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星堆文明没有那么神秘,其残存的历史文化痕迹,一直在大家身边

原创 热带榕树 热带榕树 2022-06-27 11:00 发表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从本篇开始,我们讨论三星堆文明史。

得益于网络的传播,长期以来,三星堆有关视频文章数量众多,然而质量却是泥沙俱下。

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靠谱的少,胡扯多,像什么外星人创造,古埃及东来,世界朝贡中心等等。

基本都是捕风捉影,信口开河,完全没有任何可信度。

一、发展史

事实上,三星堆文明的发展脉络,不但已经被考古界大致梳理了出来。

其历史和文化、诞生与灭亡,在中国古籍和大家的生活中,也有明确记载和残留。

我们首先从考古学讲起。

关于三星堆,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是那几个相貌奇特的青铜器。

除此以外,大概也都知道,这些青铜器是从几个器物坑里挖出来的。

类似的印象当然不能说错,不过却是非常片面和不完善的。所谓器物坑,只是遗址的一小部分。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周边如城墙、宫殿、住所、手工业作坊等等,也已陆续出土。

总而言之,三星堆在古代曾是一座功能齐全,长期有人居住的城市。

相关文物,是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跟什么外星人、史前超文明之类的怪谈,完全搭不上半点关系。

话虽如此,可能有人仍然不服气,就算你说得都对,那么三星堆从哪里来?又是怎么消失的?这个古文明经历了什么?

你能回答吗?如果不能的话,不还是个非常神秘的未解之谜吗?

这里就要引入考古地层学的概念了。

大家如果平常看新闻比较仔细,可能会在数量众多的报道中,了解到如下信息。

三星堆遗址的年代,距今约为4800年至2600年,时间跨度超过2000年之久。

根据地层关系划分,三星堆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二、三期为青铜时代,四期为金沙文化。

这些字句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遗址的广汉市,古代环境实在太好了。

三星堆人在这里住了2000多年,都没想过搬家。

既然不搬家,那么一代代人活动留下的遗存,会在地层上层层堆积,时间越早埋得越深。

一期就是就是最深、最早的文明痕迹,二期、三期、四期以此类推。

那为什么说一期是宝墩文化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宝墩文化是在成都平原上发现的,几个史前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统称。

例如新津宝墩村遗址、都江堰芒城村遗址等等,均属此列。

三星堆在挖掘过程中,时间最早的一期遗迹,器物形制与宝墩文化高度相似,因此也被划入其中。

至于那些为世人所惊叹的青铜器,则是从二期、三期遗址中挖掘出来的。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三星堆文明既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外来的。

而是从四川本土的宝墩文化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慢慢攀科技树发展出来的。

这里再讲一下四期金沙文化。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具有明显的文化承袭与发展关系。

相当于三星堆文化晚期,因为某种目前尚不知晓的原因,古人搬家了,其文明的活动中心开始向金沙转移。

所以三星堆人并没有突然消失,他们只是跑到了成都生活而已。

二、蚕丛及鱼凫

考古界梳理的脉络大致如此,那么文献典籍中的记载呢?

本文的开头曾提过,三星堆的历史和文化、诞生与灭亡,文献里有记载,生活中有残留。

关于这一点,网上的一些视频文章,很喜欢从《山海经》乃至《易经》中抓取只言片语,强行解读研究。

事实上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两本地方志中,就有相关记录。

当然,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下,三星堆这个名字,是现代人取的,古人不这么称呼。

古籍中,三星堆文明,一般被称为古蜀国。李白《蜀道难》有云: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所谓蚕丛、鱼凫,均为人名,《蜀王本纪》记载: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这就是三星堆,或者说古蜀国的神话时代。关于蜀人先祖,《华阳国志》还有更细致的描述,比如: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目纵的意思,就是眼睛是突出来的,所以三星堆出土的那个古怪的青铜面具。

