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中期边寿民二十幅芦雁绘画题材的艺术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 “扬州画派”之称。我们一起分享边寿民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边寿民(1684年—1752年),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

边寿民的大半生与芦雁息息相关,慧眼观雁、慧心咏雁、慧手画雁,尤以芦雁为著。泼墨中微带淡赭,浑厚中饶有风骨。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曲尽芦雁鸣姿神态。时人目为“边芦雁”。边寿民“性疏放,不以俗事撄怀”。自称其居所为苇间书屋。工诗能书,人称“淮上高士”。间画山水、花卉,别有逸致。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主要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北、《芦雁图》北2、《芦雁图》北扇页、《晴沙集影图》北、《杂画图册页》、《牡丹图页册》、《歪瓶依菊图》、《芦苇天鹅图》、《老圃秋容图轴》、《平沙叫月图》、《芦丛栖息图》、《芦雁图》上、《晴沙静集图》镇、《芦雁图扇》、《芦雁图》、《杂画卷》、《晴沙翔集图》、《苇汀息影图》、《秋滩戢羽图》、《芦雁图》等。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赏析

《芦雁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03 .7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沙渚芦苇,水草点点,两只芦雁一俯一仰,悠然闲憩其间。全图运笔自由舒放,芦苇枯笔墨色写成,苍劲爽利;芦花秃笔点染,蓬松自然;芦雁形体,则以泼墨法挥写,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既丰富了色彩的变化,又与芦雁主体所用的浓淡有致的墨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自题:“淮阴边寿民”。钤“颐公”(白文方印),“寿民”(白文方印)。鉴藏印:“曾来顾氏家藏过越亭”(朱文圆印)。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赏析

《芦雁图》轴,纸本,设色,纵128.5厘米,横48.5厘米。清雍正十年(1732年),边寿民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钤印“颐公”、“寿民”。“壬子”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作者时年48岁。鉴藏印3方:“文心审定”、“功甫珍赏”、“蒙泉书屋收藏金石书画之章”。

此图生动地描绘了秋雁温情呼唤的小景。全幅为纵式构图,作者巧妙地在近景处绘一株高大的芦苇,以其纵向的造型加强了上下两只秋雁间的联系,成为有机地连贯画面物象的一条主线。芦、雁以泼墨写意绘成,准确而生动的笔墨显现出作者较强的写生能力。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扇页赏析

《芦雁图》扇页,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7.4厘米,横5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于陵于陆羽缤纷,岂逐菰蒲野鹜群。昨日秋风看矫翮,一行冲破碧天云。并题为翼翁研长兄清品。苇间居士边寿民。”钤“寿民”白文印、“颐公”朱文印。

此图是作者送给友人的画作。图绘两只大雁在芦塘边,欲行又止的情景。边寿民为了画好雁,曾“结茅苇际”,与雁为伍,每日细致观察雁的行、卧、翔各种姿态,故其笔下的大雁,符合解剖学,具有造型生动写实的特点。此图不打图稿,直接以墨或色加以绘制,显示了一定的艺术水准。

清朝中期边寿民《晴沙集影图》扇页赏析

《晴沙集影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66.3厘米,横9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边寿民画芦雁的代表作。图上仅绘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字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本幅自题:“晴沙集影,淮海边寿民。”钤“颐公”白文印、“寿民”白文印。

清朝中期边寿民《杂画图册页》扇页赏析

清 边寿民 《杂画图册页》,纸本,设色,纵25.1厘米,横32.1厘米。无锡市文物商店藏。

此是杂画册中的一幅,以没骨法写一尾鳜鱼,墨色浓淡自然,恰到好处表现鳜鱼的体质感,借用几笔淡墨勾出鳜鱼的头部。形象生动,似乎刚离水不久。口上张穿一根柳条,几片柳叶,既使画面生又富于生活气息。

清朝中期边寿民《牡丹图页册》扇页赏析

清 边寿民 《牡丹图页册》,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41.1厘米。四川省博物馆藏。

此幅为边寿民《芦雁花卉图册》中的牡丹图。用笔轻松随意,色彩朴素淡雅,写瓶中牡丹不加旁衬,鲜明突出。着笔虽不多,两朵牡丹的盛开、半放之态却活现于纸。画面墨气淋漓,情趣盎然。

