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五证病机

              五证---烦、燥、痞、滞、饮。

                   安宇老师

在六纲疾病框架内,病情的发生、发展、转归上,始终不离五证病机的参与,只有明确五证的病机,与六纲相结合,相互参校,才能指导更加完善的精确辨证。

我们先把五证的基本内容复习一下: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扰而不宁,为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恼。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这些内容书本上都有,前边也有老师讲过,所以今天的内容不会重复的
那么,今天呢内容是什么呢?
那就是------卫气营血来解五证。

气血,人之本。所以可以这么说,做为病机的五证,是卫气营血失衡而表现出来的五种病理机制。 更简单的说,五证是卫气营血病理的精确概括。以此来配合六纲完成精确的辩证。

气→卫→血→营→气
这是正常的卫气营血循环

在病理状态下,这个循环受到破坏,就会产生各种病理产物。水饮血瘀这是有形的产物,还有一个,水饮凝聚---痰饮,也是有形的。那么当然也有无形的产物,气滞、气胀。

下来讲这些产物的形成简单的讲一下。

我从卫---津液开始。
人体的水液在先天真阳的蒸化作用下上达上焦,遇上焦之清气化成津液,再疏布全身。 当真阳不足的时候,蒸化作用减弱水液不化,或者疏布障碍时,就会产生水饮。真阳不足
产生的水饮
见于少阴,疏布障碍产生的水饮,其余五纲都能见到。津液可以入血而补充血,当卫不能正常地入血时,入血程度减慢就会有部分被阻在外边,此时,滞证就出现了。程度轻者则气滞,可以表现胀满,也可以表现为某些皮肤斑疹。
津液入血不仅可以补充血,而且还可以行血。当前边说的程度更重的时候气行血的功能同样会减弱,血行减慢,就很有可能瘀,也就是血滞。刚说的这个血滞的情况多见于寒的情形,那么还有热的情形。热则血沸

,会加速津液的损伤,最后也会影响到血,引起血溢或血滞。饮和滞讲完了。下来是烦。津液有润养的作用,在津液疏布障碍时,这个作用就会减弱,从而生热,热上扰心神则烦 。烦,是热在内的表现,在外则表现为躁动不安,津亏之极则为燥,比烦程度深,多有血亏。痞者---津液亏于上,饮泛于下,水热互结在中,升降失常。

下来看个病例

王某,男,26岁,口腔溃疡一星期

刻诊:口干,身热,饮水多,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用今天的内容大家分析。

烦都有,以燥为主,滞烦为次。
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这里虽说
证在三阴。不代表三阳就没有。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

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津液聚集在表在上抗邪,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就是津液凝滞发不出去的表现,阳明里实的大便不通,也是同样的道理。

五证不仅仅是这里。

“烦者,烦躁也。心为热绕而不宁,为之烦。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进而失眠懊恼。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燥者,热伤津血亏也。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轻则脏燥慌悸,重则下血、便燥、神昏志乱。虽有内伤外感,其法则一。证属阳明。是本热也。

痞者,天地阴阳不交,升降失司。水火不运,寒热互结,痞闷塞于心下不通。证属少阳、厥阴。是本寒热也。

滞者,闭结不通。凡气结血瘀痰凝是也。证在三阴。是本寒也。

饮者,水饮荡泛也。正阳不足,水无所化。证在三阴。是本寒也。”所说的某某纲才能见到的。

其他纲也可以见到的
,关键是用卫气营血仔细辩证,分清主次就行了。这和药症的运用有密切的关系。就像这个病例,有大便干,就要选用有大黄的方子。

首先辩证准了六纲,再加上五证的参校,辩证才完善。所说六纲是“狙击步枪”,五证是“校准仪”。

今天的讲课完了,谢谢大家!

