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前“钱紧”卷土重来 证监会核发24家IPO批文
2015年01月31日 07:05来源:
采编:东方财富网

现价:3210.36 涨跌:-51.94 涨幅:-1.59% 总手:258312548 金额(万):28426565 换手率:0.00%
领涨行业

  昨日是2015年1月最后一个股票交易日,A股结束了月线八连阳,在新年的首月收阴落幕。与此同时,随着春节前夕消费需求猛增,明显偏紧的市场流动性局面再现。昨日晚间,证监会又一口气公布了24家IPO批文通过核发的消息。这些信息随着股市的震荡引发市场情绪酝酿发酵,连广东证监局也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提示投资者控制风险。

  新年首月收阴 春节钱紧卷土重来

  昨日两市双双高开,开盘后震荡走低,盘中跳水,沪指最大跌逾1.5%,逼近3200点。午后,大盘小幅下挫后,地产板块直线拉升,带领银行、券商等权重股集体拉升,大盘大幅反弹;随后权重股集体杀跌,大盘跳水。截至收盘,沪指报3210.36点,跌1.59%,深成指报11150.69点,跌0.87%,创业板报1680.58点,跌1.80%。数据显示,A股在2015年首月结束了月线八连阳的好局面。

  昨日市场流动性偏紧局面又一次显出端倪。1天期上证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利率最高飙升至18%,最大涨幅超过2400%。2日逆回购GC002利率最高飙升至6.02%。尽管之后涨幅回落,但在收盘时仍分别有866%和14%以上的涨幅。“钱紧”另外一个明显表现就是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攀升。数据显示,截至昨日,406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升至5.05%。

  市场人士表示,春节临近,消费需求猛增,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会加剧,货基收益率与资金利率休戚相关,其收益率会跟着水涨船高,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一年前的2014年1月底,“钱紧”现象也笼罩着市场。对于原因,当时多数观点认为主因是春节流通现金需求急升,导致数千亿元资金从银行体系流走。另一方面,近日内陆重启IPO,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搬家”也是流动性抽紧的原因之一。

  而昨日晚间,证监会也宣布核发了新一批IPO批文,共24家,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中小板5家,创业板8家。节前货币流动性紧张遭遇IPO开闸,一切似曾相识。

  证监局短信提醒 投资者注意风险

  “钱紧”感觉日益明显、IPO卷土重来、沪指震荡不安,这一切都让投资者焦躁。展望后市,机构观点普遍趋于谨慎,认为市场或上行无力继续震荡。

  其中,瑞银证券就表示,近期如此密集的政策警示信号会引发投资者情绪改变,指数面临调整压力。从“规范两融业务”到“管控信贷资金投向”,监管层的措施旨在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杠杆业务,并非打压股市。若指数回调过于显著,融资盘抛售或将引发强制平仓交易,引起更大的恐慌,这也不是管理层的初衷。因此,待监管风险陆续释放后,市场将重回原有趋势。

  事实上,市场对于监管层规范两融业务引发股市震荡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一位广州股民昨日就告诉《投资快报》记者,他连续两日收到广东证监局通过证券公司发送的手机短信,短信内容为“广东证监局提醒您,请审慎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业务是具有杠杆特征的信用交易业务、风险较高。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前应充分了解相关规则,谨慎运用融资融券工具,控制风险,理性投资。”如此看来,监管层对两融业务的规范力度有增无减。

  A股“五军”混战等风转向

  产品重新跌到净值以下,对于私募来说会承受巨大压力,“这时为了避免跌到清盘线,不管你看不看好所持股票 ,都得跟着卖,说得不好听,就是别人跳楼你得跟着跳。”一位深圳私募说。

  行情变化更是让一批被迫加仓金融股的基金经理面临考核压力。“去年底,配置中没有表现强势的券商等个股 ,净值没有上涨,只能调仓换到金融等周期股,但是现在这些股票又蔫了。”深圳一位中等规模的公募基金经理说。

  大户的焦灼则来自强制平仓的压力。“去年高杠杆做的股票,起码有三倍收益,本以为还能再涨一涨,但是1月整体收益率还剩下不到去年底的一半,只能尽快卖股票。”深圳一位千万元级别的大户说。这类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深圳多家营业部摸底的情况看,近期大户交易量明显减少。

  从数据上看,在去年四季度剽悍的蓝筹行情中,超级大户、大户居功至伟。海通证券数据显示超级大户(账户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大户(账户资产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散户(账户资产在100万元以内)总资产分别增长22%、21%、13%,账户数量增长17%、21%、5%。从同比数据上看,2014年超级大户、大户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达90.1%、80.6%。证券账户保证金余额从2014年10月末的8800亿元猛增至目前的1.33万亿元,日均融资交易额超过市场成交额的两成。

  等风转向

  融资大户暂时歇菜,谁来继续撬动行情?此情此景颇像2012年底,那一次撬动行情的是海外资金。

  有意思的是,从近期数据看,无论是沪港通交易额,还是中国股票基金资金净流入,都有明显增加迹象,踏空的海外资金杀出回马枪。“如果从海外机构的交易习惯看,稳定分红的高息蓝筹股是这类资金的最爱。”香港一中资机构人士表示。

  “去年没有大幅度参与A股行情,一是出于避险需要,二是因为沪港通相关准备不到位。”上述中资机构人士透露,近期已有一批机构开始参与沪股通交易。不过,该中资机构人士强调,无论是海外机构的交易机制,还是整体进入的规模看,未来数月海外资金都不大可能主导A股行情。

