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涛《深秋敬亭山景图》真伪考辨

汪立军

第715期

《深秋敬亭山景图》手卷是近年来拍卖市场出现的为数不多的石涛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一幅写实手法描绘的敬亭山景,同时还有一段画论长跋尤其珍贵。尽管如此,品读再三,对其真实性有诸多疑点,虽因条件所限,没有直接目睹该作品的原作,但基本可以判断《深秋敬亭山景图》为伪作一件。现就本人的知识范围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深秋敬亭山景图》的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6日,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拍卖了一幅石涛的作品《深秋敬亭山景图》①,尺寸22.3×70cm;作品描绘了深秋敬亭山红叶烂漫水流潺潺的山景,山间楼阁矗立,和现在敬亭山的太白新楼颇有几分相似。

画的空白处有石涛自书的一段画论题跋(见图一):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成书画。多则泛滥,少则精雄。善收藏者,勿求于纸之长短粗细。古人片纸只字,价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则举笔时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现于世。空山无人,左右都散,独坐无事,弄墨亦快。癸丑深秋,湘源石涛济山僧,敬亭之闲云。钤印:粤山。印为白文,为石涛常用印章。画左下角空白处有“希世名迹”“子孙宝之”“曦伯审定”朱文印三方。

图一

画左分别有贺天健②和王宸③的题跋(见图二),尺寸22.3×54cm,抄录如下:

“老友瘦铁得此帧后珍若拱璧,石涛画天资胜于功力,笔墨变换无尽,平生好游,所谓得江山助者也,嘱着语。贺天健。”钤印:贺天健。

老涛山水危峰奋起,蔚然天成,桥木耸点,下自成阴,辄豁呈露,悠然远眺,道路深窈,俨然深居,用墨颇浓,百皴擦兮,晓凝坐观之云烟墨,尺幅中神变万状,诚如所云。价重千金者求之不易得也,芗圃司马来永州出所藏,山水小卷见视阅之,奇突古奥而秀色仍若可餐,此种造诣非素尔搦管者所能解,亦非泛然浏览者之所能作也。壬子秋七月朔渔洋聋丞王宸观并识。”钤印:蓬心(右上)、王宸之印、子冰。“

图二:贺天健(左)和王宸的题跋

拍卖附录还标有此作的著录,分别是:《花好月圆—两岸文物精品邀请展》,香港文化出版社,封二。著录:1.《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石涛》,第119、120页。2.《石涛画语录》,西泠印社出版社,第93-94页。3.《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196页。

二、石涛画论题跋的疑问

石涛在画中题跋提到的“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的观点即气韵生动的问题,早在南齐谢赫④的“六法论”中首先就强调了气韵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⑤、“气关笔力,韵关墨彩”⑥。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在这一段题跋中,石涛还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对书画收藏提出了不求尺幅之大、但求笔墨之精的观点。文末题有时间地点:“癸丑(1673年)深秋,湘源石涛济山僧,敬亭之闲云。”

这一段被多次著录的题款成为这幅《深秋敬亭山景图》最重要的卖点。但疑问至少有四:

一是画中题款内容与图不相关联,孤立存在,显得莫名其妙。石涛有些重要的画论也会在作品中一题再题,但都是复题在作品上增加作品的内容而没有孤立存在的。如1667年作《黄山图》(见图三)⑦,既有创作的时间地点和“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长诗,也有十余年后在南京复题的画论“画有南北宗……我自用我法”的著名画论。

图三

二是该画的题款早有收录,但与著录略有出入。查1917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印行的美术丛书第十集辑清人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见图四)中有“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能书画。多则泛滥,少则精雄。善藏者,勿求于纸之长短粗细。古人片纸只字,价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则举笔时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现于世。空山无人,左右都散,独坐无事,弄墨亦快。”款署:“癸丑深秋,湘源石涛济山僧,敬亭之闲云,画藏白下张氏”。和《深秋敬亭山景图》中的题跋对照少了一个“收”字,多了一句“画藏白下张氏”,这两处的变化,“善藏者”和“善收藏者”之间分明是古人与今人的表达方式,而“画藏白下张氏”一句才可能会对后半句的“善藏者,勿求于纸之长短粗细”的内容相呼应。

拍品附录中说明的著录:1.《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石涛》,第119、120页。2.《石涛画语录》,西泠印社出版社,第93-94页。3.《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196页。查阅出处,实际上是这一段画论的著录,并非指作品。

图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三是题款书法达不到石涛宣城时期水平。尽管洋洋洒洒题写了一百余字,对比石涛宣城同一时期的书风和字体,(见图五)全无隶书的书写常识和石涛潇洒随意的气概 。

图五

四是印章不符。石涛号“粤山僧”,文末所用印章白文“粤山”(图左)与石涛常用印章“粤山”(见图六)叠加对比,可见差别明显,《深秋敬亭山景图》中的“粤山”线条单薄,“粤”字四点布局平均,与原印不同。且如此重要作品,竟然只盖有一枚名章,不符合石涛用印的习惯和情理。

图六 “粤山”印章的差别

左下角有“希世名迹”、“子孙宝之”、“曦伯审定”朱文印三方,“希世名迹”、“子孙宝之”两方收藏印从风格来看为一人所为。“曦伯审定”中涉及的“曦伯”为清书画家、藏书家计光炘。计光炘(1803-1860),字曦伯、曦白,自号二田,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是清代晚期知名书画家,工山水花卉,作品清逸洒落、不拘一格。其叔父计楠以专画红梅著名,时称计红梅。计光炘身为画家嗜书更嗜画,因慕画家沈石田、恽南田,而署藏书画之所为“二田斋”,斋内悬挂有二田的画像,遂以二田自号。史称计光炘诗画双绝,为人风雅和善。读书之暇,和朋友结社燕游,吟诗作画,名冠一时。查计光炘的收藏印有:“计光炘”、“曦伯所藏”、“计氏曦伯”、“光炘私印”、“古射襄城计光炘曦伯之章”。并无“曦伯审定”一印,故无法比对。

