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曾极力举荐,致信中央:此人可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能胜过我

冷冻的历史 2023-10-05 17:17 发表于云南

1929年,国民党在战场上的步步紧逼。就在此时,毛主席和朱老总收到中央的来信。信中表示担忧现在红军目标太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让他二人“离开部队来中央”。信中还要求红四军全都分散转移到农村去,不能集中在一起。原来,中央决定调整红军的部署,改变红军在战场上的策略,同时调整党内的人员安排。
这封信的内容是2月时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的结果。然而,信送到毛主席手中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那时中央并不知道红四军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不断在扩大胜利成果。这封“二月来信”引起了极大震动,对红四军的士气也带来了严重影响。毛主席和朱老总都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二月来信内容不合时宜、不切实际。但出于维护大局的考虑,毛主席给中央回信分析了当前红四军的形势,同时也表现出了愿意“服从组织分配”的态度。
然而,毛主席这个职务却少有人能够胜任。毕竟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者之一,他的影响力在红军中是相当深远的。中央原本为此也一筹莫展的时候,毛主席率先提出了一个人选,并明确表示:“这个人能够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还能胜任我。”
那么,毛主席所说的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又有什么能力,竟然能让毛主席说出这样的话?
毛主席在信中极力推荐的这个人,名叫恽代英,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更是被毛主席视为知己的人。
1895年,恽代英出生在湖北武昌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学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年幼的恽代英显得比同龄人更聪明,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在私塾念书时,恽代英的文采和成绩非常出众,被老师称为“当代奇男儿”。
随后,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将他送到新式小学就读。这是恽代英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教育和思想,年幼的他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逐渐深入了解,恽代英对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非常崇拜,也开始参与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1913年,恽代英被武昌中华大学录取,并在不久后考入哲学系学习。在这一年,恽代英得知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问世,于是便买了一本。仔细阅读后,恽代英感到非常震撼,认为这是向民众传播自由、平等和互助的福音。随即,他也动笔向《新青年》投稿自己的文章。
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国内蓬勃兴起。有志青年纷纷以进步和科学为人生追求,恽代英也是如此。他联络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于1917年10月在武昌创建了互助社。宗旨是:“重自治不重他治,重利人不重利己”,当然,这也是恽代英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8年4月,毛主席在岳麓山下创建了新民学会,宗旨是“结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活动”。与此同时,恽代英也在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事业。尽管他们并不相识,却都踏上了同一条道路。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五四运动爆发。这个消息一传到武汉,恽代英立即与互助社的成员行动起来,积极响应。他制定了两条策略:一是进行政治宣传,通过撰写宣言、发放传单和创办刊物等方式,唤起有志青年的思想觉醒;二是组织示威游行,指挥和领导学生、工人和商人,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的爱国斗争。
与此同时,在南方,毛主席也带领新民学会的成员积极响应五四运动的呼吁。在这个时期,他得知在武汉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先进青年,名叫恽代英。从那时起,两人开始书信往来。毛主席发现,恽代英在思想观念和品行上与自己非常相似。从此,恽代英和毛主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在革命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1919年9月,恽代英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成为武汉地区青年运动的主要领导者。通过五四运动和武汉爱国活动,恽代英赢得了青年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同年12月,他开始筹备创办利群书社。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与毛主席第一次见面。尽管之前只是通过书信联系从未谋面,但二人相逢后却一见如故。毛主席对利群书社的影响力赞不绝口。两人随即讨论起书社未来的发展方向,忘我地投入其中。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也是最早一批入党的同志之一,并进入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入党后的恽代英自觉肩负更重的责任,除了教书和参加社团活动外,他还经常在街上演讲,向群众宣传主义马克思和主义精神。郭沫若曾评价他:“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中,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人,不知道恽代英或者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几乎没有。”
1926年,恽代英受周总理推荐,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主任教官。在黄埔军校期间,他为政治教育制定规程、编写教材、撰写文章、发表演讲,使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更加系统、规范、现代化,深刻影响了黄埔学员的革命思想、奉献精神和素质培养。可以说,黄埔后来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中共人才都有受过他的教育。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尤为残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展开对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行动。随后,恽代英参与了南京起义和广州起义,但由于准备不足,在国民党的镇压下遭遇失败。然而,理想坚定的恽代英并没有气馁。与此同时,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并率领部队进驻井冈山。随着朱老总率领的红军与毛主席成功会师,红军队伍得到了壮大。
1929年,恽代英通过补选成为中央委员。在同一年,高层讨论红军下一步的作战路线,商议是否调朱老总和毛主席到其他岗位,为红军更换新的领导人。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恽代英的工作能力已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他对革命的坚定更是无可挑剔。他亲自写信给中央,表示如果要改换“朱、毛”二人的工作,希望上级能派遣能干的人。
当时朱老总和毛主席分别负责军事和政治。他们提到更换领导之事,希望让刘伯承接替朱老总的职位,让恽代英接替毛主席的职位。毛主席在信中强调,如果这两人来接管我们的职务,那是能超过我们的。然而,组织上接到毛主席的来信后经过商讨研究,认为让毛主席继续领导红军更加有利,因此并未让恽代英接替毛主席的职位。


