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3)
真言贾语发布贾旭东教授国学与管理系列文章、随感及课程信息

 

编者按: 科学在近代的中国社会早已成为一个权威的存在,以至于很多人已经把科学当成了真理的代名词,“科学的”天然代表“正确的”,这是对科学的重大误解。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中医、否定国学和以国学的悠久贬低科学、拒绝科学的现象同时存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国学是否科学?”的争论喧嚣多年,说明科学与国学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尚未有公认的答案。

贾旭东教授既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又是深谙国学精髓的中华文化践行者,科学与国学在他身上同时展现却毫无违和感,使得他就像一座桥梁,横跨于科学与国学之间。那么他如何理解科学与国学的关系呢?

本文根据贾旭东教授2017年10月29日在深圳的公开讲座《科学与国学》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科学的起源与历史、科学的分类与标准、科学与伪科学、中医与科学的关系等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科学与国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阐述,厘清了社会大众对科学和国学的诸多误解,既有助于国学爱好者学习科学,也有助于科学工作者学习国学。

全文共4万8千字,我们分11期刊发。通读全文,定能为你答疑解惑。

第1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

第2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2)


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3)

文/贾旭东

3.1

现代科学的产生

(1)笛卡尔与伽利略

后来,科学和宗教分开了,产生了现代科学。其中有一个人物很重要,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非常伟大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是他把科学和神学分开了,从基督教的信仰,以科学来证明上帝这样的一个思维体系里拆开了。笛卡尔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思故我在”,其实他还说过:“人类的意愿就是上帝的意愿,所以人类完全可以独立于上帝。”这句话凸显了人的理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不需要上帝来证明,我现在在思考,这就是我的理性,我就存在,和上帝有什么关系?我不需要去相信有上帝制造了我。还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叫尼采,直接说“上帝死了”。这一派人都是认为,我们做科学研究,去探索宇宙真相,发现这个宇宙跟上帝没关系,不是他造的。这样慢慢把科学从原来和神学混在一起的、为了服务于上帝信仰的这么一种学问,拉出来成为单独的、我们现在的科学,笛卡尔确实很伟大。

百度词条“笛卡尔”

第二位重要人物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是信上帝的,他作出了很伟大的科学贡献,但都跟基督教有关。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大家都记得吧?就在意大利比萨,大家有没有去过?我2006年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去过,去看看著名的比萨斜塔。我们学中学物理的时候知道,伽利略在那儿拿一个大铁球、一个小铁球扔下去,通过这个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比萨斜塔是个什么东西?比萨斜塔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它不是个科研装置,不是造好了让你做科学实验的,它就是一个宗教设施,只不过因为它斜了,做这个实验比较方便,所以伽利略就利用这个教堂的斜塔做了这么一个实验,比萨斜塔也就成名了,写在世界科学史上。伽利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贡献,就是提出钟摆定律,他在哪里想到这个问题的呢?就在比萨大教堂里面。他做完基督教的这些宗教仪式之后,看着天花板上的那个灯在摇摆,他就想这个摇摆的规律是什么,才把它研究出来,所以早期的这些科学研究和宗教一点都不冲突、不矛盾。

百度词条“伽利略”

但是伽利略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使得科学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他做的科学研究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然后进行逻辑推理,这种逻辑推理从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要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它首先是有逻辑的,从你的逻辑起点研究一个问题,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它的逻辑要相通。然后,我要去观察这个世界,再做实验来验证,这种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伽利略奠定的。他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你看他要证明亚里士多德不对,怎么办?我要做个实验,然后观察,最后用逻辑推理证明你错了,这就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笛卡尔和伽利略,因为有他们两位,才慢慢使现代科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了。当然也还有其他科学家的贡献,我们就略过,重点介绍这两位。

(2)现代科学的形成

现代科学什么时候形成的?1660年,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在英国成立,这是一个科学组织。同时期在法国组建了一个巴黎科学院 (Paris Academy of Science),类似的研究科学的学术团体在欧洲各地,如意大利、德国也都产生了,他们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从属于神学、为证明上帝而研究的团体了。我们可以说,现代科学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形成的。1660年,大家算算到现在多少年?300多年历史,现代科学的历史是很短的,所以有一些问题现代科学理解不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发展的时间太短了。

