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大宅门》编剧导演郭宝昌其人其事


  

  一个故事在郭宝昌导演心中存活了40多年,终于写成电视剧本,产生轰动效应。他今天对记者说,“回首往事,除了泪,还是泪。”  

  《大宅门》是传奇,郭导的人生也是一部传奇,坎坷艰辛的传奇。

  其实,郭宝昌呱呱坠地的家根本不是大宅门,也不是四合院,而是悲凉的“救济会馆”,他的亲生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贫农的女儿。两岁上,父亲去世了,无法活下去了。200块大洋卖到了医药大宅门里的郭家。养父是谁?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景琦的原型,祖先来自宁波,明末之后世代定居在皇城根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顶天立地的男人,虽然世家出生,却是有很浓的平民意识。养父是一位慈父。他原先的名字叫李宝常,养父将他名字改为“郭宝昌”,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命运。在庭院深深的大宅院里,养父给他一遍遍说起古老的家族故事。那些个暮色黄昏讲述的故事融入了北京的风里,飘荡在郭宝昌的心上。即使他大半辈子生活在南方,可是他永远是一个北京人。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从小接触的人与事,对我影响极深,这些事常常使我彻夜不眠。我想让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人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怎样做人,曾经这样的活着。所以17岁开始写小说。于是漫长的厄运在前面等待着我。”

  今天记者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他偏要写《大宅门》,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苦?在北京住大宅门,又不是他一家,为何他这么痴心一辈子?

  他叹息着思量着说:“对了,家里有2万册的藏书,是帮了我,也害惨了我。是2万册古今中外的书,让我有了一双艺术的慧眼,认识到一部家族史就是一部京城的社会风俗史,我有了创作的冲动。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我是一本书决定了我坎坷的人生。其实我很笨,在那个年头,写这样的书,非反动不可,不是明摆着为资本家树碑立传嘛。可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就是这样执迷不悟!”

  为了一本小说,磨难的历史从24岁一直到40岁。学生时代被打成反动学生,被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后来到了文革期间,他受不了人格侮辱,终于着手自杀计划,结果是自杀未遂。他对记者说:有了这一次死亡体验,对世界的看法变了。但是,有一个信念没有变:要写大宅门!这就是郭宝昌的性格!郭宝昌的命运!

  郭导此番特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爱好:“你可要知道,我绝对是一个一流演员。其实我从小就是想做一个演员,只是‘误入歧途’做上了导演。”既然有如此的表演天分,在身兼数职(又是编剧又是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里,郭导就没有想过近水楼台过一把戏瘾吗?问到这儿,郭导也不隐瞒了:“我演了白家迁到西安以后慈禧身边的一个医生,演对手戏特别有意思,像张艺谋等人,我就是跟他们合作了一把!”是的,读者可以在第15集里一睹郭导的表演风采。

  记者问你家里人怎样评价你的电视剧呢?说起家里人,郭导幸福地笑了:我爱人叫柳格格,人和名字一样漂亮,是蒙族人,我爱人当然夸我。为什么?她是副导演嘛。

  此时,郭导想起了心中最亲的人。他说,再成功的一个人,最初总是一个学生。遇到恩师,就是一生的幸运。一说起自己的两位老师,郭导感慨万千,语音哽咽。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系主任田风先生,是一位恩师。郭宝昌动情地说:“我的家庭成分是资本家,而田风老师把我这样子的学生招进了导演系,还把我作为重点苗子来培养。他是我事业上的导师。由于我写了反动小说,成了反革命分子,田风老师立即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刚直的田老师不久就含恨自杀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1995年1月被送往劳改农场,而我敬爱的田风老师就是在1965年的2月自杀的。想起他,我心中就是永远的痛!每年春节我总是陪我的师母、田风夫人一家一起过年。我感到,老师一直在注视着我的成长之路。我只有自己争气,只有成才,才能告慰九泉之下的老师。”就是在这些日子,田风夫人在电话里感慨不已:“我一集集在看了《大宅门》,一遍遍含泪想着:田老师九泉有知,该会多么高兴啊。  

  还有一位恩师,是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侯远帆,他从小唤醒了郭宝昌的文学天分。师生的情意,其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缘分。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一直非常关心郭宝昌,不间断地在学业上帮助他辅导他。郭宝昌的文学底子打得很是扎实。所以到了考大学的当儿,简直是指哪儿打哪儿。一考下来,不得了,电影学院导演系和戏剧学院表演系两个录取通知都给拿下来了。

