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号称世界第一强国,为何连西域都没收回来?
1.两种错误的回答
例如他说“西域对于20世纪以前的西域是中国的负担”,竟然还说自治区也是负担。那么,汉朝、唐朝拥有西域,那么,他们比明朝昏聩?不懂负担这个问题?而且还拉上自治区,那意思是不是就不该要西域?放弃?
还有的回答者说“明朝起家于南方,自然重心放在南方,至于西北,那只是受到威胁才不断用兵 。”起家于南方那是在朱元璋时代,朱棣开始他的统治重心就已经是北方了,怎么还是南方?
2.明朝为啥没有收回西域:冯胜不经朱元璋同意主动退出已经占领的西域领土
1372年(洪武五年),徐达、李文忠、冯胜三路大军攻击北元。冯胜一路向西从甘肃进兵西域,这路作为侧翼主要目的(他为征西将军,副将有陈德、傅友德):
第一,吸引西域方向的蒙古势力防止他们救援北元;
第二,拖住北元的一部分势力。
然而,徐达和李文忠两路大败,冯胜听到消息后,怕被前后夹击,立刻不经朱元璋的允许,将已经占据的半个西域地区的城寨烧毁,退回了内陆。同时,加上冯胜贪污过重,朱元璋并没有赏赐他。
3.明朝为啥没有收回西域:明朝的主要敌人是北部蒙古势力,对西部蒙古势力以拉拢为主
西部蒙古势力因为蒙古帝国、元朝时期的互相征伐原因,西部、北部蒙古势力关系不和,北元的三位皇帝面对被明朝消灭的风险,都不逃亡西部就是明证。再加上,北部蒙古势力是明朝的主要敌人,所以,朱元璋针对次要敌人采用盐茶贸易羁縻西部蒙古,开放边贸用经济拉拢。
同时,之所以拉拢西部蒙古势力,主要是防止西藏势力和北部蒙古势力的合作。为了降低北部、西部的国防压力,明朝才没有收回西域的意图。
而且明朝的军事实力,相对蒙古势力来说并没有绝对优势。包括朱棣时期的征伐蒙古势力也是如此,蒙古是游牧民族而且力量分散为几个核心,打掉一个根本排除不了威胁。否则,日后也不会有瓦剌崛起。
综上所述:从明初到明末,从思想上收回西域的意图不足,为了对付北部拉拢西部;从军事实力上说,没有绝对优势所以更没有收回的动力。
至于说明朝军事实力天下第一的说法可以忽略,你说它宇宙第一都没问题,关键是没有收回来。不要因为喜爱明朝,说占有中国领土范围六分之一的地方是负担,本来就不该收回。如果领土只看经济,那整个西部和中部都不要算了,就要东部地区。
算了,说这些找骂,不谈了。
16赞
分享
相忘江湖71941665  国际问答达人07-07 17:33
秦皇汉武光武帝盛唐对西域的政策:
秦始皇是修长城,以长城为依托,建立军事要塞,派蒙恬率30万大军驻屯河套地区防御匈奴南下侵扰。
汉武帝是战略上主动出击为目的的开疆扩土、立下了不朽的赫赫武功:南破诸越,西灭大宛,降服西域,打残匈奴。付出的代价:花光了文景两代的积蓄,国库空虚,百姓贫穷,户口减半,一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都是政府专卖,卖官,卖贵族头衔,可以用钱赎罪,颁布自责的轮台罪过己诏。
汉光武帝刘秀主要是以防为主,把守边界的百姓都迁往内陆,
唐朝从太宗李世民,高宗李冶,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采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先威服,后德服:把带头挑刺,不服的给打服,打趴下,对那些对大唐友好的西域国家,从政治上安抚,然后再施以经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影响力,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目的。
看看明朝对西域的政策: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打败了曾经让全世界颤抖,恐怖,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并光复了汉人的政权,踌躇满志的朱元璋自然想立下超过秦皇汉武盛唐的不世之功,登基后的朱元璋采用了盛唐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方式,开始对西域采取积极的民族政策。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四章意思说:新疆当时虽然不在中国版图内,但那里的首领依旧是明朝的附庸,只不过独立性强一点罢了。
