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至一陽生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古人認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和最重要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 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民間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了,即從冬至算 起,將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冬至一陽生,古代養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因為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睡不醒的冬三月,給身體來點清醒劑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冬天的時候,不少人特別容易犯困,哪怕是在大白天,也總想跟枕頭來個親密接觸,跟周公大戰三百回合。

  從中醫上說,冬天愛睡覺與陽氣不足有關。我們都知道,陽主動,陰主靜,當陽氣不足時,人往往容易犯困。冬天天氣寒冷,自然界陽氣不足,而人體與自然界之間都有一個相對的平衡,那麼人體也就會出現陽氣不足,自然也就容易犯困了。

  《黃帝內經》上說,所謂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我們知道太陽普照大地,給大地帶來溫暖,沒有太陽地球上自然也就會沒有任何生物,陽氣也是如此,是我們生命的基礎。而中醫認為,陽氣的發源地就在腎上,腎是人體儲藏營養精華的主要臟器,更是生命活動力的原動力,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說腎為先天之本的 原因了。冬天到了,尤其是冬至以後,天寒地凍,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來禦寒,倘若腎氣不足,自然也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冬天的時候人們往往睡不醒的原因了。如果陽氣過分不足,還會出現頭暈、噁心、氣短、腰膝酸軟等症狀。所以,要想擺脫瞌睡蟲誘惑,補腎是尤為重要的。

  冬天本是補腎的季節,然而冬至正處在冬天6個節氣的中間,所以這個時候正是給腎補充能源的最佳時期。再者說,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生髮,這時再從腎上加把火,陽氣自然也就越來越足了,人們也就越來越健康了。當陽氣充足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感覺到犯困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才能快速跟周公說再見呢?其實很簡單,在這裡教您一個快速清醒的好辦法——提神枕首法

  做法是,當您犯困的時候,先吸氣,雙手從兩側往上抬,交叉在腦後;然後吐氣,順時弓身低頭,保持1分鐘;之後再慢慢挺直身體吸氣,再吐氣,最後兩手慢慢放下,全身放鬆,連續5次,便可以輕鬆拒絕周公的邀請

  當然,睡個子午覺也是擺脫犯困的好辦法。中午吃完飯之後,在椅子上小憩一會,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也能恢復精神,不再渾渾噩噩了。

  但是,這些只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讓您暫時擺脫特別容易犯困的困擾,要想徹底擺脫睡不醒的冬三月,還要從補腎入手。

  要想在冬季補腎,您不妨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多參加體育鍛煉。

  比如說散步、跑步,這樣可以讓人運動後感覺到精神氣爽,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運動後大量出汗也要注意保暖問題,以免感冒。晨練的時候最好選擇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如果天氣不好,最好取消晨練。

  經常鍛煉不僅僅能讓人精神氣爽,而且還能健康長壽。在《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平兒領著劉姥姥去拜見賈母,比劉姥姥小幾歲卻眼也花、 耳也聾、記性、牙齒都沒了的賈母,正疲乏地躺在炕上讓丫鬟伺候著捶腿,而已經75歲的劉姥姥,除了一顆不太安穩的槽牙外,真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還是因為劉姥姥經常勞作鍛煉的原因。

  保證睡眠。

  《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要關閉所有開泄的 氣機,要收藏住,而睡覺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藏的狀態。所以保持睡眠,不僅可以擺脫白天嗜睡,也是養腎的好方法。傳統養生講求睡覺時一定要關好門窗,使空氣不流通,而且臥室也不宜太大。為什麼呢?其實說起來很簡單,臥室是聚集陽氣的,如果太大的話,陽氣聚集的濃度相對就比較小,而且,人在睡著的時候身體表面 會形成一層陽氣保護層,稱之為衛氣,如果室內有流動的空氣就很容易把這層衛氣吹散了,吹散了之後身體自然也就會從體內再度補充到身體表面,這樣就會迴圈往複淘幹陽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早上起床渾身沒勁的原因了,因為您的陽氣少了。

  我們都知道五味中鹹入腎,於是不少人在冬天的時候猛吃鹽,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鹽吃多了反而不好,尤其是在冬至左右,陽氣初生,如果這個時候吃得太鹹了,反而會損傷腎。理由也很簡單,鹹味食物多為寒性食物,最容易損傷陽氣,而人體陽氣的根本就在於腎,腎陽被傷了,那麼體內的各個系統自 然也就出現問題了。《黃帝內經》中就有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的提示,認為吃過多太鹹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腎氣、脾氣和心氣的受傷,因此在平時一定要注意少吃鹹的東西來養腎。

