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市场》“高峰之路”专题之“山水篇”

“高峰之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大型系列活动由《艺术市场》杂志社主办,《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艺术市场》美术馆承办。为了对“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这一命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艺术家的成果进行理论探究,我们将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呈现,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就其作品和此命题进行深度访谈,希望借此契机让每位艺术家主动树立“高峰意识”,探索通往“高峰之路”的思想、方法,主动承担起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将“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传承与创新”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

中国画要发展,要再现中国画创作的新高峰,必须做到传承与创新,这应该是广大艺术家的共识,但如何传承、创新,如何面对当今艺术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难题,本刊推出“高峰之路”专题,由《艺术市场》李回源策划,特邀山水画家十二位:崔振宽、朱松发、张复兴、郭正英、林容生、管苠棢、吴强、李呈修、卢禹舜、黄越、吕大江、徐卫国,以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李呈修

山东茌平县人,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文联理事、第六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委、中国书画院顾问、《艺术市场》惠风书画院副院长、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九州出版社美术编审。

李呈修《苍塬无语自有情》 75×144cm 2014年

与传统文人画相较,李呈修的绘画创作更多体现新的生活、新的题材、新的笔墨和新的表现空间,表现出更多的特异性和变异性。他的画,笔墨是传统的,但风格、样式、表现方法又是远离传统的。

概言之,李呈修离传统最近,但又离传统最远,他以其特有的黄土地域的文化气质和内涵,创造了有别于传统文人画而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的新画风。

怎样去写生?

写生过程是画家提高创作意识、训练表现技能、寻找创作技法的重要环节,应带着问题去写生、去体验。画家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识附着在客观的物象之上,要与之产生一种精神往来,面对写生对象,如何用笔、如何设色都应有一个全新的再认识。

著名画家杜大恺曾说:“在现在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中,写生是很有必要的,它是描述画家感情、抒发画家情怀的手段。通过它,我们可以寻找更适合我们或能表现我们感受的语言模式,使自己已有的东西得到升华。”

有时候,面对陌生的物象会生发另类的创作激情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用笔方式。写生不能一味照实写真,要取舍两宜、适情移景,在真实反映对象的同时,使画面丰富起来,又有别于现实的景象。古人所说的随行改步、趣味无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注意的是,同一地点的四季感受均不同,要和大自然有一个心灵的沟通。

李呈修《春融千里图》 68×136cm 2015年

自然山水的变化是无穷的,可以为我们提供的图式和灵感也是没有穷尽的。山水画家只有花大量时间到自然中去,面对真实的自然山水进行写生,才能从中寻找到最美的图式、获得最宝贵的灵感,在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方面突破前人,画出自己的风格,表达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和自己所理解的山水自然之美。

写生的过程就是画家提高创作意识、训练表现技能的重要环节,不是客观的描摹,更不是实景再现。画家应带着问题去写生、去体悟,面对写生对象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什么东西使你激动不已,然后再考虑如何表现,用什么方法表现。不能被现实物象所左右,要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赋予客观的物象,要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吴冠中先生对写生有“边选矿,边炼钢”的感悟。画家要多走出去观察、广泛组织形象、挖掘潜在意境;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空间压缩了,物象就会重叠互补,就会丰富视觉形象,从而创造出意境深厚的作品。

李呈修《河边人家·查济写生》46×69cm 2016年

艺术家需要走出书斋和画室,去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的丰富多彩,采风不是简单地收集创作灵感和素材,而是在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情感与客观存在的美的精神相契合,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美的创造,“高于生活”的升华,也是对采风的山河与人们最好的尊敬与诠释。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心态应该是纯净的甚至是原生态的,触景生情的道理不应该是景融于情而应是情融于景,艺术家被景色本质的神韵所感染而迸发出相应情志——因博大而磅礴、因无垠而致远。这需要艺术家全身心体验,如果你在落日余辉下喝着西风、嚼着红薯,再收尽满眼的高原黄土,你会带着细腻的心境将眼前的一切用江南式秀美的笔触演绎到画纸上吗?所以,原生态的风貌往往需要艺术家用原生态的心境去物象的。

