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雲岡石窟(二)

唐晉佛像篆刻 默言 題跋

從剛認識唐晉時起,我內心中就清楚地知道,他絕不是一個地方性藝術家。

而到了現在的佛印世界,我覺得可能在他最核心的觀念里壓根兒就沒有「地域邊界」一說。

在過分肅靜的氣氛中——在唐晉最好的部分里,他的藝術是沒有範圍的。

但他必須做好所有的準備,也許萬神殿的大門在現世中早已關閉了,但這又能怎樣呢?

要麼迎頭便喝,要麼盡蹈虛空。

靜室燃燈,盡人道而已。

唐晉佛像篆刻 徐曉梅 題跋

唐晉第一次有計劃、成規模治金石上手,大致在2015年秋冬之交,他用多方石料完成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的全文鐫刻。

人生至此,快五十歲了,《玄奘》一書的寫出,已經過去了二十年之久,書由雲南人民社出版(2007年10月)也有了八個年頭;人世匆遽,常感物是人非,惟有這部《心經》,亦如《玄奘》所用副題「——一部通往聖殿之路的心靈史」,始終和他跳著一個心音。

也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取之不竭。

這部《心經》的刻出,於他自己,亦有劃時代意義,是為他事金石精進修持重要標記。他為自己打開了一扇大門。門的兩面,是凡世人間的鼎力竭誠:是萬佛眾神之蓮花菩提。所刻玄奘譯《心經》,正同一道維繫其間的精神紐帶。

我們在下面,常愛誇唐晉特別好,怎樣,如何。仔細思量,那是他長時期處在這樣的精神勞作中,潛力泅游,與人、與己、與事,達成一個利而不害的大圓融。

唐晉,出生於1966年的武衛東先生,在他詩人、作家身份之外,首當其衝,是一個畫先鋒油畫的畫家,參加過兩次影響頗重的大型巡展,一是「鄉村計劃·1993」,這是山西先鋒繪畫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一次巡展活動,影響深遠。當年參展,他只有二十七歲;一是2018年(至今仍還在全國巡回展出的)「靈性的回歸——中國當代詩人繪畫巡回展」,這個歷史性的詩人繪畫現場仍在漫漶,暫不作評價。再就是2015年、2016年,他在山西境內分別舉辦的兩個頗為成功的個人油畫展,一次在省城太原詩人雲集的天街小雨人文茶館,一次在長治市博物館,吸引了不少的參觀者,尤其是在長治的展出,所造成的轟動,當可說大家都始料不及。長治各媒體的充分介入,也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其中有那麼幾天,偌大一個長治博物館大院,偌大一個一樓大展廳,人頭濟濟,川流不息,跟農村裡趕廟會似的。

油畫展的開展儀式上,所到場嘉賓,每人都收到唐晉篆刻《心經》全文印譜一份,最後送出去一百多份;另有《心經》印譜冊頁,加封折疊裝幀成一個長條小書,不光適宜拿在手上,回家放於書櫥,直立醒目,平擺不佔空間,卻比一般書籍長一些,很容易找到。

這樣的仔細、周全,亦體現他:大雅春風,雲水虛懷。

章蓋得太多太多(當它們是恆河沙粒吧),不計失去,不慕功德。

後話是他認為自己篆刻水平又有所提高,近期遂將這部玄奘譯《心經》又進行了重刻。是這人。我亦拿到了後來這份印譜,確乎更精美了些。

唐晉佛像篆刻 張建亞 題跋

我對唐晉經常性尋蹤於深山中的廟宇寺剎,似懂非懂,半腹疑惑。

我只知他尊聖好古,愛看寺、愛看廟,對古廟、古建築群、古代民居,包括寺廟內部的壁畫、神佛造像,都有一定研究;對山西的大院文化,如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等,也興致盎然,山西靈石王家大院,他便寫過一部專著,一度時期還賣得挺搶手;長治那邊,也寫了類似這樣的一本書。

往高點說,就是知道他看廟宇、看寺院成癮、成癖。

在他還是個毛頭小伙子時,詩人好友結伴到平遙,去了雙林寺,大家轉一圈出來,左等右等,不見他人影。我們還哄笑說,雙林寺里有漂亮女孩子?

從那時起,唐晉愛追遠撫昔,面古發幽思,執著、沈迷於廟宇內的飛檐鬥栱、一磚一瓦,在文學圈就有了名。

這後來一次,那是游晉城青蓮寺。在他攜夫人趙襄敏女士進去,我就和陪我們去的詩人王春平留在外面聊創作,可謂丹河沿暢敘,大聊特聊,到後來,我倆小攤上旋出來的涼粉吃了,可樂、健力寶、礦泉水各喝一瓶,當暮色降臨,王春平說:「呀,這兩口子看得細呀,我們青蓮寺真有這麼好?」

的確,一直到這時,我還不確切他這是在做功課,加持,圓融,是有目的性的:知微見著,豐富、莊嚴的,是佛世界的宏偉整體;選擇事佛印篆刻,卻如捧在佛跟前的供獻。

如我老家陵川縣那些國保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他去了又去,其心若何。

要說,山西這樣的地方很多。這些年下來,他晉北、晉西北,呂梁山、中條山、太行山,本太原西山中的幾個山,太山、天龍山、龍山、蒙山等,差不離全跑了多遍。

沈浸得很深。說:多少菩薩觀世音、寶相法身,蓮花座台、蔥青白玉指、彩衣袂花飛褶襇,都應著唐晉虔心的叩謁?

這便是在場。唐晉也說,你回來進行藝術創作,曾有的在場感和拍來圖片,不是一回事情。

用時下套話說:細節很重要。

在場對應,有你的血脈和呼吸,重要的發現,而能悉心記熟。在場本身還有佛光普照的加持,發本心願力。

莊重、莊嚴,需要用心靈來承接、感悟。

唐晉是 2007年考的駕照。印象中,他自駕往外地跑得多了,第一個階段,是在2013年、2014年左右;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更多密集地跑,時間也長,還多跑在外省,四川、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河北、山東、雲南、貴州,幾乎是把所有的節假日都用在這上頭,又到了第二年以後;再之後,界線分在2016年8月,唐晉父親駕鶴西游,大喪期間,他向我說,他什麼也不想做,卻讓他更多地離開太原,這樣連著跑外地去。

