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234
穿山甲膏
【处方】 穿山甲(烧灰)1两,虎胫骨(烧灰)1两,鸡舌香1枚(生用),麝香(研)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折筋骨。
【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看所患大小,以黄米粥摊在纸上,候温,掺药末在粥上,封裹所伤处,疼痛立止,隔日换贴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方剂名】回阳玉龙膏,出自明·《外科正宗》。本方又名“回阳玉龙散”。
 【组成】草乌(炒)三两(90克),煨于姜(炒)三两(90克),赤芍一两(30克),白芷一两(30克),煨天南星一两(30克),肉桂五钱(15克)。
 【用法】制膏,外用。
 【功效】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主治】主治背疽阴证,寒湿流注,冷痛痹风等证,病灶特点为不肿高,不焮痛,不发热,不作脓,皮色不变,漫肿无头。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例,辨证加用五积散、当归拈痛汤、羌活胜湿汤、大防风汤等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肿胀、关节摩擦音、运动障碍等症状消失者5例;症状基本消失,阴雨天有较小骨摩擦音者4例;脱落1例。9例患者平均疗程37日,半年后随访,复发2例,但复发症情较治疗前为轻。(《中医杂志》1964年第11期)
 【方解】方用干姜、肉桂热血生血;草乌、天南星破恶气,祛风毒,死活肌,除骨痛,消结块,回阳气;赤芍、白芷散血滞;加以酒行药性。临床应用以一切阴寒疮疡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报道较少。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肌肉深部脓肿、关节炎、关节腔。慢性积液、慢性炎症性软组织僵块、腰肌劳损、腰椎肥大、骨质增生等病症。
 【方歌】回阳玉龙阴毒招,不热不疼不肿高,军姜桂芍星乌芷,研末须将热酒调。
 
 
 
 
 
 
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
〔组成〕 吴茱萸,川连,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威灵仙,桔梗,枳壳。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五)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
〔组成〕 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白芍,台乌,威灵仙。
〔功效〕 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按语】
这几首方剂特别平和中正,基本上都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味,加入疏肝益气活血化痰滋阴温阳之品。四君子汤虽然是平和的方剂,但是确是治疗元气虚弱的无上妙方,经方以理中建中调理,然而对于理中建中不受者,脾胃虚而不寒,以四君子加减,妙用无穷。四君子六君子,与理中建中相比,又属于王道之法。我以前跟诊,师父常教患者以自制六君丸服用,去木香,少用半夏,缓缓图功,疗效非凡。
 
 
 
 
 
 
 
治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太子参,云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先煎),甘草,田七末(冲服)。
〔功效〕 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 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 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 党参,白术,云苓,柴胡,佛手片,乌贼骨(或瓦楞子(煅)),甘草。
〔功效〕 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 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伤寒无汗
川芎汤
【处方】 川芎、羌活(制)、苍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 伤寒无汗。
【用法用量】 水煎5-7钱饮。
若汗少,恶寒甚者,加麻黄1-2钱匕。
【摘录】 《此事难知》
 
 
 
 
 
 
 
四时伤寒外感,恶风寒,无汗者。犯房室感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川芎汤
【处方】 川芎、白术、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外感,恶风寒,无汗者。犯房室感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用法用量】 每服5-7钱至10余钱,或半两-1两。水煎,稍热服。
恶寒甚,脉大浮者,加麻黄。
【摘录】 《保命集》卷中
 
 
 
 
 
 
伤寒
川芎汤
【处方】 川芎、藁本、苍术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
【用法用量】 汤调3钱服。须臾呕、汗便解。
【摘录】 《伤寒标本》卷下
 
 
 
 
 
 
 
耳聋气闭
川芎汤
【处方】 川芎半两,蚯蚓半两(不出土)。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耳聋气闭。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煎麦门冬汤临卧服。后埋低头伏睡,3夜3服,立效。
【摘录】 《普济方》卷五十三
 
 
 
 
 
