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遙古城之「文廟學宮」(五)

經明翰苑

編鐘

配殿東西兩廡內則供奉「七十二賢人」。

朱子八字書吟

孝弟忠信

朱子八字書吟

禮義廉恥

服飾禮儀

中國古代,人們的衣冠服飾(特別是禮服),往往代表著一定的身份、地位和文化含義,各有儀規,不可隨便逾越,早在夏商時代,我國的冠服制已經建立。春秋戰國時代,冠服制完全納入了「禮制」範圍,成了禮儀的重要表現形式。此後,帝王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日益詳備。

《周禮》記載周代凡有祭祀之禮,帝王百官皆穿禮服,禮服由冕冠、玄衣及熏裳等組成。其中冕冠是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最貴重的禮冠。故後來有人用「冠冕堂皇」形容人的儀容。此外還有朝服、兵服等極貴的服飾、服制禮儀貫穿中國。從冕冠形制布料色彩、革制配飾等都形成了複雜而又嚴格的的制度。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領略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一個寶庫。

色彩禮儀

黃:古以五色配五方,土居中,以黃為中央正色,後為皇家用色。隋代已降成為皇帝服色,宋以後皇帝專用的黃袍由此演變而來,明代天順年間禁民間服黃色,清代八品以下不得服黃、米色、香色、秋香色。

紅:古五色之一,南方朱色。一稱「緋」,唐代四品官服深緋,五品服淺緋,五品以上服朱。元代六、七品服緋。明代天順年間禁民間服大紅。

紫:唐代官員三品以上服紫,又有「北紫」色,與絳色相近,為宋代皇帝所喜愛的紫色,臣僚不敢以此色為衫袍。元代一至五品服紫。

綠:唐代六品以下官員服綠,元代八品、九品服綠。

藍:正色,比喻純正的品德。

青:古代五色之一,東方青色。

黑:古代五色之一,北方黑色,稱「玄」,天玄地黃。

白:古代五色之一,西方白色,唐代貞觀朝令庶人袍服用白色。

吃穿住行 舉止有序

中國古代社會是個「禮」治的社會,從皇帝、大臣到貧民百姓,一切行為舉止都處在「禮」的規範約束下,禮成了「定親疏,決嫌疑,別異同,明是非」的標準,成了治理國家確定尊卑、控制社會、判斷是非、強調人倫、和諧人際的准則。古人雲:「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把禮提高到了天經地義並為人們所遵守的地位,由此可見,「禮」在中國先民的生活中佔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禮」即約束著人們的行為,維護著統治者的利益,但又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使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不絕。

西廡

古代奉祀儒學先賢先儒之地。沿用古制。

古代對教師的敬稱

「尊師」古代重要的禮儀,對教師的敬稱,有師、師父、師傅、師長。「先生」是對門館,私塾老師中年長者的尊稱,弟子對書院中授徒講學的教師也可稱「山長」或「院長」。

民間各行業崇拜的祖師

理髮業祖師 呂洞賓 占卜業祖師 鬼谷子

織布業祖師 黃道婆 蠶絲業祖師 縲 祖

竹匠業祖師 暴 山 木匠業祖師 魯 班

茶葉業祖師 陸 羽 中醫業祖師 華 佗

造紙業祖師 蔡 倫 豆腐業祖師 樂 毅

梨園業祖師 李隆基 中藥業祖師 李時珍

裁縫業祖師 軒轅氏 評話 祖師 柳敬亭

火腿業祖師 宋 澤 星象業祖師 柳 莊

釀酒業祖師 杜 康 制筆業祖師 蒙 恬

染坊業祖師 葛 洪 風水業祖師 劉伯溫

鐵匠業祖師 李老君 制傘業祖師 魯 班

憲章文武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大成門是聯繫貫通第一、二進院落的建築,由孟子語「孔子之謂集大成」而得名;亦稱「戟門」,取自門外立戟之古禮。大成門面寬五楹,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莊嚴凝重,肅穆大方,為文廟中的禮儀之門。大成門分為東、中、西三道門,平時開兩側腋門,中門只在舉行祭孔大典時開啓。大門兩邊分置鐘和鼓。寺廟里設置鐘和鼓為提醒時間之用,所謂「晨鐘暮鼓」;這裡的鐘鼓卻是時運鐘和聖音鼓,所謂「時來運轉響一聲」。