關於他父親仙逝,和自駕游訪十方諸佛,他發在「文博山西」上的《西行訪窟記》有清晰記述:1996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玄奘》時,對於那個「遍謁諸窟,遍禮諸佛」的世界多有迷醉,之後也陸陸續續拜訪了一些石窟。今年入春,原準備依照慣例在周邊省市跑一個短程,比如去年安陽一行,時間原因,遺漏了小南海石窟和臨漳博物館;未曾想大年初一,父親重病住院,努力半年,終不治而去。因此,秋季向敦煌的出行,被我們有意識地設為石窟主線,內心裡仍然存有代父親禮謁、以求解脫的意思。

唐晉父親抱病臥床二十載,現在不需要再和病魔作鬥爭了。

雲水禪心

金申 乙亥夏

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文革中內蒙古上山下鄉,後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內蒙古和北京文博系統工作多年。八十年代在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多年研究佛教考古。歸國後為國家文博系統培訓文物骨幹、為海內外高等院校授課;為國內外博物館鑒定佛教文物。在佛教學術研究、文物鑒定、文史考證等方面著述豐富,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除了學術研究著述以外還善禪意題材和草原人馬書畫。

唐晉篆刻雲岡石窟第一窟至第二十窟造像精粹

唐晉佛像篆刻 柴然 題跋

唐晉人在中年,好古及收藏,漸顯豐富。客觀上,他有了工作室,一些老物件藏品,至少是有了擺放的地方。

他置身其間,賞玩撫執,如他畫油畫、畫國畫,也成為他生活方式一種。

一個特別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批漢磚,非常古老,是很沈的那種,便開始在上面雕刻,臥虎神龍,魚蛇鳥蟲,陰文鐵鈎,都試著大乾,當然,一次一次、反反復復試著的,還是佛像的雕刻,醉心、著迷得很。

漢磚雕刻成活兒,有的用以嵌牆裝置、擺放展示,另多製成硯台,能有實際用途。似乎一段不短的時間內,唐晉的工作室時常能傳出切割機、角磨機乃至錘子鑿子刻刀彼此交撞的聲音。他或坐或蹲,陷入瀰漫的煙塵中,不厭其煩地開槽、作池、打磨、封蠟、上桐油,不亦樂乎。

這似乎也成了他制印治石的前期鋪墊和手上的準備。誠如齊白石早年做木工。唐晉本也手巧。不過,這雕刻老磚頭活兒,他今天還在弄,伏下身子,刀刀起雲霓,一派勞動歡騰景。

如此,身邊一些好朋友,也就拿到了他這鐫石古漢磚。我寫毛筆字,自是送我一個大硯台,能有好幾斤重,硯池抹坡順下,整體看有種拙厚渾樸、粗糲尚意的堅實質感。

與其對應,有其相近、遞進關係,則為後來打陶印坯刻陶印和北魏大同明堂遺址板瓦刻佛像這兩種。

唐晉說,這個是「嘗試不同的風格和手法」。

工欲善其事,必得利其器。好些年前,我曾向他詢問過做油畫的事,那個系統和複雜啊,就一個上架繃布子,拿刮刀往布子上刮膩子打磨,就要經過好多道工序;現在,卻如他打陶印坯子的大模子,我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和油畫架一起放在大工作案前,四四方方,內嵌玻璃,我還以為是一個空著的大畫框呢;新打出來晾在一邊的陶坯,每個也圓圓的,直徑大概是十公分。

而同那些大大小小的青田石一樣、又不一樣,是遺址中出土的老磚瓦彌足珍貴,不可多得。如北魏大同明堂遺址板瓦,他在其上刻佛像十餘板,但說能有這樣特殊的老闆瓦料,真得有機緣,花費也是一方面。

在他制硯的特種老料中,還有一種遼金老磚,上面本就帶著神態各備的佛像造像,這種磚不只價格不菲,多時是花重金也買不來的,可謂一磚難求。

這正如搞收藏有行話,那多時還在機緣巧合。幾百年、上千年的東西能到你手裡,肯是有原因的。唐晉在一個收藏論壇的簽名就這樣寫著:「有時候,不是人找東西,而是東西找人。」

而在唐晉開始治印,他即刻一些小佛頭、小佛像,與名章、堂印、閒章合一起,相贈於愛寫字、愛收藏的好朋友。

他交往的書法家和愛書法的人,可以用「一眾」來形容。他們大凡也如我一樣,每每寫幾幅字,即心懷敬誠地將小佛頭、小佛像蓋在引首,令其書作昇華到另一境界。

這樣的相贈,他從不只是孤立地送你一二,再無下一回,而是在他感到自己的金石水準有一個階段性提高,他就會再治再刻、再送你幾枚。可以這樣說,自他治印,我們這些寫字的好朋友,便一直有新的鈐印用,佛頭佛像外,名章、堂號、閒章,亦都如此。

我本人算得到他相贈較多的,可也還不是最多的,已經有二十餘方;我替朋友們向他轉求的,又是十幾方,加一起快要四十方印,他的智慧和勞動,是多少呢?

他總是精心製作,雙手奉上,料也差不多全是他出,有些,還是相當好的料,老撾北部田黃啥的,都有,他分文不取,酒也不喝你一盅。

有蜀中藝術家默言女士,寫他刻印刻佛像,一個焦點,凝聚在他拿刻刀的手上。

應該說,她觀察得很細,或者說她本就是同道中人,對刻石這活計,有很深瞭解。

她言,唐晉的手指,因其這樣迷狂的勞作,已經有變形。

此前,我們幾個好朋友,也都看過唐晉的手。指關節扭曲自會引發疼痛。唐晉說有時疼得他幾天也不能拿刀搞篆刻。除此而外,在他手指縫間,還有不少的小裂紋、小裂口,均為刻刀衝上去留下的划痕。

唐晉說:「活兒時有乾得太專注,速度飛快,不小心,刀頭碰一下,手上就一個口子。」

而我有件對他非常有愧意的事,亦在他這雙手上。

這是我給別的朋友寫堂號,人家反饋贈我一段已經經手工打磨做好了的太行崖柏章料,崖柏自也盤虯扭曲,堅勁無比;我拿到後便轉給唐晉,要他給我治一枚名章;我自己想的,是我這老太行山人,性格也多似太行崖柏,殊不知這崖柏章料,不但硬而執拗,下刀不易,更特別還在它變形、結節,很大一截又是擰麻花轉紋,無法下機鉗將其夾住。

這樣,唐晉硬是一手握住它,一手來篆刻,結果手上碰出來好幾個花,還流了血。

而這,反是我拿到這枚崖柏印章以後過去好一段,他夫人忍不住才告給我的。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實際此印往書作上加蓋一次也不容易,上有好幾個尖尖扭疙瘩,碰上印泥乾澀,手上得用勁兒,手心則弄得生疼。

怎麼講?「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也只有用老子這話向唐晉再說一遍了,但我們不能將其當作真經只用在他身上來檢驗。換在我們自己身上來體察,是不是會有「得失寸心知」呢?

