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國之祭典—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展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主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主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的發展產主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前言

孔子與其創立的儒家學說,是中國思想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孔子一生所追求的禮樂制度,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孔子去世後,世人感其教化,設廟制禮,追思祭奠,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孔廟不僅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各地官學的所在,因此孔廟具有祭祀與教化的雙重含義,成為國家重視文化教育的象徵。

寧波文脈綿延千年,與歷代州府縣學的興盛密不可分。此次寧波博物館將珍藏的清代寧波府縣孔廟舊置祭祀禮樂器集中展出,旨在重現隆重肅穆的祭孔儀式,喚起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企盼悠久而璀璨的浙東文化薪火相傳。

大哉孔子 千載傳承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夏商周確立和推行的禮樂制度,到了春秋時期開始崩弛。孔子雲遊講學、著書立說,試圖重塑禮樂文化、匡正社會秩序,形成了以「仁」「禮」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深受歷代帝王推崇,因而祭孔具有了天子祭祀的特殊地位,孔廟也從居堂立廟發展到全國各州府縣皆有廟,紅牆黃瓦的建築規制更是與皇家宮殿相同。

孔廟從祀制度

除主祭孔子外,孔廟還會附祭歷代官方認可的儒家聖賢,顏回、曾參、朱熹等均享受此殊榮。這種以孔子弟子和歷代大儒配享孔廟,從而彰顯國家對孔子、儒學尊崇的制度,就是孔廟從祀制度。按照與孔子關係的遠近和對儒學發展貢獻的大小,孔廟從祀分四配、十二哲、先賢和先儒四個等級。

孔子與孔廟

大成門

大成殿禮、樂生佔位圖

寧波州府縣孔廟的興盛

杏壇

杏壇講學

清代寧波孔廟釋奠禮樂

先師孔子行教像

祭祀案陳設圖(先師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向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鳳鳥紋銅燭台

用於擺放蠟燭。

此器為典型的清代式樣,上下皆有兩圓盤,上小下大,分別飾以浮雕鳳鳥紋,回紋為底紋,燭柄形狀變化豐富,由細變粗、飾以浮雕蟬紋,鳳鳥紋,並以回紋為輔助裝飾,下鑄有馬蹄形底座,以回紋為地,上下浮雕鳳鳥紋和饕餮紋。底座內壁鐫刻篆書「同治癸西年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獸面紋獅鈕銅熏爐

銅香爐為雕鈕,圓腹雙耳三足青銅香爐。鈕為麒麟足踏鏤空繡球,蓋鏤空雕飾纏枝花魁紋。香爐有唇,長頸,鼓腹,獸首蹄形足,外撇雙耳,中間鏤空出梅花形,耳側雕飾回形紋。頸與上腹部都凸雕朱雀紋與回形紋,素肩,下腹部雕飾饕餮紋與回形紋,下飾一圈海濤紋。香爐頸內側陰文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夔龍紋銅毛血碟

毛血碟用於盛放祭祀豬、牛、羊的血。

此器為敞口,寬沿,淺腹,高圈足。腹部飾有淺浮雕的獸目交連紋一周,上下以連珠紋作輔助裝飾。底部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罐

罐用於貯酒。

此器唇口,短頸,圓肩,腹微弧斜收,圈足內藏而淺。整器素面無紋,僅在底部鐫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茅沙池

茅沙池是廟堂祭祀活動中必定陳設的容器,一般設於供案前,迎求神時向地灌酒用。容器內鋪設黃沙和白茅,以保持潔淨。

此器為長方形,呈倒置梯形,口沿下裝飾如意紋一周,器身底部裝飾為波浪紋,下承四隻如意形足。底部鐫刻款識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獸面紋銅洗

洗用於盛水清洗銅爵。

此器唇口,短頸,大腹,圈足。口沿下飾以回紋、纏枝花卉紋各一周,上腹為素面,下腹飾以一周饕餮紋,並以回紋填地,下加三角形回紋一周,足面近底處飾以回紋一周。底部鐫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獸面紋銅方鼎

祭孔儀式中使用的銅鼎有兩種,大鼎用於烹調,小鼎用於焚香。

此器為大鼎,呈仰鬥形,折沿,雙立耳,腹部四面滿飾精美回紋,外立面分上下二層,分別飾仿西周鳳鳥紋樣及饕餮紋,以扉稜間隔,底部鐫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下承實心錐足,為浮雕鋪獸紋足。整器造型莊重,紋飾精美。

