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瓒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审美意蕴
userphoto

2023.01.04 江苏

关注

文◎朱铁生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作品构图舒朗,绝少设色,以笔墨为之,意境简远萧寒,是元代文人画的主要代表,倪瓒提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绘画主张,其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中的审美意蕴,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及人生境界的行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倪瓒《林亭远岫图》

尚简的艺术形式

倪瓒的山水画开一代新风,具有极简的艺术形式和精妙的笔墨,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倪瓒在山水画的构图上独创了一河两岸的三段平远构图法,近处喜画杂树数株,远景为淡淡云山,中隔一汪湖水,以小楷题字连接上下景,全图浑然一体,意境简远萧寒、辽远空旷。

倪瓒的作品具有简约之美,将老子、庄子关于“无”的美学思想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指出了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美学观念,庄子提出了“天下有大美而不言”的艺术主张,这些艺术思想都十分重视“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无”,就是“空”,表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就是留白,空白能给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倪瓒的山水画利用大量的留白,减少了画面表现的物象,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倪瓒是元代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人画家,他将文人画中疏淡、简约的审美理想发挥到极致,呈现出独特的简约、空疏之美。倪瓒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简约、空疏之美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乃至艺术设计中仍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20世纪初期,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艺术设计领域悄然兴起一股“尚简”之风,德国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开端,首开简约设计之先河,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范德罗坚持“less ismore(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将简约设计推向高潮,之后兴起的国际主义风格在建筑、视觉传达设计、家具设计等各个领域展开,简约而不简单,使简约设计成为一种时尚,简约成为一种新的审美风尚。虽然现代简约设计和倪瓒绘画艺术风格中的“简”并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其艺术思想上对“简”的追求是一致的。

倪瓒《琪树秋风图》

平淡天然的艺术追求

倪瓒的山水画多为任心之作,用笔多为侧锋,皴法上多采用柔韧的披麻皴、折带皴,多以干笔皴擦,枯笔干墨,简中寓繁,逸笔草草,摒弃了纷繁复杂的色彩,由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之美,如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虞山林壑图》,此图采用三段式为基础的构图方式,在图中两边各伸出一抹滩渚,使整个构图增加了曲折婉转的意味,画面表现了平林远山的景象,水墨赋写,不施色彩。笔法厚重,“折带皴”兼有披麻皴,逶迤流畅自如,折转峭劲灵透,墨气浓郁,枯、湿、浓、淡相互渗透,层峦迭嶂,润泽华滋,全图给人一种远冈辽阔,湖水清凉的感觉,将文人画平淡、天然的审美倾向发挥到极致。

倪瓒山水画中所透露出来的平淡天然之美源于道家思想中以“淡”为美的美学思想,道家认为平淡之美远胜浓丽之美。以“淡”为美的审美范畴是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无味”,庄子认为:“虚静恬淡,万物之本也。”“平淡”作为审美范畴,在魏晋以前,主要以现实美的面目出现,魏晋名士在生活实践中将其发展到顶峰,同时,从魏晋时期起,“平淡”开始以艺术美的面目出现,如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平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也是一种平淡。

倪瓒将中国传统美学中“平淡天真”的审美追求融于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平淡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到了一个物质生活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但很多人却失去了精神家园,很多人在物欲里迷失了自己,倪瓒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不正是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吗?

正如陈继儒在《幽窗小记》所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平淡天真是一种返璞归真,是阅尽繁华之后的宁静自然。

2017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推荐了阅读日本作家本田直之的文章《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文章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拼命赚钱,再把钱努力花掉,像这样用力“加速”的时代慢慢结束,整个社会正逐渐进入减速时代。在新的时代,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快乐?

为了找出答案,作者本田直之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采访当地居民,发现他们都摒弃了旧有的物质至上主义价值观,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简单生活方式,更为珍视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这种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生活方式不正是一种平淡吗?

倪瓒《溪山亭渚图》

隐逸的格调

倪瓒的山水画当属逸品,在对艺术作品的品评方面,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在“神”、“妙”、“能”三品之外增加“逸”品,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进一步将“逸”格提到“神”、“妙”、“能”诸格之上,认为画中“逸”格最高。黄休复认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志,目之曰逸格尔。”

元代之前,逸品常指那些不拘常格的绘画方法,常指“放逸”、“超逸”,到了元朝时期,“逸品”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了特定的图式和风格意味,画风由狂放不羁变为平淡天真、不求形似。如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于自娱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所以,倪瓒笔下的山水,来源于他所生活居住的现实环境,倪瓒一生都在太湖一带度过,日日与秀丽清远的湖山为伴,太湖一带水波浩渺,山峦众多,但大多为低矮平缓的丘陵,缺少北方山川的雄阔峻峭,也没有黄山的奇险景象。

所以,倪瓒笔下的山水多是太湖一带自然山川美景的真实写照,但这种写照又绝非对自然的机械摹写,更多的是借助山水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倪瓒作品中隐逸的格调体现在诗与画的完美融合,倪瓒年少时家境富裕,对政治毫无兴趣,一生从未做官,中年时期家境没落,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钟情于山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他的人生经历对他山水画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文人画家,倪瓒深受道家及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也体现在山水画的创作之中。作为前朝遗老,他的诗作之中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惆帐和世事无常的忧伤,如他在诗作《双调·折桂令》中写道:“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倪瓒《渔庄秋霁图》

倪瓒山水画作品中充满了萧索、荒寒的意境,这种意境更是画家心境的表现,如他的代表性作品《渔庄秋霁图》描绘太湖的山光水色,湖水浩渺,远处山脉逶迤,近处小山上有杂树五株,错落有致,用笔舒朗,笔墨简练,精心勾皴,笔法方中有园,简中寓繁,笔墨意趣耐人寻味。

此画作意境荒寒,气韵悠远,寥寥数笔表达出作者复杂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不仅表现出一种荒寒旷远的意境,更是元代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画中题款:“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诗境即画境,画境即诗境,诗与画相映成趣,更同构成了倪瓒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渐江山水画的美学意蕴
弘仁:以参禅为生活,用笔墨作佛事
渐江山水画的美学意蕴及笔墨精神
国画技法14:折带皴 荷叶皴
他的山水画中充满着孤独与忧郁,都是关于生命的顿悟......
倪瓒《虞山林壑图》-倪瓒描绘江南风景的水墨山水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