 
头面伤
川芎汤
【处方】 川芎 白芷 防风 当归 赤芍 生地 羌活 陈皮 黄荆子 花粉 茄皮
【功能主治】 主头面伤。
【用法用量】 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治产后去血过多,运闷不省,及伤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拨牙齿去血多,不止,悬虚,心烦眩运,头重目暗,耳聋满塞,举头欲倒,并皆治之
川芎汤
【处方】 当归(去芦.洗.焙)、川芎,各等分。
【炮制】 上粗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去血过多,运闷不省,及伤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拨牙齿去血多,不止,悬虚,心烦眩运,头重目暗,耳聋满塞,举头欲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不拘时。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风牙痛
川芎石膏散
【处方】 川芎、石膏、升麻、细辛、草乌、白芷、防风、羌活。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牙痛。
【用法用量】 擦牙。有涎吐出。
【摘录】 《医统》卷六十四
 
 
 
 
 
 
一切头风攻注眼目
川芎石膏散
【处方】 川芎减半(炮裂),白茯苓、薄荷、防风、石膏、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头风攻注眼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茶清调下;如无茶,煎地骨皮汤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及中风偏枯
川芎石膏散
【处方】 川芎 芍药 当归 山栀 黄芩 大黄菊花 荆芥 人参 白术各1.5克 滑石12克 寒水石 桔梗各6克 甘草9克 石膏 防风 连翘薄荷各3克 砂仁0.75克
【功能主治】 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及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温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姜、醋、发热物。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面肌痉挛
 组成:白芍6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白附子10克、白僵蚕15克、全蝎6克,蝉蜕15克、怀牛膝30克、葛根30 克、天麻15克、清半夏15克、丝瓜络3克、甘草10克。
 功效: 养肝柔筋、活血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面肌痉挛。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白芍、赤芍养血活血,滋肝柔筋,解除痉挛,为君药;丹参、郁金助白芍、赤芍以养血活血,白附子祛风化痰,擅长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蝉蜕祛风止痉,共为臣药;怀牛膝补肝活血,葛根生津解痉,天麻、半夏平肝熄风化痰,共为佐药;丝瓜络宣通血脉,引药入络,直达病所,甘草缓急解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力专效著,养血活血,滋肝柔筋,风散痰消,经络通畅,病症可愈。
 加减运用:若舌苔薄白,脉浮紧,兼有风寒者加防风12克,细辛3克;若舌苔薄黄,脉浮数,兼有风热者加菊花15克,柴胡15克;若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兼有风湿者加秦艽15克,羌活15克;若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偏重血瘀者加川芎15克,红花10克;若胸胁胀满,胁肋疼痛,脉弦,有肝郁者加陈皮15克,枳壳20克。
 
 
 
 
 
 
 
 
化脓性骨髓炎
组成:银花30克、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30克、半边莲30克、蚤休30克、生地30克、当归13克、赤芍12克、黄连10克、山栀1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分1日2次饮服。
 主治:化脓性骨髓炎急性期。
 
 
 
 
 
 
 
 
痰场加减方治鼻息肉
组成:胆南星9克、制半夏9克、陈皮15克、石菖蒲15克、泽焊15克、浙贝母15克、枳壳15克、昆布15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生牡蛎24克、穿山甲10克、砂仁10克。
 制法:将上药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与作用:适用于痰湿结滞型鼻息肉,症见流涕白黏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升馅汤合四逆散治疗干咳、口干
田某,女,36岁,5月29号就诊。
干咳,口干,有气不足感,睡眠浅易醒梦多,纳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右侧大,心肺区凹,脉沉弦。因家庭变故,近来情志抑郁。
处方:升陷汤合四逆散。
黄芪18,知母9,桔梗5,升麻3,柴胡10,枳壳10,白芍10,炙甘草10,杏仁10。5剂。
今天过来给儿子诊治咳嗽,反馈:口不干,基本不咳,睡眠比以前沉,梦多。
 
 
 
 
 
 
 
 
 
川芎升麻汤
【处方】 川芎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去芦,洗净)半两,白芍药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御风透肌,发疮。主痘疹已出,未能匀遍,或毒气壅遏,虽出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7分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八
 
 
 
 
 
 
 
