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与古琉球国的关系 及 琉球闽人三十六姓!
   中琉关系始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遣杨载持诏谕琉球,同年12月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入贡。从此,中琉建立长达五百多年的朝贡关系。在五百多年的友好交往中,福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明清对外交往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正是通过福州这个窗口,传播到琉球的每个角落,影响着琉球生活的每个方面。

  一、闽人三十六姓迁移琉球

  在明朝长达277年的统治中,中国向琉球派遣使者有20次,而琉球入明朝贡达300余次,这是同时期与中国相往来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更引人注目的是明朝统治者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这三十六姓中,多为河口(今小万寿桥附近)一带善于驾船的福州人。

  闽人三十六姓对琉球国社会发展及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戏剧作品正是通过闽人三十六姓传入琉球的。中国流行的传统剧目或歌颂封建伦理道德,或歌颂反抗富贵强暴、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都给琉球社会打上深深的中国传统伦理及文化影响的烙印。不仅如此,由于闽人三十六姓的移居,将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也带入琉球。

  闽人移居琉球后在治理国家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如久米村闽人后裔郑迥,嘉靖年间入国子监学习,回国后深受器重,“累官到法司”、故有“三十六姓为法司,自迥始”之说。在琉球国官职品级中,国相、法司官分别属于正一品及从一品,这充分说明闽人政治地位之高。一代鸿儒程顺则以自费生身份拜在福州鸿儒陈元辅、竺天植门下,潜心钻研儒家思想达四年之久。他出资刊印的《六渝衍义》成为琉球人学习汉语及修身养性的课本,并且传播到日本等地。他以德性著称于琉球,和蔡温并称为琉球国历史上两个伟人。

  闽人三十六姓对于将福州先进的手工业传到琉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纺织印染、造船等。据《球阳》记载,早在1659年就有琉球人国吉尝奉王命,往福州学习织缎技术,回国传授推广。因此,到了徐葆光使琉球时出现“家家有机”的现象也就不足怪了。琉球产麻布,染成许多颜色,故有“东洋花布特重于闽”之说。

  为了改变那种“傅竹为筏,不驾舟楫”的落后局面,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琉球国的造船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论有:“贡船,式略如福州鸟船。船掖施橹,左右各二。船长八丈余,宽二丈五、六尺”,揭示了琉球造船技术引自福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琉球金氏为福州壁团金氏后裔
寓居琉球六百年的华人——闽人三十六姓简史
日本道教研究(三):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
神秘的冲绳中国后裔(下)
福州籍四名琉球“册封使” ○林精华
北京张家湾为何有琉球人墓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