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甘岭:决战的前一夜

一、迷雾

尽管上甘岭战役从第一天开始就打得非常惨烈,然而,此时双方指挥官对这场战役最后那令人震惊的走向毫无概念。
就目前而言,和其他许许多多地方发生的一样,上甘岭只是一场“战斗”。
在志愿军这一边,虽然国内许多战史都提到“美军14日发起激烈进攻后,夺取上甘岭地区的意图已经明显,志愿军很快将目光转向上甘岭一带。。。”等类似的表述,但其实这个“很快”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快,至少,在进攻发起的第二天,无论是志司还是15军,都没有马上把目光聚焦到上甘岭地区。
因为,美军不是只进攻上甘岭一个点而已。
10月14日,美军在进攻上甘岭537.7和597.9高地的同时,对44师防守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250高地发起进攻,摆出了一副全线进攻的架势,意图就是要扰乱志愿军的注意力。
如果谁说,这个时候志愿军已经准确判断出了美军要拿下上甘岭的意图,那就是在胡扯淡,就14日来说,上甘岭的攻势除了炮火最猛烈之外,跟其他地方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最关键的是志愿军晚上的反攻还把阵地给拿回来了,美军看着不太给力的样子。
然而,当时间来到10月15日,事情开始有变化了。
这时候,其他方向的美军已经偃旗息鼓,然而上甘岭方向的美军却脚步不停,又再一度发起了极其猛烈的进攻,这就让15军军长秦基伟开始警觉了。
【秦基伟日记】
1952年10月14日
激烈的战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阵地全线展开了,敌军在一个同一的时间向我军80华里的正面进犯,但不论敌军的兵力大小毫无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丢人丢枪,活着来死在钢铁阵地的前面,这就是美帝国主义吹牛所谓“压力”。
从黎明的前后美七师伪二师抽集三个团的步兵在大炮三百余门飞机五十余架战车四十七辆掩护下向我上佳山(新占阵地),芝林南山(新占阵地)419、597.9、537.7等阵地进攻,其中以五圣山前沿597.9及537.7高地为最激烈。敌人仅在上述两个阵地上便使用了美军两个营伪军四个营的兵力。
激战至上午,除五圣山前沿仍在继续反复争夺之外,其他次要方向敌军全被击退再也没有动作了。
从秦基伟的日记中不难看出,此时美军的意图已经初步显露,但是,秦基伟一直没想明白,美军为何要放弃对他们优势最大的平康谷地,偏偏选择了他们自己最不擅长的山头仗?
无论怎么看,秦基伟都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怀疑上甘岭只是美军的佯攻,因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如果15军把主力从平康谷底调到上甘岭地区,那美军很可能会立刻趁虚而入,从平康谷地突破15军侧翼,把整个15军包围。

出于对整个战局的整体把握,秦基伟并没有贸然把部队全部转向上甘岭,他选择了静观其变。
在这个时候,志司和秦基伟一样,没有对上甘岭做出太大反应,10月15日中午,志司向15军发来了部署电报:
根据38军反击经验,目前要打敌一个加强营的阵地所付代价太大(伤亡,消耗),敌必拼死夺回,最后亦难控制。
目前敌经我连续反击后,均已加倍准备,且敌正在向你军正面发动局部进犯。因此,你军应集中力量,准备粉碎敌人的任何进犯,并组织不断的小反击作战,求得大量毙伤敌人,多取得经验。反击注字洞南山暂不进行为宜
从战事情况推测,志司电报中所提到的“局部进犯”所指还不是上甘岭本身,而是14日美军全线发动的整体进攻。而且志司这个电报也没取消注字洞南山的反击计划,只是“暂不进行”。
不管如何,志司这个电报本身还是非常及时的,现在15军已经没有进攻任务,可以专心应付美军的进攻了。
而就在这时,美军最大的佯攻动作开始了。


