教授和经过培训的各位医师们,运用在“神阙经络调控理论”指导下的腹针疗法为众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如骨伤科各种各样的肩周炎、颈腰椎病、各类关节炎、骨关节病等患者,经腹针治疗使疼痛神奇的消失;多年中风偏痪、脑外伤、脑肿瘤术后后遗症、小脑萎缩等症,腹针治疗能恢复患者的手脚功能,使生活重新得到自理;许多眼科的白内障、眼底出血、眼底黄斑、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的患者,腹针治疗能让患者重新恢复视力;其它许多中、西医所不能治疗的疑难病症,薄教授都可以用腹针为患者缓解病痛
 
 
 
 
 
 
 
 
 
 
 
皮肤骚痒一洗灵
处方组成:
白鲜皮93.75克 苦参62.5克 地肤子 62.5克 川椒 62.5克 丹参31.25克 马齿笕 50克 藁本50克
制备方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将药包置于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两次。一次20分钟,合并药液,或蒸煮。药液放温,装瓶备用。
功效:
清热消肿,止痒收敛。
临床应用:
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皮肤 淀粉性变形等。
 
 
 
 
 
 
 
 
腰椎热敷止痛袋
处方组成:
大黄 桂枝 荆芥 羌活 防风 伸筋草 透骨草 乳香 没药 延胡索各50克
功效:伸筋活血,驱风止痛。
适应症:腰间盘突出
药袋制作:
将上药混匀装入二个布袋中,缝口。用陈醋把药袋浸透,放入锅中蒸热。
用药方法:
然后嘱患者俯卧,把蒸热的药袋放于腰骶部,不时翻动以免烫伤皮肤。两个药袋交替使用。每次敷30----40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
 
 
 
 
 
 
 
 
耳鸣塞耳三方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分虚实两种:虚者多由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引起,伴有腰酸、头晕目眩等症;实者常因暴怒伤肝,致使肝胆之火上逆,多见耳中暴鸣,如钟鼓之声。
 1. 生地黄切断,纸包火煨,塞耳数次,即愈。
 专家点评:生地黄有补五脏安六腑、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的功效。将鲜地黄切成条,用湿纸包住,外面再用烂泥厚涂,放炭火中煨熟后塞在耳中,即效。凡一切耳鸣,不管虚实皆可用之。
 2. 生草乌20克,泡入75%酒精50毫升中一周以上,备用。每次滴入1~2滴,日3次,一天到2天即愈。
 专家点评:此为民间验方,经过临床验证效果奇佳,但机理尚不清楚!
 3. 取洋葱1个,掰开,取出中间部分,即稍偏黄的洋葱芯,放到耳内(不要塞太深),把洋葱芯留在耳朵内一夜,次日早上取出,再清洁一下耳朵即可。
专家点评:洋葱最突出的味道就是辣味,中医叫辛味,辛味有发散作用,能开窍,所以对耳鸣有一定的作用。耳鸣大体分两种,一种是虚证的耳鸣,是肾虚造成的,这种耳鸣的特点是声音尖锐高亢,一般形容为像知了叫声;还有一种耳鸣属于实证,是由于肝郁造成的,其特点是频率低沉,如潮水一般。洋葱的辛辣气味对声音低沉的耳鸣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散开郁堵,而对于高频的耳鸣不适合。另外,洋葱能通窍,对耳朵有堵闷感且听力下降的情况也有好处。
 
 
 
 
 
 
郴州蛇药片
【处方】 丛枝蓼4000g,白花败酱草2000g,辅料适量。
【制法】 上制成1200片。
【功能主治】 清热,解蛇毒,消肿止痛。主毒蛇、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每服10片,首次量加倍,温开水送下,每日4次。亦可外用,将片研成粉,敷在经处理的伤口上。
【摘录】 《古今名方》
 
 
 
 
 
 
 
 
澈青膏
【处方】 蔓荆子1钱,细辛1钱,薄荷叶3钱,川芎3钱,生甘草5钱,炙甘草5钱,藁本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头痛风眩。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澈青散”。
【摘录】 《保命歌括》卷二十九
 
 
 
 
 
 
 
彻视散
【处方】 蔓菁花(3月3日[扌采],阴干)。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长生明目。主虚劳眼暗。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井花水调服。
【摘录】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
 
 
 
 
 
 
 