吴国盛在把希腊的科学和现代从基督教分离出来的科学做了比较之后,讲了这么一段话:“如果说希腊科学是求真的科学(science for truth),那么现代科学就是求力的科学(science for power)…… 对希腊人而言,自然是内在性的领域,是理性和真理的处所,人只能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而不可能改造自然、制造自然……征服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以拷问的方式对待自然,成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态度。

所以你会发现,现代科学和希腊的科学传统已经不一样了。希腊人研究科学时,对自然是有一分敬畏的,他知道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从属于自然,所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认识自然、追随自然、模仿自然,但不能改造自然,更谈不到征服自然。但是,当现代科学从基督教里分离出来之后,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掌握了一些自然的规律,发现我们居然可以改造自然的时候,自然界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我们人类居然可以把它造出来,人类的这种自信心空前的爆棚。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就变成人类要征服自然,“以拷问的方式对待自然”,就是你不会主动告诉我你的规律,我要拷问你,把这个规律找出来,然后我还要改造你,让你听我的话,这是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态度,这和古希腊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正是这样的态度,带来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好,这就是科学的起源。

3.2 

科学来到中国

(1)“科学”从日本来

科学怎么来到中国的?中文里本来就有“科学”这个词,但不是现在的意思,它的原意叫做“科举之学”,这个话是宋朝的陈亮讲的,有这么一句话:“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这个“科学”就是“科举之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他是在吐槽,说你看自从有了科举之学以后,我们的知识分子一天到晚都是咬文嚼字,最后搞得老死而不遇,实际上是在对科举之学提出批判,显然,这跟我们现在的科学不是一个意思。

百度词条“福泽谕吉”

现在科学的概念是从日本传来的。我们必须讲到一个日本人,叫做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奠定了日本现代教育的基础。在日本的幕府时期到明治时期,日文里面就有“科学”这个词,但是它和我们中文里面的科学那个词意思又不同,这个“科学”是“分科之学”,也不是“科举之学”。福泽谕吉在明治元年,也就是1868年,编了一本书叫做《穷理图解》,把英文的“science”翻译为“科学”。也还有一个说法,是1874年一个日本学者叫做西周时懋,把法文的“science”翻译为“科学”。

所以,中国的“科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引进的,是日本人把英文和法语的“science”翻译为日语汉字的“科学”这两个字,又被我们引进,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为什么我们会引进很多日文里面的词?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我们战败了,使得很多的知识分子都去日本学习。这场败仗对中国现代人的思想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为什么?让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中国人那个时候如果跟美国打一架,跟欧洲列强打一架打输了,我们可能会觉得你本来就比我们强。可日本从来都是跟中国学习的,从汉唐时期开始就不断地向中国学习,一直都是我们的小兄弟,日本也从来都是把中国当老大哥,因为中国各方面都比他们先进。跟日本打这一仗的时候,我们的军力还比他强,是他的两倍,结果最后还打输了,所以日本人的自信心爆棚,而中国人的自信心完全没了,说打谁打不过也不能打不过日本吧?结果居然真的没打过。这个是当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导致我们很多知识分子开始向日本学习,也把“科学”带入了中国,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时西方的漫画

(2)“格致”与“科学”

最早把“科学”一词带入中国的是康有为,在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里面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science”变成“科学”来到了中国。同时期,严复在翻译西方一些科学著作如《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

当时描述西方自然科学的还有一个中文词叫“格致学”,是用来翻译物理学的。当时翻译了很多这样的书,都叫做“格致”或者“格物”,和科学这个词并用了一段时间。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physics)的著作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格致启蒙》([美]林乐知译,1879年)、《格物测算》([美传教士]丁韪良译,1883年)、《格致小引》(1886年)、《格物入门》(1889年)。“格致学”的说法,用了儒家经典《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关于格物致知,历史上儒家传统里也有两种解读,一个意思就是研究物质世界的规律,所以当时认为物理学就是研究物质世界的规律,翻译成“格致学”很通,就这么翻译了。当然我个人认为格物致知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先不讨论这个。

