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7年,毛主席爱将被判死刑,行刑前,一人骑马赶到:毛主席来信

“快,快去,把这封信交给雷经天审判长。”
1937年10月11日中午,毛主席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看着窗外晴空万里,他顿时想起昨晚因为工作熬了通宵忘记交待秘书把信送过去了。
原来,这天是毛主席爱将黄克功被判死刑接受公审的日子,公审时间就定在下午1点,几天前,看着雷经天和黄克功写给自己的信,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而在另一边,陕北公学的大操场上,公审大会准时在一点钟拉开序幕,罪犯黄克功站在被告人的位置上认真地做着个人陈述,现场聚集了上千人,有群众、有战友、还有一些各地赶来的记者,大家都在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很快,各方陈述完毕,黄克功被押往刑场准备行刑,就在这时,一位工作人员骑马赶到,径直向雷经天走去,疾呼:“信,毛主席的信!”
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刚走到会场边上的黄克功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比起所有人,他更关心毛主席最后的态度,这也是他最后的希望……
那身经百战的黄克功为何会被判死刑呢?他究竟做了什么?毛主席又在信中做出了怎样的答复?

错把崇拜当爱情,酿成悲剧

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主力开始对娄山关展开攻击,红十一团奉命从侧翼迂回至板桥,阻敌援军并切断关口敌人退路,彼时,正值隆冬时节,团政委黄克功带领战士们深夜行军,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完成了任务。


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士气,而在战斗中立有大功的黄克功还受到了上级的嘉奖,事实上,此时的他虽然只有24岁,但已经是一位老革命了……
贫苦出身的黄克功早在1927年就上了井冈山跟随毛主席参加革命,之后历经井冈山斗争、苏区五次反围剿、长征等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伤疤遍布全身,战功卓著,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红军旅长。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不久,为了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上将黄克功安排到了抗大学习,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留校担任学员队长,然而,就在这期间,悲剧发生了。


那是在1937年8月7日,延安来了一批中学生,当时,作为革命圣地,这里是无数知识青年向往的地方,来中学生并不稀奇,只不过在这一批学生里有一个名叫刘茜的学员格外引起了黄克功的注意。
刘茜,何许人也?
原来,刘茜原名董秋月,她可并非是一般人家,其祖父董子安曾任晋南镇守使,掌管着山西一半的军政大权,生在这等地位显赫的家庭,刘茜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气质方面也卓尔不群。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怀有爱国之心的刘茜便和几位同学一同来到了延安,希望能在这里为抗日出一份力,当时,她就被分到了抗大第二期十五队学习,而队长就是黄克功。


刘茜身上展现出的独特气质立刻就引起了黄克功的注意,作为符合“二五八团(25岁、8年党龄、团级干部)”的干部,单身的黄克功便开始了对她的追求。
一开始,两人的交往十分密切,刘茜也对黄克功很是欣赏,除了他长相丰神俊朗、身材修长以外,他的长征经历也牢牢地吸引住了16岁的刘茜,毕竟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
只是刘茜表现出来的良好态度不过是懵懂少女对英雄的崇拜,并没有产生除此之外的想法,可黄克功却误以为她是爱上了自己,于是,展开了进一步的追求。
在交往了几个星期后,黄克功便时不时地往刘茜兜里塞吃的,约她到合作社饭店吃饭,甚至还主动给她一些钱,这让满脑子都是保家卫国思想的刘茜很是厌烦。


