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的“荣耀”

  □ 严阳

  中国大鲵因为叫声与刚出生的婴儿相似,所以,被人称为“娃娃鱼”,过去有些地方甚至将其当成河神。如今大鲵已成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被视为“水中大熊猫”。但在富豪的餐桌上,大鲵也似乎成了社会地位象征,与之伴随的是其栖息地遭破坏,导致过去20年中大鲵数量急剧减少。(2013-8-1)

  吃野味者自古就被称为饕餮之徒,一些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将其当做权势、财富、身份的象征,什么猴脑、熊掌、鹿鞭、娃娃鱼、穿山甲……无所不吃,既违法、缺德又有失人格风范。

  在现代文明社会,食不食用野生动物,不仅关乎人类的文明和尊严,更重要的是关乎人类道德感的培育。尽管这些中国富豪的餐桌上的大鲵未必一定是“野生”,也有可能是“商业养殖”的,但对“珍稀”的追求却是这一群体的共同偏好。为什么追求“珍稀”?如大鲵之类,不一定真的有多美味,而仅仅只是因为“珍稀”方能显示出其超常的购买与消费能力,以此满足其“炫富”心理。

  近年来,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印度等国被奉为仙鸟的蓝孔雀在我们这里却成了餐厅中的一道菜。有的饭店还将孔雀放在餐馆前用以招揽顾客、现宰现吃,全无怜惜、羞愧之心。对美丽的孔雀尚且大吃大嚼,对蛇之类面貌“可憎”之物更是格杀勿论。有统计显示,中国每年被食之蛇不下6000吨,吃蛇风横行导致鼠类失控,全国城乡至少有鼠30亿只,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公斤。另外,在有些地方,生态的失衡对食物链造成了冲击,进而还导致粮食减产。

  其实,撇开食用野生动物能强身健体的科学性尚待考证不说,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许多野生动物也深受其害。多数野生动物不具备分解污染物的能力,污染物长期积存体内,人食用后极易导致慢性中毒。另外,许多动物体内存在着内源性毒性物质,不经检验盲目食用也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有资料显示,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甲肝等,其中蛇的患病率很高。现在饭店经营的野生动物大都没有经过卫生检疫,食客们在大饱口福时,很可能会感染上类似疾病。

  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动物,人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它们,怎么能无端被杀戮而成为餐桌上的牺牲品呢?所以,对禁食野生动物的问题,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大法律的制约之外,还应从伦理的角度加以教育和引导,即树立中外学者所倡导的动物解放论和权利论的观点,继承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爱护野生动物。同时,改变人们的饮食误区,纠正野生动物是人类“最佳食补”的错误观念,并强调食用野生动物易造成疾病流行等不良后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餐桌上最常食用的蛇类是什么品种?答案就是这种滑鼠蛇
这是动物园还是菜市场?可怕的西非野生动物市场,就没有非洲人不敢吃的东西
大山里的“娃娃鱼洞主”
人类不能吃的野生动物排行榜
谈谈对边境野生动物的看法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分享】度念头,就是度众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