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酒客不喜甘"含义及指导意义

《伤寒论》"酒客不喜甘"含义及指导意义

姜众会 , 高铸烨  , 张暄光 , 曲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 41 (11): 1250-1252.

研读《伤寒论》"酒客不喜甘"条文,认为"酒客病"是一种长期饮酒所致的疾病,或是指酒客患了太阳中风,临证时应根据病情病证而论;"不喜甘"偏指甘温,因嗜酒之人易内生湿热,妄用甘温则易助阳,使湿热更甚,且甘药易使长期饮酒者中焦壅滞,胃气不降反升则致呕。"酒客不喜甘"提示临床中禁忌实为相对,应结合舌脉辨证施治。


×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桂枝汤为群方之冠,而此条为桂枝汤"三禁"之一,辨清其机理将对临床诊治疾病思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从以下方面对"酒客病不喜甘"进行论述。

1 "酒客病"之探究

"酒客"即嗜酒之人。对于"酒客病",目前持有2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酒客病"是一种长期饮酒所致的疾病。《诸病源候论·饮酒后诸病候》谓"酒性有毒,饮之过度,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脏腑而生诸病也""酒者,水谷之精气也,其气剽悍而有大毒,入胃则酒胀气逆,内熏于肝胆,故而肝浮胆杨"。酒为有毒之品,其性湿热,长期饮酒之人酒毒湿热淫浸脏腑,故见头痛、发热、汗出、呕吐等症状,与桂枝汤证在证候上类似。其病机为胃腑湿热导致营卫之气运行不利,与桂枝汤证卫强营弱之病机截然不同。《伤寒贯珠集》云:"本草云:酒性热而善上。又忌诸甜物饮酒之人。甘味积中而热气时上,故虽有桂枝证,不得服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而桂枝汤味甘,能增满而致呕。"故不得予之。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酒客病"是指酒客患了太阳中风,在应用桂枝汤的时候应考虑酒客中焦多有湿热稽留的特点。《内外伤辨惑论·论酒客病》曰:"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嗜酒之人易生湿热,症见鼻红,舌胖大、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腻。而甘味药能助湿生热,若投之则外邪内热胶结,以致病情复杂而病难向愈。2种看法各有可取之处,临证应根据病情病证而论。

2 甘当分甘温与甘寒

人有五脏,药分五味。甘作为五味之一,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气血强壮、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1]。《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甘先入脾";《素问·脏气法时论篇》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补之"。甘为补脾药物之主味,有甘温和甘凉之别,阳不足者宜用甘温之剂,阴不足者宜用甘凉之剂[2]

"酒客病不喜甘"当更偏指甘温。桂枝汤原方由桂枝(去皮)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切)十二枚,共5味药组成。方中桂枝辛甘而温,入心、肺、膀胱经,以其色赤又可入营血分,可解肌祛风、散寒止痛、通阳温经、降逆下气、活血通络、振奋心阳;白芍味苦酸而性寒,入肝、脾与心经,可养血柔肝、敛阴和营;炙甘草味甘性温,通行十二经,和调五脏六腑,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协调阴阳、通行气血、燮理诸药、解百药毒;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走而不守,可解表发汗、温中散寒、和胃降逆、通宣脉络;大枣味甘性平,入心与脾,入脾而益元气,入心而生精血。桂枝、炙甘草、生姜相伍,辛甘化阳,鼓舞阳气;白芍、炙甘草、大枣相伍,酸甘化阴,滋养阴血;生姜、大枣、炙甘草相伍,扶脾胃而建中气,共益后天生化之源[3]。通过桂枝汤方义可知其中甘味实则为甘温。甘温除热,除表热及外热,而嗜酒之人易内生湿热,此时若用甘温之药会使内热更炽盛,令湿热胶结易致他变。反观葛花解酲汤中葛花之寒,可解酒中之毒,茯苓、泽泻之淡,可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可行酒食之滞,生姜可开胃止呕,神曲可消磨炙腻,人参、白术之甘,可益被伤之胃。方中多为甘寒淡渗之品,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效。可见酒毒者可适当使用甘寒淡渗之品,使邪有出路,达到健脾利湿之功,而妄用甘温则易助阳使湿热更甚,长此则病未瘥而酿生他变。

