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北全面林长制 绿水青山入画来

  霍兴华 徐彬 徐驰

  2009年,安徽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绿化突出贡献奖”;

  2012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 “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2016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2019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

  安徽省淮北市冲破石质山难以造林的“禁区”,在国土绿化的征程中屡获殊荣。

  尤其是21世纪以来,沐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生态文明的春风,淮北市委、市政府以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为目标,围绕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强化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成功将昔日煤灰蔽日、沉陷遍地的“矿山城市”打造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华环境优秀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独角戏”变“大合唱”

  站在南山山场制高点放眼望去,周围层峦叠翠,美丽的村庄掩映在树木的绿荫中,村民们在修建的环山步道上漫步,好一派田园风光。

  市级林长、淮北市政府副市长陈英负责的南山山场片区林长标志牌,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南山山场位于淮北市杜集区,总面积1.8万亩。

  南山崇峦叠嶂,三山错落,中夹小山,延绵迂回,变幻神奇。南山山场东连宿州市的永固林场,西、南接烈山区。拥有森林植被1万余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或绿水青山,或深壑幽深,或奇峰插天,云动飘霞,奇松拱卫。南山村三面环山,林木遮天蔽日,有1400多年的珍贵树木唐槐,还有黄杨、银杏、五角枫、松、柏、核桃等100多种树木。林中有鹰、白头翁、金鸡、画眉、猫头鹰、啄木鸟等鸟类近百种。

  淮北市2017年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南山山场建立以护林员为主的第五级林长和古树管护责任人,落实林长责任“最后一公里”,实行林业资源保护和发展网格化管理。目前南山山场有第五级林长12人,对南山山场的绿化管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淮北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士军说:“淮北市实施林长制,上下联动,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国土绿化由过去林业部门一家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联动的‘大合唱’,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高位推动抓落实。市委书记、市级总林长黄晓武,市长、市级总林长覃卫国及其他市级林长带头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多次深入责任区调研督导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落实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分别成立督查组,对示范区建设进行明察暗访、跟踪督查。市林长办建立记录单、提示单、督办单“三单”制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交付相关部门办理,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跟进督办,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部门联动聚合力。淮北市在全省较早将林长制改革纳入对市直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点考核林长履责情况、优化林业发展环境“22条”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林业部门唱“独角戏”的状况。各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责,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督促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加快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延伸链条明责任。针对村级林长管辖林地面积大、古树名木管护难度高等问题,在夯实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基础上,将护林组织体系进一步延伸到“神经末梢”,在全省率先设立“第五级林长”,优先从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责任心强的人担任山场绿化管护段长、古树园园长、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实现网格化管理。目前,全市共设立五级林长1214人,实现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网络的全覆盖。

  

  国土绿化“弯道超车”

  淮北有石质山20余万亩,造林难度极大。

  陶士军说:“要变石质山为绿水青山,非拿出点真功夫实行‘弯道超车’不可。”

  独创“七步造林法”。面对大量非宜林石质山,淮北市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二十年如一日破解造林难题,创新探索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苗木成活率从30%提高到95%以上,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并在全国推广。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对淮北市石质山造林给予高度评价。

  实行矿山生态修复。大刀阔斧关停采石场、小水泥厂等企业260余家,开展采石宕口修复行动,经过消除地质灾害、削坡、填坑、覆土、植绿后,原本满目疮痍的烈山、卧牛山等废弃采石场重现生机,8300亩山体焕然一新,绿意盎然,成为山、水、林、草、景相融的郊野公园。

  大力治理采煤沉陷区。坚持化害为利,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50亿元,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地18.2万亩,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众多湖泊湿地、滨湖公园,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