于是,刘茜开始拒绝黄克功进一步的好意,这让黄克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便想方设法地接近她,还给她写了很多的表白信,刘茜更加烦闷,索性就直接写信明确表示拒绝。
在信上,刘茜说:
“假如你爱我,这钱就不应该给我,请你给前方的战士用好了!我们还是讲广义的爱吧!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摆在眼前,四万万多的同胞正需要我们的爱哩!你说中吗?你爱我吗?而你应该爱大众!……我们都有恋爱的自由,谁都不能干涉对方的交友!你或者在惊奇吧!朋友!这话是从正确的理论书中得出来的。”
刘茜的决绝让黄克功恼羞成怒,作为一位老革命,他还是第一次感到这么没面子,失恋的他心中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1937年10月5日黄昏,凉风习习,一袭戎装的黄克功再次来到了陕北公学,准备进行最后的尝试,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为了增加底气,他专门带上了勃朗宁手枪。
两人相约在公学外的河滩,四下已无旁人,黄克功再次激动地表态,而刘茜也再次拒绝,双方开始了口角争执,愈演愈烈,黄克功情绪逐渐失控,只见他掏出了枪。
砰的一声,子弹贯穿了刘茜的肋部,伴随着惨叫声倒在了地上,刘茜吓得惊慌失措,她拼命地呼救,可已经完全失了智的黄克功却没有给她机会,砰,又是一声枪响,河滩上没了声音,因为子弹击中了刘茜的头部,当场毙命。
见人已经没了呼吸,黄克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便慌乱地逃离了现场,可怜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子就这样丢掉了性命……

舆情哗然,杀还是不杀

第二天清晨,思绪纷乱一夜未眠的黄克功正在洗脸,突然,屋外走来了几个女学生,黄克功慌了,因为来人可不就是和刘茜一起来的同学嘛!


原来,刘茜一夜未归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他们知道昨晚她被黄克功约了出去,便一大早就来问个踪迹,尽管黄克功努力克制,但毕竟杀了人,他随意糊弄了几句,但脸上的神情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怀疑。
河滩距离学校不远,很快,刘茜的尸体就被发现,保卫处立刻介入,经调查刘茜系枪杀无疑,因为在尸体的旁边还遗留着两个子弹壳。
于是,神色紧张的黄克功随即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不多时,他就被带到了边区保安司令部关押,因为案情重大,抗大副校长罗瑞卿亲自主持了审问。


黄克功见老首长来问,便没有刻意隐瞒,如实地交待了事情的经过,只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在陈述报告中,他这样写道:
“刘氏狠心毒恶,玩弄革命军人,随处滥找爱者,故意破坏订婚之口头协议,损功(黄克功)名誉。在谈话时余对刘态度和蔼,而刘却无情,恶言出口。因此,余受痛苦与刺激过大,则拔手枪而恫吓之,谁知事出意外,竟失火而毙命耶。”
可见,黄克功把刘茜对自己的崇拜当成了婚姻的前奏,而把主动开枪致人死命当成了“事出意外”,只是真相就摆在那里,他的托辞又如何能瞒得过众人的法眼。
只是,他的这一恶性案件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不仅是国民党方面借此大做文章,诋毁我党形象,就连一些来到延安的外国媒体也紧盯着我党的态度,一时间,舆论汹汹。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处理黄克功就显得迫在眉睫,但该如何处理又成了摆在我党面前的一大难题。
事情发生后,很快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大部分人认为黄克功身为一个老革命、老红军,竟然采取逼婚手段强迫未达婚龄的少女与其结婚,还丧心病狂地杀害革命同志,行为恶劣,破坏了红军的铁的纪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却觉得尽管黄克功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就这样将他处以极刑难免有些可惜,毕竟从井冈山走来的老红军已经十分稀少,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军功卓著的干部人才呢。
这些人都觉得应当让黄克功到前线去指挥军队,戴罪立功,他们中有的说:“当此民族存亡紧要关头,他杀刘茜,已经损失了一份革命力量,我们不能再杀黄克功,又损失一份革命力量。”


而有的同志甚至情绪更为激烈:“黄克功可以独当一面地开辟工作,能打开一个县、一个地区的局面,不要说一个刘茜、就是十个刘茜、一百个刘茜也抵不上一个黄克功。”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声音,负责审判黄克功的雷经天审判长也变得很是犹豫,一方面,作为执法者,他明白黄克功的罪行必死无疑,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老革命,他知道党培养一个像黄克功这样的革命人才有多么的不易。
与此同时,身在监狱的黄克功也不想自己就这么死在自己人的手里,毕竟他才26岁,如果非要被判死刑,他想要在战场上为国捐躯。
黄克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雷经天,请他转达给毛主席,本就犹豫不定的雷经天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连带着黄克功写的信一同送到了毛主席的手里。


