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一文说清楚中医最核心的思维——圆运动

原创 陈喜生 小水牛说医 2023-10-11 14:01 发表于广东

一文说清楚圆运动

           人之初生,先结祖气

但凡是研究人的学科,譬如社会学、历史学、人类生物学等,始终都难以绕开一个经典的问题——人从哪里来?

这问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时至如今仍争论不休,可殊不知早在2500年前,道家创始人老子早已说出了那个伟大的答案。

《道德悬解》曰:“人之初生,先结祖气,此气方凝,阴阳未判,混沌鸿蒙,是谓太极。”

老子的道家思想认为,人最初的样子是一阴阳未判、混沌不清的祖气。此祖气通过阳升阴降的玄妙运动,化生气血、脏腑、形体,最终变化成人。

由于各种因素(父母,环境)的影响,属于每个人的那一团祖气清浊纯杂并不一致,厚薄完缺也不尽相同,所以由祖气生长而来的每一个人便都是独一无二的。据此也有人认为祖气初凝的那一刻,人的智慧、寿命、甚至这辈子贫富贵贱等便都已注定,因而通过生辰八字推算出祖气的情况便可预测人的命运吉凶,这便是神秘的四注推命术,即是民间俗称的八字算命法。

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家发现,如今浩瀚无垠、漫无边际的宇宙最初的模样也是一混沌不清之气,他们称其为“奇点”。更让人吃惊的是,奇点是通过爆炸向外膨胀形成宇宙万物的,而祖气竟然也是通过类似于爆炸的运动形成了人。

                阴阳自中而升降

四圣心源》曰:“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祖气里内含阴阳,两者虽混茫一气,但阴阳有一亘古不变的特性,那便是阳升阴降。充满能量的阳气会从自祖气而升,满是物质的阴气会自祖气而降。阳气升于上,阴气降于下,这么一来,祖气则位处阴阳之中,因此祖气又被称为“中气”。

阴阳自中而升降

阴阳自中升降的形式实则就是爆炸膨胀,不过小水牛更喜欢将其比作燃烧。我们知道点燃一根火柴,温热的阳火直炎向上,燃余的灰烬飘散落地,此与中气阴阳升降之理颇为相近。

提到燃烧,尤其看到火柴燃烧,有的人该问了:阴阳不断从中气向外升降,那中气是否会像火柴一般,在短暂发光发热之后,很快便会迎来烧尽枯竭的那一刻呢?

这是个绝顶的好问题,虽然其答案显而易见。如同火柴的中气要是就这么一直消耗下去,那么最多只够燃烧七天,七天之后,中气耗尽,阴阳消散,人也就死了。这就有意思了,人的寿命虽说不上很长,但却总比七天要多得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懂得补中气之法。中气存则人生,中气亡则人夭,人若想长命百岁就必须保证中气盛大,可眼看中气一直在消耗,没有半点停歇的意思,如何让其长盛不衰呀?很简单,不断补充中气就可以啦,就像烧柴做饭一样,柴不断在下燃烧,要保持火势不衰,那就不断添加木柴呀。

“补中气之法”听起来颇具神秘感,但其实就是吃饭。

饮食入内,食物能添补中气,食物中的谷气可助中气之阳,其谷精可长中气之阴。所以抛开先天禀赋不说,人后天赖以生存的根本正是“食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绝不是一句空话呀。

然而食物并非一下肚子就会自动转化为中气,其还得经过一番消磨运化才可,而这个消磨运化的任务就落到了脾胃的头上。

《四圣心源》曰:“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看到戊己,又带左旋右转的,有的人该犯晕了吧?先别急着自己吓唬自己,这内容其实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的。

为了完成运化谷物的工作,中气在阳升阴降时,阳左升会化生为脾,阴右降会化生为胃,因此脾禀阳气而升,胃赖阴气而降。(温馨提示,阴阳化生脏腑形体的具体详情是不可解释的,那都是命运的安排。譬如同样都为阴阳所化,人只有四肢,蜈蚣却可有百足,而人类只有一个胃,然牛却有四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是不可解释的,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将此解释为“物竞天择”,可见连他也相信这一切的存在都是“天”的选择。)