事實上,與世界共吐吶,條件也還是多方面的。

有相對大的個人能量場(暫可稱「小型燃燈佛所」):人力之上,有加持,有共生,因之,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他治印鐫石刻篆文,會完成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全文,唐人劉禹錫《陋室銘》全文,曹孟德《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三篇的全文,元好問《雁丘詞》全文,王右軍《蘭亭集序》全文,等等,等等。

(以上各系列多枚篆刻印章——而非印譜,他亦有作贈品送給好朋友的。)

通常,我們意識里的篆刻家,比方弄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也無非找兩個特殊的句子:「紅軍不怕遠徵難」「三軍過後盡開顏」,諸如此類。而唐晉篆刻,拿起刀似書家流練字、寫作品,這千軍萬馬篆刻長陣,至少是改變了我固有的「傳統觀念」。我對篆刻專業方面的知識涉獵不深,更沒有進行過什麼像樣的系統研究,但就唐晉篆刻的宏闊,在我看,是非常難得的。

吾將喏喏:大美無言,大恩不言謝。

唐晉說:「這些全是結善緣。」

陳雲崗雕塑藝術館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內的雲岡美術館中設立的「陳雲崗雕塑藝術館」 2018年8月8日揭牌,雕塑家陳雲崗的90余件中小型作品進行了預展。

雲岡文創

雲岡院史館

大千無隱佛如是說

發現雲岡

寂寞的寒村

公元五世紀,在佛教東傳的時代浪潮中,北魏皇家營造了武州山大石窟寺。然而,從其驚雷般誕生的伊始,雲岡石窟即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條漫長的衰落之路,儘管歷朝歷代都有過修復的善舉。到二十世紀初,飽經千年滄桑的雲岡呈現出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延綿一公里的石窟群被前代的軍堡殘垣分隔東西,西部洞窟變為民居、馬廄,炊煙漆像無復莊嚴;東部洞窟坍塌、頹廢,明清崖刻,無復風騷;中部孑然獨存的石佛古寺,香客寥寥,早已不再是眾善趨鶩的清修勝地。末世的孤寂,浸入行道者的詩句。

博士的發現

1902年6月,日本工學博士伊東忠太等在中國進行考察旅行,無意中踏入石佛寺破敗的廟門,博士驚訝地發現這裡竟保存著最為壯觀的北魏石窟建築群,其藝術形式直接來源於西方,且與日本的推古式若合符契。隨後,他發表的《雲岡旅行記》、《支那山西雲岡石窟寺》,引起了世界學術界的注意與興趣。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 E Chavannes攜攝影師來到雲岡,不久將其拍攝的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等古蹟照片,著成《北中國考古圖錄》出版。從此,雲岡石窟名聲鵲起,開始成為海內外學者和美術家的一大巡禮地。

佛像的劫難

然而,與中外研究者一道前來的,還有各色探寶者和為帝國主義列強收羅文物的古玩商,他們誘雇雲岡村民、流氓,盜鑿佛像、佛頭,甚至串通軍方,膽大妾為。迄1929年9月,國民政府古物保管委員會派員前往雲岡進行調查統計,共損毀、丟失石佛96尊。這些流失海外的雲岡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

認識雲岡

雲岡研究的興起

对云岡石窟研究,始於金代曾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繼以清初朱彝尊《雲岡石佛記》。但真正學術意義上的研究,則是百年之事。最初半個世紀的雲岡研究,以日本學者居多,大村西崖、塚本靖、關野貞、常盤大定、小野玄妙等 主要探討雲岡石窟的建築特徵和藝術源流;中國學者則重在解析雲岡歷史與建築,介紹鄰邦的研究成果。193年9月,梁思成等中國營造學社同仁考察雲岡石窟,對北魏石窟建築進行了測繪研究。

日本學者的探索

日本侵華期間1938~1944年,以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為首的京大學調查隊,對雲岡石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其攝影、實測、線描、拓片、論文等研究成果,結集為16卷本《雲岡石窟》巨著,1951~1956年陸續出版,代表了當時雲岡研究的最高水平。水野、長廣指出:雲岡藝術可分為西方外來與中國傳統兩個方面,其西方樣式具有多元性,是帶有濃郁中亞(此指新疆)色彩的涼州風格的再現,明顯受到西域石雕、泥塑、壁畫等影響,而早期雕刻顯示出的是犍陀羅風格、中印度風格和中亞風格。中國傳統主要表現在動物雕刻、仿木構建築等,石窟造像明顯存有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

20世紀70年代

雲岡石窟保護維修工具

雲岡事業的繁榮

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籍時發現《金碑》,於1956年發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一文。此後,陸續發表了《雲岡石窟分期議論》、《〈金碑〉的發現與研究》、《平城實力的集聚和「雲岡模式」的形成與發展》等系列文章。從歷史學與考古學角度,對雲岡歷史和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本釐清了雲岡石窟的歷史沿革和分期脈絡。2006年,張焯《雲岡石窟編年史》問世,成為雲岡石窟的第一部通史。其中《〈鹿苑賦〉與雲岡石窟》、《徐州高僧與雲岡石窟》、《〈金碑〉小議》、《全真道與雲岡石窟》、《雲岡築堡與古寺衰微》等論文,解決了歷史上的諸多疑問,標誌看雲岡學走向成熟。

考古發掘的推動

雲岡石窟研究的推進,也得益於五個階段的考古發掘。1938年和1940年,水野、長廣等對第8窟與五華洞(第9~13窟)窟前遺址、曇曜五窟窟前遺址、西部山頂和東部山頂北魏寺廟遺址,以及龍王廟附近遼代寺廟遺址,分別進行了小規模的考古發掘。1972~1974年,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為配合洞窟維修加固工程,對五華泂窟前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1987年,為保護龍王溝西側石窟,進行了窟前清理髮掘。1992~1993年,為配合「八五」保護維修與窟前地面降低硬化工程,雲岡石窟文物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了大規模的窟前遺址(第9~20窟)和第3窟考古發據。2008~2012年雲岡石窟研究院與省考古所對中西部山頂防水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發掘出兩座北魏遼代寺院遺址。大量建築遺址和零散文物的出土,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於歷代石窟寺院及其生活的認識。