  再看保险资金。有专业投资人测算,2014年6月30日,股票和证券基金余额8048亿元。2014年下半年,沪深300大涨63.21%,如果保险资金完全不动,到2014年12月31日,市值应为13135亿元,但实际只有10325亿元,相差2810亿元。也就是说,自2014年7月本轮行情启动以来,保险资金不仅没有新增资金入市,而且月月减仓,总减仓达到2810亿元。从过往经验看,保险资金更多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老李说,从上轮牛市的表现看,保险资金都是在行情中段介入,所以没必要高估保险资金的投资能力。

  而从实力看,公募基金规模已在相对萎缩,截至2014年末,股票型基金总份额较2014年初下降11%,混合型基金较2014年初下降5.4%。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私募总资产逾2万亿元,而近期私募产品的发行持续火爆。按照过往经验分析,私募明显热衷于成长股,这似乎又在强化市场有望回归2013年的行情逻辑。据老李判断,尽管从长期看,资金持续流入是大趋势,但是未来数月仍将是场内资金相互博弈。存量博弈的特点是局部牛市,热点集中于成长股。“现在只能且行且看,等待市场风格转变。”(中国证券报)

  增量忧虑笼罩A股

  在资金面充裕的新年伊始,A股市场却连续遭遇“资金忧虑”。牛市节奏突变,叠加消息面的多重冲击,使得投资者情绪明显波动,加速了估值调整步伐。

  近期,内外不确定性因素交织,两融检查上次导致的阴云尚未完全散去,新的券商两融业务检查再度来袭;叠加保监会和银监会相关消息,整顿杠杆资金入市的阴云笼罩在市场上方。不仅如此,人民币贬值进一步引发“热钱撤离”的悲观预期。月中两融检查结果的发布就曾直接触发了“1·19”大暴跌和风格转换,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更多监管措施再度触碰市场敏感神经。指数一再尝试上攻,但力量衰减,未能成功,本周更是节节败退,市场心态愈加谨慎。

  不难发现,行情的演绎与利空消息呈现出互相强化的态势,即利空担忧引发行情走弱,而行情欲振乏力的态势增加了市场担忧,甚至对牛市产生怀疑。而为何行情突然变奏?归根结底,是市场已经不再“有钱任性”。由于本轮牛市被认为是海内外增量资金共同布局蓝筹股引发,其中,两融资金和海外资金作为两股重要力量拨动了牛市扳机,为蓝筹股走牛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这两大支柱出现不确定性,直接引发对增量资金能否继续大举入市的担忧。与此同时,降息、降准预期高涨,但始终未见靴子落地,牛市风口的风力渐弱。

  由此,增量资金开始观望等待,存量资金开始博弈中小盘股,引发市场风格的转换。伴随着行情的演绎,成长与蓝筹再度进入新的均衡之中,机会也显得不那么明朗。对行情此时的迷茫,机构形象地称之为“垃圾时间”抑或“鸡肋阶段”。

  然而,牛途终究还未走完,任何时候都是危机并存。在等待“春风吹又生”的过程中,投资者或许可以依照自己的偏好把握机遇:对于偏好蓝筹股的投资者,此时行情的“挖坑”可以看做是良好的低吸布局机遇,因为蓝筹依旧站在风口,金融创新、国企改革、区域振兴、走出去等一系列内容方兴未艾;对于偏好成长股的投资者,建议围绕白马成长龙头股进行波段操作,不可贪恋。(中国证券报)

  权重疯涨行情落幕 股指继续承压

  周五的下跌让两市出现本周以来的四连跌。从技术形态上来看,在经历了1月19日的巨幅震荡之后,指数形成短期头部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两个:

  一是权重板块在过去两个多月当中,凭借低估值和流动性放松这两大利好,出现了大幅上涨,但也正如当时我们所说的,这种上涨和基本面没有太多的关系,因此,在低估值优势逐步消失、流动性达到瓶颈之后,权重股再想要有明显的上涨,更多的动力将依靠基本面的变化。而从目前来看,这种动力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二是管理层将两融检查常规化。虽然检查两融属于例行工作,但部分投资者对短期行情走势的预期由此产生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前期融资资金大多流向了权重板块,因此未来一个阶段,权重股将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投资者即便是抢反弹,个人认为都应该谨慎。而由于权重关系,这种压力自然就传导到了指数上来,预计这种压力短线还将延续,沪综指将考验3100点支撑。

  就当前市场来看,无论权重股还是中小盘股,其实都面临着各自问题。因此近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伴随着市场走势趋于正常,大小盘股都将面临分化走势”。从周五盘面来看,权重股固然是拖累指数的重要因素,但在跌幅榜前列却又都是清一色的中小盘股,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接下来投资者在选择个股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简单一点来说,一是无论大小盘股,当前判断的标准就是未来的成长性,规避那些短期看不到成长性,或者成长性已经被透支的个股;二是在此基础上,暂时规避前期出现了大额融资的个股,转而关注那些融资额不大,甚至是非两融的个股。(上海证券报)
  • 增量忧虑笼罩A股
  • A股“五军”混战等风转向
  • “杠杆”牵动A股市场脆弱神经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五月几成定局 流动性过剩会长期存在
    牛市中期策略:掘金“低价股”
    资深股民忆A股20年四次暴富 当下或是最后一波机会
    书剑笑傲: 可转债基金与转债直接投资之比较 可转债作为金融衍生品具有一定的学习门槛,但可转债具有攻守...
    亢奋中提防风险
    机构抱团来年情况会如何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