雲雷尊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尊

雲雷尊用於存放初獻酒。

此器直口,束頸,鼓腹,圈足外撇。口沿下飾三角勾連回紋,肩至腹部飾勾連回紋,腹部自上而下排列如意紋、圓渦紋、三角勾連回紋、勾連回紋,足部飾如意紋。底部鐫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在流逝。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山尊

山尊用於盛放醴齊(甜酒)。

此器屬三段式筒狀尊。廣口,鼓腹,圈足。通體飾花紋,蓋飾弦紋、如意紋、回紋,其中口沿下飾三角回紋,頸部為山形紋,腹部飾雲海紋。器身還裝飾了四條扉稜,上端齊於口沿,使器體愈顯莊重。底部攜到款識書「同台癸西年仲夏寧液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象尊

象尊用於存放亞獻酒,表示大而有德之意。

此器作象形,平站立狀,容積較大,微低頭。象鼻自然垂下且鼻端微上卷,由頭至尾雕象轡,背頂置荷葉形瓶蓋,瓶下雕象鞍,長及腹下,鞍上飾雲雷紋,鈎連雷紋,束蓮紋,寓意太平有象,四足雕雲紋,五個腳趾分明。象腹底部鐫刻款識「清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犧尊

棲尊用於存放終獻酒,表示以農立國,永不忘本之意。

此器作牛形,站立狀、容積較大。牛微低頭,牛角呈對稱內卷自然彎曲狀,由頭至尾雕牛轡,背頂置荷葉形瓶蓋,瓶下雕牛鞍,長及腹下,鞍上飾雲雷紋、勾連雷紋、束蓮紋,寓意太平有象,四足雕雲,牛跳穩健有力。牛腹底部鐫刻款識「清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著尊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獅尊

獅尊用於貯酒。

此器其形如瓜狀,有蓋,圈足。雙耳作銜環獅頭狀,近足處飾弦紋一周,圈足上飾連

珠紋,水波紋與乳釘相隔。底部鐫刻篆書「同台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雲紋雙耳銅壺尊

壺尊用於貯酒

器身取梨形制,鼓腹下垂,高撇足。有寶珠鈕蓋,蓋作覆荷葉狀。腹部對置雙大環耳。通體雲雷紋錦地上凸飾祥雲紋。外底部鐫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述面》

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清同治十二年夔龍紋銅簠

用於盛放黍稷。

此器星長方鬥形,侈口有蓋,蓋設雙耳以便抓手,蓋頂飾波狀紋高沿,倒置可放置承物,器身斜壁兩側附夔龍形雙耳,蓋和器型制和紋飾相似,器身尺寸大於器蓋,滿布蟠虺紋,盤口居中兩處鑄獸面紋,以回紋飾腹凹陷處,有矩形外撇四短足,足面飾雲紋,且足牆四面均有一如意形樓空。款識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重圈六邊紋銅鉶

用於盛放和羹

製作和羹,先將豬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煮牛肉的淡湯焯過漉起,用鹽、醬油、醋、芹、韭絲調勻。再將豬腰切成荔枝狀蓋在表面。獻供前澆上淡牛肉熱湯,盛入鉶中。

此器基本形狀星橢圓形,直口有蓋,蓋上為三片角形狀,以便抓手,飾雲紋,倒置可盛放食物,蓋面與器身自上而下飾萬字紋、回紋、花枝紋,藻紋、龜背紋。腹兩側附獸形耳一對,三足與蓋形紋相同,腹底與蓋內鐫有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籩用於盛放果實幹肉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朱漆木胎竹籩

清朱漆木胎竹籩蓋

簋用於盛放稻粱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變異獸目紋銅簋

登用於盛放大羹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回紋銅豆


簋用於盛放稻粱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變異獸目紋銅簋

豆用於盛放蔬菜肉食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朱漆描金木豆

鉶用於盛放和羹

清同治十二年重圈六邊紋銅鉶

用于盛放黍稷

清同治十二年夔龙纹铜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上天將要把巨大的任務交給這個人的時候,必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難,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利。用這樣的途徑使他內心受到震撼,性情更加堅韌,增加原來所做不了的事情。

