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绝是一种美德——晏建怀

   

   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两个毫无感情的人同床共枕而又漠然相对。有些人虽然远隔天涯,却近如咫尺一般亲密无间;有些人虽在同一屋檐下,但心与心之间却相距千里,如隔尘寰。如果把前一种感受比喻成人间天堂,那么后一种感受则形同地狱了。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追索一下有些人宁愿一辈子痛苦的原因,说复杂有复杂的一面,说简单点,其实只是当事人不善拒绝罢了。
   鲁迅与他的妻子朱安,一个是民国时代的文学家、思想家,一个是绍兴乡下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无论学问、识见、经历,两人相差都实在太远,共同语言亦难得,相濡以沫则更枉然。当然,这种差距,与道德无关。当年,这两个青年男女,仅仅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明知难以举案齐眉的情况下,匆匆结为百年之好,终于酿成了这棵婚姻之树上的苦果,让双方痛苦地品尝了一辈子。鲁迅作为当时思想界的先驱、反封建反旧礼教的战士,是坚决反对婚姻包办,积极倡导恋爱自由的。然而,到了自己的身上,为什么就难以施行了呢?据朱正在鲁迅传记——《一个人的呐喊》中分析,鲁迅遵母命从日本赶回绍兴老宅与朱安成婚,第一次见到朱安时,的确是大失所望的,对自己的婚姻也是不满的,以后也一直以这是“母亲的礼物”为托词,只把朱安当家人,而不把她当爱人,可见鲁迅对这段婚姻实在是不抱任何幻想的。个中原因,我觉得不必深追细究,简单说来就是鲁迅不善拒绝,不善拒绝母亲之命,不善拒绝周氏家族给他安排的婚庆,不善拒绝上上下下的所谓“美意”,宁愿不与对方同床、不给对方笑脸、不同对方交流、不在日记里留下与对方有关的点点滴滴,以这种暗暗排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争。鲁迅先生拒绝了封建流毒的侵蚀,拒绝了权贵军阀们的拉拢,甚至还拒绝了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然而,他却没能拒绝一场大失所望的婚姻,让后人徒然叹息。
   民国时期的青年学子,很多都有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约,还有不少甚至是指腹为婚或“童养媳”。他们大都出身中产家庭或豪门富户,父母筹资送他们出门求学,往往同时又在门当户对的家族中,为他们物色品貌相当的女子,预订为“准媳妇”(订婚),待学成归来后,成就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的所谓佳话。鲁迅与朱安、胡适与江冬秀、徐志摩与张幼仪、朱自清与武钟谦、郁达夫与王荃、郭沫若与张琼华等等皆是。他们几乎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极力倡导科学、民主、自由,但在处理自己的婚姻恋爱问题上,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胡适14岁时就由母亲作主,与小脚女人江冬秀订下了终身大事。12年后,深受封建传统文化影响而又十分孝顺的胡适,终于遂了母亲的意愿,信守婚约,于1917年底返家与江冬秀成婚。但他不久就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之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胡适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内心的无奈,可见一斑。无论在鲁迅还是胡适心里,应允和维持这段旧式婚姻,均是迁就多于偏狭、宽容多于自私,并因为对方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故同情又多于冷酷,而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善拒绝。
   当然,父母的愿望都是十分美好的,求学、成家,然后立业,把孩子们的幸福建立在自己辛苦劳作和细碎操持之中,不可谓不含辛茹苦。而作为青年学子,谁又不热切地希望这父母之命是天作之合的命、这媒妁之言是地设一双之言?然而,让几乎从无接触甚至从未谋面的两个人,在传统惯性的推动下,通过短暂的仪式后匆匆结为百年之好,就象一首诗中所说:“把他们的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无论是对于男方还是女方,都将是一次决定终生的赌局,这好象是要求天意合乎人心一样,往往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很多人因此而作出了一辈子的牺牲。没有感情的婚姻,如同没有阳光的树木,不仅不能生长,反而很快就会枯萎。倘若当事人不善拒绝,就会为痛苦埋下伏笔,正如鲁迅自己说的:“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而且,这种痛苦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是个人的,而是双方的;同时还会伤害到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一辈感情不和,常常会伤及下一辈的心灵,就象一滴讨厌的墨滴在一杯清水中,弄黑的,是整个这一杯水。
   所以,当时很多学成归来的青年,在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和潮流的感染下,纷纷顶着离经叛道、伤风败俗的骂名,以义无反顾的姿态,拒绝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拒绝了传统婚姻的束缚,弱水三千,只取自己需要的那一瓢饮,走向了婚姻自主和恋爱自由。如赵元任就痛下决心,解除了儿时的婚约,与出身书香门第的杨步伟相恋、完婚,至今传为美谈;汪静之也退掉父母为他订的亲事,写下一千首情诗,热烈地追求符竹因,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有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民国女子,象许广平之于鲁迅、蒋碧微之于徐悲鸿,也都毅然冲破封建礼教、解除父母订下的婚约而与对方自由恋爱并组织家庭的。浙江江山才女毛彦文,八岁时就被父亲订了“娃娃亲”,许给布店老板方耀堂之子方国栋。十年后,就在方家花轿抬至大门时,她毅然怀揣母亲给她二十四块银圆,以极大的勇气离家出走,逃脱婚姻,轰动当时的江山县城。其实,就对方而言,与其强扭一起、同床异梦,不如快刀斩乱麻。一方拒绝,同样也是对另一方的感情和幸福负责,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到晚年才明白,最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三个女人的话,扎心
为何当下婚姻又回到了“相亲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与出处?俗语,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许广平难产,鲁迅坚决要求“保大”:好的婚姻过命,坏的婚姻要命
鲁迅去世后,独守空房数十年的原配,说出一句著名的怨言
鲁迅和胡适的包办婚姻,一个横眉冷对,一个怕老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