  雖然說在暖暖的太陽底下曬著有點讓人昏昏欲睡,但曬太陽卻是養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在古代,曬太陽被稱為負暄。戰國《列子·楊朱》中曾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宋國有個農夫經常自曝於日,並跟鄰居說這叫負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獻吾君,必有重賞。也許這種做法在那個時候被別人恥笑,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不失為一個養腎的好方法,像宋代文學家周密在《齊東野語·曝日》中言晃端仁尚得冷疾,無藥可治,唯日灸背乃愈,認為負暄不僅 可以養生防病,亦可以祛疾。清代醫家趙學敏也在《本草拾遺·火部》中說日光浴可除濕止寒,辟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合而病去。當然,至於這個日 光浴該怎麼做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中醫上認為,前為陰,後為陽,所以在曬太陽的時候,最好曬後背。

冬至感冒,誰之過

  一到冬天,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在公車上,戴口罩的人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生怕別人的感冒傳染給自己。

  的確,冬天的時候,尤其是冬至過後,天氣轉冷,感冒的人可以說是前赴後繼,數不勝數,於是,不少人不是以醫院為家,就是像個藥罐子一樣天天吃藥,恨不得立即擺脫感冒的困擾。

  那麼,感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冬天感冒大多為風寒感冒,乃風寒之邪侵入體內,肺氣失宣造成的。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自來水是通過水管把水送到千家萬戶,可是當水管中堵塞著別的東西的時候,水自然也就不可能順利從水龍頭中流出來,同樣的道理,當 風寒之邪侵入體內的時候,容易阻擋了人體與外界交流的通道,導致人體的氣體能量不能通過毛孔宣佈出去,從而產生頭疼、流鼻涕、發燒、特別怕冷,甚至咳嗽的症狀了。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該選擇何種武器來對抗風寒感冒的襲擊呢?

  不妨每天晚上給自己或家人熬點神仙粥吃,在寒 冷的冬天給自己添加一件抵禦風寒的外衣。做法很簡單,生薑3片,連須蔥白5段,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把糯米淘洗乾淨之後與生薑一塊放入鍋中熬煮,煮 兩開之後再放入蔥白,等粥快熟的時候,放入米醋,再熬粥一兩分鐘即可。在這裡提醒您的是,這款粥可不能等到涼了的時候才吃,最好趁熱吃,吃完後便躺在床上蓋好被子靜臥,以免再感風寒,直至身體有汗發出。

  之所以叫做神仙粥,其實主要是因為此食療粥品對風寒感冒有奇效,如對因為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疼發熱、怕冷、渾身酸痛、鼻塞流鼻涕都有很好的效果。其實,這個小方子是中國中醫研究院著名老中醫沈仲圭的經驗方,沈老在《食物療病常識》中是這樣描述神仙粥的:神仙粥專治風寒感冒暑濕頭痛,病四時疫氣流行等,初得病三日,服之即解。值得注意的是,神仙粥乃專為風寒感冒所致,像夏天的風熱感冒,則沒有太大的效果,最好不要服用。

  為什麼只是簡單的一些生薑、蔥白、食醋以及糯米就對風寒感冒如此有效呢?就單單從這個方子中的生薑我們就可以窺見一斑。生薑,在神仙粥中可謂是一味主藥。中醫認為,生薑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有發表散寒、溫肺止咳的功效。《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中就這樣寫道:這天寶玉已醒了,忙起身披衣。小丫頭便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建蓮紅棗湯來,寶玉喝了兩口,麝月又捧過一小碟法制紫薑來,寶玉噙了一塊。這裡的紫薑就是新收穫的生薑,因尖部發紫而得名,寶玉噙法制紫薑為的就是在冬天早上出去的時候不受風寒。此外,蔥白也具有發表的功效。它如同一個勤勞的修水工一樣,把堵塞在身體毛孔的風寒驅逐出 去。

  所以啊,冬天感冒時,千萬不要忘了給自己熬一鍋熱乎乎的神仙粥。

  在這裡教您一個暫時緩解因為風寒感冒導致鼻塞的小技巧——按摩迎香穴。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處。當因為感冒而感覺鼻子堵塞時,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掌心貼臉頰,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左右,直至面部有火熱感,然後再把兩食指指尖按住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位置,按揉64次。

  要知道,位於鼻子兩側的迎香穴,乃是大腸經上的穴位。中醫上說,肺與大腸相表裡,按摩大腸經,自然也就會疏通肺,讓鼻子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了。您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動作,不僅可以緩和鼻塞,使頭腦清醒,而且還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我們常常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體內的正氣足,就有足夠的能力來抵禦風寒的侵襲,那麼,又何必在乎戴不戴口罩呢?

