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抢救酮症酸中毒?四种失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合并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凶险,有报道其病死率约为1%~19%[1]。其较高的病死率,常为临床抢救中的失误所致,若能掌握正确的抢救措施,病人则能转危为安。临床抢救中常见的失误可以归纳为“三少一多”,即应用胰岛素的剂量不足,补钾及补充液体量不足,补碱过多。为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本文就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1、胰岛素的剂量不足

  胰岛素的正确应用是抢救DKA病人的关键。若给予胰岛素剂量不足,就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病人病情恶化,导致死亡。影响临床医生应用胰岛素剂量不足的常见因素为:

  (1)忽略了用药个体化,拘泥于胰岛素常规用量或理论计算剂量;

  (2)长期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可能产生与胰岛素结合的抗体,使胰岛素作用延缓并减弱;

  (3)过早停用生理盐水,而选用5%葡萄糖液,使胰岛素用量相对不足;

  (4)过早停用静滴胰岛素而改为肌注;

  (5)合并感染等其它因素。为避免以上失误,可根据病人的体重、体表面积、敏感度而给予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做到用药个体化。关于给药方式,目前认为小剂量连续静滴胰岛素是比较合理的给药方式,它可以避免以往低血钾、脑水肿、低血糖等并发症,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药个体化。DKA病人入院后,先以普通胰岛素10~20U肌注或皮下注射,然后以2~12U/h(平均6U/h)速度加生理盐水静滴,在此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血糖和尿糖监测,以便相应地调整静滴胰岛素的速度。当血糖降为13.9mmol/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液,并在其中加入胰岛素,使胰岛素2U/h维持静滴,直到酮体(-),改为肌肉注射。

  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静滴2h复查血糖,若血糖下降不足原数值的10%~30%,应将胰岛素用量加倍;(2)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液时,如在基层医院无条件复查血糖,可根据尿糖(++)来执行;(3)静滴改为肌注的指征:血糖11.1mmol/L、酮体(-)、尿糖(++),并在停止前1h肌注4U胰岛素,以防血糖反跳。

  2、液体量补充不足

  DKA病人由于渗透性利尿、进食少、呕吐等原因,常存在重度脱水,通常达体重的10%以上。故病人入院时常有皮肤粘膜干燥及弹性差、眼窝凹陷、尿少、血压低等脱水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低血容量休克。若临床抢救中补液不足,严重的失水使组织微循环不良,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地进入组织间液发挥生物效应,高血糖不能有效地控制或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上述情况被误认为胰岛素抵抗或严重的酸中毒所致,从而加大胰岛素剂量或补碱而发生低血糖或脑水肿,危及病人生命。

  补液时一般主张:在第1~2h输入1000~2000ml,在2~6h输入500~1000ml/h,在头24h平均输入6000ml。我院用法:如无心功能不全时,在第1h快速静滴1000ml生理盐水,以尽快补充血容量;然后根据血压、脉搏、每小时尿量、末梢微循环来调整输入量及速度,当血压维持在83/53mmHg(lmmHg≈0.133kPa)以上(此时可以维持肾小球正常过率)、尿量多于30ml/h、末梢微循环良好时,可以认为液体量已基本补足,故病人第1天液体总量约为4000~6000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正确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如何抢救?8大要点一文掌握!
每周练习 | 对 DKA 患者进行皮下小剂量胰岛素治疗,错了吗?
论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治疗体会-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东西部百宝书 | 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与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