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望“江南名邑”

守望江南名邑

享有“上江人文之盛首”和“自古诗人地”美誉的宣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随着20049月被国家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宣城逐步赢得了更多的目光和声誉。
   
人文胜迹:遍布钟灵毓秀的宣城大地
   
悠久的历史,给这座古有“江南名邑”的城市留下了古建筑、古遗迹、古民居等众多的文物古迹。据宣城市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市有18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41处,县级139处,现仅宣城规划市区范围内就散落文物保护单位8处。
    1996
年,宣城行署所在地宣州市人选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宜城”的赞辞,而且享有“宜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这是一片同中国文学史有许多关联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谢朓、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著名文学家在这里或主政,或游历,陶醉于名山胜水之间,寄情于宣纸宣笔之端。敬亭山是该城的旅游景点和重心。300多位文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诗山”。敬亭双塔石刻是苏东坡真迹,可称瑰宝。城内陵阳第二峰上梅文鼎纪念馆是中国数学家的圣坛。
    2000
年,宣城撤地设市,现辖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正是这片大地,滋养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敬亭山;现存敬亭山麓、被列为国家级保
护文物的广教寺双塔;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誉海内外的绩溪,有着“邑小士多”的美名,已经人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还有千古绝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和龙川胡氏宗祠及江村、查济等古民居系明清徽派建筑杰出代表。
   
这里还有大学者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宋诗之祖梅尧臣、徽墨名家胡开文、数学家梅文鼎、革命领袖王稼祥等名人足迹。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就发生在宣城市径县境内。新四军军部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4
9月,宣城市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这让宣城人感到自豪,并向外地来客极力推介:宣纸有“千年寿纸”之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宣笔制作有二千多年历史,始以兔毛竹管为笔,称秦笔,这便是最初的宣笔,因其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徽墨制作起于南唐,亦有千年历史,享有“落纸加深,万载存真”之誉;歙砚产在与宣城相临的歙县,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历史上与宣纸、宣笔、徽墨相得益彰,彼此之间文化和商品交流十分频繁。
   
经过多年发展,文房四宝产业在宣城已形成相当的规模,目前全市共有宣纸、宣笔、徽墨、歙砚生产经营企业400余家,每年产值超亿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国。20028月,宣纸被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宣城泾县被确定为宜纸原产地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房四宝产业,宣城市还研究制定了文房四宝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成立了文房四宝行业协会,举办了“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借此平台更好地打响“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化品牌。
   
崭新课题:呵护中留住历史文化的“根”
   
然而,随着旧城改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城市基本建设的方兴未艾,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正经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古城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十分突出。
   
如何加强对宣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挖掘、保护与开发,进而努力申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充分体现其重要价值、发挥其特殊作用?这一崭新课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深人探讨和期盼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
   
今年以来,宣州区政协将此列人重点调研课题,由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委员,就此开展了专题考察、研讨活动。该委不少文化、艺术等界别的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共同的呼声:“强化市民历史文化名城意识”,“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的同时,留住历史文化的“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擦亮宣城“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
   
政协委员在研讨中反映,1996年,宣州市人选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宣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炉,对宣州城市建设和古迹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1年宣城撤地建市以后,宣城规划没有出台。他们建议,宣城市本级应尽早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时,制订如水系、绿地、建筑风貌等各方面更细致的保护规划。比如水阳江、宛溪河、道岔河、梅溪河等水系规划,可以为城市增添色彩,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生动而富有灵性。
   
政协委员石魏,近年来一直精心研究文物管理工作。他认为,随着城市改造开发的推进,各种文物古迹如古街巷、古井、古桥梁、古建筑离市民渐渐远去,花大气力保护现存的历史古迹显得尤为重要。如,国保单位广教寺双塔、省保单位景德寺塔、县保单位龙首塔及一些代表性的古桥古建筑古街巷古墓葬等。在保护文物古迹本体的同时,不能破坏周边环境。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利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契机,对宣城境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拉网式的普查,尽量发掘更多的历史文物遗迹及历史内涵。同时,他们认为,由于撤地建市时机构上划,宣州现无文物保护职能单位,但仍由区文化局代管地面上文物保护工作,导致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设立专职的文物保护机构迫在眉睫。
   