因为浊阴性降,所以食物可顺势而入胃;待饮食入胃后,脾的阳气便可发挥温暖消磨之功,正如《四圣心源》所言:“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纳。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清阳上升,是以温暖而善消磨。”食物经脾阳的磨化,精华会脱颖而出,以填补中气。位于中的脾胃通过一升一降,令食可入,入可化。不仅如此,脾胃还因此成为的阴阳气血运转的中枢,这点我们待会就会说到。

                阳升极则降

阳气形如火一般,健运不息,光明强大,具有向上和向外的特点。中气左旋为脾阳,接着便在炎升本性的引领下源源不断地腾飞,集合在上以成心火。

在下温热的阳气络绎不绝地往上腾达,按道理人的上焦应是热火朝天、灯火辉煌的阳热旺盛景象,而且热烈的阳气还将继续往上、向外飞散。然而事实上,越是健康的人,上焦反倒越是平静没有热象,有的甚至还有一股清虚的凉意,那么为何会如此奇怪呢?

如果阳气单纯一味地升炎,那么上焦绝对会比维苏威火山还要热闹。可惜的是,当阳气从下一路高歌升到最高位时,居然就开始转而往下走了。是的,阳气没有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剑指九天而去,而是在快要完成壮举的一刹那,出乎意料地选择归隐而下。

等等,阳气不是热性炎上的吗?怎么突然就往下走了呢?

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听到诸如“物极必反”“升极必降”等这样缺乏逻辑的总结性解释。小水牛一直觉得这般解释不是故弄玄虚就是故意添堵,因为毫无实际意义的。物极为什么会反?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谁能说得清楚,又能道得明白呢?

事实上,阳气并不会变魔术,自身也没有由升转降的神奇,这一切都是依靠着清净的天地之气。

在本书第一论,我们说了由谷物化生而来的阳热卫气发散于体表后,遇到外界清凉的天地之气,则变得清敛可收,然而老天爷是那么地眷顾我们,这清凉之气不只让表之卫气有幸接触到,其还能通过呼吸从鼻而入于体内。

人通过呼吸,将此天地清凉之气从上引于内。清凉则为阴,又从上而下,正好为火热的上焦带来了一丝清露。升于上的心火得此阴气,纷纷褪去燥热之性,变成了清敛的肺气,并在浊降之性的引领下开始往下走了,就如《四圣心源》所言:“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

这就是阳气为何会升极而降的原因。倘若大伙还不明白这个过程,请不厌其烦地想想水蒸气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结成水滴下洒为雨的自然现象。小水牛相信,大家如此聪慧,很快定能会心一笑。

               右收必赖于胃

自然之清气能够收敛在上的心火,可其收敛之力常是有限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单靠清气的力量很多时候不足以引收不断升腾的心火。但不必担心,因为在收敛过程中自有高人相助。

 右收必赖于胃

由中气右转而形成的胃阴,自会顺着本性往下沉降,以成下焦肾水。说来就是这么巧,肺气收敛心火时竟就路过胃。这回正好,厚德载物的胃看肺一人折腾不过来,就主动承载了那些收来的阳气,接着两者一块往肾水走去,共同完成了收敛心火的任务。所以右降的胃阴在火收于下的过程中,具有手足轻重的作用。倘若没有胃阴,火是不能顺利收藏的。黄元御甚至说道:“金水之所收藏,实胃阴之右转。”(这其中隐晦之理,日后我们还会详谈,尚有疑问者,请莫急躁。)                     

相比热烈、积极的阳气,阴气总显得黑暗、颓废,所以也就更容易受到忽视和冷落。但其实阴气有着与阳气同样不可或缺的作用。

《类经》曰:“秋为阴始,冬为阴盛,阴始则凉,凉则收物,阴盛则寒,寒则藏物。”天才总能一语道破天机,张景岳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阴气的性质和作用——即寒凉而收藏。

我们知道,所谓的阴气实际就是可以承载能量的物质。无论是中气之阴还是由谷物运化而来的谷精,其作用都是为了尽可能收藏、承载阳气。可能有人要问,人活着特别依赖阳气释放能量以支持各项生理活动,那为何还要把阳气收藏起来呢?