清朝中期边寿民《歪瓶依菊图》扇页赏析

清 边寿民《歪瓶依菊图》立轴,纸本,淡设色,纵95.8厘米,横50.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是一帧情趣盎然的书画小品,笔意潇洒舒放,豪纵不羁,随意而行,却又恰成天然之趣。浓墨点叶,淡墨勾花,秀雅高洁,意韵高远。画面雅拙朴实,却自有一种脱俗越尘之感,让人爱不释手。自题“歪瓶雅称菊枝斜,花与真花颇不差。持去卖钱偿酒债,那知秋色落谁家。寿民”。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苇天鹅图》赏析

清 边寿民 《芦苇天鹅图》轴纸本设色,117.6×30.6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清朝中期边寿民《老圃秋容图轴》赏析

边寿民《老圃秋容图轴》此图以芭蕉、野菊、篱笆谱写盎然秋意。用笔干净,墨色滋润透明,代表了边寿民花鸟画的艺术风格。题识:老圃秋容 苇间居士边寿民。

清朝中期边寿民《平沙叫月图》赏析

清朝中期边寿民《平沙叫月图》,纵139、横74厘米。淮安市博物馆收藏。

上写沙洲之上,有参差不等的芦苇六根,在秋风劲吹下,有的倾斜在地,有的傲然挺立,使人感到秋风之冷,顿有阵阵凉意袭来。芦丛中有雁二只,一雁引颈长鸣,另一雁回首相迎,似在高吭叫月,又似在呼唤同类。此图虽没写声,却使人感到雁声,“嘹唳天边似人语”。此图虽没写水,却使人感到水势浩渺,天地寥廓,有沙明水碧之景。此图虽没写月,却使人有月明星稀,大雁南飞之感,表现了“三三两两傍芦花,风湛寒江月净沙”的月夜景色。

在画法上,此图不以沉郁鲜艳的色彩点染,而采取水墨为主的表现手法,除雁咀和雁足用色外,余皆不用色,删繁就简,推陈出新,以少许达到了繁多所不能达到的内涵和境界。为了突出芦雁之形象,此图采取墨中加胶的手法,以胶墨画雁。这样,纸上少水渍,墨色少渗化,因而笔触清晰、光洁,墨色透明、润泽,雁的形象完整,结构和羽毛组织笔笔见功力,达到了雁羽分明和明暗相豁之境界。而芦苇则墨中无胶或少胶,达到水墨渗化,形象洒脱之境界。在这里,作者将有胶和无胶,水墨和色彩,分别用之于两种物象,表现出雁与苇的不同质感,映照对比,相互衬托,以成画面之效果,达到最佳之境界。总之,此图在意境上动、静相呼应,情景、意趣相融洽。整个画面用笔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融,形象生动,笔简意繁,遗貌取神,情溢画外。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丛栖息图》赏析

清边寿民《芦丛栖息图》淮安博物馆藏。

此画的近景是几杆芦苇,笔墨有浓有淡,非常传神;芦苇一边两只芦雁一垂头,一抬头,姿态别致,气韵生动,相映成趣;后面的大片题诗,字迹古拙,平衡着画境;全画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人秦祖咏《桐阴论画》这样评边寿民的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为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趣、一一融汇笔端,古朴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末有”。这个评价应该说是非常精准的。中国古代画论有逸品之说,文人画更把“逸品”当作画作的最高境界,边寿民曾被评为“画入逸品”。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赏析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55.7cm×125cm 1725 上海博物馆藏

边寿民游历楚水吴山期间,其画迹遍传南北,声名日隆。他的雁画曾被王府收藏。当时康熙第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在王府府邸曾悬挂边寿民《芦雁图》四条屏。劝其“一游都门,可博进取”。这对布衣出身的边寿民来说,能直接受知于来自皇家的恩眷,确是人生一大幸事。有人劝边寿民入京以图进取,但边寿民只是一笑置之。

清朝中期边寿民《晴沙静集图》赏析

清 边寿民 《晴沙静集图》 108.5cm×78.3cm 镇江市艺术博物馆藏。

边寿民身后,程晋芳作《偶过城东感怀边苇间成七绝句》中有“弱妾孤儿夜哭哀”之句,“弱妾”当指“红颜知己”,孤儿则谓其子边溶,自是伊人所出。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扇》赏析