  南湖公园位于烈山区,距市中心5公里,是淮北市的城中湖,被誉为淮北的“掌上明珠”。该市结合现有矿区特色,着手打造六湖(朔西湖、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凤栖湖)旅游观光景区。其中,南湖湿地公园是皖北地区规划面积最大的水上娱乐休闲度假景区,也是淮北第一个以煤炭塌陷区治理形成的湿地公园,是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景区水域相对封闭,水源主要来自杨庄煤矿环保过滤后抽排的地下水,注水量基本固定,无其他水源流入,景区水质良好,常年保持在二三类水质。目前淮水北调工程南湖段已修建完毕,待杨庄煤矿停产关闭后,利用水渠将淮河的水引过来,沉淀、过滤以后,经检测达到水质要求,就可开闸补水,成为淮水入绿金湖的纽带,为绿金湖蓄水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转型崛起,打造绿金淮北,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0多亿元,治理南湖煤矿塌陷区,实施了8.2公里环湖大道与湖滨南岸建设,建有22处景点、45座特色景观桥梁,诸多景点与湖水相连构造出自然和人文交融的景观带。景区内野生湿地植物资源丰富,已有各种植物100余科、候鸟20余种、水生鱼类18种以及各种鼠兔、草兔等。南湖景区核心区已种植各类乔木、亚乔木3.28万棵,种植地被植物6万多株,种植水生植物10万株。同时,为纪念淮北煤炭建城发展历史,建有“淮北煤田第一钻”“淮北国家矿山公园纪念碑”“淮北市矿山博物馆”等景点。目前,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在100万人次以上,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见证了淮北市转型发展的历史。

  陶士军告诉笔者,淮北为破除林长制“瓶颈”开出了三剂“良方”。

  ——破解造林主体积极性不足难题。探索建立市级造林奖补制度,在省财政对造林主体进行补助基础上,市财政对造林主体3年每亩补助1700元。开展市级公益林认定工作,对8万亩市级公益林给予每年每亩10元生态补偿经费。

  ——破解林业发展不活难题。出台《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全覆盖,成功交易土地流转项目28笔,合计流转亩数4800亩,流转价格5000万元,另外还有13笔林权、土地流转项目已进入挂牌招标阶段,流转亩数2255亩,预计流转价格约6000万元,全市“活绿”动能更加充盈。

  ——破解村庄绿化难题。创新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林木双进”活动,政府无偿提供苗木,充分利用“四旁”空闲地,实行一村一品绿化,大力营造庭院林、小果园等,颜道口村商庙庄等104个村绿化各具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一招活满盘活,淮北林长制风生水起。

  

  石榴结出“富民果”

  最近两年连续两次造访榴园村百年古石榴园,让笔者对石榴园里的每一株石榴树都倍感亲切。

  陪同采访的还是榴园村石榴合作社的理事长宋继承,只是林长制之后他又多了一个头衔——古树园园长。

  古石榴园里的果树大多数果实都采摘完了,从生长比较晚的几棵还挂着沉甸甸果实的石榴树来看,今年又是一个石榴丰收年。

  “疫情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加剧,导致今年的石榴销售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出现俏销的局面。”宋继承高兴地说。

  来到古石榴园附近宋继承弟弟的果园,他正在采收石榴。在石榴树下,火红的石榴堆满了小山。

  宋继承随手捡起一颗石榴用手掰开递给我们,放在嘴里一吃,满嘴甘甜,沁人心脾。

  据宋继承介绍,每亩石榴园可采收石榴3000公斤左右,纯收入近万元。当地的老百姓种石榴树的热情空前高涨,连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都栽上了石榴树。

  其实,为了全市石榴产业的发展,淮北市委、市政府可谓费尽了脑筋。

  首先实行全域化布局特色产业。出台《淮北市扶持石榴产业发展办法》等惠民政策,按照全域布局、集中打造、连片开发的理念,重点打造8万亩石榴、1.9万亩葡萄、1.1万亩苹果、1万亩灵枣、0.5万亩黄桃产业带,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经果林16.1万亩,年产值近30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

  其次实行品牌化引领市场营销。与中国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培育“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里笆斗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知名度迅速扩大。延长产业链,开发果汁、果酒、果醋等深加工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50多个城市。