保護意識的覺醒

上世紀20年代村民監守自盜引發全國性的輿論聲討過後,1931年秋,大同縣成立雲岡石佛寺保管委員會,設警員守護石窟。隨後,山西騎兵司令趙承綬的「雲岡別墅」也建了起來。1935年,縣政府在石窟南二百餘米外,開建雲岡新村,每戶一院,四間石券窯;1939年秋,村民全部搬離石窟。1942年夏,蒙疆政府編制發行「大同雲岡保存計劃」,儘管當時並無實施的可能。

雲岡石窟研究專著

調查報告

施工圖紙

化學實驗用器皿

量筒、錐形瓶、試管、容量瓶、試劑瓶、燒杯、貝塞比色管

沙岩樣品

乾燥箱 濕度記錄儀

建國後重點保護

新中國點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雲岡的保護工作。成立古蹟保養所,清潔環境,植樹造林,修繕古蹟。1961年3月,國務院首批公佈雲岡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單位。60年代,針對洞窟普遍存在的裂縫、坍塌、石雕剝落風化等嚴重問題,組織國內專家開展地質勘查,病害調查及保護材料、方法研究,率先在第1、2窟進行試驗工程,採用錨桿牽拉、環氧樹脂灌漿粘接和傳統加固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雲岡石窟保護項目被列入國家科委十年規劃。1973年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參觀雲岡,提出了三年修好石窟的目標任務。隨後的1974~197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力量對所有瀕危洞窟和造像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加固,基本解決了洞窟的穩定性問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石窟的原貌。雲岡石窟如獲新生。三年工程中採用的「圍岩裂縫灌漿加固技術」,榮獲1978年首屆全國科學大會獎。

保護的輝煌期

石窟崩塌問題解決之後,石雕的防風化成為主題。90年代前半期的雲岡「八五」保護工程,是接照田紀雲副總理的指示精神,通過降低硬化窟前地面、修建第7、8窟保護性窟檐和山頂防水排水設施等綜合手段治理水害,取得了初步效果;後半期進行的109國道雲岡段改線工程,則徹底解決了運煤車輛粉塵污染對石窟環境的危害。同時,雲岡石窟研究所與中國文物研究所、美國蓋蒂保護研完所、德國wacker公司合作開展了諸多科研工作。1997年,《大同市雲岡石窟保護管理條例》獲得了省人大的批准。200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公佈《雲岡石窟規劃》。2002年,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召開雲岡石窟防滲保護工作會議,啓動了防水工程。2007年,西部窟群嚴重滲水問題得到治理。2012。~2015年,五華洞危岩加固、彩塑壁畫修復、地面雕刻遺址展示、保護性窟檐建設全面完成。雲岡石窟保護進入輝煌時期。

創新雲岡

世界遺產申報成功

世紀之交,雲岡石窟再度迎來大發展的機遇,世界遺產申報,五A級旅遊景區申報,雲岡大景區環境綜合治理等。1999年10月,雲岡石窟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啓動。次年,山門前建築拆遷與廣場建設、雲岡峪綠化、十里河雲岡段蓄水工程等陸續開展。2001年12月14日,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雲岡石窟成為國家首批五A級旅遊景區。

雲岡環境綜合治理

2008年春,大同市、市政府決定進行古城改造、新城建設和雲岡石窟周邊環境綜合治理三大工程。按照《雲岡石窟保護規劃》要求,當年完成了雲岡旅遊道路兩側的建築折遷和植樹綠化,並在雲岡峪口的小站村東開建雲佛新村,以安置雲岡鎮搬遷居民;同時在雲岡山後,再次規建了一條長6.8公里的繞行道路,以確保雲岡封閉式景區的形成。2009年雲岡大景區建設全面展開,拆遷雲岡鎮、雲岡村、張寺窯、竹林寺、校尉屯、麻村、工人村等一鎮六村,涉遷居民5170戶;新建了遊客中心、曇曜廣場、禮佛大道、帝後禮佛群雕、靈岩寺、雲岡博物館、演藝中心、食貨街、雲岡石窟研究院等17處建築,5萬多平方米。同時,十里河雲岡段河壩加固蓄水、雲岡生態停車場、圍牆、道路、綠化,以及旅遊專線路面重修。到2010年9月,雲岡景區各項配套服務設施全部建成,旅遊環境煥然一新。

多元文化全面發展

隨著大景區的形成,雲岡石窟研究院工作步入了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快車道。一是響亮地提出了「五A級景區,六A級管理」的口號,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二是不斷完善、豐富景區文化設施,雲岡博物館、雲岡美術館、皮影木偶表演院、石兵美術館、北飄射藝場,雲岡藝求創作基地等陸續開張。三是深入開展雲岡學研究,組織編輯《雲岡石窟雕塑全集》、《雲岡石窟建設發掘考古報告》、《雲岡山頂遺址考古發掘報告》、《雲岡石窟調查報告》、《雲岡石窟分類大全》和《雲岡石窟飾佛圖像全集》等大型著作,目標是政寫「雲岡在中國,研究在日本」的學術屈辱歷史,四是面向文物保護類容,建立雲岡石窟監測中心、石質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數字中心、彩塑壁畫保護修復中心、館藏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等,與國內知名院校聯合攻關,雲岡石窟保護成果豐碩,五是大力發展雲岡文化特色產品,2006年順利通過了國家旅遊局「全國佛文化與石窟藝術旅遊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驗收。

簽名簿

雲岡石窟全集

《雲岡石窟全集》收錄彩色與黑白照片7000余幅,線描圖、拓片圖400多幅,文章23篇。前19卷全景式展現了石窟群的所有雕刻內容,第20卷總結概述了歷次考古發掘成果,謂之「全集」,名副其實。從20多萬張彩色照片中遴選精華,於一個世紀研究後升騰思想,可以說,本書凝聚了幾代雲岡人的追求與夢想。系統性、全面性,是本書的編纂原則;學術性、創新性,則是主要目標。其中,不乏新的認識:將雲岡石窟首次定位為大乘佛教進入中華大地後的最大建築與藝術再造工程,探索其不同凡響的新模式。一是大乘佛學宇宙觀的植入。雲岡早期曇曜五窟的主題思想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而非單純的三世佛;雲岡所有洞窟的窟頂與壁面之間,或環列倒三角形天幕,或橫排蓮花、千佛、天宮樂伎,將佛國世界與虛空世界區分開來,表達出浩瀚宇宙和佛法無邊的大乘理念。二是北魏彌勒信仰的盛行。針對雲岡中期洞窟開鑿的宮殿化傾向及其彌勒主像特徵,聯繫北魏末年不斷爆發的彌勒大乘起義,明確提出平城時代彌勒淨土思想的升溫和雲岡兜率天宮洞窟的創造,與佛教千年預言臨近有關,與北魏皇權政治需要有關,與廣大民眾追求和平、幸福的理想願望有關。三是就雲岡石窟的開鑿與方法,規劃與設計,造像與藝術,佛龕與組合,佛柱與佛塔,音樂與服裝,引進與吸收,分期與特徵,規律與變化,官辦與民助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產生了大量新穎的學術觀點。