人無禮則不生

事無禮則不成

國無禮則不寧

《荀子·修身》

軍兵喜喪 國家規章

中國古代禮儀中,有專門的軍禮、兵禮、婚禮、喪葬禮、茺禮、狩獵禮、壽禮等,從國家至社會一般家庭都深受這類禮儀的規範和影響。這些禮儀的含義,在於形成某種特定規範,表達某些特殊的文化涵義,強化各種相關活動的隆重程度,提高活動的規格和影響力,或者是為了在社會中形成講信修睦、和諧人際、禮貌待客、養老送終的良好風氣。

古代的「六禮、七教、八政」

《禮記·王政》講「六禮」: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禮、相見禮。「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之禮。「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權制之禮。「六禮」為社會典儀。「七教」為人倫禮節。「八政」即生活儀式。禮囊闊了一切,社會所有成員的行為都可以從這裡找到依據和評價尺度。

古人「跪拜禮」

跪拜禮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禮節。「伸腰」及股而勢危者為跪,以頭著地為拜,「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緊靠腳後跟,伸腰並臀部離開腳後跟,用兩膝支撐身體稱「跪」。原是人們相互致意的一種姿勢,階級社會里成了一種表示臣服的禮節,辛亥革命後被廢止,用鞠躬禮代替,但現實生活中在一些特定場合還有使用,其方法有,長跪:膝跪地、上體伸直、離開小腿,這種禮表示莊重。拜:兩手合抱胸前,頭向前俯,額觸雙手,這種禮表示敬意。頓首:拜時頭、手觸地,觸後即起。這種禮近似於鞠躬,為地位平等或平輩間相交的禮儀。稽首:頓首時,頭在地上停留一段時間。空首:行禮時跪拜在地,先以兩手拱地,然後行頭至手,但頭不扣地。

喪葬禮儀

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視喪葬禮儀的國家,早在死者和喪葬,要把它當成是活著時一樣對待,所以無論是哀悼死者的喪禮,還是埋葬中的葬禮,都相當繁瑣而隆重。古五禮就有「凶禮」一項。喪禮包括殯殮死者,舉辦喪事,居喪葬奠等有關的種種儀式禮節。從《周禮》開始,歷代公、私、禮書有大量有關喪禮的記載,喪禮中還包括「喪服」制度,《儀禮》規定:喪服有斬哀、齊哀、大功、小功、緦麻五個等級,稱「五服」,以適應與死者有不同親疏遠近關係的親屬所服用。在葬禮中,包括墓地大小、墓室、棺槨、隨葬品、墳丘大小、寢或祠堂、碑、石象設置等都有禮節規定。

飲食之禮

古代飲食之禮屬「嘉禮」之一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周禮》載「饗燕宴之禮,親四方之賓客」。饗禮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但並不真吃真喝,重在禮儀往來。燕禮在寢宮舉行,烹狗而食,主賓獻酒禮後可開杯暢飲,秦以後,天子宴群臣中此禮而來。《周禮》又講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這是指宗族之內的宴飲,或逢祭而行,或以對而宴。日常飲食中,在坐次、起立、用酒、上菜等細節中也有若干禮節。

祖述堯舜

祖述堯舜是遵循堯舜之道的意思。出自《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中國,禮儀國也。

漢·司馬遷

撞時運鐘

一撞得平安 二撞得福祿

三撞得功名 四撞得財運

五撞得佳緣 六撞得貴人

七撞福星照 八撞步步高

九撞康泰到 十撞萬事順

文化遺產五千年的珍藏

薪火相傳每代人的責任

文化遺產——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保護傳承——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