二、升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仁川登陆并不是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登陆行动。
美军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是发生在上甘岭期间的“库底登陆”,唯一的问题在于,库底登陆是一次假登陆,是完全为了配合上甘岭战斗而发动的大型佯攻行动。
在得知自己的“摊牌行动”被批准时,范佛里特当场在电话中向克拉克请求发动一次侧翼的登陆行动作为策应,也许是范佛里特自己也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所以他说了这么一句:“真的不行,搞一次假的也行啊!”
恐怕连范佛里特自己都没想到,克拉克说:“行。”
克拉克答应得这么爽快,是因为他自己一直也想搞一次假登陆,而他的目的是引出志愿军增援部队后用空军给予杀伤——不管如何,这次这两人算是凑一块了。
两个高官的突发奇想最终变成了美军史上最昂贵的佯攻行动之一。
10月15日,包括“爱荷华”战列舰在内的一百多条战舰出现在朝鲜北部库底村的海边——这个数量大于仁川登陆的规模。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简单纪录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呃——演习:
库底登陆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按真实的两栖登陆的要求进行的。联合两栖作战第七舰队负责扫雷,并在江陵的海滩进行了几次预演。在10月9日以后的四天里,大邱机场上的第三一五空军运输机师C-46和C-119飞机,在洛东江的河谷地区进行了营规模的伞兵和重型装备的空投演习。
10月15日上午,联合两栖作战第七特混舰队(1945年以来集结海军部队最多的一支特混舰队)逼近了库底。由于天气不好拖延了一段时间,后来第八骑兵团在14时整登上了登陆舰向海岸前进。这些登陆舰在距海滩大约4000码的地方调转了方向,回到了运输舰上。库底登陆就此完成。
负责支援库底登陆的第七舰队的飞机在10月12日出动了667架次,从那天开始的连续4天的积极活动,使海军航空兵在10月份的出动量达到11004架次,创造了朝鲜战争中每月出动架次的最高纪录。
所有参与了这场登陆作战的士兵和军官在得知这次行动居然是一次假登陆之后无一不破口大骂,“好人理查德”号航空母舰舰长说,这次行动之后,他的飞行员全体士气低落,因为他们为了一场假的行动而冒很大的风险,并且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尽管美军自己非常讨厌这次行动,但这次登陆确实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至少在几天之内,志司的注意力有很大一部分被分散到了军队薄弱的侧翼,暂时无暇顾及上甘岭的发展。
也就是说,美军能做的都做了,志愿军在整个战线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上甘岭的守军短期内只能靠他们自己。剩下的,就看上甘岭前线的美军到底行不行了。
从15日开始,上甘岭逐渐变成了中美两军的绞肉场。
在最开始,美军的计划是“最多不使用超过2个步兵营”来完成夺取上甘岭的战斗目标,并对此做出了严格限制。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连续2天战斗失利之后,前线的美7师马上就启用了乾坤大挪移大法:他们撤下了损失惨重的31团,换上32团继续进攻,反正每次出动的兵力就是2个营,这2个营不行了,换2个营上。
最后,美军后来实际上把手上所有的10个营都派上了上甘岭——只是前线“尽量”维持不超过2个营太多而已。
然而,无论美军怎么费尽心思调配兵力,无论后方支援的炮火如何凶猛,上甘岭的阵地始终打不下来。
白天美军用重炮轰下来的阵地,到了晚上,志愿军一个冲锋,美军就控制不住地拔起腿往山下跑。
到16日,打红了眼睛的美军就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美7师、南2师的师长把手边能叫动的部队疯狂地往前线派,在仅仅一天之内就往上甘岭投入了整整15个步兵连——约等于5个营的步兵。
正是在这一天,秦基伟狠狠地一锤桌子:敌人对上甘岭的进攻不是佯攻,而是主攻!范佛里特就是看准了这里防守薄弱,准备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心思一定,秦基伟立刻做出决策:
1、44师从主攻师变成助攻师,负责牵制当面之敌,15军指挥、用兵重心转向45师防御地带;
2、所有兵力、火力向上甘岭方向集中,军、师炮兵联合指挥,统一指挥上甘岭方向炮兵群,支援步兵战斗;
3、立刻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了按额定数量储备弹药之外,45师一线每个连再加配8000枚手榴弹,迅速向上甘岭坑道补充食物和水。
可以说,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原本双方预计中的上甘岭“战斗”已经不复存在,美军不惜违背命令也要挣回“面子”导致的不断加码,和志愿军面对敌人疯狂进攻坚决的守备决心,让这场发生在朝鲜中部一个小村庄的战斗,逐渐演变成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
上甘岭战役,真正到来。