川芎神功散
【处方】 川芎4钱,甘草1分,川乌头半两,吴白芷半两,天南星半两,麻黄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清神。主风热上攻,偏正头痛,无问微甚久新,头面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投清酒半盏。
【注意】 服后避风。
【摘录】 《宣明论》卷三
 
 
 
 
 
 
 
 
 
 
 
眼睛疼,头痛,沙涩流泪,眩烂风痒,障膜遮睛,及积年头风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两,羌活1两,防风1两,菊花1两,荆芥穗1两,僵蚕(洗,炒)1两,抚芎1两,制苍术1两,白芷1两,石膏(煅)1两,细辛(净)1两,芎须(水洗)1两,香附(炒)1两,川乌(炮)半两(去皮尖),淮乌(黑豆煮)半两(去皮尖)。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眼睛疼,头痛,沙涩流泪,眩烂风痒,障膜遮睛,及积年头风。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食后,茶汤清调下。头痛,葱白汤调下;常服,薄荷茶调下。
羞明,加朴消。
【摘录】 《永类钤方》卷十一引《石人屏曾氏家藏》
 
 
 
 
 
 
 
大蒜3大神奇妙用
大蒜是一种集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的食材,在生活中中还是有很多妙用是人们所不知道的,今天我主要是给大家分享3个有关大蒜的神奇妙用,不知道你都见识过吗?
1、大蒜加红糖——止腹泻
这是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患有细菌性腹泻,整个人都病恹恹的,无精打采,当时它就是用的大蒜加了2样东西,1个是红糖,1个是茶叶,腹泻就止住了。具体用法:取来大蒜50g,茶叶和红糖各30g;先把红糖水煮开,在里边加入30g的茶叶和50g的蒜泥搅拌均匀即可,放置水变温时,就可以代茶饮用,能迅速止泻。
2、蒸大蒜水——止咳
小孩子咳嗽时,可以取来大蒜2-3瓣,大人用7-8瓣,拍碎之后放入碗中,加水,再放到锅中去蒸,水烧开之后,蒸15分钟左右,严重的时候可以1天喝3次,可以不吃大蒜,只喝水。第2天再蒸大蒜水时,就要加冰糖了,小孩放1粒,大人放2粒,大蒜性温,入脾、肺、胃经,在民间多用来治疗气管炎、咳嗽、哮喘、肺结核。
3、大蒜敷脚底——行气活血
把大蒜捣烂敷在脚底的涌泉穴上,可以起到引火下行、行气活血的功效,不伤体内阳气,又能赶跑体内的虚火,防治咳嗽。用法: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先把双脚洗净,把大蒜切成薄片,敷在脚心的涌泉穴上,位置就在脚跟向上1/3的脚掌处,用医用胶带固定好。
提醒:因大蒜对皮肤有刺激,所以贴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早上起床后就把它拿掉,此方法对治疗咳嗽、流鼻血、便秘都有不错疗效,连敷一周左右,效果会更好。但是每个人的皮肤承受能力不同,如果你在贴的时候,出现了灼烧感,就不建议使用了。注意事项:对患有眼疾、肝病患者、非细菌性腹泻的人不宜吃大蒜。
 
 
 
 
 
 
 