文廟景區

探訪晉商人才搖籃

儒國賦

文廟者,儒國也。蓋天下之文廟,祀孔聖以昭儒祖,論傳道以列位次,設泮宮別置學館,明彝倫宜正教化。古陶文廟,形勢猶宏。始歷唐宋而古今聖賢相承,再興金元而上下隆治俗美。明嘉靖謫王為先師而王風未艾,清康熙尊師為至聖而師範更熾。春鞦韆歲,一貫尊儒家正統,風雨百年,幾經罹難劫頹圯。堪幸者,盛世以來,百廢俱興,古城古廟,再沐春風,堂殿橋閣復如舊制,雕梁畫棟益表新勝。壬午九月,應平遙文廟博物院安院長錦才及平遙古城報趙主編永平約,作文賦美,旌表盛德。佘觀古陶文廟之雄勢,倚奎閣而探魁鬥,踞龜城而伏潛龍,仰岡亭而述六藝,攬柳水而化五倫。若論皇祭國典大觀,則甘居曲阜之次,如演晉商儒風之激烈,則敢佔天下第一。步櫺星門拜儀,則耳聞師襄桐琴,心儀伯陽周禮,陶醉弘萇韶樂,遜揖少昊職官。跨狀元橋拜章,則閱文山公之魁章,誦牧田公之碑章,品日升昌之匾章,吟汾沮洳之詩章。渡泮池水拜聖,則惠水波連沂水波,超山月照尼山月;奇杞梁即偉叔梁,柏樹壇乃杏林壇。繞敬一亭拜讀,則明倫堂拜仁,有九龍壁,堪與皇都匹秀;憑九連鐘樂正,足與聖鄉婢美。日謀三省,謀忠交而知說樂;智趨三階,趨盟壇而斥夷狄。登尊經閣拜師,禮復聖而知克己,禮宗聖而明明德;禮述聖而識中庸,禮亞聖而論仁政。入文昌閣拜儒,誠意伯安邦定國,馮翊守漱石枕流;天台賦句中金石,晉陽秋史家良筆。渡雲路坊拜賢,李東台財雄天下,雷掌櫃匯通天下,究根本均承孔學;五聯號誠信經商,八秀才棄文經商,其人才皆出儒門。嗚乎偉哉,文廟之興也,上律天時而下襲水土;儒學之大也,小德川流而大德敦化。至若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乃仲尼之聖大道,非小子所能徹悟者也。古陶學子王克強謹頓首拜賦。

公元二千三年九月谷旦

注:(1)《明史》:天下文廟,惟論傳道以列位次。(2)《大學章句序》:——彝倫之外——所以治隆於上,俗美天下。(3)平遙文廟在古城牆奎星閣下,城南有柳根河和古岡亭。(4)《易·乾卦第一》:初九潛龍勿用。(5)唐宋尊孔子為文宣王,宋尊為至成文宣王,明嘉靖改稱為先師,清康熙復尊為大成至聖先師。(6)孔子曾學琴於師襄,問禮於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學樂於弘萇,聞韻樂三月不知肉味。學古少吳職官於郯子。(7)文廟有狀元橋。大成殿後壁有文天祥(字文山)手筆魁字。清代徐繼畲字牧田 ,道光六年會試第一,曾任平遙超山書院山長,撰書《平遙超山書院創建重修原委碑記》。日升昌票號金匾為嘉慶朝狀元陳沈手筆。《詩經·汾沮如》為頌歌平遙篇章。(8)文廟規制有泮池。魯有沂水,平遙有惠水。曲阜有尼山,平遙有超山,超山書院設在文廟。大成殿有杞木梁,孔子父名叔梁。大成殿前有古柏壇,孔子講學處有杏林環繞,稱杏壇。(9)平遙文廟有敬一亭、東西廡、東西學、時習齋、日新齋、明倫堂等。廟南有雲路坊、文昌閣。(10)文廟北原有九龍壁,大成殿原有九連鐘,孔子曾參加齊魯夾谷會盟, 折齊奏夷狄樂。(11)四配為復聖顏淵,宗聖曾參,述聖孔伋,亞聖孟軻。(12)誠意伯劉基,馮翊太守孫楚,孫綽作《游天台山賦》,孫盛著《晉陽秋》,此四人皆平遙人。(13)《中庸章句》: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儒風賦