                              五证病机及其症状群

经方在“证”的认识上,有“六纲证”和“类证”两种分法。

六纲证,要在《伤寒》里面选方。

《金匮》里面的方针对“有明显主症”的一系列病证,师父把它们称为“类证”。 比如,中风证,下利证,胸痹证,腹满寒疝证,积聚证,血证等,是对杂病的系统分类,都有对应的系列方。就是说,金匮要略里的方是治疗类证的方剂。

五证也属于类证。

同时,五证又是诸多类证的基础和法则。

五证,讲的是五种病机。

这五种病机有各自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象、脉象。

病情常常是五证错综夹杂,症状真假难辨。

我们既要明确五证病机原理,还要熟练掌握各自的系列症状,更要懂得症状的鉴别。若有五证夹杂,分清何证为主,何证为次。如此才能用五证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1、燥证.

燥证的病机原理:阳明实热燥伤津血。

始伤津液,常见症状: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喜冷,手足烦热,心悸,失眠,情志波动大,气喘,头晕,神昏谵语,目睛直视,潮热,汗出,皮肤干燥皴裂,胸中结痛(气滞不通),经脉痉挛抽搐,大便干硬腹满痛(气滞不通),小便黄赤。继伤营血与血络,导致出血。舌红,脉洪或沉,滑实有力。

治疗燥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甘咸除燥,佐以辛酸,守于清滋。】

禁忌:纯燥证,不可利水饮。

2、烦证.

烦证的病机原理:阳明实热耗伤津液,扰动心神,严重时伤及营血。烦证是阳明里热盛而成了阳明湿热。

常见症状:

烦躁不宁,躁动不安,惊狂易怒,心中懊憹,失眠,口苦,口干舌燥,大渴引饮喜冷,发热恶热,上焦至头部易汗出,胸胁烦满,胸中窒塞结痛,按之则心下软而不硬,或腹胀满,大便初硬后溏,或恶心呕吐,气喘咳嗽,头晕,面红,眼赤。

舌红苔黄或黄腻,六脉洪大有力或寸关脉滑动。

备注:临床要与三阴虚寒真阳外越的躁动不安相鉴别。主要鉴别点:舌象、脉象、精神状态、眼神。

治疗烦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酸苦除烦,佐以辛甘,守于清收。】

3、痞证.

痞证的病机原理:三阴寒饮与阳明湿热形成寒热错杂,即里热夹带水饮,交结在中焦,气机不得正常升降,痞闷不通。

痞证病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①、热邪为主时属于少阳纲。治法:清理湿热辅之以温化寒饮。

②、虚寒水饮为主时属于厥阴纲。治法:温化寒饮辅之以清热。

平时理论上讲痞证时,通常是指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厥阴病。

常见症状:

自觉胸胁或心下胀满痞闷,短气,心中疼热,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腹痛,寸关脉滑动。舌质舌苔常显寒热错杂之象,脉弦或关部脉动。

治疗痞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辛苦除痞,佐以咸酸,守于清温。】

4、滞证.

滞证,包括气滞、血瘀、痰凝、风、寒、湿。

滞证的病机原理:人体营卫气血受风寒之邪影响,寒凉不能温升,不能正常布化,就会形成气机郁滞闭阻,病邪留滞。轻者气滞,重者血瘀、水饮。“滞”有凝积、不流通、停留不动之意。

常见症状:

胀、满、闷,自觉不通气;面黑如漆,唇口干燥,肌若鱼鳞,局部针刺样痛或定时疼痛,各种出血,妇人月经不利(包括血块),腹不满但病人自觉胀满,多梦,癥瘕积聚,喉痹,疮疡,身痒,身体沉重疼痛,局部寒冷感,舌质青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紧迟。

治疗滞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辛咸除滞,佐以甘苦,守于温宣。】

5、饮证.