正如我们在谈心火时说的那样,阳气热烈而炎升,虽可提供能量,但其性躁动不定,尤其喜欢往外跃散,所以阳气需要阴气制约、承载着,才能稳定地呆在人体内。

近来中医里盛行崇阳补火之法,公平地说,这也许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这里面确实存在着过于偏执,滥用附子、干姜等大热药之辈。小水牛想告诉大伙一句话:“强梁者不得其死。”凡事太追究极致,必定会弄巧成拙。如果一味过分补充阳气,耗伤了阴气,阳气缺乏载体没能收藏,最后定会外脱而虚。人忙活着补阳半天,可最终还是阳虚,严重者甚至直接阳脱而亡。

另外,小水牛还想透露一点秘密给大家。肺金、胃阴、肾水三者构成的这个收藏阳气的右降运动,如能一直保持均和顺畅则可寿比南山。要知道诸如五味子、石斛、薯蓣等之所以为延年益寿之品,就皆因能助阴右降以秘阳。

                   阴降极则升

 肺胃右降,收敛阳火于下,上之心火则清而不热。不仅如此,阳气右收秘藏于肾水,寒冷的肾水得阳之煦养变成了一弯温泉。肾水变得温暖又如何呢?难不成还真可以泡温泉吗?

泡是可以泡,可这人好像进不去呀(哈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谈一个比较世俗的话题——生活中大家拼了命工作以积攒钱财,究竟是为了什么?

平日里乐此不疲,现在冷不丁地要大家说一说其中的缘由,可能还不知从何谈起吧?有的财迷可能干脆就回答:小水牛,我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存钱的那个感觉,看着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好吧,这回答真够直接、痛快,我喜欢。不过我想说,如果大家心里真就是这么想的,那往后就不用再存钱了。因为任何不以花钱为目地的存钱都是在耍流氓。如果人一辈子积攒了万贯家财,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到头来眼睛一闭,撒手人寰,金山银山可就都白费了。若果真都是如此,那还不如趁早把钱放小水牛这呢,如此还可换来一句谢谢呀(果真有如此想法的人,欢迎随时随地联系小水牛哈)。

所以存钱一定要花,不然就全都浪费了。同样的道理,我们费了半天劲收藏阳气,终究的目的不是在于收,而是为了再用。换句话说,从上收藏于下的阳气,最终我们还要让其再升于上去发光发热,否则就没意义了。

由上收敛而来的阳气不断秘藏于肾水中,待肾水封藏到达极限时,水中的阳气就如同寒冬殆尽、新春初来的新芽一样,悄然从土里冒出了头,往上升长。这一升,肾阳便化生为肝木。正如黄元御老师所说:“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

 肺胃右降,收敛阳火于下,上之心火则清而不热。不仅如此,阳气右收秘藏于肾水,寒冷的肾水得阳之煦养变成了一弯温泉。肾水变得温暖又如何呢?难不成还真可以泡温泉吗?

泡是可以泡,可这人好像进不去呀(哈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谈一个比较世俗的话题——生活中大家拼了命工作以积攒钱财,究竟是为了什么?

平日里乐此不疲,现在冷不丁地要大家说一说其中的缘由,可能还不知从何谈起吧?有的财迷可能干脆就回答:小水牛,我不为什么,就是喜欢存钱的那个感觉,看着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好吧,这回答真够直接、痛快,我喜欢。不过我想说,如果大家心里真就是这么想的,那往后就不用再存钱了。因为任何不以花钱为目地的存钱都是在耍流氓。如果人一辈子积攒了万贯家财,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到头来眼睛一闭,撒手人寰,金山银山可就都白费了。若果真都是如此,那还不如趁早把钱放小水牛这呢,如此还可换来一句谢谢呀(果真有如此想法的人,欢迎随时随地联系小水牛哈)。

所以存钱一定要花,不然就全都浪费了。同样的道理,我们费了半天劲收藏阳气,终究的目的不是在于收,而是为了再用。换句话说,从上收藏于下的阳气,最终我们还要让其再升于上去发光发热,否则就没意义了。

由上收敛而来的阳气不断秘藏于肾水中,待肾水封藏到达极限时,水中的阳气就如同寒冬殆尽、新春初来的新芽一样,悄然从土里冒出了头,往上升长。这一升,肾阳便化生为肝木。正如黄元御老师所说:“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