艺术要具时代性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门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南北朝至今,历代画家创作了无数极富时代特色的作品。20世纪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多样化的思路和形式风格,也向山水画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保持和发展中国山水画的独特性使其既有传统魅力又具时代性、民族性,仍然是画家必须重视的问题。

李呈修《高台万木风》144×350cm 2017年

从有形到无形,十分不易,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画下来并不困难,但概括、简化、使其似与不似地在纸上变为另一种状态存在,却十分艰难。艺术要具时代性,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画家都要把自己放在时代的环境里去思考问题。

绘画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不论任何时代,艺术家都要把自己放在身处的时代环境中去思考问题。“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用千古如一的笔墨来表现时代的内容和风貌。在这里,笔墨并不是材料,而是传达画家情感的一种方法和载体。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一百个画家就有一百种创作方法。我们不能人为规划。就我个人来说,创作需要鼓励创新、百花齐放,不要禁锢它,表达艺术家个人所思所想,不要刻意灌输思想,给予其更多空间。

艺术包罗万象,凡是艺术范畴的东西都可以涉猎,或许一段京剧即可改变你的创作。比如摄影作品,其构图、色彩均会对你有所触动。如何通过作品与观者交流,这是最终目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理论支撑。

李呈修《一夜白雪湿村路》136×68cm 2015年

绘画本身要不择手段

这些年我走过的名山大川很多,像青藏高原、江南水乡、三山五岳等,每到一处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触动。那么,这就会促使我去思考,这个地域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和艺术语言来表达最合适,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近10年来我绘画上的变化主要是黄土高原对我的触动。黄土高原给我的印象之深也在于跟它接触的时间长,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广袤的高原、博大的草地等,包括那里的百姓,和他们近距离接触后,会有心里上的触动。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画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归纳了一些在笔墨语言上对黄土高原的表现技法。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我的黄土高原的作品,基本上在我心目当中是比较成熟的。我每年都要专门花几个月时间去采风,然后再用几个月时间潜心创作。

李呈修《厚润图》144×350cm 2017年

在创作上,我反对技法的一成不变、形成形式化甚至是套路化的东西,对于山水画而言更是如此。祖国地大物博,各地风貌迥异,如果在我们的笔下出现不一样的地域却是千篇一律的山水,画家的创造性何在?所以,每一处不同的风貌都会有一种不同的且能恰如其分表现它神韵的艺术语言。

然而,去发现的这个过程是痛苦不堪的,它常常会启发于痛苦却也归属于痛苦,考验的是艺术家对自己艺术执著的韧性。饶是如此,艺术家还需要些以点带面式的悟性,因为灵感的火花往往转瞬即逝,但技法的创新不是情绪的宣泄,它需要很实际的绘画功底去支撑—什么样的风貌需要先墨后色、什么样的景致需要先色后墨、什么样的场面需要先铺后勾、什么样的画面需要先勾后铺,都需要你一次次、一笔笔地去尝试,才能有些许心得。就拿如何画土、如何表现黄土的厚重来说,我就经历了泼墨、色墨交融、勾与填色等一系列的常年的不断尝试,最终才找到了较为满意的表现手法。

艺术贵在创新,每一步都要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一个实践和痛苦的过程。这个痛苦主要来源于要否定自己的过去、要勇于创新突破自己,绘画本身要不择手段;我说的这个不择手段不是做人而是在艺术上,你想要表达的主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说出你的心里话、表现出你的心里感受。手段是多样的,比如说泼墨、揉纸、加胶以及用一些毛笔之外的辅助工具,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最终呈现的作品,是有变化、有突破性的才好。

李呈修《坐看云起时》65×96cm 2014年

李呈修 “水乡”系列

李呈修 “水乡”系列

|微信编辑:舟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画家杨林:对景创作中的意象、意匠和意境
著名画家张玉华焦墨山水
创作| 山水画写生中的情感与笔墨
【写生略谈】| “随类赋彩”——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语言
山水画写生的意境营造
山水画中笔墨、情感与意境的营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