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释疑四——五苓散与猪苓汤之比较

原创 李卫彬 李卫彬博士 4天前

【按语】五苓散和猪苓汤由于证相类似,方药更是有较大重复,初学伤寒者理解应用有较多疑惑,本文结合条文分析病机及方药,比对五苓散与猪苓汤之异同,与同道交流。

一、五苓散

条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71]

注解:大下后,津液大泄,故口渴,汗多水亏,无以济火,故烦躁,内热上扰心神,故不得眠。这种情况下,适量地饮水既能缓解。若发汗后,仍脉浮微热,示表邪未除,口渴且饮多即消,津液不得输布也;小便不利者,水气未散,膀胱气化不行也。

条文: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72]

注解:汗后见脉浮数,说明表邪未解,邪入于里,阻遏气机,水饮内停,心火失制,故见烦渴,宜用五苓散。

条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73]

注解:伤寒当以汗解,汗后症去口渴,是正常的生理表现,饮水止渴即可。柯氏认为,汗后应该有心下悸,方可使用五苓散。

条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七。用前第三十四方。 [74]

注解:表热不解,内复烦渴,是由于发汗过多所致。反不受水者,是因为心下有水气。邪水凝结于内,水饮拒绝于外,既不能外输于玄府,又不能上输于口舌,亦不能下输于膀胱,因此出现水逆之症。

条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141]

注解:此处仍然是表邪未散,水饮内停之症。

条文: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注解:与泻心汤而痞不解,可见心下必有水气,渴而口躁烦及小便不利,五苓散行气利水,水去痞解。

条文: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方三十。[244]

注解:五苓散行气利水,水行渴解。

条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386]

注解:此处仍是表邪未解,水饮内停之症。

五苓散分析:

      五苓散的组成为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病机为太阳表邪未解,所以见发热头疼,表邪内传太阳之府,以至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由于水液蓄积不行,津液不得输布,故渴欲饮水。饮入之水无有去路,愈饮愈蓄,愈蓄愈饮。

     临床辨证特点为脉浮、发热、烦渴且饮后不解、小便不利等。

治疗宜解表邪,利小便。水气一去,清阳自升,水津四布,则小便通利,烦渴自止。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解表化水,五味合用,共起化气利水、兼解表邪、通里达表之功。

二、猪苓汤

条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十三。[223]

注解:本症上承栀子豉汤症,无形邪热内蕴,气津两伤,故见发热,口渴欲饮;水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行,则见小便不利。猪苓汤养阴利水,水行热消。

条文: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注解:猪苓汤虽养阴津,但是实以利小便为主,阳明病出现汗多口燥之症,是津液内失,故伴见小便量少(非不利),治以清热生津,而非猪苓汤,反之则津液更伤。

条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319]

注解:余热未清,水气内停,阴液已伤。水气上逆,犯肺则咳,犯胃则呕,内停水气不得上承则渴,阴虚之热上扰神明则心烦不得眠。

 猪苓汤的组成为茯苓、猪苓、泽泻、阿胶、滑石。病机为阴津受损,水热互结,内蓄下焦。水热内结,津液不得四布,故小便不利,口渴身热;热邪伤阴,阴虚热扰,以致心烦不寐。

  临床辨证特点为脉浮、发热、口渴(无消渴症状)小便不利、心烦、不寐、舌红少苔等。

  治疗宜利水清热养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佐滑石甘寒,利水而清热,阿胶甘咸,滋阴而润燥。五药合用,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症自解。

三、五苓散与猪苓汤之比较

四、参考文献

1.伤寒论.张仲景

2.伤寒来苏集.柯琴

3.伤寒论选读.柯雪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四108,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真传一刻】第43期:马家驹
五苓散妙用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9)——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证
伤寒论 第223条诸家解说
伤寒论》.第224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