大致可以认为,很可能是在蚕丛样貌的基础上,运用夸张的手法打造的。

除此以外,留下痕迹较多的,要属鱼凫了。成都市温江区,历来多有传说,认为此地是古蜀国鱼凫时代的都城所在。

宋代文人孙松涛作诗曰:

“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村。”

清代学者王侃感叹道:

“湔水涛涛送远天,鱼凫踪迹久茫然。”

甚至于清代《温江县志》、《读史方舆纪要》中,也有类似记载。

然后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当地发掘出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命名为鱼凫村遗址。

后来在三星堆的三期文物中,出土了大量带有鱼、鸟图案的器物,也被认为可能与鱼凫有关。

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件文物,估计大家都看过,就是这根金杖。

三、神话时代的末尾

那么鱼凫之后呢?三星堆人又经历了什么?根据《蜀王本纪》记载: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这个阶段,古蜀国的国力出现了极大增长,因为鱼凫时代,文献仍然强调:

“时蜀民稀少。”

而当杜宇继位后,情况则变成了:

“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

三星堆文明似乎有了新的统治中心,民众们也纷纷前来归附。

这种转变,《华阳国志》的记载要详细得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生产力: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

相当于正是这位君王,带领着三星堆人迈入了农耕时代。第二是扩张性,所谓:

“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磊、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翻译成现代地名,三星堆文明大概控制了成都平原、汉中及云贵部分地区,可谓幅员辽阔。

当然这里也要说明一下,控制和郡县制度,多数情况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古蜀国的势力范围虽然大,但是其组织管理体系,可以预见,大概率仍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这一点各类文献中有侧面记载,我们以后再讲。

杜宇确实英明神武,不过运气不太好,在他统治后期,蜀地爆发了可怕的洪灾。

三星堆文明,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按照《蜀王本纪》记载:

“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鳖灵是人的名字,他的来历,有一段神话传说,据说此人原住荆楚之地。

死后尸体逆江水而上,在蜀地复活,与杜宇相见,随后被任命为相国,主抓治水。

鳖灵也确实很有才能,通过努力,重新使民众安居乐业。

然而治水期间,杜宇与其妻子私通,事后羞愧不已,干脆将王位禅让给了他。

从权力交替的角度看,这件事显然不可能如此儿戏,甚至可能是篡位。

况且《华阳国志》也记载,杜宇下台后民众十分悲伤,曰:

“时適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后世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即引用此典故。

这里顺便提一下,三星堆考古中,确实发现了一个厚约20至50厘米的淤泥层,显然是洪水遗迹。

不过由于目前缺少资料,也不好直接下论断,认定这就是杜宇时代的水灾。

当然了,不管真相如何,鳖灵还是登基了,后世称其为丛帝,他所建立的王国被称为开明王朝。

时至今日,四川成都还有两人的合祠,也就是望从祠。到此为止,三星堆文明正式进入信史时代。

大家可以看到,古蜀国早期,大约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五位传奇人物。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早期文献是很模糊且不完善的。

最简单的,蚕丛及鱼凫,怎么可能活几百岁?杜宇又怎么会从天而降?鳖灵也不可能死而复生。

不过神话与信史间没有明确界限,是所有文明早期记录的通病。

至少从目前考古的情况看,《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还是相对靠谱的。

三星堆文明想象图

三星堆神不神秘?可以说,确实比较神秘,其中尚未解答的谜题众多。

但同时,三星堆也没有那么神秘,这就是一个中国本土的,地方性的文明遗址。

并且在文化古籍和大家日常的生活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

起码无论如何,与外星人、古埃及、上古世界中心之类的,是完全搭不上边的。

那么从鳖灵开始,或者说古蜀国的开明王朝时代,又发生了哪些事呢?

我们下一篇再讲。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怀疑古蜀历史,三星堆面世才知道,李白说的蚕丛和鱼凫是真的
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一):古蜀国
古蜀国的「国都」到底在哪里?
古国迷踪——古蜀国(三星堆、金沙遗迹)
林向 :《蜀王本纪》与考古发现
彭邦本: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来龙去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