清 边寿民 《芦雁扇》 52cm×25cm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边寿民如此“旷怀”而仍觉犹言未尽,再赋《望江南·苇间好》以表其意:“苇间好,明浦豁西窗。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苇间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 赏析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80.5cm×142cm 广州市美术馆藏。边寿民赋诗“一抒胸臆”,作画“自抒心绪”。在他看来,诗画同样都是抒情寄意的艺术手段。就一幅完整的作品来说,其实就是诗、书、画、印艺术的有机结合体。诗画相映成趣、争相竞美,形成意境,此乃边寿民重要的艺术追求和作品特色。雍正八年(一七三〇),他作《百雁图》,百雁百态,人称“墨妙如君世所稀,泼来满纸雁鸿飞”。郑板桥称赞他:“画雁分明见雁鸣,缣缃飒飒荻芦声。”

清朝中期边寿民《杂画卷》赏析

清 边寿民《杂画卷》之一 60cm×21.2cm 1726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如有一《芦雁图》册页,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一帧下方芦苇疏布,一雁似在觅食,一雁昂首远望,左上题诗云:“倦羽思寒渚,饥肠啄野田。稻粱留不住,老翅破江烟。”

边寿民对雁的呵护迥非寻常。另一幅写芦边水际,双雁紧紧依傍,笔致疏简秀逸,情态亲切动人。左上题诗云:“菰米足疗饥,江寒泊最宜。天涯少俦侣,两两莫轻离。”

数首题诗,切切低语,曲曲含情,所咏是人是雁,浑然莫辨,数帧册页,诗画交辉,含蕴着作者的拳拳深情,殷殷至意。边寿民引南来北往的候雁为同好,借以自慰自遣,他将自身社会遭际、人生咏叹、辛酸苦辣、悲感忧怀,一齐赋予候雁,写入诗画。世态炎凉,俦侣宜紧密相依,避免孤单无援之苦;人情险恶,不能不时时提防陷阱、网络。这既是飞雁心态,究其实际,又不能不是饱经飘泊、忧患的边寿民自己的心态!这样,边寿民诗中画中之雁,就不仅仅是被人格化,而且更为社会化了。

清 边寿民 杂画卷之二、三

另一帧写孤雁自高处飞向芦滩,但并不疾飞直下,而是颈后曲,目前视,意逡巡,着墨无多,用笔甚妙,一种瞻望却顾之态跃然纸上。左侧题诗云:“孤飞随意向天涯,却傍江湖觅浅沙。恐有渔舟邻近岸,几回不敢宿芦花。”

清朝中期边寿民《晴沙翔集图》赏析

清 边寿民《晴沙翔集图》 117cm×193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边寿民画芦雁,往往只需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芦雁的千姿百态,达到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迪。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与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和对艺术的极力追求分不开的。每当秋天芦花飞絮、雁声鸣叫的时节,他就潜入芦苇滩头,早晚都在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芦雁的神态。为了画好芦雁,他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

清朝中期边寿民《苇汀息影图》赏析

清 边寿民 《苇汀息影图》 96.5cm×73.4cm 苏州博物馆藏。

清朝中期边寿民《秋滩戢羽图》赏析

清 边寿民 《秋滩戢羽图》 55.7cm×123.5cm 广州市美术馆藏。

清朝中期边寿民《芦雁图》赏析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29.4cm×23cm 扬州市艺术博物馆藏。

边寿民笔下的芦雁图形神兼备,苍浑奇逸,笔简意周,意境萧疏,平淡中蕴藏非常气势。在他的作品中,“高雅”与“通俗”并存,以“清高”为气血,以“晓畅”为躯体。边寿民曾于扬州红桥舟中作画,若干游人泛舟围观,一时湖上百舸云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寿民作品赏析:人称边芦雁,曾列“扬州八怪”之一
秋天,欣赏最美的芦雁图10
他的芦雁,天下第一!
藏品鉴赏:明永宣青花釉里飞鸣宿食图大罐
清-边寿民绘画作品欣赏
每天古书画:清 边寿民 绘画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