1930年3月,恽代英被调往上海沪东区,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进行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他在工农群众中发传单,穿着工人装扮,住在贫民窟。5月6日,恽代英穿着夏装,怀揣传单前往杨树浦韬明路的纱厂门与地下党的同志联系。

然而在半路上,巡捕设立了卡点检查行人,由于恽代英双眼高度近视,没有看清前方的卡点继续前行,直到恽代英真正看清巡捕时,已经为时已晚,他抬手将传单丢到远处。巡捕注意到恽代英身上有水笔,猜测他不是普通工人,于是将其带到监狱并严刑拷问。尤其是在发现恽代英身上的传单后,巡捕怀疑他是党共中员,动用酷刑逼问其真实身份。

由于缺乏地下工作经验,恽代英被敌人逮捕后只能隐瞒自己的身份,巡捕无法查出头绪,最终判处他五年徒刑。巡捕将恽代英交给国民党,从上海的龙华监狱转移到南京的国民党监狱。虽然恽代英声名显赫,国共两党很多人都认识他,但没有人告发他。无论是同志还是敌人,所有认识恽代英的人都没有泄密。与此同时,经过周总理等人四处奔走,恽代英即将得以获释。这让大家都松了口气,恽代英也做好了出狱的准备。

然而在关键时刻,中央特科的顾顺章叛变了。为了立功,他将恽代英的事情报告给了蒋介石。顾顺章早就认识恽代英,也深知对方的理论功底,如果能加入国民党,将是一大助力。更重要的是,恽代英名气很大,如果他投靠了国民党,将打击我党革命者的信心。
蒋介石亲自部署,派遣军法司的司长王震南去监狱核实恽代英的身份,并努力劝说他投降。恽代英意识到已经无法再隐藏身份,但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时,始终坚守原则,拒绝透露任何信息。在监狱里,他与王震南讨论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反对派,而这正是恽代英最擅长的。王震南原本的任务是劝说恽代英投降,但经过一番辩论后,竟被恽代英批驳到无话可说。
王震南回到蒋介石那里汇报时,他惭愧地讲述了监狱里的情况和讨论内容。蒋介石恼羞成怒,立即下令当场处决恽代英。然而,在临终之际,恽代英还是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革命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以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31年4月29日,我党早期革命领导者之一恽代英同志在南京遭到敌人残忍杀害,英勇就义,年仅36岁。

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29年,毛主席致信中央,大力推荐一人: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
毛主席曾极力推荐,致信中央: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超过我
1929年毛主席致信中央:此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能胜过我
毛主席曾极力推荐,致信中央:此人可接替我的工作,甚至能胜过我
毛主席是难以逾越的高峰,是空前绝后的伟人(二)
1935年陈毅正在打游击,看了中央电报后狂喜:毛泽东很可能复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