葛根为什么能解酒
最近学习了伤寒论中的葛根汤,其方中主药就是葛根。又因为最近有朋友酒醉难受,嘱其饮用葛根茶以解酒毒,但朋友仍然认为茶与蜂蜜解酒最好,不信葛根解酒毒。所以燃起对葛根解酒的些少研究。
葛根为什么能解酒?最早在《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酒毒,葛谷,主下利”。可见用葛根解酒早在几千年前国人就知道,也是老祖宗们尝出来,吃出来的结果。
因为酒文化源流长,并非今日国人才好酒,古代的人更好酒,比如《黄帝内经》就说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说明当时酒气盛行。从这一点推理,没人研究解酒药是不可能的。
因此,葛根解酒写入药书文献中,显然是经过了人体实践。
当然,现代药学的实验成份分析也佐证了这一点。据研究,众多的动物实验证明葛根提取物具有抑制大小鼠酒精吸收量、加速酒精代谢、提高对酒精的耐受量、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对肝脏损害等作用,其中以总黄酮为主要有效成分。(参考文献: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10月第7卷第20期)
但《本草纲目》记载的解酒中药多达107种之多,为何《神农本草经》独说葛根解酒之大效?这是中药认知范围问题还是药性问题?
清代的药理学家唐容川对葛根的药性作出了说明“葛根,其根最深,吸引土中之水气以上达于藤蔓,故能升津液,又能升散太阳、阳明二经,取其升达藤蔓之义。葛根藤极长,而太阳之经脉亦极长,葛根引土下之水气以达藤蔓太阳,引膀胱水中之阳气以达经脉,其理相同。故葛根能治太阳之痉,助太阳经由膀胱水中而达其气于外也。
葛根色纯白属金,又能吸水气上升,是金水相生之物,又能引津气以治阳明之燥。葛根与升麻不同,葛根根实,故升津而不升气;升麻根空有孔道以行气,故升气而不升津。葛根气味较平,故发散之性轻而不伤血,根深能引水气上达苗叶,故兼能升津液也。
显然,酒入阳明不化而醉,葛根的甘味生津可冲淡而缓之,葛根的升水之功可托出而排之,用经方家倪海夏的说法,葛根就是”拔毒“之品,其解酒之功来自于天然的药性所致。
 
 
 
 
 
 
一个岔气的民间小偏方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来自民间治岔气的偏方,这是一位老爷子告诉我的,他说以前人们在山上干活,偶尔就会遇到碰伤的问题,岔气的情况也是经常性的发生,每次出现岔气的时候,这位老爷子都有办法立马搞定,他用的就是止疼烟,里边的材料用的就是小茴香籽磨成的细粉,每次岔气时,吸上2口,就不疼了,见效特别明显。
可能说到这里,有些朋友会弄不清楚到底哪种情况下才是岔气呢?其实岔气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胸部闷胀作痛,且痛无定处,疼痛的面积较大,特别是在我们做深呼吸的时候,就会因为牵制到了胸部出现窜痛,并伴随着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等,感觉胸部就像有着针扎的感觉一样。这种痛感并没有外在的红肿、压痛等客观的体征,多发病于胸协部,也叫做胸协内伤或胸协迸伤。
我们再来看看小茴香的药性,小茴香味辛、性温,药效入肝、脾、胃、肾经,主要起着理气和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小茴香治岔气的用法用量:取来小茴香籽10g,熬水一碗,喝下就好,一般大家去药店买1两的小茴香籽可以用上4-5回。
这是因为小茴香属于香味的原料,本身就具有着行气止痛的功效。除了可以治岔气痛外,小茴香也可以用来治肚子痛。
针对小肚子受凉、发胀引发的疼痛,大家都是可以把小茴香苗切碎之后,拌上鸡蛋炒着吃,可以温暖我们的肚子,缓解疼痛。这个来自民间治病的小偏方,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冰糖好还是白冰糖好
冰糖常常是作为一种配料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有的时候是放在甜品中,有的是煮汤或者熬粥的时候会用到,但是你真的了解冰糖吗?
1、冰糖能润肺止咳
冰糖溶于水中,被人体所吸收,主要起着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缓解局部的炎症,嗓子痒痛不舒服的症状,可以很好的缓解肺燥、肺热,改善咳嗽有痰的问题。
2、冰糖能清心降火除烦
冰糖是凉性的,泡水喝之后,可以清除掉我们体内的热毒,有着清心降火的作用,还能改善口腔溃疡的问题。特别适合那些经常性心烦气躁的朋友去喝,可以除烦。
3、冰糖能解毒降脂
平常适量的饮用一些冰糖水,有着明显的解毒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清除掉体内堆积的有害的垃圾毒素,还能稳定血压,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有着降血脂的功效。
黄冰糖好还是白冰糖好?哪种对身体健康最好?
黄冰糖也被叫做老冰糖、土冰糖,之前都是采用古法熬制而成,主要是由甘蔗粗炼加工而成,色泽微黄,却保留住了甘蔗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例如矿物质元素等。所以说要是站在营养价值上来说,黄冰糖比白冰糖营养价值要高。黄冰糖属于多晶冰糖,晶体多为不规则,且大小差别很大。如果是用来滋补或者是调理身体的话,建议用黄冰糖比较好。例如用黄冰糖做冰糖雪梨,红枣银耳粥等。
白冰糖则是由蔗糖经过多次精炼、除杂、浓缩而成,多数都是经过了二氧化硫漂白,甜度比黄冰糖高,属于单晶冰糖,晶体均匀,大小一致。如果是做菜上色的话,大家可以选择白冰糖,例如做红烧肉等。所以说要论起来对健康哪种冰糖食疗价值最好,我建议还是选择黄冰糖,但是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产后头痛。男子气厥头疼,妇人气盛头疼
川芎散
【别名】 芎乌散、川乌散
【处方】 真天台乌药皮、大川芎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头痛。男子气厥头疼,妇人气盛头疼。
【用法用量】 芎乌散(《医方类聚》卷八十一引《济生续方》)、川乌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
 