鮮卑偉業

丁亥秋 方成

秋爽風輕喜艷陽,尋芳問古訪雲崗。

大佛巍偉高五丈,小像雍容聚滿堂。

昔日能工雕石窟,今朝巧將奪謀藏。

諸寶萬尊經千載,看而今物阜民康。

一九八〇年九月廿日中秋前三日游雲岡 段雲

石窟驚中外 浮雕爍古今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驕傲

雲岡石佛 藝絕天下

朱鎔基

江澤民題字

雲崗石窟祖國瑰寶人類文明做好保護工作當務之急

史之瑰寶 藝之瑰寶 神也飛天 思也飛天

維修雲岡石窟 期能三載完成

總理一聲囑託 乾群如期竣工

靈骨撒遍大地 遺願四化中國

我輩又當如何 人應各深思索

北魏雄風猶拂面

萬里鐵驕歸佛山

余秋雨

石窟奇偉 冠於一世

方毅

看到古代雕刻建築的傑作令人感到勞動人民創造力的偉大

於立群

郭沫若題詞 趙樸初題詞

鄧拓題詞

郭沫若題詞

東風第一枝

董必武題詞

名稱:水份檢測僅

型號:sentry200

產地:美國

名稱:電動離心沈澱機

型號:Y03-0434000

產地:中國

時代:20世紀70年代

名稱:水準儀 型號:53

名稱:照度計

型號:5T-型

產地:中國北京

名稱:毛髮度表

型號:HM

產地:中國上海

用廢舊材料搭建的人偶

禮佛大道

禮佛大道由13對26根塔柱護持,佛家神獸六牙白象沈穩莊重,背馱滿布佛像的四稜石塔神柱,氣勢莊嚴,慈航普渡,佛法無邊。

禮佛浮雕牆

禮佛大道盡頭是兩座圍成圓形的帝後禮佛圖壁刻、圍護著圓形中心的佛門聖樹——菩提樹。

00:41
去APP下载

帝後禮佛圖

虞美人·青山化佛

御街十里旗旌舞,破曉君王缶。靈岩勝寺駕金鑾,石鼓寒泉新月、月無邊。

笙簫帝後宮門樂,暮照孤煙薄。燭香燈影暗皇廷,卻把青山化佛、佛音閎。

通往灵岩寺的石桥,桥东二尊手持博山炉的石雕仙女形象取材于云冈石窟中北魏造像。

古樸典雅的七孔橋

靈岩寺四面環水,這是寺的東邊的七孔石橋,是從雲岡石窟景區售票處進入靈岩寺的必經之橋。

雲岡靈岩寺是2008年建設雲岡石窟大景區時按照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當時的武州山石窟寺實景記述而新建的主要工程之一,意圖再現1600年前武州山靈岩寺的宏偉壯觀。據《水經注》記載:「武州川水又東南流……其水又東轉逕靈岩南,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續高僧傳·曇曜傳》也載:「去恆安西北三十里武州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鐫之,建立佛寺,名曰靈岩。」從史料的記載和近幾年的考古可以判定,當時的靈岩寺依山傍窟,山上佛寺聳立相望,山下寺院依水排開,那是何等壯觀景象。新建的靈岩寺當然無論從地點、形式、規模、功能上都與1600年前靈岩寺不能相提並論,但作為雲岡大景區的一個旅遊建築,其建築樣式、佛像塑造、壁畫都是北魏時宮廷建築和佛教文化的再現。

寬敞靜謐的曇曜廣場,莊嚴肅穆的禮佛大道。古樸典雅的七孔石橋,巍峨沈穩的復古殿宇,鮮明靈透的碧水藍天。背倚著佛國聖地的武周山麓,令人彷彿一步便踏入了須彌山界。心如止水,超然若仙。

這半闕詞所描述的便是坐落於雲岡石窟前,湖心島中央的水中佛國靈岩寺。是根據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松柏環衛,回欄臨水,靈岩棟宇,佛塔接雲。完整地再現了北魏皇家寺院的盛世景象,巍峨駿暢,雄渾莊嚴。

靈岩寺坐落於雲岡石窟大景區佔地16000余平米的湖心島中央,總建築面積6815.8平方米。整個寺院為三進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除了山門以外,還有作為中殿的「千佛殿」和作為後殿的「大雄寶殿」。

靈岩寺角樓

雲岡靈岩寺在雲岡石窟的東面,與景區大門構成一組宏大的建築群,寺廟周圍兩側林立的4座角樓、6座配樓,蜿蜒曲折的迴廊交相映襯,古韻清逸。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字拱」的風格沿襲,使這處始建於北魏年間的古建群顯得格外引人入勝。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的靈岩寺,山門、千佛殿和大雄寶殿的三進院落一覽無余。

遇合

1. 謂相遇而彼此投合。

《呂氏春秋·遇合》:「凡遇合也時,時不合,必待合而後行。」

《史記·佞幸列傳》:「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

宋 陳亮 《與石天民書》:「士人於被召得對,遂可以伸眉吐氣,亦丈夫遇合之會也。」

宋吳潛《水調歌頭·每懷天下士》:卻笑當年坡老,過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難之。訪我鴛湖上,真足慰心期。

宋 程必《酹江月(丙子自壽)》:遇合一時,英雄千古,誰是高強手。蹉跎歲晚,臨風浩然搔首。

清 孫枝蔚 《送梁木天歸里》詩之四:「出仕及少壯,風雲新遇合。」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蓋雄於文者,常桀驁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

2. 猶碰到。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二章:「前邊兩個人轉過了身子去,加快了腳步,似乎要逃脫出這個不愉快的遇合。」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三章:「如其遇合著有關係的,或者氣性大的,他倒不管你老,你窮,你是女的。」

慈悲

靈岩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採用巨大的香樟木作材料,由來自福建省莆田的木雕世家傳人黃文壽大師擔綱雕刻。其中,山門內的主佛為3尊,中間為交腳彌勒菩薩,兩側為護法;

與此同時,大殿內的壁畫則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教授王穎生牽頭完成。從摩醢首羅天到鳩摩羅天再到佛誕佛傳故事,其對北魏時期特有色彩運用的把握和對雲岡元素的拿捏,不能不讓人佩服創作者的大家風範,非常值得一看。

