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镜入门者对食管早癌镜下表现的一点想法

食管早癌如何诊断?


文:丰丙程   齐鲁医院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食管解剖结构特殊,淋巴系统穿透粘膜肌层,即使在早癌阶段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且食管癌预后不良,进展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约20%,而食管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对于早癌的诊断,内镜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系统的学习一下食管癌的诊断过程吧。


首先了解一下食管癌的发病


从发病位置看:中段多见(50%),下段次之(30%),上段最少(20%);从病理类型看,我国以鳞癌为主,西方国家腺癌多见;根据病变浸润深度,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癌,早期癌是指病变深度局限于黏膜下层,进展期癌是指病变浸润超过黏膜下层,其中局限于黏膜上皮层的被称为原位癌。(下图为食管HE染色后分层)



对于食管癌来说,及时发现食管早癌才是克服食管癌的关键所在。内镜在食管早癌的筛查及诊断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作为是内镜入门者,对于食管早癌的判断似乎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就让我从一个入门者的角度看一下,内镜下的食管早癌是什么样子的。


白光内镜下,食管早癌表现并不典型,可以表现为局灶的糜烂、突起、甚至只有颜色的改变,需要检查者仔细观察,防止漏掉病变,对于怀疑的病变,不要怕麻烦,一定要积极进行进一步检查。根据白光内镜下的表现,日本内镜协会将食管早癌分为以下四型:I型-隆起型、II型-平坦型、III型-凹陷性;平坦型又可分为IIa-轻微隆起型、IIb-完全平坦型、IIc-浅凹陷型。对于内镜检查医师来说,II型病变最难观察,退镜时应该更加重视食管粘膜的异常,对于食管表面覆盖的唾液等影响观察的覆盖物应充分冲洗,以免漏诊。


图A为IIa型病变,病变区域表面粗糙隆起于正常食管表面 图B三点钟方向有一斑块状IIb型病变,如不仔细观察或被粘液覆盖,极易漏诊 图C为IIc型病变,略有凹陷,表面粗糙


对于白光内镜下发现病变以及高度怀疑存在食管病变的患者,卢戈碘染色是发现食管病变的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碘染可以显露病变的边界,将病变与正常黏膜区别开来,正常黏膜碘染后呈棕色,炎症、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存在时,黏膜呈现失染状态,“粉红征”是存在瘤变的特征性表现。


图A显示食管上段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粗糙,边界难辨 图B为图A病变碘染后图像,可见较清晰的不染区,呈现典型的“粉红征” 该病变活检后病理为中分化鳞癌


在发现食管某一明显病变时,切勿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附近的黏膜也要观察清楚,有时候可能会有病变伴随出现


图1:5点方向可见一白色结节状隆起型病变(I型),其周围黏膜白光下似乎没有异常,仔细观察后可发现周围黏膜血管网消失;图2:碘染后可见结节隆起周围黏膜失染(IIb型)


近年来电子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提高病变区域与正常黏膜间的对比度,判断病变范围,结合放大内镜还可以观察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内镜下,上皮乳头内袢状毛细血管(IPCL)的形态变化是区别癌与非癌组织以及病变浸润深度的主要依据。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IPCL


IPCL是从食管树枝状血管发出,垂直于黏膜表面生长的袢状毛细血管,其本质是动静脉末端的吻合部分,在乳头顶端形成弧形的袢状结构。正常的IPCL管径细而均一,形态一致,排列规则。在ME-NBI(放大结合窄带成像)观察下,正常的IPCL呈现位于黏膜浅层的一个个棕褐色的小圆点或小圆圈。


图1中A为黏膜下层引流静脉 B为树枝状血管 C为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图2 ME-NBI下可见圆点状棕褐色IPCL垂直派生于树枝状血管。


IPCL现在分型系统很多,我们捡最经典的Inoue分型看一下,根据病变时IPCL特征性表现分为五型:


I型为正常IPCL,该型黏膜碘染呈棕色。


II型IPCL表现为扩张和延长,碘染色略浅,但并非失染,代表组织增生或炎症反应。


III型IPCL变化微小,ME-NBI下形态与周围黏膜IPCL相似,但病变区域碘染色呈现失染的状态,此时食管粘膜形成较明显的病灶区域,病理结果往往与轻度异型增生相关。


IV型IPCL不规则程度增加,存在“扩张、扭曲、口径不一、形态不均一”4种变化中的2-3个,碘染后失染,提示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


V型IPCL不规则变化包含“扩张、扭曲、口径不一、形态不均一”4种变化,碘染失染,提示病变已经发展为食管粘膜内癌或黏膜下癌。


V型又进一步分为:


V1:IPCL不规则变化包含“扩张、扭曲、口径不一、形态不均一”4种变化,提示m1黏膜内癌(瘤变浸润至固有层上1/3)


V2:IPCL较V1型延长,提示m2癌(瘤变浸润至固有层上2/3)


V3:IPCL高度破坏、消失、交错连接。提示m3癌(浸润固有层全层)或sm1(浸润至黏膜下层上1/3)


VN:IPCL完全消失,可见粗大不规则的肿瘤血管,提示肿瘤已经浸润至sm2层或以下。


左图为I型IPCL,呈棕色小圆点;右图为II型IPCL较I型延长,形态基本规则


左图为IV型,IPCL形态扭曲,管径不一;右图为V1型,IPCL扭曲、扩张、形态不一、口径不等


左图为V2型,IPCL较V1型延长;右图为V3型 IPCL高度破坏、消失,边缘尚有部分IPCL存在,箭头所指为肿瘤血管(毛糙、扭曲)


参考文献:


1.消化内镜诊断图谱 令狐恩强 杨云生


2.消化内镜窄带显像技术临床应用图谱 戈之铮 藤城光弘 佐野宁


3.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形态在食管表浅型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余强 井上晴洋 工藤遥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9年试行版)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16个重要问题!
早期食管癌病例(6)
6个精彩病例带你领略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治
O-IIc型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
胃肠新刊:放大内镜食管癌诊断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