  多少年了,郭宝昌的人生之路坎坎坷坷,老师永远惦着鼓励着自己的学生。而郭宝昌一刻也不敢忘记老师的期望和教诲。后来郭宝昌在圈子里被称为“宝爷”了。见了老师一样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老师,您好。”

  今天,电视剧《大宅门》隆重推出了。老师比他大12岁,今年72岁。可是他也无法看到学生的作品了。老师双目失明了!老师这些日子依然端坐在电视机前,听妻子儿子媳妇讲解画面,时常是泪光闪烁,郭宝昌无限动情:老师不是在看电视剧,而是用心灵在倾听在感受在凝视学生的作品啊。

  40多年了,师恩难忘,用什么奉献给恩师呢?多少年来,学生受尽人间磨难,就是想用自己生命写就的作品奉献在恩师的面前。可是恩师偏偏无法看到学生交出的作业!

  “唉!”郭宝昌一声沉重叹息,饱含着几多辛酸,几多创痛,几多深情!

  央视、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步行动,电视小说、文学剧本、长篇小说争先恐后。一本小说难产,艰难到要写个40年。可是一旦出来了,大受欢迎,又到了狂热的程度。这是人生的悖论么?

  1997年,电视分镜头剧本《大宅门》便大受欢迎。用郭宝昌的话来说:“几年来几乎每周都要谈判,先后有意介入《大宅门》的公司和企业有近九十家之多。”最后剧本辗转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影视部以最快的速度审批立项,委托中视股份公司投资拍摄。《大宅门》电视剧制片人刘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早在1995年我就看到了52集的电视剧本子。当时我是中央台的编导。我看剧本,一直看到了深夜,我这个东北汉子流泪了。剧本里透出的是巨大的历史底蕴和文学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

  消息一传出,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乎同时相中了这本大作。两家出版社的编辑一路追踪,最后在摄影棚里找到了郭导。作家出版社的编辑王宝生激动地告诉记者:“我是三下无锡摄影基地才拿到书稿的。我们一下子就推出了20万套书。这是一种新的出书模式,书里还附着一张VCD碟片。书的体裁也独特是电视小说。”有意思的是稍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推出了文学剧本。而且在晚些时候,还要隆重推出更见艺术功力的长篇小说。在出版界这绝对是一大新闻与特例。

  一部在心底里存活了40年的书,就是这样富有生命的爆发力!

  一部作品写了40年,吃足了苦头,悟出来的哲理,读者一定和记者一样很想听一听。

  你怎样看世界上的人和作品里的人物?记者问。

  “我写的所有人物无法用好的坏的去分,过去的作品总是按这样去分,什么好的坏的,这种分法本身就是错误,任何一个人物的性格必然是立体的多面。当然是与非的界限自然是有的,一切让观众与读者自己去判断。如果三两句话能说清他的特点,那这个人物就失败了,我的人物一定是活灵活现的。我的人物好就好在这,无法用三两句语言叙述他们的性格。”这部电视剧为什么成功?记者想听听他自己的分析。

  “我的这一部跟任何一部电视剧都不同。它是通过人物来表现一种宅门文化,通过化妆、道具、人物、语言及所有的环境氛围来体现一种特殊文化,我觉得在以前没有过,与别的剧本也不一样。”郭导笑着说:“肯定与上海的石库门不同嘛。在地域上,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外国没有,上海也没有。它体现出来的东西独具特色,不雷同于过去任何豪门的、显贵的、官宦的或平民的,它吸收了很多皇家的东西,又具备了浓厚的民间色彩,是两者的结合,所以这些人物很特殊,你除了感到一种贵族气,也感到一种平民气,这两种文化的交合才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记者问:您的作品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有何不同?郭导答:“这与代没关系,不管是第几代都应不同。第几代的说法,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有些导演虽年轻但思想守旧,我属于年纪大但思想很前卫的,我经常跟年轻人接触,就是希望从他们身上吸取新鲜气息。另外知识的更新是最为紧要的。知识更新,我是一生都没停止过。”

  你一生坎坷,最想说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记者问。

  “我的格言就是:不要放弃!认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不要放弃!否则就是白活!”(汪一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
国剧大师郭宝昌逝世,曾向华鼎奖馈赠《大宅门》手稿,最后视频也与华鼎奖创始人有关
年轻人,千万不要一个人冒险看京剧
大揭秘《导演郭宝昌 宅门内的传说(上集)》
算命准不准?听听《大宅门》大导演郭宝昌分享他自己的算命经历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讲述自己的算.命.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