3 甘药多壅易致呕

甘味者多归脾胃经,入于中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脾胃受病,升降乃要。叶天士认为,"脾阳宜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滞皆非。脾阳不主默运,胃腑不能宣达,流脾降胃,令其升降为要","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本草纲目·草部》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所宜也。"而长期过量饮酒者,湿热有毒之邪蕴结中焦,脾胃乃伤。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功能失常,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逆,此时若用甘药则中焦壅滞,胃气不降反升则致呕。

《内经》提出"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塞者通之,壅者散之"。对于壅滞中焦之虚证宜补中兼通,使补而不滞;而对于实证者则宜以通为用,以气机升降功能为度。

4 "酒客病不喜甘"的指导意义

4.1 禁忌实为相对:

桂枝汤在《伤寒论》全书所载的方剂中占四分之一,而后世对桂枝汤及桂枝汤化裁应用极为广泛。所谓酒客不得用桂枝,原意仍在于"热"字。因经常饮酒之人,多为湿热内盛,故应用桂枝汤应审慎。但桂枝汤对于酒客并非绝对禁忌,近代陆渊雷曾用桂枝汤加解酒之品治疗酒客太阳中风,收到了很好的疗效,这便是酒客并非一定不能得甘的很好的佐证。因酒客之人不一定均为湿热壅盛的体质特点。《临证指南医案·痿》中提到:"素饮必有湿热。"临床上大多数酒客为湿热体质,因酒性湿热,嗜酒者则易湿热壅盛,外邪入里,内外相合而发病。但长期嗜酒之人中气虚损或寒偏盛者亦不少见。《临证指南医案·肿胀》曰:"夫酒客之湿,皆脾胃阳微不运,致湿邪凝聚,气壅成胀。"嗜酒之人因酒多谷少,日久损伤脾胃,致使中气亏虚、脾阳不运。治疗此类酒客病时便应顾忌中阳,不可因热即用寒凉药物;酒客胃气素薄,不可因暑湿客邪而一派消导,并杂以辛散苦寒,致胃伤残[4]。若是治疗时未充分考虑体质特点过用苦寒药则会使中阳受损,此时便不可拘泥于"酒客病不喜甘",但此时若用甘药应以甘淡为主,忌甘腻滋滞之品,应根据体质差异,因人制宜,灵活辨证[5]。由此可见,只有对酒客的体质特点深入了解,才能在辨证施方时恰到好处。

4.2 结合舌脉看本质:

《伤寒论纲目·卷四·呕吐》曰:"酒客脉浮汗自出。似风伤卫。实非风伤卫。然酒客汗自出。脉数而大则有之。未必浮也。浮则为风伤卫矣。"《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中提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6]。桂枝汤主治病证以浮脉和各种虚脉为主,提示病位以表证为主,病性以虚证为多。而舌苔以腻苔、滑苔多见[7]。而酒客者,里湿素盛,外邪入里,与体内湿邪胶结,临证多见濡缓和滑脉,舌苔以腻苔、厚苔为多见。可见酒客病在病机上与桂枝汤证有显著区别。病证有相似之处,只有四诊合参,真正透过疾病表象才能看到本质,从而有效施治。

利益冲突申明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张菡. 浅谈《内经》"五味"与五脏的关系[J]. 陕西中医,200829(11):1542,1545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08.11.088.

[2]

吉海旺姚淑莲. 浅论"调补脾胃法"的临床应用[J]. 陕西中医2001,22(1):29-30DOI: 10.3969/j.issn.1000-7369.2001.01.027.

[3]

柴瑞震. 《伤寒论》桂枝汤应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560-561.

[4]

田新洋. 叶天士酒客体质辨治思想[J]. 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0):757-758.

[5]

李桂萍. 桂枝汤"三禁"小议[J]. 光明中医,2014,29(7): 1536-1537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4.07.104.

[6]

柯韵伯. 伤寒来苏集[M]. 2版赵辉贤,校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7.

[7]

袁世清张琦高燕. 桂枝汤主方辨治要点的近代以来医案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1):139-141DOI: 10.13359/j.cnki.gzxbtcm.2017.01.0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论》太阴病篇学习摘要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2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的研究生讲座讲稿 - 光辉de岁月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转载]蓬莱居士的经方《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研读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之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