三、45师

45师师长崔建功已经5天5夜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了。
美军发动突袭的第二天,崔建功就带着45师指挥所前进到距离前线仅十几公里的德山岘,从这时候开始,崔建功再也没有离开过指挥所坑道一步。
每一天,崔建功嘶哑着嗓子要发布几十道命令,他和参谋们一有时间就要就着暗淡的烛光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兵力部署图、获利计划图、防御作战方案图、通讯网络图、阵地交通图、后勤配置图、对空防御图。。。每个人都是脸色煞白,极度疲惫,不止崔建功,整个师部都几天几夜没有正经休息,全靠手里的香烟硬撑着精神。
但是他们知道,相比于前线战士们面临的凶险战局,他们这点疲惫根本不算什么。
开战前两天,45师只能全靠自己的力量在死守阵地,然而,敌人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打到第三天,面对联合国军的人海战术,45师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妙。他们先后向上甘岭前线投入了15个连,无一例外全部打残,最多的一个连还剩30个人,最少的已经凑不出一个班了。
在炮火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45师以仅仅1个师的力量要抵挡美7师、南2师两个师的进攻,实在是有心无力。
所幸,就在这时,军里的支援赶到。
这一天,抵达45师的除了火炮、大量补给、物资和新兵之外,还有军长秦基伟直通崔建功的一通电话。
在崔建功和秦基伟通话前,作战科科长宋新安已经向秦基伟汇报了全师的伤亡情况,说到惨重处,宋新安这个汉子竟然忍不住在电话中哭出了声。
崔建功接过了电话,秦基伟坚毅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
“告诉机关的同志,我们15军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全局,即使伤亡再大,我们也要接着打下去!”
崔建功嘶哑着回到:“是!”
在挂断电话前,秦基伟留下了一句沉重的话:“丢了上甘岭,你可就不好回来见我了啊。”
崔建功不由挺直了腰板,回了一句:“那当然!”
挂上电话,崔建功愣了半晌,硬是没说出一句话。
打得这么惨烈,眼前这一仗却迟迟没有结束的意思,而眼下,只有少数几个阵地还在志愿军手上。
师政委聂济峰刚从兵团回来,他对崔建功说:“兵团杜义德政委说了,哪怕45师拼光了,只要能把美7师和南2师打残,就能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崔建功狠狠地把烟掐灭在桌上:“打吧,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就当连长!”说着他抬起了头,“45师还有家底,够美国鬼子喝一壶的!”
当晚,45师作战会议决定:18日晚上不进行反攻,用1天时间准备,19日晚,剩余的6个连全部投入作战,目标是全面收复上甘岭阵地。
会议刚刚结束,崔建功就急忙给134团团长刘占华打电话:“刘团长吗?我决定把8连拉上去,但是你要分清楚攻守,8连上去只负责攻,反攻打完你就让他们下去休息!”
这个让师长都挂念的8连,就是崔建功口中那最后一点“家底”,也是45师中最锋利的那把尖刀。