或曰:混沌開而五行造,乾坤化而兩儀成,天地縱而聖人出,日月交而豪氣生。堯舜之氣也,多敦大多精明;文周之氣也,兼柔嘉兼文為。儒祖之偉哉,秉承宇宙,五行造化其身;德修天地,兩儀聚化成性。祖述堯舜,流行太和元氣;憲章文武,緒質莊嚴文風。至若葦編三絕,赤虹化作玉帶;《春秋》告成,綠野降生瑞麟,則儒祖之道已貫九州而集大成也,故唐宋謚為至聖宣王,華夏尊為萬世師表。儒学之大哉,六艺为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列国有传人,师傅卿相士大夫。竹帛难尽焚,关西炬灭书犹在;坑灰不肯凉,山东乱罢儒更炽。儒山之高哉,道德为左峰,南华为右峰,六经独居其尊;小乘为南岳,大乘为西岳,五伦集本其善。儒林之茂哉,修史两司马,循公羊循谷梁;删礼二戴庆,尚周官尚逸礼。诠诗汉四家,曰韩鲁曰齐毛;释易世双古,演羑里演尼山。亞聖大儒魯孟軻說諸侯開仁政先河;先哲名儒齊荀況設學館隆禮義尚賢。盛唐鴻儒孔穎達登瀛洲傳五經正義;晚清奇儒廖季平離蜀關曾六變經學。儒脈之遠哉,董仲舒憑三策尊隸經樹今文高幟,劉子俊拾三家尚篆典成古文大師。鄭康成論六藝注六經領袖北學,何平叔著無名倡無為執宗南玄。張子厚著兩銘起新知開山理學關派,朱元晦師二程創書院後秀理家閩宗。皖戴震撰原善著原象說形而上下,吳惠棟述周易學漢易考辨證真偽。儒流之長哉,辭為詩之宗,屈子吟離騷,李白嘆蜀道,高山流水唱陽春白雪。賦為文之源,相如贊上林,蘇軾寫赤壁,魏晉七賢緒唐宋八家。樂為曲之祖,羽林戲胡姬,陌上會羅敷,西 廂明月照桃花詩扇。言為傳之始,聊齋說鬼怪,水滸話盜寇,三言二拍解紅樓奇夢。嗚呼,古陶儒子王克強拜天自思,以粒土而景仰高山,情謹畢恭畢敬;以寸毫而拜賦大風,心竟誠惶誠恐。壬午十月謹記。