靈岩寺

山川隨雲秀

佛燈共天長

殿內神台上,正中間是一尊交腳菩薩坐在獅子座上,坐下兩只仰首獅子。兩邊各為一尊金剛力士護衛著菩薩。交腳菩薩是雲岡石窟中主要雕像題材之一。北魏時,彌勒信仰非常興盛,主要是彌勒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上生信仰是命終後上生兜率天追隨正在說法的彌勒菩薩,下生信仰是企盼將來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成彌勒佛後在龍華樹下三會說法時能聽法而成佛。現在一般認為,交腳菩薩表現的是在兜率天說法的彌勒菩薩。

現在一般寺院的山門殿或第一殿中都塑四大天王、彌勒佛和韋馱,這裡卻是一坐交腳菩薩,大概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

殿的南北兩壁、後檐牆兩稍間和交腳菩薩的後屏都繪有壁畫,是依據雲岡石窟的雕刻和敦煌石窟壁畫繪制的。

北壁中央是兩個赤身裸體的力士托摩尼寶珠,上方取材於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頂東披上壁畫《朱雀玄武》局部,兩個面貌凶惡、健壯勇猛、兩肩有羽翅的力士托舉著蓮花摩尼寶珠。兩側是取材於雲岡第8窟拱門東壁三頭八臂、手托日月、弓箭、葡萄,坐在牛背上的摩醯首羅和西壁兩五頭六臂,長髮披肩,手持日月、弓箭、飛鳥,乘孔雀的鳩摩羅天雕刻。比較一下北魏的雕刻和現在的壁畫,壁畫無論人物的神韻、畫面的精美都遠不及雕刻。

摩醯首羅,也稱大自在天,古印度神話中的三大神之一,婆羅門教的宇宙創造神濕婆,也是毀滅之神和再生之神。男性生殖器是其創造力的象徵。傳說古印度神話中的另外兩大神毗濕奴與梵天爭論誰更應被崇敬。正當二人爭的不可開交時,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根火柱,熊熊大火焰好像要燒毀宇宙。兩人大驚失色,商定分頭去尋找火柱的來源。毗濕奴就變成一頭野豬,順柱子向下找;梵天變成一隻天鵝,順柱子向找。他們找了一千年,都沒有到達柱子的盡頭。當二人筋疲力盡回到原地時,才發現這根柱子原來是濕婆的生殖器。兩人就奉濕婆為最值得崇敬的神。後來濕婆被佛教吸收,成為護法神,稱摩醯首羅,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因為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稱「大自在天」。他的形象是八臂三眼,騎白牛,也有三頭八臂的。這裡是比較原始的摩醯首羅形象,三頭八臂,乘白牛,手中的葡萄象徵生殖。後世寺院所塑二十天中的伊捨那天也是這位護法神。《大智度論》中說:「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騎白牛。

鳩摩羅天,有說是古印度神話中三大神之一的梵天,也有說是毗濕奴。從《大智度論》中所說的韋紐天,就是毗濕奴看,鳩摩羅天應該就是梵天,是婆羅門教的宇宙創造神。傳說梵天出自一枚卵殼,卵殼一分為二,成了天和地,如同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梵天被吸收進佛門後,地位降低,成了佛的護法,為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梵是清淨、離欲的意思。傳說他原長有五個頭,因為娶了女兒辯才天,有違倫理,被古印度神話中的另一位大神濕婆砍掉一頭,余下四頭。後世被漢化為中國古代帝王的樣子,就是二十天中的大梵天。漢化前原始的形象,很難見了。雲岡石窟中的鳩摩羅天就是比較早的形象了。《大智度論》中說:「鳩摩羅天,秦言童子,是天擎雞持鈴,捉赤幡,騎孔雀」。手中的雞不知與傳說中分成天地卵殼有沒有聯繫。

再兩側各為三尊力士。

南壁中央是兩個赤身力士舉著一枝蓮花,蓮花擁出蓮坐,蓮坐上是一碗形盆,盆中又開蓮花,花中現出摩尼寶珠, 寶珠上化出兩尊持樂器、一尊雙手合十的化生童子。

畫取材於敦煌第285號窟窟頂西魏壁畫《伏羲女媧圖》圖局部,在原圖中增加了出摩尼寶珠上的化生童子。兩側是取材於雲岡第十窟前室北壁拱門東西兩面三頭四臂、手托日月的摩醯首羅和五頭六臂的阿修羅。所以辨識為阿修羅,是原雕刻有須彌山、二龍王,阿修羅護衛在須彌山兩邊,這與佛經《長阿含經》卷二十一《世紀經》中所記載情節相符。只是兩尊阿修羅為了與北壁的摩醯首羅和鳩摩羅天對稱,多了坐下的牛和孔雀。這就有點畫蛇添足了。

佛教壁畫中人物的坐騎、兵器一般都有佛經依據,第八窟拱門壁上摩醯首羅的坐騎白牛和鳩摩羅天的坐騎孔雀是他們的標誌,既有佛經記載,又有雕刻可臨摹。阿修羅雖然人物眾多,形象眾多,但就是沒有騎孔雀和牛的。這裡讓阿修羅坐牛背、騎孔雀只是為了視覺上的對稱,卻忽略了人物的依據,這就為辨識這兩幅畫人為的增加了麻煩,是把他們辨識為阿修羅呢,還是摩醯首羅與鳩摩羅天呢?

關於阿修羅的來歷,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所譯《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六譬品第一》中說:世界剛生成時,光音諸天飛到世間在水中洗澡,地、水、火、風四大精氣進入其中一位天人的體內,形成精液後又流入水中。精液被八風吹到岸邊的淤泥中自然成卵,經八千年,卵生出一個女怪,身體猶如淤泥一樣黝黑,長有九百九十九頭,頭上千眼,有九百九十九口,一口四牙,牙上出火狀如霹靂,二十四手,手中皆捉一切武器,其身高大如須彌山。這個女怪入大海中拍水自樂,有旋嵐風將水精吹入體內後懷孕。又經八千年,生一男兒,身高比他母親高出四倍,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九手、八腳,號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只吃淤泥及蕖藕根。長大後,娶香山神乾闥婆的女兒為妻,八千年後生一女。其女長的非常漂亮,帝釋天知道了就遣使求婚,在答應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的條件後,帝釋天將其女娶回,並立字號為悅意。結果沒多久,悅意見帝釋天有與許多彩女入池遊戲,心生嫉妒,就派五夜叉向她父親告狀。阿修羅大怒,興兵攻帝釋天。阿修羅幾只腳立大海裡,幾只腳蹲在須彌山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搖動須彌山和須彌山頂上忉利天帝釋所居的喜見城,四大海水劇烈晃動,帝釋天惶懼驚怖,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屬神提醒說,佛曾說過,念般若波羅蜜,可解大難。帝釋天就坐善法堂,燒香發願念般若波羅蜜大明咒。果然咒剛念完,空中有四隻刀輪飛出,將阿修羅王的耳鼻手足全部削盡,阿修羅鑽進藕絲孔才躲過一難。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戰鬥時,能用手托日舉月,障蔽日月的光芒。後來阿修羅皈依佛門,成了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

