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西科学绿化让山乡换新颜

井冈山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提升森林质量

        拂面的春风就是科学绿化的号角。走进江西,处处涌动着春季植树造林的热潮:农民在挖穴施肥、运苗栽树,技术人员在讲解造林技术,义务植树现场人头攒动,各类造林苗木持续旺销……

        截至3月10日,江西省完成造林整地70.28万亩、人工造林62.66万亩,分别占50万亩年度计划的140.6%和125.3%。近年来,随着科学绿化的提质增速,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绿色更多更美了。

        提升森林质量

        山脚下,美丽的赣江碧波荡漾;山坡上,新栽的树苗迎风招展。

        在泰和县芦居山林场赣江及国道两旁的山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松土种树。

        泰和县芦居山林场场长王坚说:“今年种下了银杏、檫木、湿地松、枫香和樟树,几年后的秋天,这里将是红色、紫色、黄色和绿色的风景,成为赣江的最美岸线之一。”

        江西按照“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要求,培育彩色针阔混交林,改善森林结构,打造森林景观,提升了森林品质和颜值。2021年,江西实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24.3万亩,栽植珍贵、彩叶树种786.6万株,科学绿化成效进一步显现。

        作为今年江西林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项目基地,泰和县白鹭湖林场禾市分场江北区五斗陇山场全部采用机械清山整地,按每亩145株,每穴施有机肥5公斤,3行湿地松、2行檫树、1行枫香的栽植要求高标准造林。

        白鹭湖林场场长樊文华正在造林现场指导造林。他如数家珍地分享了科学造林经验:“科学规划设计、大穴大肥整地、选择良种壮苗,注重良法栽植、加强后期管护,做好这些,造林成活率就不愁了。”

        千户人家,炊烟袅袅,千烟洲因而得名。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科技专家在这里建立了人工阔叶林近自然经营示范样板林,35亩林地针阔叶林混交,植被多样性丰富。这种近自然经营模拟天然林生长环境,不同树龄、树种的树木共生,乔灌草等植物高低错落生长,实现森林自然更新,提升了森林系统碳汇增量。

        2021年,江西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80.7万亩,封山育林121.8万亩,森林抚育583.6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3.22万亩,在24个县(市、区)及相关单位打造100个省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示范带动全省森林质量提升。随着《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指南》地方标准的发布,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纳入高质量发展林业工作考评体系,江西的科学绿化将带来新变化。

        留住美丽乡愁

        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走进泰和县禾市镇江北村的熊瓦自然村,“家在林中住,身在花中游”的环境让人感到格外舒心。2019年,这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引来不少游客驻足。

        2021年7月,江西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进驻江北村帮扶,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里的原始林木较多,老百姓也非常注重对森林的保护,要利用好'国家森林乡村’这个金字招牌,加快推动村庄向美丽宜居迈进。”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郑汪文说。

        江西用绣花功夫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把精心、精致、精品的要求落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见缝插绿,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让乡村更加宜居,乡愁更浓。

        长港村是新干县金川镇的一个小山村。新干县金川镇党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邓军说:“以前,村子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突出,自从创建省森林乡村后,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环境变得更好了,村民们的精气神更足了。”

        近年来,江西森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批自然生态风景好、乡土田园特色美、森林绿色氛围浓、生态功能效益优的森林乡村不断涌现。目前,江西有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1559个。11个设区市和18个县(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76个县(市)成为江西省森林城市。

        厚植生态财富

        科学绿化绘就了江西绿水青山,也铺就了山区林区群众的致富路。

        在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村民们年前就种下了油茶树。村里通过入股、务工等形式,带动33户脱贫户种植高产油茶。堆背村党支部书记刘大庆说:“在这里务工,村民一年可增收2000元。”

        新干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油茶新集中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300元,油茶庄园建设每个奖励8万元。目前,该县有高产油茶4.42万亩,年产油茶鲜果1.5万吨,折合茶油900吨,年产值达1.1亿元,油茶成了林农的“摇钱树”。

        新干县因地制宜,鼓励当地居民种植中药材增产增收,形成了以车前子、黄栀子、吴萸子、商洲枳壳“三子一壳”为重点的中药材发展体系。

        新干县厚城商洲枳壳基地占地面积200亩。在新干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营养袋大苗移栽、适时采摘、套种中药材等新技术,枳壳2年挂果、3年见效、6年盛产。

        新干县源神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爱根算了一笔账:一棵树产30公斤左右的果,预计今年鲜果产量5万公斤左右,产值26万元左右。枳壳基地还套种了玉竹、黄精等中药材,预计年增收34.6万元左右。

        泰和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后,通过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助推森林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5年来,该县投入资金10949.6万元,实施国储林建设13.48万亩,带动12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营林生产和护林,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泰和县林业局副局长胡红元说:“通过购买劳务模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通过生态护林员模式,让贫困群众端起了生态饭碗。”

        70岁的曾广远是泰和县桥头店前村林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江西造林绿化典型。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造林4000余亩,带动全村户均增收10万元。如今,他的合作社经营山林面积2.32万亩,总资产达3600万元,带动386户农户每年人均增收5800元。

        江西省林业局造林绿化处二级调研员何齐发说:“江西的科学绿化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过去的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由过去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转变,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林业贡献。”(刘小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示范勇争先 江西林业书写高分答卷
第三章 林业重点工程和外资项目
精准预防专栏(六)
全国生态护林员有二百多万人,用辛勤付出筑牢祖国生态屏障—— 与林为伴 守护青山(美丽中国)
江西明代 2995人进士来自哪些地方?(6)
林业的出路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