三、《深秋敬亭山景图》的笔墨风格与特征

《深秋敬亭山景图》手卷描绘了敬亭山烂漫的秋色,画面山峦叠起,屋舍俨然,细看小桥流水,青松红叶,整体上构图大胆、用笔细腻,以枯笔皴擦,山石的画法既有荷叶皴又兼有牛毛皴,设色浓艳,画面在细笔墨稿上敷以赭石、螺青、花青、朱砂等多种颜色,风格在浅绛和青绿之间,就作品而言,是一幅水准较高的山水画作品。

尽管如此,这幅款题创作于1673年的作品与石涛在宣城同时期的作品相比,呈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细节特征却与石涛完全不同。

宣城时期是石涛创作历程中新旧交替、借古开今、破格创新的关键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石涛创作思想更活跃,交游更广泛,不仅对传统笔墨技法有天才性的领悟和创造性的把握,而且不断虚心地向同代师友学习和广泛汲取,使之臻于出神入化之佳境。

石涛的山水画,早期受梅清的影响,景物奇秀,用笔方折居多,人称“细笔石涛”,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他1667年所作《二十一开黄山图册》(见图七)就是早年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石涛画风细致,勾线细润,皴擦极少。石涛早期画风从新安派化出,又从黄山实景中吸取营养,形成笔墨老道精炼,气势雄强的特点,以淡墨辅以浓墨苔点和远松,画面设色淡雅,用笔松秀,这一时期,石涛受梅清画风影响,所作松树多为平头松。

图七:《二十一开黄山图册》选四

这一时期,石涛还作有一些粗笔山水。如故宫博物院藏1674年作于敬亭山云齐阁的山水轴六幅(见图八),所画山水浓墨大点,墨色酣畅,笔法恣纵,淋漓痛快,将自然“性情”中晴雨无常、云变雾幻与他自己奔放外向性情相契合,不拘泥于细部和枝节,而是紧紧围绕最突出的主要特征,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裁,集中概括,从审美的角度予以艺术的表现,在这一风格的山水图中仍然保留了浓墨苔点和平头松的特征。

图八 王宸、贺天健的题跋

贺天健和王宸的题跋是《深秋敬亭山景图》的亮点和卖点之一,也是该幅作品最有分量的鉴定评语和流传有序的有力明证,其中清人王宸生活的时代与石涛的年代相差不远。王宸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官居永州知府。在提跋中,他用了较多的语句描述此图,“老涛山水危峰奋起,蔚然天成,桥木耸点,下自成阴,辄豁呈露,悠然远眺,道路深窈,俨然深居,用墨颇浓,百皴擦兮,晓拟坐观之云烟墨,尺幅中神变万状,”文中还提到的“来永州出所藏”的“芗圃司马”疑为1790年任蓟州知州刘念拔。⑧“壬子秋七月”即1792年。查同一年王宸的行书风格(见图九)和所钤“王宸之印”(右图)及其书法作品,与《深秋敬亭山景图》上的提跋及印章对比,均有较大出入。

清人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收录的题跋上有石涛的一句关于画作收藏的信息:“画藏白下张氏”,白下即白下县,为南京的旧称,而此作并没有南京张氏收藏的任何痕迹。

图九

王宸题跋之前有近人贺天健的题跋,贺天健曾发表有《黄山派与黄山》一文⑨,是近代较早研究石涛及提及黄山画派的画家之一,贺在题跋中提到老友钱瘦铁得到这幅作品后请他题跋,并评价石涛的画“天资胜于功力”而其笔墨之所以“变换无尽”,原因在于石涛“平生好游”、“得江山助”,文末钤印:贺天健。观其书法,实在有几分神似,初疑为移花接木的题跋,即题跋为真,作品为假。然细心对比贺天健的书法及印章,(见图十)也有明显的差别。

图十

四、结 论

石涛作为清初著名画僧,自近代以来被“炒”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故其身后假画众多。此幅《深秋敬亭山景图》利用了石涛存世题画诗跋的真实内容,选择了敬亭山这一特定的题材,运用画跋多次著录造成画作流传有序的假象,成功“借壳上市”。然观其作品,无论笔墨风格、书法水平、印章布局以及文字漏洞,都不断暴露出该作系一件伪作。即便有贺天健和王宸的题跋,也不过是其遮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

注释:

①2011年12月6日,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拍卖石涛的《深秋敬亭山景图》,以980万落槌,1127万元成交。2014年8月9日,北京世纪盛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冰心——古代书画专场”拍品。

②贺天健(1891~1977),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

③王宸(1720—1797)字子凝,一字紫凝,一作子冰,号蓬心,一作蓬薪,又号蓬樵,晚署老蓬仙等,江苏太仓人。

④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⑤见张庚《浦山论画》。

⑥见黄宾虹《论画书简》。

⑦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社1983年再版《石涛画集》第一页。

⑧见《恭和石幢制府得闲斋喜雨诗》序中有“芗圃司马和焉”,此诗署名刘念拔,为蓟州知州,天津蓟县独乐寺存有其1790年所书“寿字碑”。

⑨贺天健《黄山派与黄山》见1957年1月18日在《人民日报》,

(作者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宣城市美协副主席,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用我法——石涛
一画论石涛作品欣赏
【名师问脉】“画中病”大全
清 方薰及其作品《寒秋雨后图》赏析
中国绘画之理论体系
功成名就的董其昌,凭借时机加上自身天赋及努力,是偶然也是必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