這兩幅畫的兩側也各為三尊力士。

後檐牆的兩稍間的壁畫基本相同,都是四目四臂、赤身、手擎日月的阿修羅,這是取材於敦煌第249窟的一幅阿修羅畫。

交腳菩薩的背屏上是一幅「乾達婆拱蓮圖」,兩位樂神姿態優美的拱衛一株盛開的蓮花,上面是兩只漂亮的鳳凰。

從交腳菩薩的背後出山門殿,是靈岩寺的第一重院落。回頭看山門殿的後門,當心間開門,兩次間下面砌牆,上面置窗,兩稍間砌牆。門楣上懸一匾,上書四個蒼勁的草字「觀心自在」,匾下一幅草字聯:「毀譽不動如須彌,善惡卷舒任去來。」是國際著名佛學大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得主星雲法師的墨跡。這裡的「觀心」說的是靜思,就是「禪」,有了禪,就能逍遙自在。對社會上的詆毀也好,贊譽也罷,靜心不動,如須彌山一樣;對善行也好,惡性也罷,任其來去,如天上的風捲雲舒般自然。

第一重院由中轴线上的山门殿、千佛殿和南北各两座二层阁楼间以游廊连接围成。东南、东北两座阁楼样式相同,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顶,都在一楼当心间开门,两次间青砖红墙,中间置木栅;二楼四面都开门,四周出平座;殿顶正脊中间是三角纹,两侧金翅鸟,两端是“鸱尾”,斜脊上是赤驚鸟。

這是山門殿的後面(西面),匾額:「觀心自在」。對聯:「毀譽不動為須彌;善惡卷舒任去來」。

這是浮屠塔南面的配殿,二層匾額:「禪心佛道」,對聯:「非名山留不僧住;是真佛只說家常。」一層匾額:「活在當下」,對聯:「拜我不如求己;修身勝似誦經」。

穿過山門殿,是第一進院落,靈岩寺標誌性建築仿北魏風格的石雕五級浮屠塔,就坐落於院中央的月台之上。浮屠塔的造型,據說是取材於雲岡石窟內的四面塔,但高度約是其二倍。這是浮屠塔的東面全貌。

這是浮屠塔北面的配殿,二層匾額:「慧日淨光」,對聯:「往來盡是菩提路;出入無非解脫門。」一層匾額:「水月常明」,對聯:「人來合意高談道;客去清閒即誦經」。

喜捨

喜捨,即佛教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中的後兩個,西方極樂世界中的大喜大捨大勢至菩薩代表著喜捨。

慈悲喜捨,是《阿含經》到大乘諸經中反復倡導的精神。慈、悲、喜、捨的無限擴大、無限深化,稱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名「四無量心」,或稱「四梵住」(四種清淨無染的心)。

喜〔梵muditd〕或作「隨喜」,對眾生所在善事隨喜功德以促成,勸進行者。

捨〔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為捨棄、施捨,主要指捨棄怨親等分別和自己的財物身命。也包括捨棄煩惱及過分的慈悲喜樂等,保持平靜空寂的心境。

塔高達5層,每層有主佛像四面12尊。連同塔柱、佛龕周圍的小佛像,數以百計,堪稱同類石雕塔中的極品。

浮屠塔一層雕刻的佛像和須彌座。

一重院全景圖

千佛殿南側的配殿,二層匾額:「法門平等」,對聯:「經遇都是有緣客;歸去何須看別山。」一層匾額:「心空五蘊」,對聯:「無我無人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塔的西面,中轴线上坐落的是“千佛殿”,也是一座过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庑殿顶,前后都在当心间和两次间开门,四面出廊。千佛殿中,神台建在正中央,台上安置七尊木雕像。正中是結跏趺坐坐在蓮花台上、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佛,兩側站立著迦葉和阿難,再兩側是坐姿對稱的思維菩薩,最外側各立一尊脅侍菩薩。這七尊雕像都是按雲岡石窟中的造像經再創作雕刻的,特別是中間身披千佛袈裟的釋迦佛,是按18窟的主像創作的,只是將18窟中的立佛改成了坐佛。思維菩薩在雲岡石窟的雕刻中很多,都以交腳菩薩的脅侍出現。對思維菩薩的辨識,有兩種意見,一認為是未成佛前的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二認為是彌勒菩薩。在第6窟明窗西壁有一思維菩薩座前有馬曲腿而跪舐足的一鋪雕刻,公認是太子出城後,白馬前腿曲跪舐太子右腳與太子告別的情景。而彌勒菩薩在雲岡石窟中大多以上生信仰的交腳菩薩和下生信仰的倚坐佛形式出現,所以推斷在雲岡石窟中思維菩薩應該是悉達多太子。以思維菩薩做身披千佛袈裟釋迦佛的脅侍,大概在全國這是第一例,也是一種創新吧!

殿的四周是一個個小佛龕,每龕中都安置一尊小坐佛,分為兩組列於千佛殿的兩壁,共供奉小型銅制佛像800余尊。故稱千佛龕。不少龕下都貼了寫著人名的紙條,這大概都是佈施的善男信女祈願的標記。

前廊門楣上懸匾「千佛殿」,落款「趙之謙」。匾下楹聯:「人世間,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落款「板橋」,是集鄭板橋字的聯。清代「戎馬書生」何元普在遭上司嫉妒廢黜回鄉後,於1888年,為四川成都市新都區寶光寺大雄寶殿撰一聯:「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任不了了之。」此聯將上聯中「世外人」改成「人世間」,下聯中「任」改為「以」。此聯無論從文字的工整上、從立意上、從閱讀上都是一副絕妙的楹聯。上聯用來四個「法」,道出了佛教教義;下聯用了四個「了」,說明瞭處世態度。「法」指的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特性。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規範和自身的特性,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即無定法。明白了這一點,不執著於「法」,也不執著於「非法」,就是不要對事物堅持教條的、程式化、邏輯上的理解,這就是最好的「法」。「了」有結束的意思,也有「放下」的意思。天下事,因果相承,一件事看似結束,實際上是另一件事的開始,明白了這一點,既不要執著的去「了」,也不要執著的「不了」,除卻妄念,有事不怕事,無事不造事,順其自然,隨緣任運,這就是最好的「了」。