此时的毛主席也食不下咽,此从黄克功杀人案事发之后,整个延安城乃至全中国都闹得沸沸扬扬,杀还是不杀,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挥泪斩马谡”,法不容情

一边是他的爱将,他见证了黄克功为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一边是他最痛恨的贪污腐败,两者毛主席自然不会混为一谈,但毕竟情感上有些难以割舍。
他先看了雷经天写的信,发现雷经天和他有着一样的感受,虽然在信中并没有直言不主张杀黄克功,可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了惋惜和希望放黄克功一条生路的想法。


毛主席又何尝不想如此,但法不容情,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随即又翻看了黄克功的信。
黄克功还是那般的个性张扬,在信中他直言道:
“功乃系党员之一分子,兹国难危急之际,非但不能献身抗日疆场,反而卧食监狱,诚然对党和革命深深抱愧。然须姑念余之十年斗争为党与革命效劳之功绩,准予从轻治罪,实党之幸,亦功之幸也。”
看到黄克功的拳拳之言,毛主席心中也非常感慨,但旋即就被愤怒代替,毕竟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如果自恃有功而全然漠视法律,那要法律干什么呢!


此时的毛主席脑海中闪过了《资治通鉴》中的那段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他一直坚持治国就是治吏,他曾说:“如果一个个都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
想到这里,毛主席不再犹豫,随即作出批示,让雷经天依法审判,于是,在1937年10月11日下午1时,公审大会正式开始,这天,万里无云,人山人海,大家都期待着一场公正的审理。
虽然大家都知道黄克功是一个杀人犯,但没有一个人为他的审判拍手称快,因为所有人都清楚,黄克功曾经还是一位革命功臣。
当审判长雷经天询问他曾为革命受过哪些伤后,当黄克功敞开上衣将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展现在众人面前时,不少人为之动容,一些老红军、老革命更是流下了眼泪。
最终,依照法律,雷经天宣布判处黄克功死刑并立即执行,临行前,他问道:“你还有什么遗愿吗?”


只见黄克功抬头看了眼毛主席所在的凤凰山麓,然后大声地说道:“如果死刑必须执行,我希望死在与敌人作战的战场上,不死在自己人的法场上。如果允许,我要求给我一挺机关枪,由执法队督阵,死在向敌人的冲杀中,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
听到这话,在场的不少人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但法不容情,行刑法警押着黄克功直奔刑场而去,就在这时,毛主席写的信送来了。
原来,毛主席虽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但考虑到此案事关重大,加上黄克功毕竟是自己的爱将,还是要公开表示自己的态度,于是,在审判的前一天晚上,他连夜写了回复信,只是因为工作熬了通宵忘记交待秘书送出了。

影视剧中的黄克功
听工作人员说毛主席有信送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雷经天身上,而雷经天本是广西南宁人,口音比较重,他担心自己读可能会有些人听不清楚,于是便交给了一同出席的莫文骅代为宣读。
在信中,毛主席首先肯定了黄克功的功绩:“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
紧接着指出了他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及判处死刑的必要性:“他犯得罪不可饶恕,对于一个红军干部来说知法犯法,更加不可饶恕,如果赦免他,将无以教育全军,无以教育普通人,因此军委中央依照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随后,毛主席又振聋发聩地说道:“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随着莫文骅宣读完毕,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黄克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羞愧万分,当走上刑场的那一刻,他没有再为自己身边,只是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最终,黄克功被执行了死刑,刘茜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的照顾,而当时的人们也纷纷称赞共产党、八路军公正无私、纪律严明,一时间,前往延安的广大青年更多了。
不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执行的当天,毛主席站在院子里望着刑场的方向,流下了眼泪。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爱将黄克功被押赴刑场,行刑前,一人赶到:信,毛主席的信
毛主席心腹爱将被押赴刑场,行刑前,一人赶到:信,毛主席来信
延安时期震惊中共的两件大案,毛泽东:没有通融,罪犯必须枪决
26岁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女友,众人求网开一面,主席:必须处以极刑
1937年,红军将领残忍杀害女学生,行刑之际一人赶到:毛主席来信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深度好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