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回眸】纪梅 | 花样年华花样馍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花样年华花样馍

作者:纪梅

一团小小的面团,揉、团、搓、捏、剪,变魔术一样成为盛开的花朵、游弋的小鱼、胖胖的兔子、相互依偎的小鸟、周身是刺的刺猬……沾上几粒红豆,鱼儿、兔儿、鸟儿便似乎活了——小小的我一下子被吸引了,于是吵着也要一团面来做,学着揉、团、搓、捏、剪,再沾上几粒红豆,哈,原来我也可以的!

这样的记忆,已经很久远了。“二十八,把面发。”每逢春节,各家各户照例要做花馍。于是,炊烟四起,小小的村落氤氲着新鲜的麦香气息,让人感觉到年的热闹和温暖。

母亲的花馍总是比别家更精致些,因此母亲也常被需要串亲戚、赠朋友的邻家喊去帮忙。母亲会在那些大如篮球的红枣年糕、歪嘴寿桃上面装点上喜鹊、腊梅,以及各式各样我已经不记得的盘结交错的复杂图案。等蒸锅打开,热腾腾的蒸汽跑尽,还要用食用色素着色,一时间,红肥绿瘦,热闹纷繁,谁见了都啧啧称赞,满心喜欢。蒸好的花馍要先祭奠神灵和祖先,长得不好看的才轮到小孩子吃。印象中,花馍的品种很多,我把它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扣花模,这个最简单。花模是一种木雕模具,有圆形的、鱼形的、花形的,不一而足。圆形的图案往往是牡丹富贵、灯笼、喜字、福字等等,带一个手柄。更有各种鸟、蝶、石榴、葫芦等图案的,无不细腻生动。做的时候,只需把合适大小的面团揉光滑,放进花模用力按压,然后翻转,轻轻在案板上一磕,一个图案精细的花馍就做好了。中秋节的时候,还会特意调制一些枣泥、豆沙馅料装进里面,用有着“中秋”、“花好月圆”之类的模具扣花,跟月饼的样子非常像。沧州黄骅把花馍叫“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据说,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须为戗面,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现在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其花模花样目前已发展到150多种。

记得家里曾有过两只木质花模,一只是鱼形,有着逼真的鱼鳞和弯弯的鱼尾,扣出的面鱼活泼灵动。另一只就是圆形的月饼模,有两朵盛开的牡丹和花好月圆字样。后来却无论如何找不见了,疑心是搬家的时候弄丢了。直到前不久说起来,姐姐说,是她当年悄悄把花模埋藏在老屋院子的某个角落里,后来却忘记了。几十年过去,即使找到,也是化作泥土了吧。不过,小孩子们自小玩胶泥扣模,有一种烧制的砖红色印模,圆圆的,女孩子小镜子一样大小,有着各种花卉人物图案,当时盛行得很,跟花模很相似,都可以被孩子们当作过家家游戏的工具。

第二种是捏面花。这种花馍小而精致、堪称面食艺术,虽然较为常见,却极能体现家庭主妇的聪慧和灵巧。女人们把普通的面粉捏成各种不重样的小动物、花卉,好看又好玩,不仅可以用来做幼儿启蒙教育教材,小孩子拿到也往往爱不释手,最不爱吃饭的孩子也会忍不住吃下去,就像如今的蛋糕、饼干做成卡通造型,可以诱惑小孩子来吃。

面花用面少,乒乓球大小的面团即可。除了用两粒红豆或黑芝麻点缀眼睛外,基本不附加别的用料。所用工具也简单,剪刀、筷子之类就可以,最多加一把梳子。捏面花的功夫全在手上,搓条、盘结、整形,用力稍有不匀,蒸熟后就会成歪倒状。我小的时候,母亲每年总有那么两三回要捏面花。不知从何时起,跑来跑去忙着玩耍的我忽然注意到案板前魔术师一样的母亲,便再也挪不动半步。小孩子毕竟是贪玩的,虽然很快和母亲学会了做花样面点,花糕却并没有学——那样硕大的糕是极耗时的,小孩子的耐心终究有限,更何况更体现工艺的还有蒸熟后的着色呢。

说到花糕,却只有摇头追忆的份了。这种大型的花馍,是一种最繁复,也最少见,融合了民间绘画和造型艺术,有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等特点,是花馍的最高境界,但因为工艺太复杂,会做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少有人做了。听说咸阳花馍被称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应该就是这种花糕。花糕是取步步登高之意的,要一层层铺了小枣一层层叠加上去,最后在糕顶镶嵌上各种花鸟、人物或者十二生肖,蒸熟后还要桃粉叶绿花红地着色,所以看起来不仅惊艳,简直是壮观了。除了春节做花糕,民间嫁女儿,新娘子的嫁妆中,脸盆底要铺一幅大红剪纸,须要做一个精美的花糕放在红纸上,同样是寄托对新人的祝福:红红火火、步步登高。如今,脸盆里的花糕已被有着精美包装的多层奶油蛋糕替代,举糕(高)迎新人依然是婚礼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如此,婚后前三个春节,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娘家要备好花糕给女儿带走:第一年若是6个,第二年须是8个,第三年则要增至10个,依次递增,亦是步步高之意。三年后则数量随意,但也是必不可少。只是,这花糕要小很多,大约与大号汤碗的口径相当,糕顶花也往往简单到只有一茎花叶,再后来,演变成一枚红枣,甚至只点几粒蔻丹了。因为依然是扑了两三层大枣,所以已被人们改称为枣糕了。

按照习俗,端午节和八月十五一年两次看闺女,花馍是必不可少的。到了闺女家,婆家人要拎着篮子到街坊四邻“走走”,掀开盖了大红布的竹编元宝篮子,娘家人的面食功夫是不是精到,便尽收眼底了。街坊四邻照例要“收收”,势必会捡了最喜欢的花馍,不光是为了留给孩子吃,还要学学手艺。做得好,难免被啧啧称赞,婆家人面上就有了光。

前段时间,乡下亲戚送来一些面,一下子唤醒了我当年花馍的记忆。于是,发面,呛面,揉、团、搓、捏、剪,我和当年的母亲一样,做出了各式各样精巧生动的花馍。而且,通过网络搜索,我找到了更多更新颖的创意。比如加上菜汁、紫薯泥、南瓜泥,可以做出更健康更美味更漂亮的花馍。黄瓜汁面做出的翠绿贝壳、西红柿面做出的粉红玫瑰、双色面叠加做成的蝴蝶花卷,真是漂亮得如同艺术品。把这些花一样的面点带给朋友,吃惯山肤水豢的朋友口角流涎。把这些花一样的面点送给小孩子,小孩子比见到贵重的玩具还宝贝。

岁月已远,年华易老,只有花馍,岁月的风岚,芬芳依旧。

作者简介



纪梅,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民俗协会理事,签约作家,吴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沧州日报》开设“舌尖上的乡愁”专栏。著有散文集《倚窗嗅梅》、《真水无香》(合著)、《艺乡文萃》(合著)。2015年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命名为“第二届河北草根散文家”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节专刊】年关的花糕
[上衣] 葱葱年华
花样年华
当代作家‖【做年馍】◆刘敬森
展雪林 | 热热闹闹过春节
山东高唐 ‖ 刘晓星散文:花糕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