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货资管业务遭遇瓶颈 基金渠道成主流

期货资管业务开闸近半年,市场反响平淡。与之相反,期货公司借道基金渠道发行产品却热火朝天。业内人士认为,规模限制导致期货公司过度依赖基金渠道,建议监管层政策松绑,尽快放开“一对多”及场外市场交易等限制,促进期货资管业务加速前行。

过度依赖基金渠道

“我们现在主要在推专户产品”,沪上某期货公司资管业务部门员工告诉上证报记者,多数期货公司目前都把精力放在推广专户产品上,借道基金专户发行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据悉,仅财通基金就与多家期货公司合作发行了专户产品。

相反,期货资管业务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进展并不明显,只能用平淡二字形容。业内人士指出,期货资管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认知度不高,借道基金的平台,可以提高产品认知度,也能给部分没有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参与的机会。

广发期货资管业务负责人黄邵隆认为,期货资管业务限于“一对一”,“一对多”没有放开,造成很多期货公司需要借专户通道发行产品,以特殊法人机构的形式参与期货市场投资。但是绕道到基金渠道通道费用高,另外还有银行托管费用,实际上成本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策略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导致期货资管业务难成气候。“有些资管账户户头还通过日内交易频繁刷手续费”,某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期货公司缺乏实战能力,收益仍靠经纪业务收入。

限制较多阻碍业务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期货资管业务发展遇瓶颈,与其存在诸多限制有关。由于资管业务仅限一对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期货资管业务规定不得对外宣传,导致市场认可度不够,也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很多投资者对期货资管产品存在认知误区”,黄邵隆表示,多数投资者认为期货产品杠杆大,风险高。事实上期货资管在对冲风险上有先天优势,相比券商、基金、信托等产品而言,投资比例没有限制。他进一步介绍,公司股指期现对冲策略以量化对冲为主,目前收益稳定。

“但是政策不允许宣传,这很难引导投资者,很难把期货资管业务推介给客户”,黄邵隆认为,期货与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历程有区别,券商、基金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有很好的平台为客户所接受,期货资管想要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比较困难。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期货资管业务目前不能参与场外市场交易,也将阻碍未来发展之路。随着国债期货的上市,国债现货市场主要涉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而目前期货资管只能投资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的规模更大,如果无法参与将不利于其进行风险管理。

“政策上是允许的,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指引,要取得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准入才能参与”,黄邵隆建议监管层尽快出台相关指引,可以通过设立门槛、资质认证等方式来进行规范,逐步放开期货资管业务的参与范围。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NF0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各类机构资管业务总规模超20万亿元
最全阳光私募基金的购买渠道详解
8月更新!史上最全八类资管产品对比(投资范围、嵌套、转让等资管人必读)
折腾一年才有10亿元规模 期货资管梦想落空
一文看懂银行委外业务: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关于私募基金备案时所涉及的基金类型、产品类型、投资范围的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