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穿高跟鞋一不小心闪了历史的腰

女人穿高跟鞋一不小心闪了历史的腰

    前几天从青海回京,路途寂寞,遂与几个美女闲聊,中有一女说起高跟鞋时,用了“爱恨交加”四字,令我大为惊讶。女性穿高跟鞋,既显身高身材,又添婀娜多姿,何来“恨”意?问后方知,原来是为“适履”而“削足”之故,难怪难怪。想想也是,穿鞋子嘛,一为护足,二为走路,如果一味求美,委屈了自己的脚,或者不小心再闪了腰,那就得不偿失了。

    人的审美情趣有时候真的不敢过于恭维,比如脚,就曾经走过不少极端。南唐后主李煜主政的时候,有位妃嫔为得到李煜的宠幸,用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以完成在金莲高台上的舞蹈,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型”、“新月型”。此例一出,人们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到了宋代,女人的金莲小脚已经与洛阳艳丽的牡丹、建州馨郁的香茗并指为天下之奇了。元代时,如果女性不裹脚,竟会被视为是奇耻大辱。明清两代,裹脚之风尤为盛行,汉族女子们以穿弓鞋为多,而满族妇女则不缠足。这种“弓鞋”颇似今天的高跟鞋。

    本来,满清入主中原后,由于满族女子没有裹脚的习惯,加上满族人非常固守自己的民族风俗,在发型服饰上极力要同化其他民族,汉族裹脚之风或能禁止,这种畸形审美或能回归正常。谁曾料到,不但裹脚之风有增无减,连满族女人也接受了这种普遍的审美极端,为了掩藏自己的大脚,她们还发明了一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衣群里。据说,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高底鞋做工十分精巧,颇有民族特色。只是这种高底鞋穿起来非常危险,贵族女性不必参加生产劳动,倒也罢了,底层女性如果穿高底鞋,不但会闪腰,恐怕还会摔跟头。审美的极端一旦成为社会的时尚,受苦的就不仅仅是女人了,男人同样受苦。表面上看,社会更加男权化,其实不然,据赵炎看来,从社会义务和各种责任分担来说,男人的压力更大了。

    从“弓鞋”发展到“高底鞋”,再到现在流行的高跟鞋,“文明”的脉络清晰可寻,女人的脚似乎一刻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如今的高跟鞋,品种款色是越来越多了,无论你喜不喜欢,每个女性的鞋架上总会见到它的身影,除非是未成年。女人为了高跟鞋,闪腰者有之,削足者有之,爱它者不在少数,恨它者也大有人在。

    如果现在有人呼吁取缔高跟鞋的生产,或者禁止女性穿高跟鞋,一定会招来骂声一片。男人会骂你多管闲事,女人会骂你吃饱撑的。男人喜欢女人穿高跟鞋,是出于审美;女人对高跟鞋情有独钟,是出于审美抑或是被审美。总之,女人的脚是否受到折磨,男人管不着,女人自己似乎也不想管。至于是闪了女人自己的腰,还是闪了历史的腰,大概只有女人自己知道。男人有压力,但是,有得欣赏和欢愉,这种压力就不值一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跟鞋不是现在才有,高跟鞋在清朝就很流行,宫女们都穿着高跟鞋
清朝嫔妃的花盆底鞋,跟高又难受,为何还要穿?仅仅是因爱美吗?
你以为鞋从古至今都一个样?开局一张皮,进化到今天,造型千百怪
燕子衔泥|那时的小脚VS现在的高跟
揭秘清代宫女为何要穿“高跟鞋”?
高跟鞋已过时了,现下正流行的是“v口鞋”,金泫雅穿上立增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