文化提升:古城的独特灵韵有待彰显
   
“文化自信要从直面历史开始。挖掘历史名人事迹对于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极为重要。”长期从事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梅铁山(宣城梅氏34世孙)称,宣城出了梅尧臣、梅询、梅鼎柞、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等名人,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作为宣城首姓的宣城梅氏已成立梅氏文化研究会,并积极开展活动,吸引了海内外梅氏宗亲会来宣恳谈,对宣传宣城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他还认为,诸如吴、贡、沈、徐等在宣城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化大族,其历史名人和事迹,也都亟待研究和宣传。这些都是宣城在外有影响的一张名片,更是宣城名城建设内在的特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应把这种特色文化贯穿之中,这样才能提升宣城城市的文化内涵。
   
“应在宣城城区再现宣州古代十景中属城区中的五景,即:澄江月夜、北楼远眺、句溪倒影、双桥彩虹、鳌峰赤壁”。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多年的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朱东红呼吁,应建设好个性化的文化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梅溪公园的建设,全面改造梅文鼎博物馆,各方引资花大力气开发敬亭山,将敬亭山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家森林公园、文化诗山;逐步恢复重建宣城(宣州)十景,对已有的保护好,对毁坏消失的规划恢复,以此弘扬宣城传统文化,延续城市的文脉。
   
长期关注宣城文化艺术发展的多名书画家委员呼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高品位地体现现代城市的特色和突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新建一批人文景观,来反映宣州是文诱四宝之乡、诗山所在地。如在城市建设中创建一些具有文房四宝标志性的雕塑或几群建筑物,使人感受到文房四宝之乡的特色建筑所在;建好几条步行街,方便人们休闲和购物,如文房四宝一条街能否移到宁静、雅致的地方,不仅为人们购物之地,还是文人墨客切磋之处;配合敬亭山开发,建好敬亭诗词长廊,展示宣州诗词文化等。
   
部分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还认为,目前,宜城市区的建筑特色不鲜明,城市建筑中未充分体现文化特色。旧城改造的思路应突出古城古韵,以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为主,旧城改造中应体现古老和文化底蕴,恢复一些老街或老宅的名称,使旧城的改造在还旧中体现历史文化的特色及宣州古建筑的特色,不能像新城区千楼一面,而忽视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开发远景:晋级申报意义深远
   
据悉,建国以来,截至20079月,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10座,其中安徽省人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毫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目前,省内外一些周边城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古都型、传统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
   
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的有关社会人士称,宣城历史文化综合着“古都型,”(历代为郡、州、府城卜“风景名胜型”(敬亭山、鳄鱼湖等)、“特殊职能型”(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一般史迹型”(文物古迹和古村落等分散在全城各处)的特点。
   
目前,宣城市正在编制《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 2020)》,进行新一轮城市建设大构想、大规划,到2020年,把宣城打造成一个独特自然风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繁华商业氛围的皖东南城市。并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纳人了规划(草案)。
   
就宣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可能性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社会人士和宣城民众,他们认为,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以申报带动历史文化潜力的挖掘和开发,对于宣城文化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宣城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通过挖掘整理和保护城市历史文物,展现历史风貌,找准文化定位,繁荣地方文化,形成文化特色。
   
二是有利于扩大宣城的知名度,扩大宣城的对外交往。从各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后,不仅有效推动了文化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在国内外知名度都有很大提高、在对外交往中受益匪浅。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成了这些城市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也是其对外交往的闪亮名片。
   
三是有利于增强宣城人的自信心,树立宣城人的新形象。宣城荣获“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为宣城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用城市辉煌历史来教育宣城人,激发宣城人爱乡敬业的豪情壮志,唤起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再塑宣城人的新风新貌。
   
四是有利于促进旅游开发,提高旅游吸引力。宣城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宛溪河、敬亭山、鳄鱼湖及众多的楼、塔、寺等人文景观的开发还不够,一些文物尚未得到有效修缮、保护。他们认为,以宣城目前拥有的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如能在挖掘、整理、保护以及展示上下一番功夫,可以推动宣城旅游与黄山等地旅游的衔接,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大旅游格局。

 (作者:宣州区政协办公室 吴岳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134座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您去了有一半了吗?
一图看尽名城广州四十载
保护文化名城 延续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名城:邯郸
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设规划中应注意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