心慌心季胆小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心阳的重要性。
 什么是心阳?顾名思义,就是心中的阳气。
 心,要想发挥功能,离不开心阳作为基础。心,五脏六腑之大主。心阳,自然也就是一身之主。
 心阳不足的人,不但会感觉到心前区的种种不适,还会真切感受到六神无主,是一个什么滋味。
 现在,我给你讲个医案。
 话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年纪也就是30岁,家住农村。
 就在他们村儿啊,有一条疯狗。这条疯狗,长得特别壮,特别大,到处咬人不说,而且还神出鬼没。村里人拿它没办法,一说起他就心生恐惧。
 结果,有一回,这个患者就遇见了这条疯狗。当时啊,把他吓的,跌坐在地上,仿佛丢了魂。
 然而,这疯狗并没理他。他也因此没受任何皮肉之苦。
 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经常感觉到心慌、心悸、胆小,容易受惊吓,以至于一个人不敢在家,不敢独自外出。与此同时,夜寐不安。
 后来,他去求中医治疗。刻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脉象弦数,手脚不温,神情慌张,于是遣方一首。方见——
 桂枝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五味药,简简单单。
 结果,患者用完六剂,感觉神情舒爽,心悸心慌胆小之感消失,生活恢复正常。
 这是怎么回事啊?来,我给你仔细说说。这里头可有意思了。
 咱们从舌脉来分析。你看,他舌苔白腻,脉象弦。这说明什么?说明有痰湿、痰饮,对不对?你记住,他这个心慌、胆小、心悸的问题,就和此有关了。
 为什么?因为中医讲,水气是可以“凌心”的。就是说,痰湿水饮上犯于心,可以让我们心慌、心悸、心跳。
 那问题是,他的痰湿水饮之邪,怎么就能上犯于心呢?普通人为啥没这毛病?
 原因就是,患者心阳不足啊。心中阳气充足的人,可以震摄下面的水湿之气。它就不会造反。现在,他心阳不足了,所以镇不住,就只好让水湿之气上逆而来。
 怎么知道他心阳不足啊?你看,他四肢不温,为阳气亏虚。脉象偏数,在这里为里虚之症。苔白腻,为阳虚不化水湿。痰湿水饮上犯于心,令心阳更受其害,所以愈发心慌、心悸。
 这么一看,是不是也很明显?
 那调治起来怎么办?就得温补心阳、潜镇安神,兼化水湿之邪。
 医案里头用的,是张仲景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其中的桂枝和甘草,能温补心阳,同时桂枝行阳化气,利水湿之气的运化。龙骨和牡蛎,能安神。茯苓一味药,可以健脾利湿。茯苓、桂枝和炙甘草搭配,还有一点苓桂术甘汤的意思,起到温化水湿的目的。
 总之,这是以张仲景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底的经方化裁。
 值得一提的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经典的安神剂。我把它看成是壮胆方,具备杰出的潜镇安神、温通心阳之效。我于临床中应用,对失眠、多梦、心悸等证属心阳不足者来说,是比较管用的。
 我写文章,把这个道理写清楚,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借鉴 、参考。我深知,现在有不少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头,心阳受伤,衍生出心悸、失眠、乏力、心慌等症。这样的人,如果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合理化裁张仲景的“壮胆方”,很可能取得疗效。只可惜,懂得上面这番道理的人,不多。很多中医人自己,也不会用。
 
 
 
 
 
 
 