饮证的病机原理:少阴真阳不足而寒,或太阴虚寒,或厥阴的阴阳不和(寒多热少),致使摄入体内的水分不能被机体正常消化运转而停聚,成为病理产物水饮。在发展上,寒盛则泛滥成水,热多则炼液成痰。所以,厥阴纲饮证的症状有热邪体现。

饮证因其病位不同,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如下:

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肿,眼睑浮肿、癫痫、神志异常。

咽喉紧束、滞塞不通感。

咳嗽、气喘、短气,恶闻食臭。

心悸、心慌、胆小易惊。

胸闷、心下坚满。

恶心、哕逆、心下满、食与不食均可,口干不欲饮,强饮则吐。

便溏、腹泻、腹满肠鸣、腹痛、下利口不渴,小便不利,饮食如故。

肢体沉重、四肢酸痛、体倦乏力、肌肤麻痹、肌肉瞤动。

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水滑,脉弦细,脉微涩。

治疗饮证的方剂,组方药物的配伍关系:【酸甘除饮,佐以苦咸,守于温渗。】

附:

阳明病热燥津血与三阴病虚劳津血亏比较:

阳明病热燥津血亏的病机:邪热损耗津血。治则是清滋

三阴病虚劳津血亏的病机:津血生成运营环节出现问题,或者阳明久病成虚。治则是温阳化气养血。

三阴病营血不足常见症状:心中悬虚,胸闷,眩冒,头重,目暗,耳聋鸣,举头便闷欲倒,面色萎黄,眼眶发黑,脉细。

备注:燥证、烦证是阳证;饮证、滞证是阴证;痞证是半阴半阳证。

烦证可以向燥证或者痞证过渡。

燥证和烦证,都是先津液被损耗,后出现阳明热。燥证可以参照承气汤类方理解,烦证可以参照栀子豉汤方的条文理解。

                    桂枝老师讲六纲与五证2012.12.21

今天,我来和大家重新学习一下六纲和五证相关的一些问题。

这些基础的内容在刘师的书中,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从临床诊看疾病过程中,总会被一些症状欺骗,或者抓不到主要矛盾。所有的病理变化,都是在生理基础上产生的。六纲的生理状态,就是阴阳营卫气血在表里三焦的出入升降的常态。我们有时在临证的困惑,往往是因为没有把基础打好,对六纲和五证的解读没有明晰。这也是我在临床中常碰到的。常感悟需要洗掉先入为主的旧的观念,真正切入六纲的实质。

结合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再炒一下六纲和五证。

六纲层次的认识,六纲之间关系,阴阳营卫气血升降出入和六纲的联系。临证看病,先了解看到及诊查到的就是证,也就是症候群。症状是表现在外的象。透过象,用六纲和五证的本质去解析,得出某纲某证的病机,或者合病、属病、系病、并病问题。

太阳纲层次:

表之阳,阳中之阳,也是人体卫气营血布散于表的功能表现。

功能上:卫护于表,而不被外邪侵害。

病理上:卫气营血和外邪在表部相争,或者有内病,表现出的太阳表证。

仲景在病的分类上,以太过和不及来论。

实邪(表寒邪太过):风寒郁表,卫气营血抗邪于表,邪正交争于表,表现为表部的卫气不宣,营血滞而不得行。所以,无汗(汗不得出)、身痛、骨节痛、头痛(卫气营血滞)、发热恶寒(邪正争)、颈肩背部拘急不适、脉见浮紧。此时,没有真阳不足,也没有营血津液的亏虚。只需散于表部之风寒邪,则卫气营血都能畅通无碍。

虚邪(正气不足):卫气虚,营血津液流行无卫气之约束,涣散而出表。所以有自汗出,恶风寒。有的还会出现皮下瘀斑、出血点、紫癜等。因卫气之虚,所以见脉浮缓。桂枝汤是祖方。所说的荣强卫弱,就是这个意思。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刘师规范医案第4案——病下瘀血案。

大家要仔细研讨《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书中尽泄经方法门啊。

少阴纲层次:

少阴是阴之表,也是表之阴,是阳中之阴,是阳气在表的虚弱表现。

生理上:少阴之阳,来自于先天真阳。先天阳气借后天营血为载体,布于表里内外。在表部阳气不足,就是少阴病。

病理上:先天阳气无法达于表,表现出来的表虚寒病证。

这也要从太过和不及来分析。

实邪(表寒邪太过):表阳气虚,无法抵挡外在的风寒邪(即使正常气候,表阳虚的也会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然,这时因阳气虚,营血在体表无法流布。恶寒重、得衣被而不得减、无汗、小便清长而频、困倦欲寐、脉微细。即使是浮脉,也是浮弱无力,或者出现沉弱脉。有不少老年人,或者体弱人的感冒,常出现的就是少阴伤寒。发病后,因为真阳不足,很容易继续加重。如果用上输液,或者大汗之法,就是催命。再严重的,会出现心衰,甚至死亡。我刚工作时,就碰到一例老年男性感冒,退热后,病人自觉没事了,可是到了半夜时,突然病情斗转直下,发为心衰而死亡。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医案讲解录中第3案——口眼口?斜案。

虚邪(表阳虚不及):表阳不足,即使没有外邪,也会自觉畏寒,出汗后更怕冷,有的出汗量较多,漏汗啊,是因为阳不固密,营阴外泄。少阴中风证,桂枝附子汤证。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医案讲解录中第1案——鼻塞案。

表纲一阴一阳,阳为太阳,阴为少阴。太阳没有真阳不足问题,主要是营卫问题。少阴主要是真阳不足,伴营阴无以蒸化布散。所以,太阳主卫,少阴主营。表部的通畅与否,会影响里和半表里的畅通。反过来,里和半表里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表部营血卫气的流畅。表里互通影响,只有营卫调和,气血调和,真阴真阳协作不怠,才是正常生理。

阳明纲层次:

阳明纲是阳之里,本质是热。

生理上:阳明是津液营血生化之源,有了津液营血的载体,阳气才有所附,通过津液营血,传达阳气功能。阳明不及,就是津液营血亏虚,表现出的虚热。阳明太过,就是热邪炽盛,耗伤津液营血,或迫血妄行,扰及神明,肠燥津枯。

阳明中风证:热邪偏于卫气表部,热则汗泄,伤及津液,口干渴,甚则迫血妄行。

白虎汤中,除石膏外,知母、粳米是甘凉清热生津。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更是生津养营之品。

太阴纲层次:

太阴纲是里之阴,是阴中之阴,含水气最多,也是饮证最易产生的地方。同时,太阴在生理状态下,把水谷精微转化为营血,是营血生化之源。本质是里虚寒,虚寒则水液无以气化,变成病理性的水饮。另外,营血的生化也会在病理状态下,出现障碍。

太阴中风:虚寒兼营血生化乏源,阳气不能借营血布于内外,水饮内生。所以,在表部因营血乏源,阳气无以布于内外,在表出现恶风较重、四肢烦重、血痹、流清涕、喷嚏、自汗出,或有低热等。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

太阴虚寒: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心下结硬。所以,问题根源就是虚寒,水谷不化,腹因寒而胀满,寒性收引,血痹于腹中,故腹痛。以四逆汤或理中汤治疗。

在里证这一对阴阳中,在阳明主要是热伴津伤,在太阴是虚寒伴水饮。阳明有实热则泻之,阳明津亏燥热则清热生津。太阴有实寒,则以四逆汤或理中汤除寒温阳。太阴营血虚,卫气不达表,中风,则需调营血卫气。在太阴饮证中,中焦者苓桂术甘汤,下焦苓桂草枣汤,饮逆有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对待。

少阳纲层次:

少阳纲在阳之半表里,在卫和气之间,是沟通太阳阳明的枢纽,也是沟通厥阴的通道。所以,在表里之间,相当于腔壳中。容易合见太阳,或者阳明。在太阳和阳明之间的话,就会有营卫不和,津亏有热,即使有病邪,也是寒热往来,正邪交争。从三焦来看,偏于中焦胸胁部,故有胸胁满,痞满。因为邪在半表里之间,正邪斗争结果是找出路,就会通过眼口耳等出来,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表现。