殿的後門門楣上有「慈航普度」匾,匾下楹聯:「天地大牢籠,欲度眾生求解脫;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都是於右任的墨跡。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張石公有一首題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放生池柱對的聯「天地一網罟,欲度眾生誰解脫;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指人頓悟真理。無上菩提就是佛教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人世間像一個牢籠,人們在此間經受著生死輪回,佛就是度人出此牢籠的;要出牢籠就要存慈悲之心,平等的看待一切生命,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包括一草一木,都要憐憫,存了此心,就能證得無上菩提。

出千佛殿後門,就是第二重院。中軸線上坐落著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兩側各以一間面闊二間的房子連接著寺院西南角和西北角的闕形角樓,形制與前面的闕形角樓相同。

大雄寶殿的前面南北各建配殿,配殿為二層閣樓,下層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四面出廊檐,前後都當心間開門,兩次間下面砌牆,上面置窗。裡面東西壁上繪壁畫;二層面闊四間,兩稍間各為半間,進深兩間,上覆歇山頂,四面出平坐,平坐下是一層的房檐。配殿的東西都建短廊,向西與闕形角樓連接,向東延伸轉角後與千佛殿連接。

千佛殿北側的配殿,二層匾額:「天高雲浮」,對聯:「到底靈嚴山不俗;果然佛法大無邊。」一層匾額:「山靜塵清」,對聯:「有心見佛佛不見;無意度生生自度」。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面出廊,重檐廡殿頂。頂上正脊中央是一塊表現佛祖出生後九龍沐浴故事的石雕。佛祖呈童子像立於舟形背光中,左右各有一胡跪供養人,上面九龍吐水為童子沐浴。此圖取自雲岡石窟第6窟。石雕的兩邊是三角形火焰紋,再兩邊是鴟吻,斜脊上各有兩只赤鷩鳥。

大雄寶殿主像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連同佛像背後的「背光」在內,最大的佛像高達11米。不論是佛像的站臥姿勢還是面部表情,也不論是衣著的裝飾還是周圍的飛天力士,所有細節的刻畫都是那麼準確到位。

大殿的前廊檐上掛「大雄寶殿」匾。「大雄」是佛的稱號之一,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故名。大雄寶殿是佛寺中供奉佛的正殿。廊柱上是時任大同市長耿彥波先生撰的一副楹聯:「十里河畔,洗盡古今風雲人物,好夢都成百年恨,唯大佛泰然萬念俱空;武州山下,看破天地蒼桑世事,痴情皆為終身累,獨香火依樣千秋猶存。」 佛因空所存,而享千年香火;人為痴所累,才有百年勞碌。楹聯直白的道出了人世間的滄海世事和做人應有的心態,既扣佛教,又合俗世。

前面廊內當心間和兩次間開門,兩稍間下面砌牆,上面置窗。殿內前後各置四根金柱,中間兩稍間有兩根金柱,減掉了兩次間的兩根金柱,使神台前的空間擴大。前面中間金柱檐上懸「妙境莊嚴」匾,金柱上掛一副楹聯:「迷則不覺,覺則不迷,好從大圓鏡中照出本來面目;色即是空,空即是,卻自真如世界證明無上菩提。」匾與聯也都是於右任的墨寶。

佛教中有這麼兩句話:「覺者佛也,迷者眾生」。不明白宇宙和所有事物運行的規制,不明白人類一切惡行的根源,這就是「迷」,就是眾生。佛所以是佛,就是佛知道這些,所以佛要度眾生。眾生是迷則不覺,佛是覺則不迷。大圓鏡,指的是大圓鏡智,法相宗的四智之一,簡單說就是如實反映事物運行規則的佛智,如同一面大圓鏡,反現一切色像。你是「迷」還是「覺」,那就對照大圓鏡看一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教的重要思想。「色」是指一切能看到或看不到的事物現象。「空」是說所有的現象都是人虛妄產生的幻覺。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你看到的只是暫時的表象,是「色」,你沒有看到因緣和合的本質,所以是「空」,這是「色即是空」。一切現象雖然是因緣和合產生的,又確實是通過暫時的實相來表現出來,這就是「空即是色」。「真如」,《成唯識論》卷九稱:「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異。」簡單說,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是絕對不變的實體。你認識到「空」與「色」,才能在真如世界中成就正等正覺。

大殿中央神台上是三尊木質立佛,立佛均著半袒右肩式袈裟,這是雲岡石窟中早期佛像的服飾。頭上是圓形光光的肉髻,方鼻、大耳,這是雲岡造像中最顯著的特點。身後有舟形背光,背光上化出21尊小禪定佛。按殿內的表識,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呈禪定印,佛禪定時都結此印;左側(北)是燃燈佛,右手施無畏印,左手與願印,施無畏印能使眾生心安,無所畏怖;與願印可使眾生實現所求之願。右側是彌勒佛,左手施無畏印,右手與願印;這是「竪三世佛」的格局。這裡「世」是時間的概念,指因果輪回循環不斷的個體存在的時間。三世指過去、現在、未來。「竪三世佛」一般都為禪定結跏趺坐像,雕為立像的,在佛寺中極為少見,可以說這是創新。

燃燈佛又名錠光佛,傳說出生時身邊一切如燈,故名然燈太子,成佛後稱然燈佛。據《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說:在九十一劫前,釋迦牟尼為善慧童子時,用五百錢買來五枝青蓮花,獻給燃燈佛。又見地有污水,怕赤足行走佛的燃燈佛弄臟雙腳,就撲在地上,用自己的頭髮,鋪在污水上,讓燃燈佛踩著頭髮走過污水。燃燈佛看善慧童子對佛如此赤心,就為善慧童子授記之說:「汝自是後,九十一劫,劫號為賢,汝當作佛,名釋迦文。」一劫有說是多少年,說法不一。按少的說,一小劫是1680萬年,20小劫是一中劫,4個中劫是一大劫,是134400萬年。九十一劫,無論指一小劫,一中劫,還是一大劫,都是一個很遙遠的時間。

大雄宝殿后面,匾额:“法雲弭布”,王鐸题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真實不虛說;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應作如是觀”。

資料來源:山西省大同雲岡石窟景區 互聯網

更新于 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云岗石窟---摄影笔记
「秀骨清像」與「曹衣出水」
[Kate Chen][河南]龍門石窟 宗教藝術的奇蹟
话说开河寺石窟
龙门石窟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相遇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