從祀孔廟的寧波先儒

牛頭尊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銅犧尊

用於貯酒。

此器唇口,直頸,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內圈足。肩兩側對置牛首形雙耳。外底款識鐫有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變異獸目紋銅簋

用于盛放稻梁

簋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此器基本形狀呈橢圓形,有蓋,蓋上為四片三角形抓手,飾以夔龍紋,倒置可放食物,蓋沿器口飾回紋,蓋面器身飾夔龍紋、弦紋,器身兩側附獸耳,腰飾波曲紋,高圈足飾乳釘紋、橫鱗紋,足底鑄刻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夔龍紋銅簠

用於盛放黍稷

此器呈長方鬥形,侈口有蓋,蓋設雙耳以便抓手,蓋頂飾波狀紋高沿,倒置可放置承物,器身斜壁兩側附龍形雙耳,蓋和器型制和紋飾相似,器身尺寸大於器蓋,滿布蟠虺紋,盤口居中兩處鑄獸面紋,以回紋飾腹凹陷處,有矩形外撇四短足,足面飾雲紋,且足牆四面均有一如意形鏤空。款識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寧波府制龍首銅勺

用於舀取。

此器圓形勺口,半圓形腹,柄中部較兩端纖細,柄端鑄飾為龍首,其雙角對稱彎曲似「S」形,須發柔順,瞪眼露齒,口含寶珠。勺口沿下分別飾回紋和乳釘紋一周,勺底鐫刻篆書「寧波府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重圈六邊紋銅鉶

用於盛放和羹

製作和羹,先將豬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煮牛肉的淡湯焯過漉起,用鹽、醬油、醋、芹、韭絲調勻。再將豬腰切成荔枝狀蓋在表面。獻供前澆上淡牛肉熱湯,盛入鉶中。

此器基本形狀呈橢圓形,直口有蓋,蓋上為三片角形狀,以便抓手,飾雲紋,倒置可盛放食物,蓋面與器身自上而下飾萬字紋、回紋、花枝紋、藻紋、龜背紋。兩側附獸形耳一對,三足與蓋形紋相同,腹底與蓋內鐫有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朱漆描金木豆

用于盛放蔬菜肉食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獸面紋銅爵

銅爵用作飲酒的器具。

此器口沿外撇,前尖後翹,口沿兩側有對稱立柱,橢圓腹略深,杯身菱形底紋上飾有浮雕的獸面紋,一側有牛頭把手,把手處鐫刻有「寧波府制」,下承三個外撇高足。

清同治十二年寧波府制竹編篚

用於盛放幣帛

幣帛是祭孔活動不可缺少的祭品之一。

篚為長方形,朱漆,平口,主體為竹編,框架為木制,底承四「L」型足,髹黑漆,中間刻有篆書「同治癸酉年仲夏寧波府敬制」陽文印。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

明智的人喜歡水的品格,仁德的人喜歡山的品格。

清代寧波孔廟釋奠禮樂

器樂圖

土音·塤

清光緒江玉書造朱漆描金雲龍紋木塤

附清光緒二年寧波府學木塤匣

孔廟樂懸中用過五音孔和六音孔兩種形制的塤。此為五孔塤,除吹孔外,前面有三個音孔,身漆以朱,繪金色雲龍,在合樂時,樂生雙手棒塤吹奏。塤底書「光緒丙子秋丁福建泉州府學樂長江玉書攜侄永耀仝造敬」,匣蓋書「寧波府學塤匣」、「光緒丙子秋江曝書敬置」。

金音·編鐘

清雍正十年文廟銅鐘

此銅鐘是鄞縣孔廟唯一遺存的一枚編鐘,鐘鈕鑄飾為鍵空火焰形。鐘體呈圓鼓墩狀,鐘內中空。腹外壁上下兩道凸弦紋間以12條竪稜將腹部分為12瓣瓜狀。12小部分每每相隔,共有6小部分中縱向飾6個乳釘,其餘6個小部分中有4個為素面,另2個相對的部分(鉦間)中分別刻有「雍正壬子春月制」,「文廟編鐘林鐘尺」。「雍正壬子」為清雍正十年(1732)。

匏音·笙

清光緒黑漆描金雲龍紋木笙

笙是孔廟合樂中不可缺少之一。此為孔廟樂隊中的巢笙,其名來自外形,即由多竹管巢居於一匏之中。此笙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製成,每管上端出氣口稱為「山口」,下端以黃楊木接竹為腳,腳內嵌薄銅片,為簧片。整束竹管植於鬥中,鬥旁接一吹管體,中虛半圓蹄,具有吹氣環流共鳴的作用。