少阳中风:口苦咽干,目眩目赤,心烦欲呕,胸胁满胀,脉弦等。小柴胡汤。如果偏有阳明,也可用前胡汤。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刘师规范医案第1案——咳嗽案、第5案——颈肩僵痛案。

厥阴纲层次:

厥阴在阴之半表里,会有偏于少阴虚寒及太阴饮。少阴主营,也会有营分不足;太阴主血,也会有血的生化不足。三阴都有真阳不足问题。所以,厥阴是个很纠结的层次,差不多和虚寒沾边的问题,它都有。真阳不足,营血怎么生化啊,肯定生化障碍了。没有营血为后源,真阳失去载体,更是无以布阳于周身。为什么厥阴有上热下寒的问题呢?有人说上面的热,是下焦的真阳跑上去的。其实,这个理解是最大错误。真阳如果跑到上面来了,下焦没有真阳温化,这个人基本就是脱阳,应该Game Over,没得玩了。这个热,我觉得应该是营血津亏虚热。这个虚热,不清则扰神,清太大了则伤阳。仲景的法门,就是乌梅丸来搞,经典的厥阴方子。所以说,“消渴,气上撞心”,是营血亏虚,虚火产生的消渴。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刘师规范医案第2案——痞积案、医案讲解实录中第2案——顽固口疮案、医案讲解实录中第5案——肺痨咳血案。

在半表里这对阴阳,少阳、厥阴是很有变化的,而且变化往往是有时伴随着一定规律性。因在半表里,正邪争斗的进退,往往是周期性的。另外,就是向孔窍找出路,表现各通道口的症状。另外,半表里状态,需要我们去改变的,要把复杂的变成单纯的,就好调整了。

在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中,三阳主热,三阴主寒。在三阳相对好治,在三阴要祛寒回阳。如果把阴证治到阳证,就好办了。因为六纲病确有传变,如果我们能逆之,使病由病态变成生理状态,就是治病了。单纯的六纲病,我们不要搞复杂了。因为仲景已经给好了治疗规矩和方药,我们直接选用就行了,不能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了。临床往往六纲交互夹杂,需要我们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六纲阴阳组合、多少,合理组方、合方,药症进行治疗。

六纲说完了,再说一下五证的痞、滞、饮。

再谈谈五证中的滞证、痞证、烦证和六纲关系。五证是六纲病的产物,也是我们分析六纲病另一种辨证依据。

滞证产生,就是卫气营血。因为或寒或热导致的气血不畅,寒则血泣不行,也可致津液营血无阳气温化,而变为病理的饮、滞、瘀。热可耗伤津液营血,卫气无所载,也会产生滞。在三阳则热多,三阴病则寒多。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刘师规范医案第3案——闭经案、医案讲解实录中第19案——胁痛案。

痞证产生,是火、痰、水饮、瘀等无法交通、流通,产生升降失司,多数痞结于中焦或者半表里层次(少阳、厥阴)不得宣散流通,产生的有火痞,水痞,气痞,痰痞等。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医案讲解实录中第7案——懊恼心烦案。

烦证,主要也是寒热两方面。热证的烦,由热耗津伤,邪热扰神所致。寒证的烦,多是阳欲脱,是个重证,要格外重视。寒热不可搞错,特别是寒证,一旦搞错,将误人性命。

饮证,就是津液营血不能正常转化,变成病理的物质,一是虚寒,二是不通。

病例参见:《刘志杰师徒经方医案集》中,医案讲解实录中第13案——头痛案。

要明确的是,五证是六纲辨证的细节,五证是六纲病的产物。有时可以根据五证,选择药证对待治疗。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老师讲六纲与五证2012.12.21[汉传讲座]
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
五证病机及其症状群 中医讨论版 基层医生网
中医谈疼、痛、痒、酸、胀
伤寒六纲基础方证串讲
王翰霆老师讲阳明纲方证20121205【汉传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