注:(1)五行為金木水火土,兩儀為陰陽。《呻吟語》:孔子五行造身,兩儀成性。(2)《呻吟語》:堯敦大之氣多,舜精明之氣多,文王柔嘉之氣多,周公文為之氣多。孔子莊嚴之氣多。天縱聖人,如太和元氣流行。(3)《史記》稱《春秋》書法是微言大義。傳說孔子修《春秋》曾韋編三絕,大野出現麒麟。書冊告成,天上赤虹化作一條玉帶。(4)戰國晚期,儒家分為八派:子張、子思、顏氏、孟子、漆雕氏、仲良氏、孫氏(荀子)、樂正氏。秦始皇焚書坑儒,而儒未滅。(5)司馬遷著《史記》司馬光著《資治通鑒》。子思傳《春秋》於公羊、谷梁。載德載聖兄弟刪《禮》為《周禮》《逸禮》。漢代注《詩》有韓、魯、齊、毛四家。周文王囚於羑里演《周易》,孔子在魯國作《易傳》十篇。(6)老子著《道德經》,《莊子》又稱《南華經》。小乘和大乘是佛教兩大派,儒學五倫包容釋道諸善,明代時皇家倡儒釋道三教歸一。(7)孟子遊說諸侯推行仁政,荀子授徒推崇仁政,唐孔穎達著《五經正義》,清代廖平字季平尊漢學,曾六變其學,一生著作等身。漢代董仲舒向武帝上「天人三策」,從而抑百家尊儒學,為隸書今文經學高幟,劉歆字子俊拾遺魯桓公、趙貫公、膠東庸生所保存篆書古經,整理《左傳》《周禮》《毛詩》,為古文經大師。魏晉玄學分為南北兩派,北學領袖鄭玄,字康成,注六經,有《論六藝》。南學大家何晏,字平叔,提倡無為,著有《無名論》《無為論》。宋代張戴,字子厚,以新義釋儒家經典,著有《東銘》《西銘》,創理學關派。朱熹字無晦,師尊理學洛派大師程顥程頤,開創書院,創理學閩派。清代樸學有皖派、吳派,皖派領袖戴震著《原善》《原象》,提出形而下者為之器,形而上者為之道。吳派領袖惠棟著《周易》《漢易》,考辨經學真偽。

中國孔廟保護協會副會長單位

中國油畫家創作基地

大成門

亦稱戟門,面闊五楹,單檐歇山頂,琉璃瓦剪邊,系明代建築。《孟子萬章下》曰:「孔子之謂集太成」,故命名。含有威嚴、肅穆之意。

與櫺星門隔街相對,是一座影壁,中央開一個圓孔。據說明清時期平遙人大都重商,如有人不想經商而想做官,考中狀元後來文廟祭拜孔子,不能直接從櫺星門進入孔廟,而要攀登對面的南城牆,通過天橋直走下來,穿過圓門,進入櫺星門,再過孔廟前面的石橋,進入孔廟。所以當地人把圓門稱作「狀元門」,把石橋稱作「狀元橋」,而留下「走過狀元橋,脫掉藍衫換紫袍,腳踩雲梯步步高」的古語。

萬仞宮牆

為文廟特有建制,本為學生崇仰孔子之詞,語出《論語‧子張第十九》: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古時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後人覺得「夫子之牆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就將「數仞」改為「萬仞」。明胡纘宗題寫了「萬仞宮牆」鑲在仰聖門(阜城的正南門)上。清乾隆皇帝為表示對孔子的尊崇,又換上了自己御筆書寫的「萬仞宮牆」四個大字。

又《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後人因築「萬仞宮牆」於孔廟之前,以象徵孔子學問精深,德行高邁,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

萬仞宮牆賦

大成是集,文道在茲。忠信為牆,德道為基。志崇萬仞,拯世途迷。巍且美矣,宗廟孔思。環立雖多,登堂有幾。仁門義路,趨步可入。禮樂大觀,沾溉無極。瞻高鑽堅,自鑄大義。乾城畏天,博厚配地。泰岳岩岩,東山磊磊。稍遜格局,亦差宏規。量合乾坤,拒斥怪力。胸有千壑,絕塵不飾。俯察仰觀,探幽索奇。天高雲淡,舒眼曠立。啓迪天下,廣廈林立。百代不頹,寒士蔭庇。洙泗溯源,泮宮賦詩。祭拜孔林,枝葉馨馨。萬世光華,至聖備矣。寰宇大和,昊天無極。(薛剛)