               左升必赖于脾

只要是阳气,就都有向九天飞腾的梦想。从水中生长而成、稚幼的木气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想迫不及待地大展拳脚。但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木气也会为其年轻冲动而付出代价。木气在一鼓作气往上升的时候,没升多久便发现,自己别说升腾,就是连滚带爬也没有能力变成光宗耀祖的火气。

碰了壁,受了挫折,自然会委屈,可要是就此自暴自弃,那就太可惜了。木气显然不是如此没骨气的家伙,他静下心不断积累着由肾水升来的阳气,逐渐成长壮大,而接着他便遇到了那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脾土。

从下左升的肝木,靠自己的力量始终无法成长为炎热的心火。但幸运的是,在其升于中土时,脾阳给予了其莫大的支持。

由中气左旋而成的脾阳在谷气的助养下,具有强盛的能量。木气升于中时,与脾相遇,两个志同道合的家伙相见很快就立下同盟之誓。因此木气会在脾阳的扶助下,茁壮成长,一路升于上以化心火。所以木气是生于肾水之中,而长于脾土之间。正如《四圣心源》曰:“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

木气升腾于上成心火的这个过程,脾阳起到核心中轴的作用。而推本溯源地看,人一身的阳气实际都为脾阳所化生,所以黄老师又说到:“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

左升必赖于脾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由中土之阳升于上而化的心火,被肺胃清收于肾中,然而蓄积再升,顺着肝脾温升又回到上焦,变成心火。这心火转了一圈竟又回到了原点。

是的,而且小水牛想告诉大家,不仅是心火,肾水也是如此。由中土之阴降于下而成的肾水,得到上焦下潜的阳气后,会被阳气顺着肝脾左升蒸腾于上以滋心阴,接着遇清凉的肺胃,在上阴雾之气则化为水露右降于下,又回肾水。

更为重要的是,由中气化生的阴阳绕了一圈也各自回到了脾胃,以膜相连的脾胃,重新将阴阳氤氲在一起,则再次变成混茫不清的中气。

所以在人体内,中气、阴阳、水火皆会顺着圆运动,最终会回到原点。因而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则又是再一次出发的起点,就像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的那样:“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有的人该说了,整了半天,阳还是升回于上,阴依旧降至于下,中气依旧在中,这不是瞎折腾吗?

没错,这的确是瞎折腾,可静心想想,这世上又有什么东西不是在瞎折腾呢?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来人往,芸芸众生万物谁又不是逛了一圈又都回归本源呢?

归根复命是自然之大道,也是道家祖宗老子所以为的最完美状态。阴阳看似各自转了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可实际上在阴升化阳,阳降化阴中,阴阳彼此互根,上下环抱;阳中有阴,则阳不上飞,阴中有阳,则阴不下走;阴阳皆有,却无阳热,亦没阴寒。这便是道家所追求的,有而若无、实而若虚的虚无之境。老子认为若人之身与行皆能如此虚无,将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没身而不殆。

过于奥妙的哲学,一时半会咱也掰扯不清,还是先回到中医的学习上来。混茫的祖气通过阴阳的运动在人体里画了一个圆,在这同时也化生了脏腑、经络、形体。中气如何生长为人的这个过程虽让人饶有兴趣,但除了满足好奇心外,并无实用之处。要知道,除了祖气的凝合需要我们贡献一点力量之外,剩下的统统都是自然而然的,就算我们想掺和,也是有劲没地可使呀。

圆运动逻辑图

所以大家该记住的是,我们的身体现在就有这么一个圆,阴阳、气血、脏腑的运动与联系都在这个圆里。只要这圆运动不偏,阴阳则调和,人则健康无疾。反之,若是此圆出问题,人定会有灾祸。因此中医治病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这圆哪有问题,再根据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法,令圆恢复匀和虚无之状,便可妙手回春。

初步认识了人体中气阴阳运转之圆,往后再加上各位神医那如切脍般縠薄丝缕,轻可吹起的细腻手法,我们在余下的时光,将会逐步深入精彩绝伦的中医世界,领略那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至善至美的中医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79)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医间道》——如何学中医
《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的应用
从中医学论人体平衡
《黄帝内经》解读(十九)
潘毅用阴阳理论治疗“上热下寒”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