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唐宋诗词鉴赏大全(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4]唯:只。天际:天边。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这首诗,可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诗人正自家乡四川东下,仗剑远游,意气风发,这首诗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1]劳劳亭:三国时吴国所建,是送别之处。[2]知:理解。[3]遣:动词,使,令。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送别诗,末两句神来之笔,显然出自诗人丰富的联想。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黄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清平调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注释】:第一首写贵妃的容貌如花似仙。第二首形容传说中襄王见到的巫山神女也未必如现实中的美人,汉宫中也仅只赵飞燕能和她相比。第三首点明妃子、名花都常得君王宠爱,所有的愁绪一见就能消除。

   在三首诗中,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自兹去:从此分别。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这首五律,描述送别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流畅,好像毫不受格律的束缚。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释】:雕胡:即茭白。

  李白从不向权贵低头,而对一位山村老妈妈却是那么谦恭,显示了他可贵的品质。

  开头两句写出自己寂寞的情怀。三四句写田家的“苦”,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进给他“雕胡饭”,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这样诚恳地款待,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谈他的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望天门山[1]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故称“天门”。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能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析】:从放浪的形骸和奇妙的联想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

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依旧”二字,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塞上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立下丰功伟绩。晚年思乡,曾上书朝廷,希望“生入玉门关”。此诗反其意用之,表达了终身报国的豪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简析】:对诸葛亮的下评价和感慨,诗人已经写过很多,但这首对刘备颇有微词,因为刘备当年不同意联吴抗魏,反而想要吞吴,以致蜀亡,这就不是诸葛亮的过错了。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

  后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用的是拟人化手法。第三联写雨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作者希望万物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

   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吴楚: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

  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开元、天宝时著名音乐家。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之弟。”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家国沧桑,彼此都充溢着无限的身世凄凉之感。只见风景河山依旧而人事全非,时正暮春,落花也是自己和故人的象征,就在这年冬天,诗人在耒阳的舟中去世了。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简析】: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第三、四句写远景。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戏为六绝句之二

                                         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能表现于其他诗体的,他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

  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之作;也缺乏被诸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读之情味盎然,有如围炉闲话,剪烛论心;无论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骂,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见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六绝句》虽主要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剑外:剑门关以南,在今四川。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代诗论家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用语精当,气势不凡。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简析】:这首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注释】:青楼,即妓院舞馆。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这写的是清明节的感怀,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

   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赏析
小学古诗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是史上第一诗人?进行投票,结果是否符合你预期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李白建了个群,把唐代诗人都拉了进来……
谁是大唐最全能的诗人?李白说:舍我其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