  再次是多样化经营做活业态。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融资20亿元建设石榴特色小镇、南山景区、龙脊山景区、廻龙山景区等,连续多年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七彩和村梨花节等活动,年迎接国内外游客3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

  据陪同采访的同志介绍,目前,烈山区共建有保鲜贮藏冷库120座,年贮藏石榴约800吨。建成1座石榴汁加工厂,有国家级石榴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合作社3家。已成功举办7届石榴文化旅游节,积极打造淮北“四季榴园”风景区,建成我国首座以石榴为主题的“中国石榴博物馆”,“四季榴园”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淮北烈山国家石榴公园称号。

  淮北以石榴为代表的林业产业在林长制的促动下不断发展壮大。

  

  昔日煤城变“美城”

  相山,淮北人民的母亲山。

  周日的相山国家森林公园,鸟语花香,游人如织,成为淮北市民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如果不是翻看相山只有一棵树的老照片,你很难将如今满眼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与当年光秃秃的相山联系在一起。

  时间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相山是苍凉的荒山,在70、80、90年代3次较大规模绿化相山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淮北市委,市政府第四次大规模绿化美化相山。采取炸石挖穴、人工背土挑水、专业队栽植、覆盖地膜等一系列措施,绿化相山2.8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00多万株,将森林覆盖率从6%提高到90.10%。几代相淮儿女持之以恒绿化美化相山的精神凝练为顽强的淮北精神。相山于2011年被安徽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于2019年1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淮北市烈山区烈山、卧牛山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项目,位于烈山区烈山镇,西邻南湖湿地公园,北邻绿金中央广场,是绿金湖、南湖景区核心区域,是淮北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入11546.62万元,治理面积0.09万亩。

  目前,两山的绿化植被基本恢复,景观效果非常显著,昔日的采石宕口脏乱差已经一去不返了,两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面貌焕然一新,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和周边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成为淮北网红打卡地。

  朔里,淮北名镇。人文资源丰厚,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这里曾是汉代名仕东方朔游历之地,朔里镇因此得名。一代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的故乡,孔子七十二贤之一颛孙子张晚年定居地,其墓葬遗址在朔西湖北岸。

  朔里镇战略地位凸显,是落实淮北市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的重要内容,是淮北绿金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

  朔里镇的发展规划是:以朔西湖为核心,东西延伸、南北辐射,形成“三一呼应、三区支撑”的空间区域。“三一”即朔西湖、郊野公园、健康小镇,“三区”即高新产业融合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服务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

  2018年12月开始,朔里镇正式实施朔西湖综合治理项目。其中,朔西湖环湖步道项目总投资1.006亿元,修建环湖步道主道11公里、支道9公里,已基本建设完成。

  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范围为湖西南板块,总面积0.35万亩,由杭州园林公司设计、建设,总投资2.7亿元。重点建设西、南两个入口和音乐喷泉、朔西楼、梅堤等。西入口区以具有现代感的广场和大草坪突出入口形象,以音乐喷泉作为焦点,打造沙滩、广场和特色夜景。南入口区依靠水面营造特色湖景,栽植大片荷花,水边建设石栈道和景观亭。保留现有林地和水面,建设栈道平台、茶室、亭廊等基本配套设施。朔西楼建筑组和周边景观环境形成展示主题片区,室外以展示廊、景墙和场景人物雕塑形成展示园。

  笔者在朔西湖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项目已经粗具雏形。不久之后,淮北市民又将多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只要有绿地的地方,就有林长制。”陶士军说。

  林长制改革究竟如何搞?淮北市交出了答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淮北值得推荐的七个旅游景点
中国城市之小上海淮北,因煤而起的城市
从上海出发,路程足足缩短五小时,这座4000年古城终于通高铁了!
【名城】长三角的这座城市因煤兴起,如今变身“生态美城”
别只知道凤凰古城了,这座千年古城也很美!上海出发只要69元!
刘开渠纪念馆:人民艺术家的雕塑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