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性难移,变本加厉”——看杨之光如何妙笔生花

唐宋时期中国的人物画曾达到高峰,却没有人体画的地位。敦煌壁画受犍陀罗艺术影响,出现半裸的神佛,已相当开放,却非人体艺术。宋元以降,人物画衰退,裸体形象更不能进人艺术之林,这当然与封建礼教的束缚有关,但也由于不可能对人体解剖作科学性的研究。

本世纪初,李叔同由日本归国。1915年在南京高师首开人体写生的先例。可惜李先生没有留下一幅人体绘画。其后,徐悲鸿赴法留学,画了不少精美的人体炭笔素描。回国以后,又以传统的水墨宣纸创造人物绘画。却未见到他以水墨作女性裸体。近些年,部分作者尝试扭曲变形的女裸,故为拙笔而近于涂鸦,虽属“新潮”却非真正的人体艺术。

五十年代初,余初探人物画兼融中西画法。被传统画派斥之为水彩加线。半个世纪后,余本性难移,变本加厉,独步今日之没骨画法,实为高阶段之水彩加线也。位置行家以为然否?


庚午写生

裸体,尤其是女性裸体,要求优美柔和,光洁流畅;一笔落纸不可更改。必须有坚实的造型基础,敏捷的审美感受力。杨之光在其题画文字中说:“认识与表现虽不可分割,但学习之初阶段与高阶段可有所侧重。若无初阶段之严格,则难获得高阶段之自由。”确属经验之谈。


拾薄如蝉翼之山东桑皮纸,用没骨法写人体可谓至难。

所谓“没骨法”即不用墨线勾勒,而只以彩墨染绘。古人多用于花卉,很少用于人物。杨之光幼年曾随名师学习花卉(至今仍存有画集),熟知其中奥妙。同时他又在书法和篆刻方面下过苦功,以书法人绘画,故能用笔多变挥洒自如,他为自己的人体速写册题记中说:“弥年来余坚持以没骨法作女人体写生,并融人写意花卉技法人画,一笔定局,不拘小节,不计中西,但求神韵……”写意画要“放笔直干”,如谈话可以率意直言,杨之光认为“可直言但不可妄言”。也就是仍然要在法度之中。

探索一生写苦辛,中西不计重传神。没骨最难风骨在,古今独步不随人。


美国女人体写生

他又在一处题记中说:“没骨非无骨,绵里藏针也。”女性人体圆柔,写意画多用水分,很容易流于空泛虚浮。徒具“肉感”反增俗艳。不能予人以心旷神怡的美的享受。杨之光所作人体,圆中有方,柔中有刚,肌体丰盈而骨力俱存,他曾画一西洋女子的背影。金发垂肩,完全以草书中的“飞白”一笔画成,使全画倍显精神。


画女人体难,用没骨法写生可谓难上加难。余放纵直取,取其神也。

中国古代的工笔重彩,以对比色的平涂构成装饰美;或再加沥金、沥银,产生辉煌的效果。写意山水的发挥笔情墨趣,只用“浅绛”,不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没骨或写意的花卉,加强了色彩的作用,但设色仍较为单纯。杨之光在一段题辞中说:“传统人物画中之所谓肉色已成公式,过于单调。吴击老(昌硕)作花果善用复色,可借鉴之。”


其实杨之光所画人体的色彩已远远超过了吴昌硕的花果。他早年善画水彩,近些年又长年游历美欧及海外,所见油画名作甚多,级取了各方面的营养。我们在他所创造的人物(包括裸体)画上,不仅可以看到水彩艺术的经验,且可看出印象派油画色彩的影响—物象的用色,常受光源、天色以及环境折射的映照,而发生无穷的变化。


何须看眼睫,背影更姣姣。

在一幅题为《背影更姣姣》的作品中,人物的乳峰是深红偏紫的,而肩臂则是紫中带蓝,背部又增添了橙黄。这样复杂的色彩变化,不但没有减少人体的真实性,反而令人同时觉察到天光水影构成的大自然的美感。在一幅题辞为“一气呵成形神俱得”的人体’”画上,作者以浓重的色彩铺染上身,而后水分增多,色彩渐淡,画到下肢足部几乎难辨形迹。虽然“难辨”形迹,却仍可以觉察到坚实的造型,这里正显出艺术家“游刃有余”的功力,而这种“朦胧”之美,更能诱发观者欣赏的兴味。


一气呵成形神具得,写生中的佳作也。

对于艺术形式美感的欣赏是属于一种高层的欣赏素养。

艺术所要表达的生活对象及其包容的思想含义,一般称之为“内容”。而表现“内容”所运用的章法、线条、色彩等,一般称为“形式”。依黑格尔(Hgeel)的意见“形式”并不是包在“内容”表面的一层外壳,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中国古代大师所谓“一笔落纸,形质俱存”也就是这个意思。在绘画—尤其是大写意的绘画中,这种“一笔落纸,形质俱存”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故前辈大师又有“废画三千”的印文,意思是说一幅完美之作,是在许多不太完美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或者也可以说需要经过千百次·实践的探索,才能达到现在的成就。


瀑声

我们看杨之光的人体速写,“举重若轻”,其实是来之不易的。


碧泉淌水

在欣赏人体艺术的时候,朱光潜还曾阐释过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他举例说:如果欣赏一件美丽的维纳斯雕像时,首先想到的是要和“她”恋爱,那就不是纯正的审美态度。真正的审美活动,是超乎个人利害和个人私欲的。是可以与他人、与群体共享的。故“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廿世纪末,余着重探索没骨法人体写生。五十年代曾有争议,评击我的画乃水彩加线,非国画也。余不以为然。半个世纪过去,余竞本性难移,甚至更变本加厉。画自古无陈法,各行其道。西洋之水彩与中国之水墨颇有相似之处。余主张作画不计中西,但求神韵也。

杨之光所作人体速写,常常含有某种耐人寻思的情趣和意境。它们的美质是健康纯正的,是青春的赞曲,是生命之诗,是人类的花朵。


涛声

1998年于广州美术学院


暖冷暗明随我用,非驴非马不为奇。丹青自古无陈法,变幻之中方有诗。

本文选自:迟轲. 妙笔生“花”——杨之光“没骨法”人体速写序. 国画家. 1998.05

图片选自: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之光.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意水彩人体写生
酣畅淋漓 | 写意水彩人体写生画作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杨之光3(总第2882期)
[原创]摄影:杨之光人物画(七) (作者 陶然庭苑)
杨之光水墨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
我的美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