四、8连

讲上甘岭,肯定跳不过45师。
讲45师,肯定绕不开134团8连。
8连,就是45师的杀手锏。
8连善战,在45师中是有口皆碑的。
即使从上甘岭下来之后,45师那一群英雄连长提到8连,还是这么评价:我们有个好连长能打,8连有没有好连长都能打!有了好连长,8连更能打!
8连的老英雄崔含弼回老部队作报告是这么说的:“咱8连是枪一响就玩儿命往死里打,不打赢,谁下命令也不撤!不管啥时候,只要打仗卡壳了,指挥员马上想到的是让8连上。”
8连招新兵时,连长就跟电影里一样给新兵训话:“咱8连是专门拼硬仗的,谁胆小怕死站出来,咱给你另找个连队待。”
1952年,中南军区组织到朝鲜战场15军学习,专门去8连党支部学习了一阵子,他们为8连总结的经验材料最终成为解放军全军组织工作会议的典型材料。
这份经验材料上面是这么写的:
八连有史以来都是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个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
淮海战役小白庄战斗中,该连担任全团尖刀连,仅10分钟就将黄维兵团一个劲师的阵地突破。强渡过40多米宽的浍河后占领了小白庄,又接连攻克两个村庄。直战到全连只剩9个人时,还攻克了第四个村庄。战斗结束后,全连补充到140多人,除了10多个刚参军的子弟兵外,其他全是刚解放的。
...
两广战役中,该连四班以寡敌众,创造了一个班歼敌一个完整连的战绩。而四班无一伤亡。
出国作战,该连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沙五郎峙战斗中,几十分钟之内连攻下美帝七个山头,以一排长牛福根为首的七勇士接连打退敌人四次反扑,使阵地屹立不动。
第五次战役后,军授予该连“出国作战第一功”锦旗一面。
而在8连中,还出过一位名震全军的英雄:
朴达峰阻击战中,该连七班长柴云振组织了13个人,分3路向敌反击,仅7分钟,击退敌人一个营以上兵力,夺回了九连失守的3个山头,并又攻占了敌人的一个山头。
当攻上第三个山头时,仅剩下柴云振一个人,枪也出了故障,子弹也打光了。敌人一群群地冲来,他机动灵活,坚决勇敢,只身敌众,以敌人被击退时留下的一支大卡宾枪、4箱子弹、20多颗手榴弹,打垮了敌人数次猛扑,毙伤敌200多名。
随即他又独自一人攻占第四个山头。一个跑不及的黑人士兵向他扑来,两人在阵地上滚打成团,殊死肉搏。他挖伤了黑人的眼睛,黑人咬断他一根食指。他摸起石头猛击黑人头部。黑人见势不好,放下他拔腿逃命。
他对全线阵地转危为安,起了重大作用。战后,他荣获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柴云振老英雄
10月18日晚,134团8连奉命出战,他们的目标是提前进入597.9高地1号主坑道,为第二天的大反攻埋下伏笔。
8连运动途中,最大的阻碍是高地北边一条长达上千米的山坳,这是美军密集炮火封锁区,炮弹没日没夜地砸向这个志愿军的必经之路,把这里变成了人造死亡区。
在8连之前,有好几个连队都没能冲过去,战士们眼睁睁地看着597.9高地就在眼前,却不甘心地倒在这个死亡区中。
在通过前,8连花了大量时间对地形、道路进行了侦查,并且将敌人炮火、照明弹发射的规律摸得清清楚楚,背的滚瓜烂熟。
不仅如此,出发前,8连先派出了一个尖刀班,将运动路径上敌人的7个地堡一一炸掉,全连这才启程,硬闯鬼门关。
在封锁区内,8连战士们时而敏捷疾走,时而卧倒,时而匍匐,在炮火肆虐的空隙中,沿着半山腰安静又坚定地朝着高地不断前进。

没想到,8连顺利通过封锁之后,到了高地之后却出了意外:明明到了地方,却找不到1号坑道的洞口。
8连战士们着急地在地面四处寻找,直到一位战士突然掉进一个大坑,才意外发现1号坑道的洞口就在坑里。原来,美军炮火实在是太凶狠,把地面炸得全是松土,原本和地面平行的1号坑道已经被埋在下面,入口成了一个朝天的井口。
8班班长崔含弼奉命将战士们往坑道里带,等把人领完,崔含弼才发现不对,怎么4排的人都没上来?
崔含弼爬出整整200多米,才发现4排就在后面趴着,队形完整,大家却一直趴着不动。
崔含弼问:“你们怎么都不动?”
4排长说:“前面还没动,我们怎么动?”
崔含弼想,前面哪有人呢?
崔含弼回头时,恰巧美军的照明弹升空而起,他和4排长同时看清楚了4排前面趴着的“人”。
4排的面前,躺满了中美双方战死者的尸体。
几天的残酷战斗,没有人有余力去为战士们收尸。
崔含弼和4排战士们含着泪进入了1号坑道,在带领最后一个战士进入坑道后,崔含弼已经独自进出坑道20多趟,他足足爬行了8个小时,身前的军服被磨得稀碎,胸口、腹部、手臂、腿上全部血肉模糊。

战后,崔含弼被授予了“钢铁战士”的称号。
凌晨4点,8连以仅仅伤亡5人的代价,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潜行成功,全体进入1号坑道。
《第15军军史》评价:(8连的潜行成功)是大反攻的胜利基础。
军史中提到的这次大反攻,正是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45师发起的全面反攻。
很多人都说,这一天,是15军军史上,
最 荣 耀 的 一 天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筑地下长城——上甘岭坑道的构筑
在上甘岭:秦基伟的“添油战术”VS“范佛里特弹药量”
大战正酣,秦基伟请美国俘虏兵喝茶吃点心,大鼻子一高兴,全招了
秦基伟在上甘岭大战中
崔建功:出身俘虏,后在上甘岭一战成名,终成开国少将
上甘岭惨烈战役, 最后胜利竟是因一颗子弹大获全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