竹音·鳳簫

清光緒朱漆描金雙龍戲珠紋竹排簫

竹音·龍笛

清光緒圓雕龍形朱漆墨彩花卉紋竹笛

孔廟樂懸中的竹笛,稱「龍笛」,此稱源於明代初期。明洪武元年(1368)定殿內「侑食樂」的編制中就有四管龍笛。所謂「龍笛」是在笛的形制上,加上了精制的龍頭和龍尾,以為裝飾,朱漆描金,兩端分別飾有圓雕描金龍首和龍尾,笛身以黑漆描花卉紋。

竹音·篪

清光緒朱漆墨彩描金雲龍紋竹篪

朱漆描金,飾有雲龍紋。

竹音·篪

清光堵二年江玉書造朱漆描金雲龍紋竹篪

朱漆描金,飾有雙龍戲珠紋。笛身以墨書「光緒丙子秋丁泉州樂長江玉書攜侄永耀仝造敬」。

竹音·洞簫

清光緒朱漆描金雲龍紋洞簫

此簫系清光緒(1875~1908)年間制。簫身飾龍紋,漆面擾新、紋飾優美,保存完好,頗為難得。龍是上古時期中最高規格的通天神獸,最具通靈性,故而塑龍紋來彰顯孔子至高無上的地位。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鍥而會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駿馬一躍,也不會達到十步;劣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遠。

雕刻東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會刻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屬和石頭都可以雕空。

絲音·瑟

清黑漆描全雙龍戲珠紋瑟

絲音·琴

清黑漆仲尼式琴(無弦)

孔廟用樂,由來已久。孔子去世後,以宅為廟,陳列孔子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琴為孔廟記載最早的樂器。

清代寧波孔廟釋奠禮樂

祭孔音樂

金音·編鐘

清同治十二年制銅編鐘

祭孔合樂中是用於每句開始時,先擊一響,以引發眾樂齊鳴。歌毎句將畢時,即擊該律呂的編磬一響,以收該句尾音。編鐘是一種打擊樂器,舊時分為上下兩層同懸,大小各異,厚薄不一,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此鐘系清仿周青銅樂器,由錫青銅鑄成,為鈕鐘,鐘體為鼓形。交龍鈕雕鑄精緻,龍頭五官和鱗片至甚為細緻,龍爪緊張,格外傳神。鐘身模印雲龍紋,紋飾清晰,動感十足。鉦間鐫刻銘文,正面統一為「清同治十二年制」,另一面鐫刻為樂律名: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信夷則、信南呂、信無射、信應鐘。

石音·編磬

清描金雙龍戲珠紋石編磬

編磬的演奏方法是當樂章毎句之末字將要收音時,由編磬樂生適時地打擊一響,以收句聲韻,它與編鐘兩者於每句之間開頭收尾,前後呼應。磬屬於石類樂器,是用石製作而成的敲擊樂。形若倨句,大小有異,厚薄不一,磨光。分為上下兩層同懸,敲之發出不同的聲音。兩邊有銘文「御制特磬銘…(乾禧)祖德,翼翼繩承,撫是萬國。益懍保泰,敢或伐功,敬識歲吉,辛巳乾隆。」等字。

紅牆黃瓦 奠基天下

儒家學說不僅在中國廣泛傳播,還通過多種途徑傳至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乃至遠播歐美地區。在儒家學說的影響下,孔廟在世界各地不斷湧現。至十九世紀,祭祀孔子的廟宇達近三千座。這座由廟屋三間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禮制建築,在漫漫兩千餘載光陰中已奠基於天下。

結語

巍巍乎大哉之孔子,不在廊廟,不在逝波,而在薪繼火傳,代代不息中也。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已積澱為華夏文明的深層結構,對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理想人格、心理習性、行為操守等,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它是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一縷一叢,也必將發展成每個世界公民精神血脈的一枝一乾。

资料来源:宁波市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府中有两件宝,第一件不能坐,第二件宝贝看着甜,它们都是啥
赏木雕花板,看人间百态!
浅析《御花园赏玩图》卷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
《家具里的中国》之朱漆描金大柜
清朱漆描金人物纹果盘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