说到西域,吐蕃是永远绕不过去话题:吐蕃是唐朝的老对手,也是唐朝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唐朝对西域失去控制,吐蕃可以称的上是终结者。唐朝灭亡后,吐蕃也陷入内乱,从此和中原政权就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南宋时期,吐蕃畏惧成吉思汗的兵锋,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吐蕃虽然军事上不是成吉思汗的对手,可在政治思想上却战胜了成吉思汗,吐蕃的实权掌控在寺院的喇嘛手中,使元朝无法对其在政治上进行实际有效的控制。吐蕃常常对蒙古高层宣讲佛法,被佛法洗脑的蒙古高层对佛法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结果吐蕃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噶玛派在元朝中造成了巨大声势的影响力,萨迦派更是通过谈判,确立了自已吐蕃十三省帝师的地位,,并为日后击败死敌止贡派打下了基础。1332年吐蕃内乱,各派僧人各自带兵展开你死我活的互相拼杀,此时国力开始衰落的元朝已经无力干涉。被迫承认了胜出者雅鲁领主曲坚赞的帝师地位。这位雄心勃勃的胜出者企图恢复松赞干布时吐蕃昔日的辉煌,可惜的是他们窝里反的老毛又犯了,各派之间的武装冲突依据不断。
朱元璋于公元1370年派邓愈远征甘肃,转战河州,收服了吐蕃和乌斯藏。1377年朱元璋再次下诏,邓愈和沐英大军分三路大远征吐蕃,在昆仑山青海湖畔大胜吐蕃,胜利后,朱元璋命令邓愈班师回南京,在班师回京途中,40岁的邓愈不幸去世。此后明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缓和,朱元璋派谴宗泐出使吐蕃,寻找在中国失散多年的佛教典籍以示友好。当时的吐蕃一盘散沙,各种想法利益不同的派系不断闹事,使明朝的示好成了一厢情愿。失去耐性的朱元璋发怒,在1378年滁州十八族发动兵变之机再次下诏,又一次派沐英远征吐蕃,初战吐门峡告捷,并取得了洮州大捷,洮州十八族首领全部战败,俘敌三万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明朝因此拓地千里,朱元璋设置洮州卫。并强调:“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不久,大将李文忠奉旨接管洮州卫,他命令当地头领南秀节大兴土木,扩建洮州卫,并将许多军属接来垦荒,将他们变成固定居民。李文忠手下亦农亦兵,平时勤劳耕种,战时训练严格,一时间威振西域。吐蕃人慢慢认识到,这些明朝将士要比唐朝将士更加勇猛好战,于是放弃了和明军再战的信心,由此看来“强明“绝不是浪得虚名的。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清楚,威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德服才能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不断派使臣对吐蕃人搞起了统战工作,不断联系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朝一律授于官职。乳多必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朱元璋。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精明,在对吐蕃的致策上比元朝高明:元朝政权总是刻意扶持某一方面势力管理吐蕃,然而无论扶持谁都可能造成一个强大的势力和自己对抗。而朱元璋则首先取消了元朝册封吐蕃帝师的称号。所谓帝师:在青藏高原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明朝取消了这个称号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第二点:多封众建,东面给宗教领袖送封号,西面给地方势力加官进爵。其结果是高原上到处都是明朝扶持的势力,他们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自和睦相处,谁也强大不了,直接成为明朝的附属,接受明帝国的领导。洪武六年至洪武7年:朱元璋更是大封吐蕃,吐蕃方面更是高兴,纷纷请求封号,明朝封号不够用,就用元朝的。让感激涕零的吐槽人对朱元璋大表决心: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安抚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可以说朱元璋威服德服并用的民族政策为朱棣日后德服西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登基后的朱棣先对西域采取德服的政策:本人观点揣测是北有残元政权的掣肘,让成祖朱棣不能放开手脚施展自已的抱负,要是没有残元政权的干扰,对于生性好战,热衷开疆扩土的成祖来说,对西域会执行汉武帝一样的政策,走上以武力征战的道路上去。