 
 
 
 
 
产后心腹痛
川芎散
【处方】 川芎(洗,锉)1两,桂心(不见火,锉)1两,木香(锉,怀干)1两,当归(去芦头须,洗,锉,焙)1两,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产后心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1盏,药末2钱,煎至7分,带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
 
 
 
 
 
 
 
 
妇素有冷气冲心,如刀刺者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钱,人参5分,吴茱萸5分,茯苓4分,桔梗4分,当归1钱,制朴半钱,乌药7分半,枳壳3分,炙甘草3分。
【制法】 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 妇素有冷气冲心,如刀刺者。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至1盏,稍热服。
【摘录】 《医学正传》卷七
 
 
 
 
 
 
清心从小肠与心胞入手
心火旺的表现
舌尖红心烦气躁失眠,常年消化不好,燥热出虚汗。
火生土,心火如果不能往下走,就不能温煦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导致消化不良。例如
吃饭时发火,突然就不想吃了,发火时,肝火、心火都会往上走,心火就不能促进消化,不能火生土,出现消化不好。
舌尖红,心火旺的人调理消化不良,一定要降心火,不是清。清的太过,会把身体能量带走,吃清心火的药比较寒凉,然后虽然把心火清了,因为寒凉消化会更不好的。
中医有引火归元,有时体内火是正能量,要引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去火。
怎样降心火?
1.心与小肠相表里。
通小肠。小肠不通畅,心火就不能往下走,在上面浮着。可以刮痧小肠经,如果小肠经,肩胛周围没有明显痛点,就没必要刮痧。可以温灸小海穴,降心火。
2.心是君主之官,心受邪心包带受。
心脏像皇帝一样不受邪气的侵袭,心脏得病大都是心包出了问题,影响心脏的扩张。或者血管堵了,是结构的变化,功能性不会受邪气的影响。早搏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好,气血虚,心脏缺血会出现早搏的现象。
心不受邪心包代受。
平时多点揉内关穴,有助于降心火,柔和的清心火的同时,有助于心火下移而不伤人。
不要刮心经,、心腧,直接清心火。
可以选小肠经或心包经上某些穴位,不但能达到清心火的作用,还能把火往下引,这样就能达到火生土,促进消化。
除此之外,腿上还有一个下巨虚,涌泉穴,平时点揉、温和灸。时间不要太长,10至15分钟左右,也能达到引火下行的效果。
这4个穴位
小海、内关、下巨虚、涌泉,不能一次都灸,每次选两个穴就够了,少而精,搭配是关键。
内关+下巨虚 10~15分钟
小海+涌泉
注:涌泉穴时间短些。
通过脏腑表里关系来达到降心火的功效,直接从心经上清心火,清不完的,还容易伤人。
 
 
 
 
 
 
 
