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玉舟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抓住新常态
    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在宣城能不能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抓住新常态,考验着我们的勇气、智慧和能力。既需要我们不急躁,保持定力,更需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是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是发展的更高要求、更高境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深刻论述,指出新常态带来的9个方面趋势性变化。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既要在认识上同中央、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又要从宣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研究问题。这其中,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思想上的误区,对新常态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说法,必须深入辨析,切实加以克服。一是不唯GDP、不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不是不要发展。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二是不盲目追求高速增长不等于不要速度,不能把新常态片面地、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速下滑,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本身就包括有一定速度的发展。三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不上项目,不是不搞建设,不是不抓重点工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庸政、懒政,不作为、慢作为,就是最大的政绩观问题。四是保持底线思维和防范意识,不是守摊子、混日子。不能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群众期盼的是收入越来越高、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群众反对的是乱作为、不作为,群众从来不会反对发展、反对干部干事创业。

    新常态在我市的表现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点。一是发达地区已解决的问题与新常态下的共性矛盾在我市并存。比如,长三角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我们还在工业化中期。我们没有走出“增长过度依赖扩大投入、投入过度依赖要素消耗”的模式。二是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仍然是我市最大的市情。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3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的7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的84.3%,全市还有8.94万贫困人口和108个贫困村。与全省比,2013年,GDP总量居全省第10位,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均居全省第9位。三是既面临“加快赶”的压力,又有“抓紧转”的挑战。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的产业还没有成型,就面临着转型。我们的工业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就面临产能过剩。我市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总量都不大,真正能称得上的块状经济,也就一两个,其他的都还处在成长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新常态下一定要有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此要在四个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第一,必须坚持不低于并力争略高于全省增速的发展速度。确立这样的目标,既有需要也有可能,既有基础也有压力,属于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跳起来体现的是精神是状态,体现的是实干、苦干、拼命干。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新常态是新机遇,并要紧紧抓住机遇。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五个有利因素和六大机遇,对我们都适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认识宣城独有的有利因素和机遇:一是苏浙沪转型带来的机遇。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上海早就提出建设四大中心,重点就是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以上。杭州、南京也明确提出发展重点是以服务业为主。这就意味着这些地方除高端制造业,现有一部分工业必须外迁,原可能在这些地方落户的工业项目就要到外地去落户,这种产业梯度转移对我们就是机遇。二是文化生态的优势。宣城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良好的生态,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理念在变化,过去讲旅游是到大城市,现在旅游是到生态好的地方去,到乡村去,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三是区位优势。宣狸路开通后,到南京机场就50分钟车程,和南京就是一家了。同时,随着宣狸高速、扬绩高速、宁宣杭等一批高速建成,我们距离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就更近了。四是人口红利。过去是用工紧张,现在很多在外务工的又回来了,某种程度上又出现找工作难,从另一方面说,这对我们一些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将会是一个改善。如果把以上这些历史、文化、生态、区位等优势叠加在一起,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对在新常态下增加我们的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第三,必须突出抓好市本级。市本级不强一直是制约我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四大班子,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都要强化市本级龙头意识。市本级做的好不好,直接考验我们四大班子和市直部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市本级发展上。只有市本级做大做强了,对县市区才有凝聚力、号召力,对经济发展才能增强带动力、辐射力。

    第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当前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加大,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经走不通了。我们要利用好环境保护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加快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融合。

    二、主动把握新常态

    要继续坚持今年初提出的“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的工作总要求,在此前提下,要坚持两个不变,五个提升。

    两个不变,就是落实“11331”发展思路不变,推进“六年并进、六城同创”不变,这也是体现工作连续性。工作不能年年提新口号、新思路,但内容可以根据形势变化作些微调,比如说六年并进、六城同创,原来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现在水平提高了,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两个不变要坚持若干年不变,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个提升,就是产业提升、城市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和民生提升。

    第一、关于产业提升。我市的一二三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重点是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优化存量和做大增量两手抓。我市传统产业的块头大、比重高,这仍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推进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以信息技术、节能技术、循环技术等改造传统工艺,“让老树开出新花”。对那些有基础、看准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企业,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加以扶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与此同时,必须加快做大增量,目前我市仍处于投资拉动发展的阶段,要坚持不懈抓项目,把准国家扩大投资“组合拳”的政策导向,谋划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升级类项目。要坚定不移抓招商,现在拼政策、拼资源、拼环境的传统招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走了,要继续营造招商氛围,改进招商方式,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招商。要适应产业组织方式的新变化,谋划产业链招商,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要突出抓好全民创业,近年来,我市的非公经济发展较快,要在全市开展“宣传成功企业家、学习成功企业家”活动,推动全民创业,形成“企业家有功、创业者光荣”的氛围。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去年国家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这非常契合我市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还有,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也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让农业“接二连三”,既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连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文化旅游产业。
    去年以来,我们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八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敬亭山旅游开发,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和宣传营销,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品牌。