晉商人才庫

文廟學宮

名城仰名人名城千古名人千古

孔子成孔學孔子萬年孔學萬年

大門東西兩側分別有更衣廳和齋宿所,是祭孔時齋戒、沐浴和更衣的地方。更衣廳和齋宿所兩側分別是神廚和神庫,供製作和存放祭品、祭器之用。

文玉書「更衣廳」

更衣廳

舊時供祭孔者更換衣服、存放東西之所。現為接待室。

齋宿所

齋宿所

舊時供祭孔者斋戒、沐浴之所。

名宦祠

志在神州功在邑

心同怙恃義同天

名宦祠

古代供奉在本縣任職且有突出貢獻的官員之場所。現沿用古制佈置。

鄉賢祠

一朝韻事播塵世

千載芳名留古陶

泮池兩邊東西配殿是鄉賢祠和名宦祠。

鄉賢祠

古代供奉對儒學和鄉里儆出重大貢獻的鄉紳之場所。現沿用古制佈置。

泮池

跨入櫺星門,是文廟的第一進院落。院中有個半圓形的水池,叫「泮池」,古時為老師涮洗毛筆之地,現成為文廟的象徵性建築。池上一座石橋,即狀元橋。池畔圍以石欄,精雕吉祥圖案。池內建有福、祿、壽、禧四個神台。

金榜題名

擲幣中福

錢幣一擲中福神,吉星高照萬事通。

錢幣二擲中祿神,金榜題名登龍門

錢幣三擲中壽神,壽比南山不老松。

錢幣四擲中禧神,財源滾滾喜迎門。

五擲、六擲、七八擲,康樂祥和順順順。

進入跨過櫺星門,便進入孔廟第一進院落,院子主要建築為大成門,取「孔子之謂集大成」之意。原「大成門」竪匾在「文廟學宮」匾之後,門口明柱上有一聯「名城仰名人名城千古名人前古,孔子成孔學孔子萬年孔學萬年」。此門也稱「戟門」,取自門外之戟之古禮。過此門便到了大成殿。

和易以思

《禮記·學記》:「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櫺星門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院

中國科舉博物館

文廟第一道門是上西關街路北的櫺星門。櫺星門為四柱三間歇山式木構牌樓,斗拱分別為九踩、十一踩,屋頂琉璃剪邊,柱頭施沖天雲冠。造型精美,巍峨壯觀。門前兩側各有一根下馬樁,上書「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到此下轎下馬」。

據《後漢書》記載,櫺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認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選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時要先祭櫺星。文廟設置櫺星門,體現了孔子在中國歷代王朝中的崇高地位。

櫺星門

文廟第一道門,建於明宣德九年(1434年),近年翻修。《後漢書》載:櫺星即天田星,屬文星,故此命名,表達「尊聖如尊天」之意。

門前的護柱石鼓,紋飾極為精美,也富含寓意。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文廟

國務院2001年6月25日公佈

山西省人民政府立

時代:金至清 地址:平遙縣城內

保護範圍

北至城隍廟街北沿,南接城牆保護範圍,西至南新街道西沿,東至安家街東沿。

建設控制地帶:城牆內全城。

泰山問政

孔子去齊國,路過泰山,聽到一個婦女悲痛的哭聲,便讓子路去問。子路見一位婦人在一座新墳前哭祭,便問是何人去世。婦人悲切說,是兒子。她家從遠方遷居此山中,不料此山中有猛虎,她公公、丈夫、兒子都相繼喪命於虎口。子路問: 「那為何不離開這裡?」婦人說: 「只為這深山老林中沒有苛捐雜稅啊!」子路把婦人的話告知孔子。孔子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然後很嚴肅地對弟子們說「你們要記住,苛政凶猛過於老虎啊!」

杏壇設教

相傳孔子杏壇設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自古以為美談,為士林所稱頌。

《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說:「孔子游於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本來,按晉人司馬彪的注釋,杏壇只是指「澤中高處也」,清代顧炎武也認為《莊子》書中凡是講孔子的,採用的都是寓言的寫法,杏壇不必實有其地。