 
健脾与补肾
肾虚和脾虚搞不清,也不知出现问题从哪里着手?
有吃过补肾药的人,几乎大多数补肾药有这样的说明: 脾胃虚弱者,痰湿重者慎用。
中医有一句话: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后天养先天。
比如一个人有肾炎或者肾功能弱,会出现腰困,没精神,不舒服。这是肾脏有很大异常时出现的症状。
当健康人一顿饭没吃好,出现腹泻,胃胀难受时,会发现平时精气神再好的人,只要脾胃一瞬间不好,整个人都困乏无力,四肢发软。
脾主肌肉,主运化,主升清降浊。当脾胃一瞬间受损时,体内整个气血运行几乎停滞,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该运化的不运化。此时肾精再足,也是不会发生作用。
有很严重肾病出现的症状,还没有一个简单的,因为积食、腹泻,常见的脾胃病表现出的虚弱程度严重。可见脾胃多重要。
补肾药都有补性,当脾胃不能运化,这些东西就会产生逆而生痰。所以吃补肾药不但没有效果,还易生痰,痰湿中的人还会增加肾的负担,所以有的人吃补肾药效果不大,而且越吃越严重。
中医看病不管用,艾灸或针法开方剂,吃药等比较有经验的,都会用健脾补肾的方法同时进行或者把健脾放在首位,补肾在其次。
脾胃不好的表现
稍微吃东西不注意就发生问题,腹泻,胃胀。
吃补肾药一定要注意,脾胃是不是能运化是关键。
先健脾,后天养,先天健脾的同时就在补肾。
吃健脾药,没有吃补肾药,或者艾灸健脾穴,没有加补肾穴,在脾胃健运的过程中,身体在自我修复的同时,也在完成一件事,就是后天养先天,健脾的同时也是在辅助的补肾。
艾灸健脾穴还用加补肾穴吗?
中医整体观一个丈夫剪映了,别的脏腑也跟着五行相生相克了,当你认为健脾没有补肾,这是错误的。
当脾胃极其虚弱的时候,不要刻意用一些补肾的方法,任何方法都不要用,尽量先健脾胃,当脾胃好转,再适当配合一些补肾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水肿代谢三焦与膀光
水肿可能是脾虚肾虚,治疗效果不佳,原因在哪儿?
人体水液正常代谢过程主要依靠脾肺肾的三大脏腑,脾肺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摄入的水有两大来源,从喝水和食物里吸收水分。
人体代谢水液通道是毛孔的开合,出汗,大小便。
当人体代谢出现障碍时,很多人会出现水肿,更多出现面部水肿和腿部水肿。
1.陈奇会出现面部水肿,眼袋很重,轻微的面部肿胀。当起床后吃点东西,不久面部水肿就会减轻,这种属于脾虚型,脾胃运化有点儿失衡了。
如果从早到晚面部肿胀,这就不单纯是脾的问题,可能是长期劳累,饮食不当,脾弱影响到肺气虚和肾气不足。因脾伤及到肺和肾。
2.常年腿部水肿,关节积水等,腿沉,痰湿比较重,也可能是肾阳虚,脾阳不足,脾肾两虚,导致下肢水肿。
人体除了肺脾肾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脏腑,三焦和膀胱。
三焦
主水的运化,人体水液在体内大环境代谢,三焦主水的通调。
如果肺主通调水道,那么三焦主一身之水的代谢。
膀胱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经络,贯穿从头到脚。
膀胱有气化的功能,人喝进的水,经过运化代谢以后,流入膀胱,这时膀胱要和肾阳搭配进行气化,只有充分气化以后,水才能重新被利用。
所以膀胱气化的作用
1.为了小便能顺利排出。
2.在气化过程中还能重新吸收身体的水分,重新的代谢。
不只是为了气化和小便,人体里的水重复再利用。膀胱的气化在人体代谢里,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负责全身水液的推动和代谢。
肾与膀胱相表里,当一个人肾阳很虚的时候,或者膀胱经气化能力不足的时候,整体水液代谢也会受到阻碍。
面部水肿,特别是腿部水肿的人,感觉常年调不好。
有一个穴: 中极穴。
从解剖角度讲,中极穴就在膀胱的上面。小便不利,尿不出,很难受。艾灸中级穴效果很好,它促进膀胱气化推动水液运化。
三焦
负责一身之水的代谢循环。负责打通这个通道,当三焦堵的时候会出现上下不通的情况。
三焦经上,有一个阳池穴。
当出现一身水肿,不管是头面部还是腿部,肾阳虚,脾阳虚,肺气不足,从中医辨证存在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先艾灸阳池+中级
2.再取一些健脾穴。
对于整个身体水液代谢会有好处。
总结
虽然人体水液正常代谢主要依靠脾肺肾这三个脏腑,但是这三大脏腑在体内水液代谢的过程中,依赖于膀胱的气化和三焦的疏通能力,所以当把膀胱的气化能力提升和三焦疏通的通道打通,在健脾补肾,对于身体水肿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风寒鼻塞
川芎散
【别名】 川芎饮
【处方】 川芎1两,藁本1两,细辛1两,白芷1两,羌活1两,炙甘草1两,苍术(米泔浸)5两。
【功能主治】 风寒鼻塞。
【用法用量】 川芎饮(《不知医必要》卷二)。
【摘录】 《医统》卷六十二引《医林方》
 
