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徐景藩黄连配伍经验点滴



黄连俗称天下第一苦药,但又是天下第一良药,谚云“良药苦口”,主要指黄连而言。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擅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如《珍珠囊》曰:“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本草经百种录》:“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黄连又是临床的常用药物,如《伤寒论》中有12方次,《金匮要略》中有7方次。有人曾统计宋以前13部方书中,含黄连的方剂占5%,可见其应用之广,且许多名医擅用黄连。黄连的主要成份小蘖碱(黄连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作用最强,现已成为治疗菌痢肠炎的常用药物。此外黄连还有抗原虫、抗病毒以及抗炎、解毒、利胆和降压等药理作用。黄连在临床的配伍运用甚多,徐老也常用之,并有独到之处,晚辈有幸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师从徐老,获益良多,对徐老临床运用黄连配伍,略有所得,兹择其一二介绍。



黄连配补骨脂

久泻脾虚,运化失司,湿邪内生,蕴久则有化热可能,即使临床表现热象不著,也不能完全排除“潜在”之热,结合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有充血、糜烂、出血点等,则更能说明肠道局部热象的存在。因此,徐老认为,即使是久泻脾肾阳虚的患者,在健脾温肾止泻的同时,也应配以少量黄连,临床常以补骨脂与黄连相伍,盖黄连清热燥湿、坚阴厚肠胃,历来治泻痢之方用此甚多,如《本经》云:“主肠腹痛下痢”,《别录》谓:“主久下泻脓血……调胃厚肠。”补骨脂温脾肾阳气而涩肠止泻,《本草经疏》曰:“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玉楸药解》云:“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便滑诸证。”两药配伍,温清并用,清涩并施,清热而不损阳,温阳而不滞邪,互制互济,共奏温清止泻之功。配伍中黄连一则可清肠府“潜在”之热,燥肠胃之湿,使泻止而不敛邪,二则坚阴而不过温,亦寓反佐之意。用于治疗久泻,效果甚佳,黄连与补骨脂之比常为15左右,若脾肾阳虚较甚,可加益智仁以助温补脾肾止泻。


黄连配香附

肝主气,心主火,情志不畅,心肝气郁,久则化热生火,可见胸脘疼痛、痞胀,更年期女性患者多见,诚如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所云:“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但为病不同,治法亦异耳。”此当疏泄肝火,清心理气。香附辛微苦甘而性平,宣畅十二经,为气药之总司,长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因其性平,故寒热均宜,如《唐本草》言其:“大下气,除胸腹中热。”李杲谓:“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消食下气。”《滇南本草》云:“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本草纲目》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本草述》又云:“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黄连泻心火,解热毒,如《珍珠囊》谓:“泻心火,心下痞。”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郁发之”,两药合用,取《韩氏医通》黄鹤丹意,一疏一清,清疏并用,寒不郁遏,疏不助火,相辅相成,共奏行气泻火之功,使心火去,肝郁解则痛痞除。


黄连配藿香

藿香气味芳香,辛散而不燥烈,微温而不燥热,功善化湿解暑,和中止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皆为经验之谈,如《本草正义》对其论述最详:“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证,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本草图经》则谓:“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现代药理研究其对胃肠神经有镇静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并有广谱抗菌作用。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两药相配,一寒一温,共奏清热化湿,和中止呕止利之功。徐老临床常用于湿热中阻之胃痛、痞胀、恶心、泄泻等症,尤其是夏季,暑湿当令,徐老常嘱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藿香以祛时邪。《药品化义》云:“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珍珠囊》云:“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徐老认为两药合用尚有鼓舞脾胃,增进食欲的功能,对纳谷不香者也常加用,体会到少量黄连确有健胃开胃之效,黄连一般用量为1~3g,藿香10~15g


黄连配苏梗

苏梗辛甘,微温,入脾胃肺经,功能理气,解郁,止痛,安胎,《本草通玄》云其“能行气安胎。”《本草崇原》谓:“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药品化义》曰:“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最良。”《本草汇言》云:“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而徐老则认为“梗能主中”,苏梗善主中焦脾胃,理气宽中,故尤常用于脾胃气滞、胃脘痞胀隐痛的患者,其效甚佳。并认为其性微辛微温,温而不燥,且其气芳香,有醒脾化湿止呕之功,若兼有中焦湿热,此时与黄连相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宣通调和,具理气消痞,清热化湿,通降止呕之功。感冒及因夏秋季节进食螃蟹时可与苏叶同用,一则表散之力有增,二则可解鱼蟹之毒。对于妊娠期胃脘胀痛,恶心欲吐者,黄连、苏梗同用则有理气止痛,清热安胎之功。




文章来源:《中医药学刊》2005年10月第23卷第10期,作者  陆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王烈用藿香治呕吐的经验:藿香一味,治呕吐
解表药之紫苏——用药经验分享:紫苏发表散风寒,理气安胎化痰涎;鱼蟹中毒此可解,苏梗安胎叶发散
苦到极致的黄连,为什么被列为上品?
芳香化湿药:白豆蔻
化湿药-白豆蔻
这个野草在夏季几乎万能,中暑、感冒、拉肚子、呕吐都用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