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8反佐以取: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上篇推文提到: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倘若奇偶迭用或并用皆不济事,又当如何呢?

先附录原文如下:

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一、偶之不去

此承上句“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为言。倘若奇偶之方剂皆不济事,说明方不对证,这已经不是病之远近、方之奇偶的问题了,其中应当另有隐情。

二、则反佐以取之

岐伯这里由病之上下远近、方之奇偶大小过渡到了病之正治、反治问题,以呼应本篇大论前文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此为正者正治。今奇偶远近上下大小之皆治之无效,此时当考虑取法于“反者反治”,亦即岐伯此处所谓的“反佐以取”。

医工辨证施治亦当随机应变,不可拘泥于常法。反佐之取法,可有两法,第一法是治热以热,治寒以寒,治温以温,治清以清,此为纯粹反者反治之法。第二法是治热以寒时佐以适量热药,或寒药热服;治寒以热时佐以适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治温以清、治清以温时,亦仿此类,此为兼杂之法。

岐伯此处所谓的“反佐”主要当指第二法之反佐兼杂之法。岐伯在本篇大论前文曾有言:“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逆即正者正治,从即反者反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例·七方》中对“反佐之从治”有着恰当地诠释:“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据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焉。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据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焉。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妙也。温凉仿此。”

三、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反从其病”,此为反佐第一法之纯粹反者反治之法。真假寒热之证常用此法,阴证似阳、阴盛阳格的格阳证,阴寒内盛而外见热证,里寒外热,阴极反能燥热,里寒格阳、虚阳不敛之假热,倘若采取治热以寒这样的正者正治之法,妄投寒凉之药,重寒必热,病人将越治内里越寒,病人终将死于医工之手。

刘力红在《思考中医·第五章太阳病纲要》中提到的林沛湘老先生的一个病例可加深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谨附录如下: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这里向大家介绍林老70年代的一个病案:病人是个老干部,发烧四十多天不退,请过很权威的西医会诊,用过各类抗菌素,但是体温始终不降,也服过不少中药,病情仍不见改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把我们学院属下的名老中医都请去大会诊,林老也是被请的其中一位。名老荟萃,当然要各显身手,各抒己见。正当大家在聚精会神的四诊,在聚精会神的辨证分析的时候,林老被病人的一个特殊举动提醒了。当时正是大热天,喝些水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病人从开水瓶把水倒入杯后,片刻未停就喝下去了,难道开水瓶装的是温水吗?林老悄悄地触摸一下刚喝过水的杯子,杯子还烫手。大热天喝这样烫的水,如果不是体内大寒这绝不可能。仅此一点,一切都清楚了。于是林老力排众议,以少阴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论治,处大剂四逆汤加味,药用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服汤一剂,体温大降,几剂药后体温复常。”

假外热真内寒,内寒为本,外热为标。倘若里寒不去,专取外热,固守治热以寒、正者正治之法,高热终究不退,乃至形成其它变证、坏证。林沛湘老先生舍标取本,以大剂四逆汤加味扶阳祛寒之法逆转困局,寒去则烧退。

其实,正者正治与反者反治,二者并不冲突。以此案例为例,倘若以标表之热为参照点,林老是以热治热,称为反者反治并不为过;倘若以本里之寒为参照点,林老是以热治寒,称为正者正治也是实至名归,关键是要选对参照点。只要参考点选对了,岐伯于本篇大论前文所讲过的“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一语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并于实践中多加参证,寒、热、温、凉之治,或正或反,自能随机应变之。

岐伯岐伯此处提出反佐、反治之法,其目的是为了引出后续的标本之病、之治。

黄帝明日又要再发新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里的“反治”
黄帝内经中治法逆从和阴虚阳虚之治的理论及应用
《古今医统大全》
γ66病生施治: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故消之削之……久新同法
王仕奇:时下疫情证治刍议,切莫偏执寒温一端 | 建木医社
中 医 治 疗 原 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