 
 
 
 
 
一切眼疾
川芎散
【处方】 川芎、白芷、细辛、龙脑叶、猪牙皂角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 搐入鼻中。
【摘录】 《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
 
 
 
 
 
 
 
 
患眼疾不痒不赤而痛者
川芎散
【处方】 川芎1两,菊花1两,细辛1两,鼠粘子1两,石膏1两,僵蚕1两,蒺藜1两。
【功能主治】 患眼疾不痒不赤而痛者。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2钱,米汤调下。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下
 
 
 
 
 
 
 
年轻人压力大,小心血压飙升
劳累和精神压力是高血压常见的病因。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教授王清海说,从近十几年临床观察接诊患者发现,现代高血压患者的最大病因不再来自饮食,而是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增长的压力和劳累。
 “重压”下血压飙升
 王清海说,曾经接诊过一位公司副总,年仅32岁就患上了高血压,行业竞争和工作压力让他常常处于重压之下,紧张、失眠、急躁、大便干等症状接踵而来。到医院一做检查,发现血压已经飙升到180/100mmHg。后来多次测量血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这位患者当时难以置信,“我才32岁,怎么就患上了老年病呢?”
 王清海指出,这位患者年纪轻轻就患上高血压,与之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有关。“如果真想把血压降下来,就赶紧请假休息一段时间。”
 这位患者照办了,休假半个月,带着全家外出旅游,谢绝了所有的工作联系,等休假回来去医院复诊,结果血压已经恢复正常,而且焦虑、失眠的症状也迎刃而解。
 现在有很多中青年加入了高血压的“大军”,其中不乏知识分子、白领、公务员、记者等人群。可见生活压力、脑力劳动对高血压患病有重大影响。
 放慢节奏,卸除压力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就如一部机器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时间久了,必定会有损害。人如果也这样整日神经紧绷,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更是导致血压飙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慢活”或许是现代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明智选择。放慢节奏,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合理安排休假时间及运动时间,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松弛一下,让不断消耗的精、气、神得到及时补充,这样才更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王清海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尝试几点,可帮助人摆脱压力困扰,获取片刻轻松。
 适当关掉手机:现在的人“机不离身”,忙碌得令人神经紧张,如果能够适当关机,就可以把工作和休息时间区分开来。
 休假充电:每个星期放一天假用于充电,培养兴趣爱好,好好放松,能令人工作起来精力充沛。
 踱步:上下班时间,如果条件可以,不妨以步行代替交通工具,可以戒掉性急的毛病,也能为自己制造片刻宁静,有益健康。
 小憩:每天午后最好能休息一会,在中午工作的间隙可以闭目养神,舒缓心灵。
 慢食:吃饭不必赶时间,狼吞虎咽,如果能够学会细嚼慢咽,享受美食,也是可以让人精神放松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种中成药,每种都是疾病最怕的“处方”,好用又便宜!收藏起来1、肾阴虚——好用便宜——六味地黄丸组方...
颈椎有什么办法搞好吗?
含有葛根的处方(二十)
【当归芍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腹胀及痔疮】
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颈椎病药方
视力不好,试一下这三个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