登基后的成祖西域的政策和太祖时的西域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变化。太祖朱元璋时对西域政策主要是政治方面好处多多,经济方面没有什么表示。成祖是政治经济方面双管齐下的政策,在政治上依然好处多多:对那些企图依靠明朝称霸的吐蕃首领提出的归附请求,成祖哼哈的也全都答应,并大耍太极,这样一来,对吐蕃的合并进一步成为现实,,在经济上更是加强明朝与西域名国双方的经贸关系,让他们与中国经济贸易中获取商业利益,使这些国家都接受明朝属国象征性的“地位,即使比明朝政治地位低一等也不再乎。在政治上:1403年,成祖派人到哈密传旨,说自己看当皇帝了。哈密人二话不说,带上不少上等西域好马给成祖贺喜,高兴的成祖又商量哈密:能否在哈密建立一个卫,使节回答:好说,好说。结果成祖没费一兵一卒,就轻易获得了从塔里木到中亚的商路。明朝又开始对位居瓦刺与准噶尔要道的吐鲁番王国示好,虽然双方也都互派使节,但来往的不是那么频繁,他们曾在太祖朝时和明朝发生过外交纠纷,扣押了明朝使节,成祖登基后,敦促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吐鲁番王国也没有异议,和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明成祖对于吐蕃掀起的受封热潮来者不拒,将国师,禅师,法王,大国师一一封给他们。在成祖朱棣以德服为主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过他不断的努力下,中亚各国频频向明朝示好,哈烈,撒马而罕先后派遣20个使团来到中国,吐鲁番谴团四十多次,另外还有3中亚32国家派人前来访问,可以说成祖朱棣让明朝赫赫武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在成祖一朝出现了万国来贺的可喜局面。这也说明了成祖一朝的陆路丝绸之路发展史并不比郑和下西洋开辟的海路商贸发展史逊色多少,甚至在许多方面比汉唐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明朝和西域丝绸之路上各国发展商业贸易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笑话,也可以说是称得上好事的小插曲,一些商家为了沟通和明朝的商业贸易,竟然冒充使节前来拜访,书信写得词不达意,不伦不类,明朝也乐得装做看不见,反正合同一签,双方都发财,都皆大欢喜。这也是明朝采取的外交手段之一,不过效果非常好,让明朝取得了西北商路更加滚滚而来的财源。
历史总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数的遗憾,其结果总是让人唏嘘不已。纵览强汉盛唐清朝这三个为中国开疆扩土史做出杰出贡献的王朝,都是开国初期国力不振,实力不济:如汉初汉朝奉行的对匈奴和亲政策,唐初李世民对突厥采取的卑微忍让政策,康熙为解决三藩问题,台湾领土完整问题对准噶尔采取的和亲政策。这三个王朝都是初期养精蓄锐,执行有利于恢复经济的政策,走富国强民的发展之路。等国力发展到强盛的中初期时突然发力,一举解决掉内忧外患,危及国家强盛的民族和领土争端问题。再回头看看大明王朝,建朝初期就奠定执行了对比前后三朝起点非常高的西域民族政策,并取得了积极,可喜,惊人的外交成就,如果在明初太祖,成祖,仁宣二帝统治的六七十年之之后再出现一位汉武帝,或康熙之类的大有为圣君,大明王朝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最辉煌的帝国。然而:历史没有假如,太祖,成祖所有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全都随着英宗一朝的(土木堡)之变让这一切成果,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了。大明王朝自此开始走上荣耀过后的下坡之路,直至明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朝与西域的关系(作者:不要二分法 )
强汉盛唐刚明?其实与汉朝的对外强悍相比,唐朝和明朝根本不够格
欧亚大陆的两强相遇,为何能以贸易和外交代替军事争霸?
古代宴会,欧洲人目睹草原霸主被逼迫纳贡,发现威胁者是明朝使节
中国古代史上被遗忘的十场重要战争
改变中国历史的十件大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