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吼叫妈妈:有没有一条教育突围路,既保留孩子率真又顺应升学应试?


她提出了一个概念——


“无敌十点钟”


到晚上十点钟的时候,孩子还在磨蹭,这时候家长肯定火,一场“大战”就开始了:


大的叫小的喊,最终不欢而散……


然后第二天再来一遍,每天无休无止。


说的是不是你?


她说:我们都是凡人妈妈,“不淡定”,也“不完美”。但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非吼叫妈妈”——


先从“全吼叫妈妈”降低为“半吼叫妈妈”,再到“一点吼叫妈妈”,最后是“非吼叫妈妈”。


上周末,知名儿童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萍做了一个演讲:《沐阳上学记>:00后家庭教育新话本——一个作家妈妈陪伴儿子成长的心路历程》。今天《文汇教育》就向各位,特别是各位妈妈,分享她的这篇演讲,感同身受的同时,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个作家妈妈陪伴儿子成长的心路历程


萧萍


有个帖子,好像叫“战栗吧,上海人”,讲的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所面临的升学压力——


看看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他知不知道有人已经算好了,作为一个婴儿,距离“小升初”军团和“高考”还有多少天?


而下面这个图,我们看到这个一点点大的孩子,已经在学着认识“江、河、湖”——这其实是目前教育的一种现状。



起初看到这些东西时,我觉得很荒诞,很好笑,继而我又觉得挺沉重的。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说的不是第1001个教育的法则,而是作为一个特别普通的母亲,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作为母亲和他在一起的日子。


我们都是“凡人妈妈”


我们都是凡人妈妈,我们特别“不淡定”,也“不完美”。


刚刚有个孩子说他经常跟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我就在想,谁家没有矛盾?我们看着别人都是光鲜的一面,但其实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比如“幼升小”。我与大家一样,曾经想让我儿子去一所好的小学,那天我带着他去面试,其实我很清楚我们可能是“打酱油”的。但虽是这么说,我还是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


当时,我们俩走到那里,

门卫大叔说“东西拿来”。


我不知道是要什么东西,

旁边有一个妈妈说“是简历,你怎么不带简历来?”


我说:“他就考个小学还要带简历吗?”

结果人家很自豪地拿出一沓,我一下子傻眼了,儿子还问我什么叫简历。


后来我听到那个门卫说“这什么妈,什么都不带来干嘛的?!”


孩子们进去面试后,家长们就在一起闲聊。我一般不参与家长的闲聊,因为怕自己焦虑。所以我尽量把自己的耳朵闭上,能够让自己清静点。


但是,当时有一句话传到我的耳朵里:“你知道吗,这个小学不要太胖的,也不要太瘦的


另外一个妈妈也知道,说:“当然了,那个胖的肯定不怎么运动,不怎么运动就不怎么灵活,身体不灵活导致了脑子有可能不灵活。”


然后,另外一个妈妈问:“那瘦的呢?”


这个妈妈就说:“瘦的肯定来回动,灵是灵活的,身体那么灵脑子也够灵,但是他很难坐下,他考试就不灵了。”?


那个妈妈神秘地一笑,“所以啊,我今天给我们家小胖子穿了竖条的衣服!”


她这句话一说,我可就傻眼了,心里那个后悔——哎呀,我儿子那么瘦,我居然给他穿了件竖条的,而且还是一套!这个悔啊……


结果后来他真的没有考上!当然,这不全和我的情报不准确有关系。这就是我们的“幼升小”吧。



小升初呢?


我专门为小升初写了一段话,我说小升初是在我和儿子的旅程中最重要的,前年沐阳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只要听见“小升初”这三个字,心脏就扑通通乱跳


在网上,关于小升初的帖子满天飞,


到底上民办(中学)还是公办(中学)?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到底哪个有道理?


境内班还是双语班?


“培优班”、“理科班”、“平行班”都是什么鬼?……


每个人都在问问问……我该去哪一个小升初妈妈平台潜水?我怎么能打入“敌人”内部收集一手最新信息?我如何才能被推荐、托关系、求到老天保佑呢?……


我们都是凡人妈妈。我们都不够智慧,不够淡定,不够完美。我们整天去想有没有后门、能不能托别人找关系?能不能把简历递到关键的人手上?能不能让他给我们面试的机会?


我写下了“25小时开机”,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恨不得每天手机开机25小时,就等着一声面试的铃声响起,煎熬啊!

 

要学会和孩子沟通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焦虑?


我看过一个数据,说有36.9%的儿童表示从不或很少和父母说心里话。所以说,有一个能够开导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着分析问题的好妈妈是多么重要,因为孩子需要这样的妈妈。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常常把他们比喻成“花朵”,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花朵是合适地施肥吗?是天然的光照吗?是让它根生叶茂的自然长成吗?


还有我们的修剪,这刀下去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合适的?