洋务运动时期,有20多所洋务学堂都开设了一些自然科学课程,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创办的杂志就有《格致汇编》,也是用了“格致”这个词。到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王国维等学者开始把“格致学”改称为“理学”。1902年,京师大学堂在“格致科”下设物理学课目,1912年改“格致科”为“理科”,下设物理门。我们学理科的人注意了哦,理科这个词是这么出来的。同年,金陵大学设物理学课目。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陈幌编写的《物理学》,这是第一本国人命名为《物理学》的“physics”著作,正式把“physics”翻译为“物理学”,不再用“格致学”或者“格物学”的说法,“格致学”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所以,辛亥革命时“科学”和“格致”两个词都有,到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这样一些社团的传播活动,“科学”慢慢取代了“格致”,成为代表自然科学、物理学等这些西方传来的学问的代名词,这就是“科学”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大致过程。

胡适在1923年写了一本书叫《科学与人生观》,在序言中讲了下面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可见当时科学在中国已经具有了合法性,甚至近乎于意识形态,就是天然正确了。为什么?当时的国民心理所致,我们既然战败了,那么就要向西方学习、向日本学习,而科学这个东西是人家的好东西,都是一些大学者们在提倡的,怎么有人敢表示轻视呢?谁都不敢。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不要说在当时的年代,放在今天的中国,同样适用。今天的中国,有谁敢公然说我反对科学?不敢吧?你学的就是科学,大家从小在学校里学的都是科学,不会有人对科学提出质疑,和民国那个时代很像。科学从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最后逐渐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脑袋里。你从小开始所受的教育,都让你认为“科学的”就是对的,有谁怀疑这句话吗?当我说做一件事情是“科学的”,它难道会是错的吗?当然是对的,如果说“政府这个决定不科学”,那就是错了,“决策过程不科学”,那也是错了,不科学一定是错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认知,大家都这么理解。所以,当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那中医就一定是错的,或者说中医不科学,那就等于否定中医了,对吗?中国人现在对科学的无比敬仰和信奉,乃至于发展到迷信的程度,实际上是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

全文共4万8千字,第3期内容到此结束,我们将会分11期刊发,敬请持续关注贾旭东教授个人微信号“真言贾语”。

第1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

第2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2)

作者简介

《自在禅修》、《禅道太极》
创始人、首席导师:
贾旭东 教授

学修践行传统文化逾30年,以儒处世,以道修身,以释明心
《禅道太极》创始人
《自在禅修》创始人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
广东粤秀书院特聘国学专家
深圳孔子滙特聘国学专家
“26国学网”特聘专家、国学推广大使
“中国管理50人”成员
《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贾旭东,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EMBA/MBA导师,国内知名管理专家,“中国管理50人”成员,《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权威学术期刊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参编专家、广东省企业培训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学术界倡导“扎根精神”,提出“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管理‘三元’模型”、“管理‘三界’互动模型”等学术观点,出版著作12部。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曾任美即控股战略顾问兼运营总监,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

贾旭东教授也是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与传播者,儒释道同修、禅净密合参逾30年,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粤秀书院、深圳孔子滙、“26国学网”等机构特聘国学专家。

近年来精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轻松自在国学课》,包括在线音频理论课程“轻松5课”和集禅、道、太极之精华的线下实修课程:《禅道太极》、《自在禅修》(已获国家版权,登记号:粤作登字-2018-L-00001733、1734),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宁波、西安、成都、兰州等地办班近40期,以报道著名科学家而闻名的国家级科学期刊《科学中国人》(2019年第5期上)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贾旭东将传统的身心修养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生活化,以现代方式向现代人传授传统文化的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弘扬与传承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科学
悟物穷理——物理学的精髓在于实验的精神
雷思温:评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
什么促成了科学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