 
晒太阳,以天之阳补人之阳
阳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更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阳光照耀大地,哺育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地球上的生命一刻也不能离开阳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样也是人类生命活力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机体的生理活动会随着阳光的明暗发生微妙变化,如久晴无雨,阳光普照,人会显得格外烦躁;若细雨连绵,久不放晴,则人心郁闷,情绪不佳。老年人若体弱多病,再久居阴暗房间,机体便缺少了节律和波动,生命便缺少了活力,身体会越来越差。手脚不便的人在光线阴暗的环境中,其平衡感会减弱,易于跌倒。
 人们对阳光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古人认为阳光“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有增强机体、温暖壮阳的作用。《万病治疗全书》中也说“日光疗法,其效力在于吸日光热气”,认为自然界的阳光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于是到阳光下接受大自然能量,便成为一种养身保健的有效方法。人们称这种利用阳光照射人体,促使疾病消除,身心康复的方法为“日光浴”,古称“晒法”、“晒疗”。
 中国古代有关日光浴的记载和医事活动远早于西方。《黄庭经》指出日光的作用:“日月之华救老残”,宋代《云笈七笺》载有“采日精法”,稽康《养身论》也提出了“唏以朝阳”之说。古人不仅单纯地晒太阳,而且与呼吸吐纳练功结合起来,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方法。
 阳光浴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通过阳光的照射,以天之阳气补人体之阳气。人体督脉行背脊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故为阳脉之海。背日而照,日光直补督脉阳气,具有影响全身的效果,尤其对脑、髓、肾精肾阴亏损者,其补阳之效非常突出。
 同时,太阳辐射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可见光,对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它们可刺激机体,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血糖下降;它们还可以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
 通常而言,晒太阳四季都可进行,但每天选择时间却有所不同。除了夏天不要在室外暴晒以外,最好在室外开阔处进行,;采光越接近自然,越容易调动人体基因,使其调整成最佳状态!但时间不宜过久,可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到20-30分钟。今天就赶紧动起来,一起晒太阳吧!
 
 
 
 
 
 
 
 
 
 
伤寒劳复传世单方
1.水调胡粉少许,服之,效。(《肘后方》)
2.胡黄连30克,山栀60克(去壳),入蜜15克,拌和,炒令微焦为末。用猪胆汁和丸梧子大,每服10丸。用生姜2片,乌梅1个,童便300毫升浸半日,去滓。食后,暖童便令温吞之,卧时再服,甚效。(《本草纲目》)
3.苏叶煮汁1 000毫升,饮之。亦可入生姜,豆豉同煮饮。(《肘后方》)
4.葵子1 000克,粱米500克。煮粥食,取汗,立安。(《圣惠方》)
5.蓼子1握,水挼汁,饮500毫升。(《肘后方》)
6.葱白捣烂,苦酒1杯,和服之。(《千金方》)
7.烧鳖甲末,饮服3克。(《千金方》)
8.杏仁50粒,以醋1 000毫升,煎取500毫升,服之,取汗。(《千金方》)
9.交接劳复,阴卵肿缩,腹中绞痛欲死者。取所交妇人衣服以覆男子,立愈。(《千金方》)
10.竹沥水煎,数数饮之,取汗。(《本草纲目》)
11.热病劳复。栀子10个,碎,水煎服,微汗。(《本草纲目》)
12.芦根煮浓汁饮,亦治食复欲死。(《肘后方》)(杜婕惠)
 
 
 
 
 
 
 
 
 
 
车脂膏
【处方】 车辖脂。
【功能主治】 聤耳出脓血,百虫入耳。
【用法用量】 塞耳中,脓血出尽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车脂方
【处方】 车辖。
【功能主治】 妊娠咳嗽,热病;腹痛。
【用法用量】 烧赤,投酒中,候冷饮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四一
 
 
 
 
 
 
 
车术散
【处方】 白术、车前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暑热暴泻。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送下。小儿减半。
【摘录】 《仙拈集》卷一
 
 
 
 
 
 
 
流鼻血
鼻衄之症,临床常见。出血虽在鼻部,却应看做是整体内在病变的反映。有些患者衄各暂止,但全身或局部出现下列征象:①头脑有胀热感,时时面红升火,自觉烘热或全身发热,但体温正常。此系营失内守,心肝郁热,气火上升,营卫之气不和之症;②其脉应指弦劲,状如雀啄(引脉《濒湖脉诀》中归入真脏绝脉),多在出血过多,或年老体质极为虚衰,心肝两经拮抗反常时见之,属危重之候,亦见于怀孕2~3个月之时;③舌下青筋粗大而毒紫,为血热瘀郁不化之症;④眼球有发胀外突感(目属肝,肝之经脉上颓颡连目系,肝郁热未清,故有此症);⑤鼻涕或痰中常带鲜血,此乃肺热上升,阳络受损未愈之症。
凡有上述诸症者,常有再度出血的可能,慎勿掉以轻心。
“丹芍茅花汤”是吾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张专治鼻衄的验方。方由以下方药组成。
牡丹皮、生白芍、淡黄芩、白茅花、蚕豆花、仙鹤草、旱莲草组成。
方中丹皮清血热,且能活血;白芍能养血敛阴,抑制肝阳上亢,与牡丹皮配合,气血并调;白茅花治肺火上升引起的出血,效果较好;蚕豆花有凉血收涩止血作用;黄芩能清肺热而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并有养心及强壮作用;旱莲草凉血止血,又能养阴益肾。全方攻补兼施,止血而不留瘀。以此为主,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吾曾于1979年治疗一赵姓老妪,原有高血压病。感冒后,突然双侧鼻腔反复大量出血已有5天。经急救处理,出血暂止。舌苔干焦无液,脉左细弦而劲、形似雀啄。证属外因引动内因,肝热郁遏犯肺,迫血上行。出血颇多,津气已伤。从脉测之,须孜出血复作之变。处方如下。
鲜生地黄40g,牡丹皮9g,生白芍9g,白茅花12g,蚕豆花12g,仙鹤草12g,旱莲草12g,黄芩9g,焦栀子9g,侧柏叶9g,藕节炭12g。4剂。
晚间鼻衄果又作;继续服药调治1周,终获痊愈出院。[《长江医话》——张赞臣]
 