  除上述方法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該怎麼保養才能抵禦風寒感冒的偷襲呢?

   首先,保暖可謂是防風寒的重要一步。現在不少年輕女性特別愛漂亮,就連在冬天也還穿裙子,想追求美麗人,然而這種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把體 內的陽氣消耗掉。我們已經知道,冬天本來是藏的季節,陽氣、氣血都在體內好好的冬眠,可是因為穿的少,風寒不斷地入侵,身體只好把體內的陽氣大軍調出來抵禦風寒,身體的正氣少了,不僅容易感冒,還容易被其他疾病纏上。因此,在冬天,一定要隨時加厚衣被。

  中醫上說,頭為諸陽之首,陽氣很容易從頭部散調,就像熱水瓶不加塞子一樣。所以,頭的保暖也很重要,出門的時候不妨戴個帽子或者圍條圍巾,給我們的身體加個塞子。而圍圍巾或者戴帽子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護住我們腦袋後面的風府穴。

  此外,堅持鍛煉也是抵禦風寒的秘訣。中醫上說,動則生陽,經常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可以很好地鞏固體內的陽氣,為抵禦風寒之邪增一股生力軍。其實做法也很隨意,您可以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像散步、練太極,每天太陽出來之後,鍛煉半個小時,持之以恆,必然會輕鬆趕走風寒。當然,要是天氣不 好,可就別再堅持什麼風雨無阻了,那就在家待著,別出去鍛煉了。

冬至吃點啥,還要因人而異

  今年冬至進補,明年三春打虎,老祖宗留下的這句古訓,成了如今不少人冬天保健的最大理由。於是許多人藥補、食補輪番上陣,都希望把自己補得壯壯的。然而,不少人狹義的認為,所謂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物,用點壯陽的補藥,多吃點人參、鹿茸。

  要知道,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而人的體質也有氣、血、陰、陽之分,而體質特徵,有易於上火、喜暖怕涼、腎氣虛弱、脾胃不好這些區別差異。如果不顧人的體質而盲目進補的話,那麼非但不能起到補的效果,反而會讓疾病纏身。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任何補品都需要腸胃的吸收,如果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功能失職,而這個時候盲目進補,尤其是濫用膏滋等滋膩的補品,就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原因很簡單,這些膏方往往會藥性黏膩,不好消化,這樣自然也就會加重脾胃的運化負擔,從而出現腹脹的副作用,這也就是中醫 上說的虛不受補

  像患有感冒、發燒、咳嗽這些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再補鹿茸等溫補的東西。我們知道,疾病如同敵人一樣,常常會乘我們虛弱沒有防備的時候襲擊我們。正如金代名醫張子和所雲:先論攻邪,邪去而元氣自複也。假如病邪侵入人體,如果先行補虛而忽視祛邪,等於關了門,將病邪留於體內,那個時候就很難驅除,往往會造成病症遷延不愈。這就像在古代守城池一樣,如果敵人已經侵犯到了城中,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把城中敵人趕跑,再加固城牆才會守住城 池。

  所以,當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而成後患。那麼,不同的人該如何進補呢?

  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特別容易疲乏、講話聲音無力,還特別容易出虛汗,那麼,多為氣虛。這個時候,不妨補點人參、黨參、五味子等益氣藥物。當然,這些人適合多補一些溫補的食物,像栗子、胡蘿蔔、牛肉、羊肉、海參、蝦米仁、韭菜、黑棗、核桃等。

  血虛的人則常常會有面色枯黃、經常頭暈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鳴心悸等症狀。這個時候,不妨來點補血的東西,像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您也可以在平時吃點滋補的食物,像銀耳、百合、鴨肉、山藥等。

  如果身體既不氣虛,更不血虛,那麼可以選擇一些平補的食物,像豬肉、蛋類、豆腐等。

  對於那些特殊人群,還是要特殊對待的好,像更年期女性,不妨在這個時候來點滋陰養血的食物,以順利度過更年期,像百合、大豆、紅棗、核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在冬至的時候,給自己補點營養是好事,可千萬別忘記看看自己的體質再決定補點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冒吃中藥 好得比較慢?別讓養生變傷身
养生经一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药势】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
吃粗糧有學問——占到主食1/3吃完多喝水高壓鍋烹調
【菜百科】都說紅棗氣血雙補,可前提是吃對了才能補,不然越吃越胖還
居家必備的3種食物 能長久存放 還增免疫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