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讲阴阳(二)

既然人体的部位、臟腑、经络及其身体生命的运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述,那么人体所发生的病机也可以用阴阳来说明。

(三)概括和说明病机、病证的阴阳属性

人体的正常状态是“阴平阳秘”,即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阳双方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阴阳失调而致病。

病有万种,内、外、妇、儿,但究其根本,不过是阴阳失调。或阴胜,或阳胜,或阴衰,或阳衰,或阴阳两衰,或阴阳俱胜。不管是外感六淫袭于外,还是内伤七情伤于内,都是邪气干扰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产生。

阴阳失调后的盛衰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阴阳偏盛

即或阴胜、或阳胜、或阴阳俱胜。人体由阴阳二气所构成,平则为顺,过则为害。如因某气亢盛,则成为危害人体的邪气。

如人体正常之火与气(阳),是机体气化过程不可缺少的能量,但超过一定限度(壮、有余),就会反过来损伤人体正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少火生气"、"壮火散气",李东垣也曾说:气有余便是火。

因此,如果阴阳二气亢盛超过了正常的水平,或阴胜、或阳胜、或阴阳俱胜。那么偏胜之气,就会引起人体的病变,成为损伤人体的邪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阴阳偏盛所导致的病变做了如下概括:"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因为阴阳对立制约,故阴胜则相应的阳衰,阳胜则相应的阴衰。阴主生寒,阳主生热。所以阴胜阳衰,则阴胜生寒的同时,阳衰生热的能力也减弱,热不能制寒,故阴胜则为寒。阳胜阴衰,则阳盛生热的同时,阴衰生寒的能力减弱,寒不能制热,故阳胜则为热。

凡事有二,阴胜、阳胜也有绝对和相对之别。绝对,即指对立的一方不衰,而另一方独盛。相对,即指对立的一方衰退,而使另一方相对亢盛。如同是两半杯水,一热一凉,如果凉水没有减少,而只是添加热水,那么就是绝对的阳胜。如果热水不变,而是凉水倒出来一点儿,那么就是相对的阳胜。

所以,临床上的阴胜、阳胜所致寒热就有了虚实之分。如果阴或阳某一方绝对亢盛,导致的寒或热,称之为实,实是某一方绝对的多造成的。阴或阳某一方相对亢盛,所导致的寒或热,称之为虚,虚是某一方绝对的少造成的。

二、阴阳偏衰

即阴亏(虚)、阳亏(虚)、阴阳两亏(虚),亏就是少。阴阳偏胜的证型有绝对和相对之分,但阴阳偏衰的却多见绝对偏衰。阴的绝对偏胜必定耗伤阳气,阳的绝对偏胜亦必定耗伤阴气,而阴和阳的相对偏胜则是以阴和阳的绝对偏衰(亏)为基础。

所以,一般来说,阴阳偏衰是指阴阳低于人体的正常水平。中医所讲人体的正常水平,绝不是西医的化验指标,而是因人而异。阴阳之间对立制约,故一方偏衰,其对另一方的制约则减弱,而使另一方偏胜。

《素问·调经论》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亢,故生寒;阴虚不能制阳,则阳便相对偏亢,故生热。这里的寒、热指的就是虚寒、虚热。有别于阴、阳绝对偏胜的实寒、实热。虚寒、虚热要在泄一方的同时兼顾补另一方,而实寒、实热一般单纯地泄就足够。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阴阳一方的亏损,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亏损。这就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后必然导致阴阳两亏。

如临床上有阳虚水饮证候,达到一定程度反而出现口干,口渴,虽然干渴却又不想多喝水,或者只喜欢喝热饮等表现。这时候并不一定是体内缺水,而是因为阳虚不将水饮气化为津,从而津液化生不足,故出现口干。

如果不及时补阳,最后阳气与阴津都会处于匮乏状态,这就是阳损及阴。同样,阴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亦可导致阳虚。如:阴血虚脱后的大汗,使阴液外泄,阳无所依附,而造成阳气泄越于外的亡阳,是属阴损及阳,最后导致阴阳两亡。又如夏天经常大汗,补充津液不及时,气随汗泄,最后造成气阴两虚,也算阴损及阳的一种。

阴阳两亏并不完全是阴阳双方都处于低水平的动态平衡,而是有所侧重,或阳亏为主,或阴亏为主,应和其他症候一同加以辨别。

三、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阴属性的病变,可以转化成阳属性的病变;同样,阳属性的病变,可以转化为阴属性的病变。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

寒极生热,如体表寒邪不去,进一步即可能入里化热,出现但热不寒、口渴苔黄等里热证。热极生寒,如危重病人高烧不退,正气耗伤后会突然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灯寒证表现。阴阳寒热转化的情况,务必要辨别清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里的阴阳制衡,渐寒之日,告别手脚冰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四)
阴阳论
2305879284507476093-3458800789114323566-习题
阴阳学说的应用:掌握中医诊治的神韵
也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