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江西师承和专长中心 5天前

1.“大实有羸状”是指( )

A.正气虚极

B.真实假虚

C.真虚假实

D.阳热亢盛

E.阴虚阳盛

2.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无力驱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是( )

A.正胜邪退

B.邪胜正衰

C.邪正相持

D.正虚邪恋

E.邪去正虚

3.以阴阳失调来阐述阴阳两虚证,其病机是( )

A.阴阳离决

B.阴阳偏盛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E.阴阳互损

4.阴盛格阳是指下列哪种病理状态( )

A.真虚假实

B.真寒假热

C.真实假虚

D.真热假寒

E.虚实夹杂

5.肝风内动的产生原因不包括( )

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阴虚风动

D.血虚生风

E.血瘀生风

答案与解析

1、B

【答案解析】“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2、D

【答案解析】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无力驱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是正虚邪恋。

3、E

【答案解析】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4、B

【答案解析】阴盛格拒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5、E

【答案解析】风气内动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等五种类型。

第十四单元  病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机理。

《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细目一  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出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2)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①虚中夹实  ②实中夹虚。

虚实真假:①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②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①正胜邪退   ②邪去正虚   ③邪胜正衰   ④邪正相持   ⑤正虚邪恋。

细目二  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指人体在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中,阴或阳一方病理性亢盛的病变,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1)阳偏胜  

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的病理变化。“阴胜则阳病”。

2.阴阳偏衰  

指人体在疾病过程中,阴或阳一方虚衰不足的病变,属于“精气夺则虚”的虚性病机。

(1)阳偏衰  

指机体阳气虚损,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减退,出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变化。一般而言,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

(2)阴偏衰  

指机体阴气不足,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减退,出现代谢相对增快,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变化。一般的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3.阴阳互损  

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损及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1)阴损及阳  

指由于阴气亏损日久,以致阳气生化不足,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

(2)阳损及阴  

指由于阳气虚损日久,以致阴气化生不足,形成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

4.阴阳格拒  

指在阴阳偏盛至极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

(1)阴盛格阳

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

(2)阳盛格阴 

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

5.阴阳亡失  

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地脱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

(1)亡阳  

指机体的阳气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2)亡阴  

指由于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的病机虽然是复杂的,但其中最基本的病机是阴阳的偏胜和偏衰。阴阳偏胜不仅司以导致其对方的亏损,也可以形成阴阳格拒或阴阳转化;阴阳偏衰不仅可发展为阴阳互损,也可导致阴阳亡失。

细目三  精、气、血失常

1.精的失常

(1)精虚 

指肾精(主要为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低下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2)精的施泄失常  

主要包括失精或精瘀。失精:指生殖之精和水谷之精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精瘀: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

2.气的失常

(1)气虚  

常见神疲、乏力、眩晕、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脉虚等。

(2)气机失调  

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

气滞:指气的运行不畅,或郁滞不通的病理变化。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气逆: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致气逆于上的一种病理变化。

气陷: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种病理变化。

气闭:指气机闭阻,失于外达,甚至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变化。多与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机有关。

气脱:指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3.血的失常

(1)血虚

指血液亏少,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常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神疲乏力、头目眩晕、心悸不宁、脉细等临床表现。血虚以心、肝两脏为多见。

(2)血运失常  

血液运行失常主要有血瘀和出血两种病理变化。血瘀:指血液的运行不畅,甚至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变化。血瘀病机的形成,多与气虚、气滞、痰浊、瘀血、血寒、血热、津亏等所致血行不畅有关。出血:指血液溢出血脉的病理变化。出血病机的形成多与血热、气虚、外伤及瘀血内阻等有关。

4.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1)精气两虚:由于精可化气,气聚为精,故精气两虚或精伤及气、气伤及精,都可见精气两虚。

2)精血不足:肾藏精,肝藏血,两者精血同源。常见面色无华、眩晕、耳鸣、神疲健忘、毛发脱落稀疏、腰膝疫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月经愆期、经少、不孕等。

3)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气机阻滞,疏泄失司,或瘀血内阻,血瘀气滞,皆可致精道瘀阻而形成气滞精瘀或血瘀精阻的病机变化。

(2)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1)气滞血瘀:指气机阻滞,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变化。多见于肝肺气滞而致心血、肝血瘀滞的病变,出现疼痛、瘕聚、癥积、咳喘、心悸、胸痹等。

2)气虚血瘀:指因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至瘀阻不通的病理变化。多见于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而致的惊悸怔仲、喘促、胸闷、水肿等症。

3)气不摄血: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

4)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脱失,常见于外伤失血、呕血,或妇女产后大出血的过程中。

5)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变化。多因久病气血耗伤;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液生化障碍而日渐衰少而形成气血两虚。

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八章 病 机(试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
国医周水金讲《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十六讲(文字讲稿)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9 .1
2017年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