 
 
 
 
 
 
 
乌龙酒
组成:制草乌15g,制川乌15g,穿山龙240g。上药3味,用高粱酒10斤,加入生姜60g,红糖半斤,同浸1个月,每服25ml,渐加至50ml,日服2次,食远服。
功效:温经散寒,通痹止痛。主治痹痛寒胜,痛有定处,痛入关节筋骨,患处麻木不仁,活动不便,屈伸不利等症。
注意:有热证及消化道溃疡者忌服,小儿及孕妇忌服。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患者禁服。
 
 
 
 
 
 
 
 
附件炎
组成:炒白芍、香附、夏枯草、沙苑子、炒枳壳、乌药、茜草根各10克,制乌贼骨、薏苡仁、败酱草、桑寄生、地肤子各15克,醋柴胡5克。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化湿。
 适应证:附件炎。证属肝郁气滞,胃气不和,湿热蕴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独龙酒
组成:穿山龙180g,高粱酒2斤。上药浸泡1个月,每服25~50ml,日服2次,食远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主治风湿痹痛,腰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
体会:禁忌同“乌龙酒”。此方对大骨关节痛、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均有效。
 
 
 
 
 
 
 
车前子粥
【处方】 车前子1~30克 粳米100克
【制法】 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适用于老人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尿道炎、膀胱炎等。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温热食。
【摘录】 《肘后方》
 
 
 
 
 
 
 
常服明目,除热毒。利水消肿,养肝明日,祛痰止咳。主老人赤白痢,日夜无度,烦热不止;老人淋病,小便下血,身体热盛
车前子饮
【别名】 车前粥
【处方】 车前子5合(绵裹,用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3合(1方作4合)。
【功能主治】 常服明目,除热毒。利水消肿,养肝明日,祛痰止咳。主老人赤白痢,日夜无度,烦热不止;老人淋病,小便下血,身体热盛。
【用法用量】 车前粥(《医统》卷八十七》。本方方名,《长寿药粥谱》引作“车前子粥”。
【摘录】 《养老奉亲》
 
 
 
 
 
 
 
 
 
 
妇人经水不调,头眩睛疼,恶心,减食
车前子饮
【处方】 车前子1两,甘菊花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炙、锉)1两,京三棱(煨、锉)1两,黄连(去须)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延胡索1两半,萆薢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1两半,赤石脂(研)1两半,石膏(推碎)3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妇人经水不调,头眩睛疼,恶心,减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治疗口腔炎、牙龈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
【配方】:五倍子(炒黑)50克,玄明粉、青黛、西瓜霜、儿茶、川黄连、川黄柏、川贝母、僵蚕各45克,人中黄、牛黄、雄黄、珍珠母、薄荷霜、冰片各30克,鲜猪胆两枚。
【制法】:除冰片、薄荷霜、西瓜霜、牛黄、珍珠母外,余药均研成细末,以猪胆汁调成糊状装入猪胆内,用线扎紧口置阴凉处荫干(不可在日光下曝晒)。取出研细,加入他药研细即成。可贮于瓷器中。
【用法】:用时将药粉吹入耳鼻喉或直接敷于患部。
如成人效不显可配服方药,
【配方】:取生地黄、玄参、麦门冬、桔梗、净连翘,牛蒡子各50克,山豆根、生大黄、玄明粉、山栀子、荆芥穗、薄荷各3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两次,随证加减。
 