    第二、关于城市提升。城市建设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对GDP、财政收入多少可能感受不深,最能直接感受的是城市的变化,感到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近年来,一些外地领导和客商到宣城,感觉比较舒服,说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治理在不断改善。当前,要重点围绕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能级,实现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管理精细有序,让群众直接受益,更加满意。

    第三、关于交通提升。从2012年开始,我市就实行交通建设大会战,取得积极成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我们尤为重要。我们要抓住我省已是长三角重要成员的机遇,认真谋划好面向长三角的互联互通大交通,开辟对外开放大通道,当务之急要提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密度。对内围绕实现“市县1小时、县乡半小时”交通圈,提升交通“内循环”。对外进一步加大与长三角地区路网的对接,打通断头路,提升交通“外循环”。在做好公路路网建设的同时,铁路路网同样很重要,现在我们主城区还没有通高铁,明年宁安城际铁路要开通,我们要积极谋划到南京的城际铁路,把它作为一个重大项目,在这方面我们要大合唱,齐声高呼,积极争取。

    第四、关于环境提升。一是文明环境。这次我市在全省文明城市表彰中实现大满贯,取得历史新突破,不仅首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且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但这都只是一个牌子、一个称号,代表我们过去的工作。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坚定不移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提升全市文明创建水平。二是生态环境。今年我们获得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生态市。接下来争创国家生态市,任务更重。当前,要围绕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市,补缺补漏、整改提高,扎扎实实去做。三是生活环境。中央反复讲以人为本,我们所有的工作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好的生活。要结合城市文明创建、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四边”治理,开展环境整治,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四是效能环境。经济新常态下,发展软环境更加重要。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就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下发文件,作出明确要求,这意味着我们过去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这对我们是考验,怎么在规范下实现快速的发展?重点就是看政府的服务、效能,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上练好内功。

    第五、关于民生提升。重点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保公平、可持续的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忌注意不能光承诺,放空炮,不兑现,群众对此最为反感。要坚持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实实在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这里面要注重雪中送炭,加大对城乡特殊困难弱势群体的扶持保障力度。

    明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推进,群众不光看我们是怎么写,怎么说,更看我们怎么干、怎么落实,要做到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

    三、紧紧抓住新常态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在视野和观念、本领和方法上与时俱进,真正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一是切实履行好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在领导经济工作方面,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市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年组织1-2次县市区和市开发区现场观摩,实行市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等,对好的经验方法,我们要继续坚持,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是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法制化水平。现在做任何事,出台政策规定,都要依法合规。过去一些踩红线的做法,规避相关政策规定,随着法治意识的增强已行不通了,为官难为决不能为官不为。从明年开始,我们将每年1月作为机关集中学法月,而且要进行学法考试,考试结果记入个人档案,把学法用法考法结合起来。同时,市委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正式聘请市委法律顾问,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水平。

    三是要增强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现在要想能够领导经济工作,没有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讲经济只说概念、大而化之、不深入不具体的问题,静下心来,学一些经济知识,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干外行事,努力成为新常态下引领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是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是对确定的工作,承诺的事项,一抓到底。二是领导干部带头。抓经济工作同样如此,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往往一个好项目,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要经过若干年一直盯下来,项目可能才会落地。在这过程中,领导干部还要亲力亲为,真正地舍得下身。可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作风,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决定现在工作是什么样的成效,决定未来宣城是什么样的状况。

    相信只要大家坚持干字当头,以钉钉子的精神、拼命干的作风、实打实的状态,按照各自应尽的责任把工作做好,一定能开创新常态下各项工作新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缩将是城市新常态?城市如何转型升级?
台湾人均GDP居然高达15万左右,连上海都自愧不如!
安徽、福建两省25市GDP:合肥遗憾第3,莆田不敌阜阳,宣城第20
中国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深度分析)
适应新常态 拥抱新机遇
正确认识发展新常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