前两天有一个上海男生离家出走,所幸找到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当时有记者采访我,我说首先我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搞教育的研究者,我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但是我又说请媒体和各方都不要让事情再发酵了,请给这个孩子、家庭、教师们保持一点空间,给他们一点时间沉淀这个事情,而不是每个在旁边的人去妄加猜测。


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彼此沟通和了解。


所以,我觉得我们和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沟通。我们常常说小孩哪有什么烦恼,不是这样,对孩子来讲一点点事情是比天更大的事情


我最提倡的是在家庭里面“话来话去”,就是让他跟你分享内心的感受,你一定要回他而不是看手机


“话来话去”往往就会成为“化”,把矛盾化解掉,高兴的事情又可以分享。


在这个社会上,职业妈妈太不简单,太辛苦了。当你在职场上,其他人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妈妈,而为你减去很多工作,我们一样在职场上和那些男性拼杀,而且有时还比他们更优秀,付出更多。而回去后,你既是妻子还是女儿,最重要的你是个妈妈。



“唱反调”未必是坏事


有一次我在外地有一场作文公开课,我问下面的孩子闻到什么了?有的小朋友说闻到花香,只有一个孩子说闻到了臭气,我马上请他站起来形容他闻到的臭气。


这个孩子可能是要“唱反调”,但是我们常常说的“批判性思维”,其实就蕴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们的五官不敞开,他闻不到、听不到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他们没有把心打开,没有触摸到身边的一切。


我教孩子写作的时候觉得特别费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千篇一律,所有文章都没有个人经验,我反复强调打开、敞开自己,所以我要表扬那个闻到臭气的孩子,因为他说出了个人经验,也许他有点“唱反调”,但是没关系


我在《沐阳上学记》中表达的就是:如何在应试教育中间找一条现实的突围路,既保留孩子的率真的思考力,同时又顺应升学和应试?


有些国内学生去申请美高或者国外大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国外对国内的招生比例在逐年下降?因为他们觉得本土学生是在按部就班地学习,不像中国孩子习惯于反复操练、复习、刷题等,于是他们觉得这样的考试不公平。


我们现在的孩子在传统教育方式当中,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思考的、缺少跳跃的情况我们的孩子们在该玩的时候没有玩,据说现在什么“数学思维班”已经开到托班了,也就是3岁以前。


我们常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的孩子把2岁作为起点开始跑,跑到18岁,他们还愿意学吗?这难道不该让家长深深地反思一下教育方式吗?你让孩子只看到高考的这一段,还是一生的奔跑? 



做一个“非吼叫”妈妈


我有个概念叫“无敌十点钟”,就是说


往往到晚上十点钟的时候孩子还在磨蹭,这时候家长肯定火,所以到了10点钟,一场“大战”就开始了,大的叫小的喊,最终不欢而散,然后第二天再来一遍,每天无休无止。


所以我在想:我怎么样能够做一个“非吼叫妈妈”我想先从“全吼叫妈妈”降低为“半吼叫妈妈”,再到“一点吼叫妈妈”,最后是“非吼叫妈妈”


我想,很多孩子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妈妈吼叫少一点,这个家庭的日子就好过一点,爸爸们也觉得如果妈妈情绪好一点,就是“多云转晴”了。


妈妈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妈妈情绪好,日子就过得好。


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吼叫”的话有几点必须明确:


第一、健康底线。


这是生命教育,不可以讨价还价的。


我的儿子沐阳在3年级的时候眼睛近视了,我当时觉得特别后悔,所以我直接让他停课一学期去治疗近视。现在想想这么做是有点铤而走险,但是当时我告诉他:“我想用行动告诉你,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永远是第一位。”


第二、选择权。


这个就是说,你要把选择权交给他。


有一次沐阳偷懒,他不想学游泳,他说我腰疼得走不动。我知道他应该是在耍鬼主意,所以我给他两个选择:第一,因为伤得太重了必须休息静养,第二去上课但是不下水,可以坐在台阶上听课。最后他选择坐在台阶上听,但是据说最后他自己下水了,没有什么事情。


所以说当孩子耍花招,大人要用一种小智慧把它化解,给他权利让他选择。


第三、空间留白。


孩子们现在几乎“星期一”到“星期七”都有事,没有“周末”的概念。我们还有让孩子思考的余地吗?


其实家长们想想,你们在职场上让你们加班你都觉得受不了,那孩子们呢?所以这里就要倡导家长们换位思考。


父亲必须出现在餐桌上


我觉得在一个家庭教育当中,父亲是最不能缺席的,尤其是晚餐时



我记得前两年“三八节”调查,说有70%的父亲居然不回家吃晚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代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


父亲可以在另外一个逻辑上与孩子有一些碰撞,比如辩论。


沐阳就曾经和他爸爸辩论“人能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个河流”,他觉得当然不能,他说:“河里有鳄鱼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能量要释放和散发,这就是最好的心理按摩,也是最好的亲子游戏。


简简单单的生活就是这样,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在沐阳小的时候,我曾经专门为他写过一首诗歌《让我们去找黑的地方》。


我还记得那天是上海的台风天,大概是沐阳5岁半的时候幼园全部放假,他在家里,那天刚好我也没有课,外面阴沉沉的,马上台风大雨就要来了。


那天下午我们收到了一个邮包,是沐阳最喜欢的手电筒,那是爸爸寄来的。


他拿着有鳄鱼头的手电筒爱不释手,他拉着我的说:“妈妈,让我们去找黑的地方”。


他说完这句话我的心怦然一动,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首诗的开头。我帮他把所有窗帘拉上,没有开灯,我说,妈妈和你一起去找黑的地方。



希望所有家长能够陪伴孩子们去找黑的地方,去发现每一寸生活的惊喜和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爱吼叫的妈妈,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只会毁了孩子一生!
这些孩子你越"吼"他就越"笨"
聪明妈妈从不吼孩子,只用这5招轻松解决孩子暴脾气
孩子胆小、懦弱,都是因为父母的这个举动,父母自己还不知道
吼叫对孩子不好,可很多父母还在做,试试这样去管教娃
这件事足以毁掉孩子一生,爸妈再生气也不能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