 
 
 
 
 
 
通周天方
【配方】:红参4克;鹿茸3克、雪莲、西红花、何首乌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
【功能】:常服使人体经络通畅,气血充盈,力大无穷,身轻如燕,行走如飞。
 
 
 
 
 
 
 
 
 
百龄丸

【配方】:陈皮、当归、白芍、枳壳、党参各60克,丹皮、川贝、泽泻、鹿角、甘草各30克,白术、茯苓、香附各120克,马钱子15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和为丸,每丸重约9克,每次2丸,用白开水送服。
【功能】:此药不寒不热、消补两益。老年人服之,耳聪目明、腰腿有力、身轻体健、益寿延年; 中年人服之,开胃健脾、多进饮食、强筋壮骨、至老健壮; 女性服之,活血通经、滋阴补虚、宽中理气、经脉通畅。
 
 
 
 
 
 
 
车前子叶羹
【处方】 车前子叶1斤,葱白1握,粳米1合。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明目,祛痰。主热淋,小便出血疼痛。水肿,泻利,黄疸,目赤肿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按:本方方名,《药粥疗法》引作“车前叶粥”。《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以豉汁五升,煮令沸,先下米煮熟,次下车前叶,葱白和作羹,入少盐醋,空腹食之,或煮为粥亦得。
【摘录】 方出《圣惠》卷九十八,名见《圣济总录》一九○
 
 
 
 
 
 
 
 
去瘟瘴,轻身,变白,明目,夜中见光
车前子丸
【处方】 车前子、菊花、生干地黄、麦门冬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瘟瘴,轻身,变白,明目,夜中见光。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用温水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八十六引《卫生家宝》
 
 
 
 
 
 
 
 
脚气痰壅头痛
车前子丸
【处方】 车前子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玄参2两半,泽泻2两半,苦参2两半,羚羊角(镑)2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菊花1两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食前浆水送下,1日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补肝明目。主眼目昏暗
车前子丸
【别名】 驻景丸
【处方】 车前子1两,羚羊角屑1两,防风(去芦头)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1两,决明子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肝明目。主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 驻景丸(《圣济总录》卷一○八)。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眼白睛肿胀
车前子丸
【处方】 车前子1两,决明子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牵牛子(微炒)1两,羚羊角屑1两,木通(锉)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
【制法】 上为末,以牛胆汁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眼白睛肿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温水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一切风毒攻眼,赤涩疼痛,视物不明
车前子丸
【处方】 车前子2两,牵牛子2两(微炒),石决明1两(捣,细研,水飞过),青葙子2两,甘菊花1两,川升麻1两,木香1两,秦皮1两,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槐子2两(炒令香),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真珠末1两,犀角屑1两,芎藭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风毒攻眼,赤涩疼痛,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黄连黄柏知母丸
处方黄连、黄柏、知母(酒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足下时热如火,表则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至100丸,空心以百沸汤送下,以饮食压之。
摘录《松崖医径》卷上
 
 
 
 
 
 
通气散
《外科精义》卷下:通气散
处方玄胡45克 猪牙皂角 川芎各30克 藜芦15克 踯躅花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窍除毒。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药,必不传染。
用法用量用纸燃蘸少许,纴于鼻中,取嚏为效。
备注方中玄胡,《外科枢要》作“玄参”。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普济方》卷五十四:通气散
处方穿山甲(炮)蝼蛄各150克 麝香3克
功能主治开窍通气。治久聋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上药以葱涎和捣,塞耳中;或为细末,每用少许,放入耳中。仍以耳聋类追风散搐鼻妙。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四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气散
处方茴香 木香 全蝎 玄胡索 陈皮 菖蒲各3克 羌活 僵蚕 川芎 蝉退各1.5克 穿山甲6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通窍。治耳聋,气闭不适。
用法用量每服9克,不拘时温酒调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医林改错》卷上:通气散
处方柴胡 香附各30克 川芎15克
制法研末。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
用法用量每用9克,开水冲服,早、晚各二次。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经典摘录(301-400)
​久咳不愈
噎膈方剂收集整理(31~60方)
二陈汤
华盖散3
旋复花汤治疗黄疸瘀血阻络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