廣大

太廟問禮

孔子在洛邑考察期間,曾入覲參觀周王室太廟,他每事必問,不厭其煩地向廟執事者請教有關周禮及典章文物的知識。因此有人譏嘲孔子,說: 「誰說陬邑來的那個小子懂得古禮?看他在太廟里對什麼都感覺新鮮,無事不問!」事後,有人把此話轉告孔子,孔子說:「欲求知必有所問。我問,正是為了學習制度和禮儀啊!」

入平仲學

少年孔子進鄉學(官辦學校)讀書,當時能進鄉學讀書的都是貴族子弟,一般人家的子弟是沒有資格進鄉學讀書的。孔子母親顏氏雖然生活清貧,因為叔梁紇曾任過陬邑大夫,故少年孔子有資格進鄉學讀書。

觀器論道

《荀子·宥坐》記載「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樣,勸說、勉勵的意思,坐同座。古時候的人沒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前面是案幾,常用的物品放在右邊,所以,座位右邊是經常關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銘。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個特點:空虛時只能歪斜地放著,即「虛則欹」;當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擺放,就是「中則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滿,水太多了,它又會自動側翻倒,把水都倒了出來,這就是「滿則覆」。

欹器是對它的俗稱,當人們利用它的特性賦予了文化內涵後,又送它一個雅號叫宥坐。

化行中都

孔子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途,路不拾遺,器不雕偽,市不二價,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依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四方諸侯則焉。

高明

聖門四科

有兩種說法,一是《論語·述而》載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後世有人遂認為孔門四科指「文、行、忠、信」四個方面;二是《論語·先進》記載: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德行 、 言語 、 政事 、 文學即是四科的內容;後面所列舉的孔子弟子,則表示在這方面有突出的專長和上佳的表現。四科就其內容性質而言,相當於今日大學的倫理、語言、政治、文學等科目。

韋編三絕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轎下馬

古老的中學校門

國家級旅遊景區

AAAAA

2015.7

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

櫺星門對面是風情街入口。

祖述堯舜

德配天地

雲路老街

雲路民俗風情街位於平遙古城內東南隅,北接儒學殿堂—文廟,南連雄渾綿延古城牆,東依文運魁星高閣,西望龜首迎薰門樓。這是平遙古城內酒吧也演藝吧最為集中的地方,夜生活最豐富之處,有演藝吧1個、慢搖吧 1個、各式酒吧10個、茶吧1個,充滿古老建築與現代時尚交融的氣息。百米長街祥和迷人,時時閃現現代與歷史的碰撞,處處傾訴塵世與生命的智慧,構築成古城內一道最獨特而靚麗的風景。

所謂「雲路」乃「青雲得路」之簡謂矣。意即快速升遷,仕途順暢。上古時,相傳華夏始祖受命於天時伴祥雲現,遂漸演譯以青雲指代高官顯爵。《史記·範為唯蔡澤傳》有:「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句。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上延用「雲路」之謂命名街巷者並非鮮見,亦明證也。古人雲:「魚在深潭未化龍,毫光難射鬥牛宮;青雲得路終須到,直到春來上九重」。則更為此種意境之深層演化。

古時鄉人學子祭孔須在南城牆搭架攀援,意為「青雲直上,得嘗所願」;走過雲路老街,即為「青雲得路,前程似錦」;趨入櫺星門,更衣齋戒,大成殿焚香祭禱,並打開魁門,寓意「狀元打魁,一舉得中」。禮儀繁復,從者如雲,盛矣隆也!此等設置,全國罕見,實為平遙文廟學宮之特色耳。

資料來源:平遙古城文廟宮學 互聯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随笔250记》(111) 易律夫辑
云南建水:游古城建水
『河南古代文化地標』
FM1-052:【天津卫的老房子】 东门里大街1号 —天津文廟(上)
錢塘跡憶|儒家古建南宋高等學府杭州孔廟
全国文庙系列——阆中文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